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9

  問:請問法師「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有何看法?

  

  答:這個用佛法來解釋,應該是很容易。就是「心」也是因緣有、「佛」也是因緣有、「衆生」也是因緣有,在這個「因緣有」就觀察他是自性空這一方面,是平等的、是無差別的。都是因緣有,這就是平等;從因緣有,發現是畢竟空這也是平等。但是另外還有個不平等。有個不平等:佛是圓滿,功德圓滿的聖者;衆生是流轉生死的,有凡聖的差別。佛也有心、衆生也是有心,這個心有染淨之別。佛和衆生有凡聖之別,這是有差別。但是在自性空上看是無差別的,可以這麼樣解釋。好了,就這樣就好了。

  

  問:弟子僅讀過一遍蕅益大師的《楞伽經玄義問句》及《百法明門論述》,現有蕅益大師的《相宗八要直解》、《成唯識論.觀心法要》及梅光羲居士的《相宗綱要》,要進一步了解唯識宗道理,是繼續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讀上述之書呢?還是更有適合初機精要書,你可以推薦嗎?

  

  答:蕅益大師是有智慧的人,你看他的著作看出來。看出來呢,但是我又不完全同意。我讀蕅益大師的書,我以前我沒有那個分辨的能力,但是後來我的分別心多了,我對于蕅益大師他的智慧不完全同意。所以你現在說你想要學習唯識,是不是繼續讀這些書?我的心情,也可以繼續讀這些書。你說出來的這些書,可以繼續讀。繼續讀就是要加上一個條件,就是要思惟。從文字上你是讀懂了,這個條件就是要文字上是讀懂了,然後本子合起來要思惟,這樣子。然後再進一步讀這個窺基大師的唯識的著作、圓測大師的唯識的著作,我認爲他們對于唯識的這個見地是正確的,不是蕅益大師。蕅益大師我相信他到了阿彌陀佛國了,我說話他是能知道的。不過這個話可以當面講也可以,當面和蕅益大師談這話也可以的。

  

  所以你征求我的意見呢?我的意思就是這些書都可以讀,梅光羲的《相宗綱要》也是可以讀,但是加上一個條件,就是要思惟。思惟有什麼好處呢?思惟你的智慧會有進步。智慧有進步就是像這個燈的光明,光明了,看的東西看得會清楚一點。你智慧增進了,你再去讀這個書,你也可能會同意他的見解、他的解釋,也可能有不同意的地方。然後你再去讀這個窺基大師的注解,你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會不同一點。這是你這一個問題,我就說到這裏就可以了。

  

  初開始學習唯識,我們通常的次第就是看些初機讀本,這樣子講。但是其實在我的想法也不是這樣子,如果你的文學沒有問題的話,初開始就讀《成唯識論述記》也可以,也是可以的,是可以的。《二十唯識論述記》窺基大師的、《成唯識論》就是叁十頌,你不感覺太難懂,也是可以讀的。唯識的道理是比《中觀論》複雜了一點,但是我不認爲是太難,我不認爲是太難。我說不是太難,是難一點但不是太難,可以這麼解釋。學習這樣的佛法,就是使令你開大智慧。

  

  我們現在到學校裏學習這樣的學問,很多很多的學問,很多很多的知識,這都是限于人的境界。限于人的境界,它發生出來的作用就是叫你發財,就是做這個作用,叫你生活如意一點;但是有個條件,你要身體健康,你若身體不健康,什麼都是假的,你都辦不來了。佛法不是,佛法主要的是說,說是讓你求得更滿意的境界。那麼在中間,你沒有成功的時候,也能令你有個方法、有個道理,使令你得到一個健康的身體,佛法有這個作用。就是我剛才說,你要發慈悲心,你慈悲心做的事情,你將來得的身體就是健康的;你若是沒有慈悲心,傷害別人,自己占便宜,是不能得到健康身體的,你將來得那身體還是常常有病痛,有病痛的。所以學習佛法不但能得到更圓滿的,就是現在的這個身體不可能是完全令人滿意,人間的身體不是完全滿意的。但是若學習佛法做功德,再來人間,這身體會好一點,身體會健康一點。當然有可能會你的功德殊勝,就跑到天上去了,不會在人間;到天上去的,那個身體是不老不病,你也就會滿意的。但是到那個時候也有問題,有什麼問題?就是老病後面還有一個死啊!我不管,那個死我不管,我現在盡情地享受,做這個事情。結果呢?在天上那麼好的身體可以學習佛法,但是沒有。時間很快呀!你幾千年、幾萬年,一下到了,到就死掉了,死掉跑到人間來,跑到人間來還是苦苦惱惱的。這是第一個問題。

  

  問:這是第二個,若想了解中觀的道理,要從什麼書籍開始?

  

  答:什麼書籍開始?可以看印順老法師的書。印順老法師的書有很好的智慧,很好的智慧爲我們通達中觀道理的因緣,可以讀他的書。

  

  但是我說我的次第,我初開始讀這印順老法師的《中觀論頌講記》,我讀不懂,但是字我都認識,但是那個道理還是不大懂。那麼我就又去讀這個嘉祥大師《中觀論疏》,我讀懂了,我再回頭來讀這印順老法師這個講記,心裏歡喜。我的次第是這樣子。

  

  問:弟子學佛以來,接近淨土與禅,對于密宗完全不了解,請示如何鑒別是正信的密宗,以利于往後大覺蓮社請密宗法師弘法時有所依據,阿彌陀佛!

