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5▪P2

  ..续本文上一页恼的,说我现在没有烦恼,我们自己不认识什么是烦恼,实在也是有烦恼。所以我们通过我们的心,和一切法接触的时候,都有染污的成分,所以那都是「垢」。若是经过戒定慧的训练修行,去掉了这些烦恼,这个时候才是清净的,才能是清净。

  

  所以佛法里边有一句话叫做慧解脱,这个话里头有意思,就是你若成就了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才是解脱。如果我有禅定的功夫,不解脱,还没解脱。所以佛法中不说定解脱,说慧解脱。但是佛法里边虽然是这么说了,但是佛教徒还糊涂,还是忘记了这句话,认为是我得了禅定就是解脱。其实不是。当然得了禅定,若有智慧的话呢,这个定能帮助慧得解脱,还是有这个事情。但是如果没有慧,定本身不能解脱,是这样意思。「云何名诸法自性?诸法无所有性,是诸法自性,是名无为诸法相。」这一段文,我就是简单的把它顺过去,实际上还没有解释,下面有一段我再解释。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过去诸佛,因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诸佛弟子亦因般若波罗蜜得须陀洹道、乃至阿罗汉、辟支佛道;未来、现在世十方无量阿僧祇诸佛,因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现在诸佛弟子亦因是般若波罗蜜得须陀洹道、乃至辟支佛道。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义,以无相法故,无生无灭法故,无垢无净法故,无作、无起、不入、不出、不增、不损、不取、不舍法故,以俗法故,非第一义。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非此、非彼,非高、非下,非等、非不等,非相、非无相,非世间、非出世间,非有漏、非无漏,非有为、非无为,非善、非不善,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何以故?憍尸迦!般若波罗蜜不取声闻、辟支佛法,亦不舍凡人法。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过去诸佛,因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前边是释提桓因赞叹般若波罗蜜,下边是「佛述成」。「尔时,佛告释提桓因」,佛对释提桓因说:「如是如是」,你说的对,是这样子,是这个意思啊。「憍尸迦!过去诸佛,因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佛也是赞叹般若波罗蜜,佛先招呼憍尸迦,「过去诸佛」,这个话表示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上度化众生,这是现在。现在的以前,就是过去诸佛。过去的佛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佛呢?「因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他学习这个般若法门成功了,怎么叫做成功呢?「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你的智慧达到究竟圆满的时候,那就是成佛了。

  

  「过去诸佛弟子亦因般若波罗蜜得须陀洹道、乃至阿罗汉、辟支佛道」,也是因智慧而成功的。这里边有一个问题,都没说菩萨!说到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没有说菩萨,其实是已经说了。是怎么说了呢?佛是果,菩萨是因,所以过去诸佛,因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也就等于说,过去的菩萨也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时候就是佛了,所以菩萨就是在这句话里边了。「得须陀洹道、乃至阿罗汉道、辟支佛道」,也是因般若而成就的。般若成就的其中有一点差别呢,就是佛和菩萨是通达我空和法空的,这二种空。这个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辟支佛道,就是通达我空的,他们能得圣道,就是通达我空也能得圣道。但是我空和法空,这个法空,虽然说他只是学习我空,没有说他学习法空,但是也是有一点,就是佛说一切法是无常的,这句话也有法空的味道,也有这种味道。

  

  「未来、现在世十方无量阿僧祇诸佛,因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又说未来、现在,前面是说过去,现在说未来和现在世十方无量阿僧祇诸佛,这么多的佛,也是因为般若波罗蜜法门的学习,成就无上菩提的。「未来、现在诸佛弟子亦因是般若波罗蜜得须陀洹道、乃至辟支佛道」,这可见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十方一切佛、一切佛的弟子,没有不学习般若法门而成圣道的,都是因此而成圣道。可见我们现在的佛教徒,想要在佛法里边有成就,也是要学习这个般若波罗蜜,才能够有成就。「未来、现在诸佛弟子亦因是般若波罗蜜得须陀洹道、乃至辟支佛道。」

  

  「何以故?」什么理由是这样呢?「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义」,这个般若法门里边,说诸佛因般若波罗蜜得无上菩提,佛的弟子也是这样子,什么理由呢?因为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里面广说三乘义,就是声闻乘、辟支佛乘、和佛乘,三乘义。所以佛和佛的弟子,都是要学习般若法门才成就的。

