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问法师「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有何看法?
答:这个用佛法来解释,应该是很容易。就是「心」也是因缘有、「佛」也是因缘有、「众生」也是因缘有,在这个「因缘有」就观察他是自性空这一方面,是平等的、是无差别的。都是因缘有,这就是平等;从因缘有,发现是毕竟空这也是平等。但是另外还有个不平等。有个不平等:佛是圆满,功德圆满的圣者;众生是流转生死的,有凡圣的差别。佛也有心、众生也是有心,这个心有染净之别。佛和众生有凡圣之别,这是有差别。但是在自性空上看是无差别的,可以这么样解释。好了,就这样就好了。
问:弟子仅读过一遍蕅益大师的《楞伽经玄义问句》及《百法明门论述》,现有蕅益大师的《相宗八要直解》、《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及梅光羲居士的《相宗纲要》,要进一步了解唯识宗道理,是继续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读上述之书呢?还是更有适合初机精要书,你可以推荐吗?
答:蕅益大师是有智慧的人,你看他的著作看出来。看出来呢,但是我又不完全同意。我读蕅益大师的书,我以前我没有那个分辨的能力,但是后来我的分别心多了,我对于蕅益大师他的智慧不完全同意。所以你现在说你想要学习唯识,是不是继续读这些书?我的心情,也可以继续读这些书。你说出来的这些书,可以继续读。继续读就是要加上一个条件,就是要思惟。从文字上你是读懂了,这个条件就是要文字上是读懂了,然后本子合起来要思惟,这样子。然后再进一步读这个窥基大师的唯识的著作、圆测大师的唯识的著作,我认为他们对于唯识的这个见地是正确的,不是蕅益大师。蕅益大师我相信他到了阿弥陀佛国了,我说话他是能知道的。不过这个话可以当面讲也可以,当面和蕅益大师谈这话也可以的。
所以你征求我的意见呢?我的意思就是这些书都可以读,梅光羲的《相宗纲要》也是可以读,但是加上一个条件,就是要思惟。思惟有什么好处呢?思惟你的智慧会有进步。智慧有进步就是像这个灯的光明,光明了,看的东西看得会清楚一点。你智慧增进了,你再去读这个书,你也可能会同意他的见解、他的解释,也可能有不同意的地方。然后你再去读这个窥基大师的注解,你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会不同一点。这是你这一个问题,我就说到这里就可以了。
初开始学习唯识,我们通常的次第就是看些初机读本,这样子讲。但是其实在我的想法也不是这样子,如果你的文学没有问题的话,初开始就读《成唯识论述记》也可以,也是可以的,是可以的。《二十唯识论述记》窥基大师的、《成唯识论》就是三十颂,你不感觉太难懂,也是可以读的。唯识的道理是比《中观论》复杂了一点,但是我不认为是太难,我不认为是太难。我说不是太难,是难一点但不是太难,可以这么解释。学习这样的佛法,就是使令你开大智慧。
我们现在到学校里学习这样的学问,很多很多的学问,很多很多的知识,这都是限于人的境界。限于人的境界,它发生出来的作用就是叫你发财,就是做这个作用,叫你生活如意一点;但是有个条件,你要身体健康,你若身体不健康,什么都是假的,你都办不来了。佛法不是,佛法主要的是说,说是让你求得更满意的境界。那么在中间,你没有成功的时候,也能令你有个方法、有个道理,使令你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佛法有这个作用。就是我刚才说,你要发慈悲心,你慈悲心做的事情,你将来得的身体就是健康的;你若是没有慈悲心,伤害别人,自己占便宜,是不能得到健康身体的,你将来得那身体还是常常有病痛,有病痛的。所以学习佛法不但能得到更圆满的,就是现在的这个身体不可能是完全令人满意,人间的身体不是完全满意的。但是若学习佛法做功德,再来人间,这身体会好一点,身体会健康一点。当然有可能会你的功德殊胜,就跑到天上去了,不会在人间;到天上去的,那个身体是不老不病,你也就会满意的。但是到那个时候也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就是老病后面还有一个死啊!我不管,那个死我不管,我现在尽情地享受,做这个事情。结果呢?在天上那么好的身体可以学习佛法,但是没有。时间很快呀!你几千年、几万年,一下到了,到就死掉了,死掉跑到人间来,跑到人间来还是苦苦恼恼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问:这是第二个,若想了解中观的道理,要从什么书籍开始?
答:什么书籍开始?可以看印顺老法师的书。印顺老法师的书有很好的智慧,很好的智慧为我们通达中观道理的因缘,可以读他的书。
但是我说我的次第,我初开始读这印顺老法师的《中观论颂讲记》,我读不懂,但是字我都认识,但是那个道理还是不大懂。那么我就又去读这个嘉祥大师《中观论疏》,我读懂了,我再回头来读这印顺老法师这个讲记,心里欢喜。我的次第是这样子。
问:弟子学佛以来,接近净土与禅,对于密宗完全不了解,请示如何鉴别是正信的密宗,以利于往后大觉莲社请密宗法师弘法时有所依据,阿弥陀佛!