  

  答:這個是那樣,接近淨土宗、接近禅宗,「對于密宗完全不了解,如何鑒別是正信的密宗?」正信這句話是很重要。正信從什麼地方來的?就是從正智來的,從正見而生正信,正見實在就是智慧。有智慧、有般若的智慧,然後我們才有正見,有正見才有正信,然後才有正行,這個次第是這樣,還是般若的智慧爲主。現在說是怎麼樣鑒別是正信的密宗呢?

  

  怎麼樣鑒別?我不知道!其中的…還是你學習學習《大智度論》,學習《大智度論》以後,你應該有正見,應該有正信,可以用這個來鑒別,不管是密宗、是淨土宗、是天臺宗、是華嚴宗,都可以用這個來鑒別。

  

  可以總相的說,一切法都是緣起的,這也是個正見,都是緣起的,沒有因緣沒有這件事,所以這樣子是正見的、正信之依,這樣子。

  

  我最近我看見幾句話,這話就這麼說,別的不要再說,再說就不可以了!我們佛教徒完全聽佛菩薩的安排,這句話怎麼講?聽佛菩薩的安排,這句話怎麼講?佛菩薩給你安排,這句話如果說我們讀《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佛菩薩就是這麼安排的,若這麼講還可以,還是可以。如果說我自己完全不要去安排事情,就是等著佛菩薩安排,這樣講就有一點問題了,這是有點問題。而我們讀六波羅蜜裏邊有個精進波羅蜜,從精進波羅蜜這句話裏邊看,不是等著佛菩薩安排,你要主動地去做這件事,那才可以。你要等佛菩薩安排,我看有問題。

  

  我現在發覺一件事,就是我們,非佛教徒我們或者不說,就是佛教徒,佛教徒有的人邪知邪見,但是他還有點地位的,那麼觀世音菩薩又有什麼說話嗎?觀世音菩薩表示什麼沒有?我沒有感覺。我沒有感覺,那個人繼續那樣宣傳毒素,觀世音菩薩和他有點什麼表示?我們不感覺,不感覺他們說什麼,也可能觀世音菩薩有表示,但是我不知道。可是最低限度有很長一個時期,他在那裏邪知邪見,觀世音菩薩沒有說話。那麼這個事我們有什麼看法?我們不知道。

  

  譬如說這個是佛教徒,他有一天他不……,譬如說是一百天以後,假設我們這麼說,一百天以後就一命嗚呼了,那麼他現在要趕快地要准備一點資糧,准備我們將來是再來人間、或生天上去、或者到阿彌陀佛國去,准備這個資糧,觀世音菩薩有做這個事嗎?有來做這個事情嗎?我們說「我們聽佛菩薩安排」,那這樣說佛菩薩沒有睬這件事啊!我看佛菩薩沒有睬這件事。他沒有睬,那麼你要等佛菩薩安排,佛菩薩沒有給你安排,那時你怎麼辦呢?

  

  所以這上面說,鑒別一切,或者是密宗、或者是叁論宗、或者是唯識宗、天臺宗、華嚴宗,所有宗派的事情,什麼叫做正信?你要怎麼安排這件事啊?我看你自己要努力,我看學習《大智度論》好了、或者學習《瑜伽師地論》也好。你學習這個以後,你心裏面就有一個數,有這個數你能鑒別,能鑒別這件事。如果你自己不努力,你不這樣努力,你等著佛菩薩安排,我看沒有這回事。但是我這麼想,佛菩薩是有大智慧,觀世音菩薩是有大智慧,但是他爲什麼這時候不表示意見,不表示意見,爲什麼呢?觀世音菩薩也有看法,不過我們想不出來,想不上來,他要什麼時候表示意見,我們也不知道,他用什麼方式表示意見,我完全不知道這件事,所以這樣子你要自己努力。

  

  如何鑒別是正信的密宗?現在你問我呢?我對于密宗沒有學過,沒有學過。我剛才說我讀過《大日經》,《大日經》原來是以般若波羅蜜爲主的,它告訴我們佛法是以般若波羅蜜爲主的,那麼這就是正見,這就是,也就可以說是正信,也可以這麼說。

  

  問:如果不管什麼宗、什麼派,他若是講佛法、講般若,就是這樣鑒別;如果他來的話就是要加持你,叫你拿紅包來,給你看風水,不管他是禅宗、密宗,什麼宗都一樣,他一來就跟你講明天會怎麼樣、後天會怎麼樣,或者說你來修個什麼法就會賺錢,這個生意會怎麼樣,所以師父講要以智慧爲主。

  

  答:我昨天看見你,今天沒有看見你,你說話我就看見了。現在是你這句話又生起我的妄想,佛法是以聖道爲主,聖道爲主。聖道就是般若波羅蜜,以聖道爲主。你現在發財的事情,雖然也好,發財也好,但是這不是爲主,不應該以這件事爲主,就是以聖道爲主,我看這就是正見。如果我們佛教徒,我相信佛法,但是我現在的身口意,我的精神,我主要的時間放在發財上面,我不能夠去修學聖道,這是正見嗎?我看不是,我看不是。應該是以聖道爲主。我主要的精神,當然你還要吃飯,但是主要的時間、精神,放在聖道這個地方,應該是這樣做。說是這位法師,我對仁波切我不熟悉,講演佛法的時候也是,你這樣做你會發財,你這樣做會走運氣,這樣做怎麼怎麼的,只是以現在的一些…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