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生,当然我们是人的色受想行识,我们不是天上人的色受想行识,也不是三恶道的那个色受想行识,也不是,业力不同,所以色受想行识的果报也不一样。不一样,但成就了以后,生、生灭,这个因缘出现了我们的色受想行识,但是有时间性,你活两百岁,两百岁到了就死掉,叫做灭。现在说无生无灭,就是它是因缘有的,它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毕竟空,毕竟空里面无色受想行识的生,那无生也就无灭,所以叫做无生无灭。这个法也是空,但是如幻如化的色受想行识还是有,只是没有自性,只是它没有自性。
我们那天讲了,但是我们若不常修止观,讲是讲了,和没讲差不多。什么叫无生、什么叫做空?还是迷迷糊糊的,不知道。不过我想今天讲一段,明天就要毕业了,但是我还重复一下:就是自性空、自性有,什么叫做自性空呢?因为这件事我们的色受想行识,因缘有,要因缘有,它自己不会有,所以叫做自性空,它自己没有,一定依赖因缘,它这件事才能出现。我们若是常常的你若思惟这件事呢,一定会承认这件事,说这个房子是因缘造成的嘛,如果没有因缘这个地方就没有这房子,没有这个建筑物;我们人的身体也是要靠因缘有,没有因缘这身体就是没有嘛,所以没有因缘就没有这个所生法,叫做自性空;没有因缘也有这件事这叫自性有。那我们在事实上观察他是自性空,自性空那个地方,是没有色受想行识的出现的,是没有的,所以没有生,在那个自性空那个地方也没有法,被消灭了,没有这件事,所以无生无灭。所以法也是空的。这个地方这句话呢,还是总说的;下边,无垢无净是分别说的。分别所说的。「垢」,譬如说是我们人间的人,我们人间的人,就是「垢」;天上的人就清净。我讲一个故事好不好?我讲得太多了那就是明天不能毕业,我还是讲,没有毕业,毕业不毕业不管,我们要讲还是讲。
有一个国王,当然他有第一夫人还有第二夫人,我们说这个第一夫人叫有相夫人,有无的有,无相的那个相。这个国王非常的尊重他的第一夫人,这第一夫人可能是特别有智慧,不但是她的体相庄严,她还是有智慧,所以这国王很尊重她、恭敬她,有这个味道。但是有一天,这个有相夫人,不是在大众里头,在私人的地方,她要求国王弹琴,他的国家的法律国王不可以弹琴的,但是她在私人的地方她就要求他弹琴。因为这个国王对他这个夫人特别尊重,所以不能拒绝,所以也就弹琴,这个相夫人就在那里跳舞,她跳舞就是一举手,一舞一开始的时候,那这个国王这个琴就丢下来不弹了,忽然间这个面目也是不是欢喜的样子,但是有相夫人也就不舞了。那么就问怎么回事啊?怎么忽然间这个态度有变化呢,怎么回事呢?不能说!是有事情,但是不能说。那么这个有相夫人就一次又一次的请求,那么最后他说了。他说:你这个手一扬起来时候,死相现前。这是一个很悲痛的事情,死相现前。
说是这个国王,有这种知识就是会相,就是死相现前,若详细的说你的生命不能超过七天。那这可见这个相法很微细啊,知道她的命不能超过七天。那么这时候,那个有相夫人说:我听见一个比丘尼告诉我,出家一天就可以生天,何况是七天呢,那我就出家好了。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国王说:不可以,不可以出家!不出家要死了不出家要死这怎么办呢?她说:那么要求出家六天,不可以,五天、四天最后要求出家一天,那可以!到了第六天的时候就出家了。到了庙上去,这个比丘尼并没有给她落发,给她受八关斋戒。受八关斋戒其中有一条晚间不能吃饭,不能吃饭的,吃非时浆,吃了非时浆,吃下去呀,这个非时浆是凉性的,是凉性的东西,到了腹部里面去呢,这个肠子就是绞结,大概那个肠子和肠子就是缠在一起,这个肚子就痛,第二天就死了,第二天就是第七天的早晨就死了。喔!我还忘了,刚才说她对国王要求我要出家,要出家去,最后同意一天的时候,到第六天要出家的时候,国王提出个条件来,说若是出家一天就能生天的话,若果真是这样子,你来通知我一声,你从天上来同我谈谈话,说:好!那么也就答应了。
那么这个时候出家一天吃非时浆的时候肚子痛,第二天早晨就死掉了。死掉了她果真是生到兜率天,兜率天去。生到兜率天去呀,天上的这不是胎生是化生,就是忽然间这个身体就出现了,那个这一段文上说的很清楚,像人间的八岁的孩子那么大,忽然间出现了身体的时候,就那么大,但是很快的就是变成了个大人。变成大人她自己呀,这个天人新来的这个天人,她自己就想我来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这是天,不是人间,这是天,我前一生是什么?她这么回想自己,喔!前生是一个国王的夫人,名字叫做有相,有相夫人。我什么因缘我会到这里来呢?喔!我出家了受八关斋戒,就是以是因缘来到天上。这么想到这里呢,也立刻想到同国王有约,就是生到天上以后要回到人间通知他一声。那好!那天上的人那是有神通的,她就从天上,天上的人那个力量非常大的,要比我们现在飞机还快的,我们的飞机没有他那么快,因为天上距离我们还是很远的。