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3▪P2

  ..續本文上一頁漢,入無余涅槃,就是大事已畢。但是在佛的態度,我們讀《法華經》,不是那麼回事,他還可以回小向大的,並不是到此爲止了。剛才說舍利弗尊者在小乘佛教裏邊,有人說這句話,舍利弗尊者發無上菩提心了,但是這句話,不是容易看見這句話,應該是這麼說。

  

  問:師父剛剛提到說在《瑜伽師地論》上說到,在吃飯和睡覺方面要做一個調整,會幫助我們修習奢摩他和毗缽舍那,可不可以請師父詳細說明?是我們要刻意吃少一些,然後睡少一點呢,還是有其他的方面,要怎麼樣做?

  

  答:這個〈聲聞地〉裏面有說。在《瑜伽師地論》的〈聲聞地〉有說這件事。你們都學到叁十叁卷了,就是快要學完了。應該是學到這一點。就是我們如果是學習《瑜伽師地論》,可以按照他的指示這樣做。有的人沒有學習《瑜伽師地論》,但是對于戒律重視;戒律說晚間不要吃飯,那麼你就會少一點,你就吃少了。晚間你沒有吃飯,你就會感覺到靜坐相應。那他從這裏得到消息了,他吃飯的時候,他就不吃多,他靜坐的時候就好一點。而這件事也不是說是固定的,因人而異。是那個人他吃叁碗飯還是可以的,他很容易就消化了;但是有的人,吃兩碗飯都不行,肚子還是飽飽的,他靜坐的時候不舒服。所以,飲食這件事,原則上這樣講,你要減食,但是不一定把數量也說出來,就是你個人這麼體驗這件事。我今天吃叁碗,我靜坐的時候有什麼感覺;以後我吃兩碗,我吃一碗,你也會體驗這件事,長了,你就知道,喔!我吃一碗飯相應,是這樣子的。

  

  睡眠呢,也有種種的事情。你若靜坐特別相應的話,自然地睡眠會減少,自然會減少。但是睡眠這個事情有習慣性,我天天這個時候就睡,不睡就不行,不睡就不對。可是你若是爲了我要增加靜坐的時間,我不可以隨順我的習慣,我一定要減少,那也是會改變的。我們從一個不同的地方,來到不同的地方,就有時差的問題,經過幾天就習慣了,不是不能改變的。但是若想要靜坐有成就,這件事非要注意不可。

  

  問:可是,假如睡眠不夠的話,對靜坐的效果並不是很好,要在你很清醒的時候,才去靜坐。

  

  答:對!是的。睡眠不夠,只是說你調整一下,沒有說你不要睡眠,沒有說這句話,還是要睡眠的。但是這個量啊,你要睡多少,那個《瑜伽師地論》也說了,也說出個數來。但是你若是常常地靜坐,它還會有變化。從《瑜伽師地論》他說出的數目,他說兩個情形。我們現在就說一個情形,就是晝夜二十四小時,在中夜睡四個鍾頭,就是睡四個鍾頭,就這樣子。若是你特別用功的時候,偶然地有一點疲勞,他又說出來一句話,叫「解勞睡」,解除你的疲勞,你再睡一段時間也可以,這個是不在那個應該睡的時間之內的,是之外,再多睡它一會兒,也是可以。

  

  問:中夜不是十點到兩點嗎,是不是?

  

  答:對!你說得對。

  

  問:可是對我們在家人來講的話,因爲我們不可能花很多的時間,一直都在那邊靜坐,那怎麼樣的方式會對我們比較有幫助?

  

  答:在家人呢,你一定要隨順一點,隨順自己的習慣一點。只是在不睡眠的時候,你拿出來一點時間靜坐,只是這樣子;說是像出家人那樣子,辦不到。這個話呢,在初開始的時候這麼說。若是你肯努力的話,你的靜坐逐漸地有進步了,你自然會減少睡眠,也可能減少工作,到社會上工作的時間也會減少,增加靜坐的時間,自然會這樣子。這就是要由你的理智來決定。如果你完全不能改變你的習慣,靜坐是不能有成就的。

  

  問:佛教有所謂因果,前世、今世。如果說有些人他這一世有重大的疾病,那會不會是因爲前世所造成?

  

  答:前世這句話,就是這一世的前世,也可以這麼講;也可以說是前世,不一定是和這一世連結的那個前世,也可能更在前、更在前、更在前,但是他一直地沒有去得果報,到這個時候他有機會得果報,有可能是這樣。但在佛法的道理上講,這個重大的疾病,是因果的問題,是有因果的問題,不然不會有這麼大的疾病的。

  

  這下面也有講到這件事。就是這個人啊,他的罪過應該到叁惡道去受苦的,但是你學習《般若波羅蜜經》,就不到叁惡道去,就是還有這個事情。可是學習《般若波羅蜜經》,也有深淺的不同。所以說是我以前造的罪,由《般若經》的影響,它不受果報,這句話,我們還不能那麼執著的,不能那麼執著。按佛法的理論,世間上的事情,沒有一件事沒有因緣就有這件事的,都是有因緣才出現這件事的。雖然是以前有這個因緣,也受後來的因緣的影響。譬如說我前生造的罪很輕微,並不是很嚴重,但今生造罪造得厲害,那前生那個輕微的罪,就受現在的影響,就變成重罪了,也有這種事情。前生我造的罪很重,但是今生我般若波羅蜜學習的力量大,前生就受到影響,那就變成輕微的了。是有因果,但是因果還不決定,還是不決定的。

  

  可是其中看出來,我們對于在佛法上有信心,有聞思修的修行的時候,就向好的地方去轉變。以前我們迷惑、愚癡,我們現在這智慧高了的時候,功德多了,它還會有轉變。是有因果,但是還會有轉變。

  

  我們相信佛法的人,還有一件事,就是,哎呀!觀世音菩薩慈悲,救苦救難,叫我沒有病啊。你這麼求也是對的,但是事實上呢,有些地方,觀世音菩薩無可奈何。一定要自求多福啊!自求多福,一定是要這樣做。你自求多福的時候,你這個清淨的力量逐漸地增長,觀世音菩薩可能會幫助一下;如果你自己的清淨力量不增長,你的染汙的力量在那裏執著得很厲害,觀世音菩薩無可奈何。而這件事,般若的力量是最大最大的,最有力量的。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3》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