  

  「以无相法故,无生无灭法故,无垢无净法故,无作、无起、不入、不出、不增、不损、不取、不舍法故,以俗法故,非第一义。」「广说三乘义」,就是在般若法门里面广说三乘义。那么这一段文,就是究竟什么叫做般若?就是解释这个道理。「以无相法故」,什么叫做无相法故?这句话就是说的我空的道理;下边「无生无灭法故」,那就是法空的道理。怎么叫做无相法故?我们读《金刚经》时候,「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说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就是我空的意思,可以这么解释。这样解释呢,就是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个相,第一句「无我相」,就是总说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别说的,有总别之异。

  

  这个「我相」,什么叫做我相呢?我们现在的这个生命体,由地水火风这物质的组成,但是也有受想行识在里边,物质和精神这两种,就是色受想行识组合起来的,成为这个身体。这个身体从小孩子开始,约人说,要母亲怀孕,然后出胎以后,然后由小孩子渐渐长大,到少年、中年、老年,然后就死掉了。有这样的变化,这是我,这是我吗?这不是我,这不是我。这是什么呢?是我的住处,我是在这里住就是了,这不是我。那么什么是「我」呢?没有生老病死,「我」是常住不坏的,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我」。就是在这个身体里面,也是在这里,但是他可是不老病死,那个是我。说是我死掉了,我上天去了,但是这个身体没上天上去;或者是我到他方世界去了,这个身体没有去,是我去了;或者是什么因缘我到地狱、饿鬼、畜生世界去了,是我去,这个身体没去,所以这个身体不是我;说另外有一个、一样事情,那个东西没有老病死,是常住不坏的这个是「我」,这是「有我论」者这样讲。

  

  我们中国人有这样思想吗?我看我们中国人没有这个思想,没有这样讲法。他说印度的外道有这个思想,他说这个「我」不是因缘有的,从开始就有,你不能说那一天开始,不能;我们中国的儒家、道家有这样讲吗?说是这样的是我!这是「有我论」者这么讲。我们若是不学习佛法的话,我们听闻了这样的思想,我们会怎么样?我们是接受、是不接受?我看我们可能都接受的,会接受这件事。那么这是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我相」是总说的。

  

  下面说别相。「人相」,这个「我」现在是人,我们现在是人,我们不是天、也不是鬼神、也不是三恶道,不是。我现在是人,这是「人相」。「众生相」,什么叫做众生相呢?从过去久远以来呀,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是做过天、也可能会做过鬼、也可能在地狱里面,各式各样的,很多很多的生,「众生」。曾经这样做过,这是过去世,叫「众生相」。

  

  「寿者相」,寿者相是未来。人是现在,众生是过去,寿是未来。未来「我」还是常住的,相续下去的,相续不断的尽未来际,我都是存在的,所以叫做寿者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这叫做「我」。这是印度的外道有这样的理论,有这样思想。

  

  印度的外道曾经来到我们中国,但是被我们中国人反对他,他就回去了,有过这个事情。不过这事就在鸠摩罗什法师那个时候,有这个事情,所以他们这外道的思想在我们中国,没能够长时期的流通,流通这件事,但是佛法里边介绍外道的思想是这么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但是现在佛法说「无相」,没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没有「我」这回事情,佛法是这样讲,没有「我」,这叫做「以无相法故」,没有相。这个无相是谁说,这是佛说的,佛这样告诉我们,没有我、没有我可得的。这件事如果只是这么说,我们就接受了吗?是无相的吗?无相也就是无我的意思。我刚才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无我是总说的,其余的三相是别说的。所以从总相上来说,就是没有我相,是这个意思。佛就是这么说「无我相」,我们能接受吗?我看未必,未必能接受。

  

