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下 5▪P3

  ..續本文上一頁憶念、及書供養,華香乃至旛蓋。」是人也「不墮聲聞、辟支佛地」,就不會得聲聞的阿羅漢、得辟支佛,不會這樣,就是大菩薩境界了。爲什麼呢?因爲現在我們學習這個《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般若」我們簡單說是智慧,智慧裏面有慈悲心,有慈悲心他就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他就是大菩薩了。若是沒有慈悲心的聲聞、辟支佛,他壽命到了就入無余涅槃了,再也不來世間教化衆生、弘揚佛法了。這樣的行爲就表示他沒有慈悲心,因爲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這裏受苦,應該救度,但是他不管了,他入無余涅槃了,你再不能同他聯絡了。菩薩有大悲心,他也是得了無生法忍,也是得聖道了,他能入無余涅槃,但是不入,爲什麼不入無余涅槃呢?因爲還有很多的衆生在這受苦,還有我的父親也在這裏,我的母親、我的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很多的好朋友,無量劫來在這個世界流轉生死,很多人都是我的父親、是我的母親、哥哥、弟弟、姐妹,都有親厚關系,尤其是有怨恨的人,兩個人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親厚關系,一定是有親厚關系。你在事實上就看出來,兩個人很恩愛的,忽然間變成怨家了,就要拿刀要刺殺他。拿刀刺殺就是由恩愛變成了仇恨,沒有完,將來還是互相要殺害的。沒有完,但是以前你們在一起是恩愛的,在你阿賴耶識裏面栽培了恩愛的種子,你現在互相殺害,在你阿賴取識裏面又栽培了這個恨的種子,所以來生一見面了就是這兩個種子在那裏,看那個先動,如果怨恨心動了,就是要有問題,就要互相殺害;如果愛的種子現前了,那個恨的種子潛伏在那裏不動,這恩愛的事情出現了;出現了,有一點不如意,這個恨的種子就出來了。所以從這件事情看出來,哎呀!這個人是我恨的人,我和他簡直是勢不兩立,其實在那個人以前和你有恩愛關系,有親厚關系的。所以我們相信了佛法,相信了善惡果報,相信佛說的法,不要恨別人,任何人有恨,我不要恨,我想辦法同他友好,把所有的恨都回轉過來,不要繼續地恨,恨是沒有個完的,只有相信了佛法,才能解決這一切的問題,不相信佛法,這個問題是不能解決的。但是相信佛法能解決問題,你要重視,尊重、贊歎,受持、親近、讀誦、說、正憶念般若波羅蜜才可以,你不這樣子學習,你以前的問題照樣還是相續下去。因爲你沒有般若波羅蜜,你心裏面的貪瞋癡就是要動。雖然當時不要緊,當時今天或者有一個利害的沖突,現在不表現在行爲上,但是心裏面是記住了,秋後算帳,我現在不算帳,秋後再算帳,凡夫就是這樣的啊。所以知道佛法是大智慧,能解決衆生的苦,真實的解決衆生的苦難。所以這上面說:「若有人受持般若波羅蜜,親近、讀誦、說,正憶念,及書供養,華香乃至旛蓋,是人不墮地獄、畜生、餓鬼道中。」是人「不墮聲聞、辟支佛地」,就是大菩薩了,就像觀世音菩薩那樣子,隨類現身,救度一切衆生。

  