答:这个是那样,接近净土宗、接近禅宗,「对于密宗完全不了解,如何鉴别是正信的密宗?」正信这句话是很重要。正信从什么地方来的?就是从正智来的,从正见而生正信,正见实在就是智慧。有智慧、有般若的智慧,然后我们才有正见,有正见才有正信,然后才有正行,这个次第是这样,还是般若的智慧为主。现在说是怎么样鉴别是正信的密宗呢?
怎么样鉴别?我不知道!其中的…还是你学习学习《大智度论》,学习《大智度论》以后,你应该有正见,应该有正信,可以用这个来鉴别,不管是密宗、是净土宗、是天台宗、是华严宗,都可以用这个来鉴别。
可以总相的说,一切法都是缘起的,这也是个正见,都是缘起的,没有因缘没有这件事,所以这样子是正见的、正信之依,这样子。
我最近我看见几句话,这话就这么说,别的不要再说,再说就不可以了!我们佛教徒完全听佛菩萨的安排,这句话怎么讲?听佛菩萨的安排,这句话怎么讲?佛菩萨给你安排,这句话如果说我们读《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佛菩萨就是这么安排的,若这么讲还可以,还是可以。如果说我自己完全不要去安排事情,就是等着佛菩萨安排,这样讲就有一点问题了,这是有点问题。而我们读六波罗蜜里边有个精进波罗蜜,从精进波罗蜜这句话里边看,不是等着佛菩萨安排,你要主动地去做这件事,那才可以。你要等佛菩萨安排,我看有问题。
我现在发觉一件事,就是我们,非佛教徒我们或者不说,就是佛教徒,佛教徒有的人邪知邪见,但是他还有点地位的,那么观世音菩萨又有什么说话吗?观世音菩萨表示什么没有?我没有感觉。我没有感觉,那个人继续那样宣传毒素,观世音菩萨和他有点什么表示?我们不感觉,不感觉他们说什么,也可能观世音菩萨有表示,但是我不知道。可是最低限度有很长一个时期,他在那里邪知邪见,观世音菩萨没有说话。那么这个事我们有什么看法?我们不知道。
譬如说这个是佛教徒,他有一天他不……,譬如说是一百天以后,假设我们这么说,一百天以后就一命呜呼了,那么他现在要赶快地要准备一点资粮,准备我们将来是再来人间、或生天上去、或者到阿弥陀佛国去,准备这个资粮,观世音菩萨有做这个事吗?有来做这个事情吗?我们说「我们听佛菩萨安排」,那这样说佛菩萨没有睬这件事啊!我看佛菩萨没有睬这件事。他没有睬,那么你要等佛菩萨安排,佛菩萨没有给你安排,那时你怎么办呢?
所以这上面说,鉴别一切,或者是密宗、或者是三论宗、或者是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所有宗派的事情,什么叫做正信?你要怎么安排这件事啊?我看你自己要努力,我看学习《大智度论》好了、或者学习《瑜伽师地论》也好。你学习这个以后,你心里面就有一个数,有这个数你能鉴别,能鉴别这件事。如果你自己不努力,你不这样努力,你等着佛菩萨安排,我看没有这回事。但是我这么想,佛菩萨是有大智慧,观世音菩萨是有大智慧,但是他为什么这时候不表示意见,不表示意见,为什么呢?观世音菩萨也有看法,不过我们想不出来,想不上来,他要什么时候表示意见,我们也不知道,他用什么方式表示意见,我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所以这样子你要自己努力。
如何鉴别是正信的密宗?现在你问我呢?我对于密宗没有学过,没有学过。我刚才说我读过《大日经》,《大日经》原来是以般若波罗蜜为主的,它告诉我们佛法是以般若波罗蜜为主的,那么这就是正见,这就是,也就可以说是正信,也可以这么说。
问:如果不管什么宗、什么派,他若是讲佛法、讲般若,就是这样鉴别;如果他来的话就是要加持你,叫你拿红包来,给你看风水,不管他是禅宗、密宗,什么宗都一样,他一来就跟你讲明天会怎么样、后天会怎么样,或者说你来修个什么法就会赚钱,这个生意会怎么样,所以师父讲要以智慧为主。
答:我昨天看见你,今天没有看见你,你说话我就看见了。现在是你这句话又生起我的妄想,佛法是以圣道为主,圣道为主。圣道就是般若波罗蜜,以圣道为主。你现在发财的事情,虽然也好,发财也好,但是这不是为主,不应该以这件事为主,就是以圣道为主,我看这就是正见。如果我们佛教徒,我相信佛法,但是我现在的身口意,我的精神,我主要的时间放在发财上面,我不能够去修学圣道,这是正见吗?我看不是,我看不是。应该是以圣道为主。我主要的精神,当然你还要吃饭,但是主要的时间、精神,放在圣道这个地方,应该是这样做。说是这位法师,我对仁波切我不熟悉,讲演佛法的时候也是,你这样做你会发财,你这样做会走运气,这样做怎么怎么的,只是以现在的一些…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