  这个经论里边,在《大智度论》里也说这件事,说「我」,有的时候用「我」字,有的时候用「神」。我就是神、神就是我,无神就是没有我的意思,是这样意思。那么佛就是这么讲,没有我,只是色受想行识而已,只是眼耳鼻舌身意而已,就是这样意思,没有我,佛是这么讲。佛这么讲,我想我们多数会接受「有我论」,而不接受这「无我论」的,我们可能多数是这样子。我从我们汉传佛教古代的大德,多数不详细说这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简单的说几句就好了,多数不详细说。我那么想,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可能就是若说详细了,我们可能都变成外道了,我不相信「无我论」,我看有这种可能。所以我们的袓师多数简单的这么说一说,不详细的说。

  

  我们从《阿含经》、从这些《阿毗达磨论》,或者是《大毗婆沙论》、《俱舍论》,或者《大智度论》,我们从这些论上它有破「我论」,破除我的执着的论。我们若读这些书的时候,可能会接受「无我论」,若不读这些书,你有什么理由说是没有我呢?但是我们如果请问这「有我论」者,你怎么知道有这个「我」呢?我们自己感觉到的就是色受想行识,这都是无常的,都是因缘生法,不是常恒住不变异的。他那个「我」的定义,还有一个「主宰」义,就是我要这样子就这样子,我能主宰这件事。那么有我论者这样讲,所以这个无我论者佛教徒就破这件事,没有这种主宰的作用,你不能主宰的。我愿意老吗?我不愿意老,但是就非老不可,就是不能主宰;我不想死,能不死吗?也是不能主宰的,主宰义是不具足。

  

  我们只看见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那看见有个常恒住不变异的东西,从人间到天上,从天上来到人间、到三恶道、到他方世界,那有这件事情?所以只是你内心的妄想啊,实在没有这件事。但是我们还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事实上是有这件事嘛,就是这个人在人间死了,或者跑到天上去。这个人死掉了可能从天上死了以后,又跑到地狱去了,那么谁到地狱去呢?你说不是我,那么是谁去了呢?你怎么解释这个问题?那就是还是这句话:无明缘行,行缘识,就是这样去的,就是你的业力,业力令你到那里去了。

  

  譬如说是这个人说是到地狱去,到地狱去是怎么去的呢?就是在人间死的时候,他感觉冷啊,冷得很厉害啊,说:唉呀!希望有大火啊,温暖一点好。你心里这么一想,大火就现出来了,他就到火那儿去了,到火那儿去,那就是一个地狱,就是这么到地狱去的。有的人呢,就是临死的时候热得厉害,非常的热,唉呀!希望有寒冰啊,使令我清凉一点好。你这么一想呢,寒冰的境界就出现了,出现了,他就到那儿去,感觉快乐,到那儿去,那就是地狱。寒冰地狱、猛火地狱,就是这样子。这些事情就是这么去的,怎么去的?就是你心的妄想,就是随你心的妄想就到那去了,为什么会有这样妄想呢?就是业力。所以不是有一个我,我到那里去,我还愿意到地狱去吗?随你心的意思吗?不是那么回事。所以说我怎么怎么的,这句话只是一个空话,没有真实的事情,不是那样。

  

  我说这个「无相法故」,我们就讲到这里,好不好?你们若有问题,再写出来,我们再讨论。「无相法故」。

  

  「无生、无灭法故」,这下面,这句话说是法空。譬如说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没有那个我,我是没有,你执着那个「我」是没有的,但是有个假名我。我今天没吃饭;或者说我今天没睡觉,睡得不好,这个假名我,佛法是承认的。但是,真实的我是没有的,没有这个我。没有我,可是色受想行识还承认,有色受想行识的,有色受想行识。现在说「无生、无灭」,色受想行识不生不灭,没有色受想行识,没有,是这个意思。这个「无生、无灭」,就是我们头几天讲过,色受想行识是因缘有的,因缘有,它就是自性空。我们现在的因缘,我们就是,我曾经说过,现在重说。就是前一生,或者前那一生,有点良心,不是恶心,是良心做了一点善事,就是能利益别人,是良心做的,不是虚伪的,做了一点善事。就是这个业力,这个良心做利益他人的事情,你这样做了就造成一个力量,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储藏在那里,储藏在那里没有其他的障碍因缘的时候,这个力量发生作用,我们就来到人间做人了。做人的时候,这就叫做生,都是因缘有嘛,就是这个因缘有,因缘有─这件事就出现了,这叫做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5》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