她很快的就来到皇宫这里来,到这来的时候她天上的人身体有光明,放大光明,那么国王就立刻就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境界,他也就出来看看,这一看呢,说:你是谁啊?我是有相夫人,因为和你有约所以来通知你。那么这个时候这国王那么请你下来坐嘛,这有相夫人说:不可以,不可以!我现在看你的身体非常的臭秽,不可以亲近的呀!这是我们人间的人和人间的人,大家都正常的生活,可能不感觉臭秽,这天上人就不同,感觉我们臭秽,就是不可以不可以来坐的。这上面说,就是「垢」,那么天上的人就比我们清净;但是若是我们说,说是在改变一个情形来说呢,若得了圣道以后那个人的身体要比我们清净,虽然这个人他也是父母所生的身体,但是得了圣道以后,这身体比我们清净,那是又一种情形了。若是得了圣道以后发无上菩提心的时候,他死掉了这个身体,他又得到一个清净的身体,那是更清净了,那是无漏业所造成的身体,我们现在是有漏业,这天上的人也是有漏业,对比起来,我们是「垢」,他是清净,是这样情形。
这个「垢」、「净」也是因缘生法。「垢」也有生也有灭,这个「净」也有生灭,这个「净」有什么生灭?有剎那剎那的生灭,是那样子的。现在说他也是因缘生法,因缘生法就是自性空,自性空就是「无垢」;清净的这个生命体也是因缘生法,因缘生法也是无自性的,无自性也就是自性空,所以叫做「无净」,所以「无垢无净法故」。
「无作无起」,这个无作无起,就是解释前面这个「无生无灭法故、无垢无净法故」解释这句话的,为什么这个生灭是无生灭,垢净是无垢净呢?这「无作无起」。就是「作」是因缘,因缘能造作一切事情,能成就一切事情;这个「起」呢,做这件事成功就现起了,这个所生法就现起了,所以那个「作」是因缘;「起」是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就是无自性的,所以是「无作」,无自性就是自性空,所以也「无起」,因为「无作无起」所以「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是这样的意思。
这下面说到「不入、不出、不增、不损、不取、不舍」,这个地方是约愿,「不入、不出」,这个入和出,是愿;这个增、损,是行;取、舍,是约果。愿、行、果说的。什么叫做愿呢?就是入、出,若是不相信宗教不相信佛法的人呢,那是又一回事,我们相信佛法的人呢,我们有更高的意愿。我们感觉我们现在我都不满意,在人间我不欢喜这些人,我愿意到阿弥陀佛国去,你看我们佛教徒就不同了,愿意生到天上去,我愿意到阿ㄘㄨˋ佛国去,总是有更高的想法,和非佛教徒不一样了;或者说是我愿意做圣人,我不愿意做生死凡夫,这都是佛教徒会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有入、有出,就是从那不如意的境界里面解脱出来,到如意的地方去叫做「入」,就是这样意思。但是现在说还是用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呢,入不可得、出也是不可得。入、出,可以这么讲。
不「增」、不「损」,这个「增、损」是约行说,就是我们有这样的愿,我们就会有这样的行动,我们有愿,你没有行动,怎么能满愿呢?我愿意到阿弥陀佛国去,那我一定要修这个念佛法门,不管你是根据大本的《无量寿经》去修行的法门;或者是根据小本的《阿弥陀经》修这个净土法门;或者是根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根据这个法门去修净土法门,都是要在这一念心上要多用功;或者修止观这件事情,就是有增、有损,使令这清净心逐渐逐渐增长,这个不清净心渐渐的损减,不是一下子就成功的,所以有增、有损,是这样子。你这个道力要逐渐的增长,这个障碍的因缘逐渐逐渐损减,要有这件事。譬如说我们做别的事情也是一样,你在学校读书,你的成绩也是一天一天增长的,你那个无知,不管是你学物理你是学什么,你那个无知逐渐逐渐减少,智慧逐渐增长,都是有损、有增的。但是我们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呢,就从观一切法─因缘生法都是因缘有、都是自性空,所以增也是不可得的,损也是不可得的;增也不可得,不感觉到有增的问题,也不感觉到有「损减」的问题,就是不增、不损。
不「取」不「舍」,就是你这件事成功了,那么就是果,我们成功了有果现前,那叫做「取」;不成功的事情,那些不如理的事情我都不要了,这叫「舍」。现在也观察它也是自性空的,所以不取。所舍的、所弃舍的也都是自性空的,无法可舍,不取、也不舍。成就圣道的人,他有这样的智慧,没有高慢心,他所成就的这些圣道,他观察他自性空,和那些人都是平等的,和那些没有修行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不入、不出、不增、不损、不取、不舍」没有高慢心。若是我们用功修行,我有修行,你们都…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