  「乃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常見諸佛。」你能夠受持、讀誦、說,正憶念,能這樣尊重般若波羅蜜,你不墮叁惡道,也不墮二乘地,不墮聲聞、辟支佛地,那麼這個人就是大菩薩,他就從現在乃至到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一段長期的時間之中,「常見諸佛,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就是來生你就能見到佛,你現在受持般若波羅蜜,親近、讀誦、說,正憶念、及書供養,華香乃至旛蓋,你來生…也可能現生就能見到佛,現生就有可能會見到佛,來生更能見到佛,見到佛,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一直的常能見到佛,就會得到這種殊勝的功德。「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我今生願生阿彌陀佛國,到阿彌陀國當然見到阿彌陀佛了,見到阿彌陀佛,從阿彌陀佛國,有可能到東方藥師琉璃光佛世界去,又見到阿閦佛,見到無量無邊的佛。見佛聞法,生大智慧,都是這樣子。「供養諸佛,恭敬尊重贊歎,華香乃至旛蓋」,都是這樣子。若是你不學習般若波羅蜜,你只是去修福,你的貪瞋癡是更大。可愛的境界,這個愛時常的動,熏習愛的種子在心裏面,這個貪瞋癡越來越厲害,那你想要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很難很難的,很難有這種境界。因爲什麼呢?實在來說,你愛著五欲,世間上,人間、天上,人也是愛著五欲,天上的人也是愛著五欲,愛著了,這就與佛就遠了,與佛距離地遠了,你想見佛就難了,有這個事情。所以「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諸佛,恭敬尊重贊歎,華香乃至旛蓋。」

  

  複次,世尊!滿叁千大千世界佛舍利作一分,書般若波羅蜜經卷作一分,是二分中,我故取般若波羅蜜。

  

  這前面是第一段,是滿閻浮提舍利,和經卷來作比量一下,那一個是最貴重的。現在是第二段「舉滿叁千大千世界佛舍利作一分」,這個舍利更多了。書般若波羅蜜經卷作一分,這兩分中,「我故取般若波羅蜜」,我還是願意啊,「故取」,是有意的,我有意的,不是無意的。我有意的還是取般若波羅蜜的經卷,我不取舍利,我取般若波羅蜜的經卷。

  

  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羅蜜中,生諸佛舍利,以是故舍利得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何以故?」什麼原因呢?「世尊!是般若波羅蜜中,生諸佛舍利」。諸佛舍利是由般若波羅蜜的學習、熏習成就的。「以是故舍利得供養恭敬,尊重贊歎。」這個諸佛的舍利能得到衆生的供養恭敬,尊重贊歎,是因爲他那個舍利有般若波羅蜜的力量熏習它了,所以人家才去供養恭敬,尊重贊歎的。

  

  我說過,我們不學習般若波羅蜜的人,我們這個身體也叫做舍利,我們裏面這個生理的組織眼耳鼻舌身,這個全部的身體也是舍利,但是這是用貪瞋癡來熏習的,而不是用般若波羅蜜來熏習的。我們的心一動,貪心一動,這個貪就把這個生理上各部分的組識都熏習,就影響了。我們心一動,貪心一動、瞋心一動,你的邪知邪見一動,就熏習你的身體,這個身體火化了,也是有些灰粉,可能有骨頭,人家都不恭敬,你這是貪瞋癡熏習的嘛,這不值得恭敬。說是有舍利,那一天我還沒有來這邊,我在美國的時候,看見報紙上有個電影明星死了以後有舍利,還很好看,報紙上登這個事情。所以這個事情不在乎你有沒有舍利,是在乎你有沒有般若波羅蜜的熏習,這樣意思。不是說有舍利,我們就要恭敬供養,不是,那你搞錯了。他沒有修學戒定慧,那個舍利是不值得贊歎,也不值得禮拜供養,是這樣意思。

  

  是善男子、善女人,供養恭敬舍利故,受天上、人中福樂,常不墮叁惡道;如所願,漸以叁乘法入涅槃。

  

  「是善男子、善女人,供養恭敬舍利故。」供養這個由般若波羅蜜熏習成佛了他佛身的舍利,「受天上、人中福樂。」你若對這個舍利能供養恭敬的話,禮拜贊歎的話,你會得到福報了,得到什麼福報呢?是天上的福樂、人中的福樂,你看這個很好嘛!尤其是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上工業發達,工業發達,人辛苦。農業社會就不是那麼辛苦,它有季節性的事情,有變化,就不是那麼辛苦。不是那麼辛苦,就有閑暇的時間可以學習佛法。工業社會忙得很,除非特別有善根的人抽出來時間來學習佛法,不然的話他沒有時間。「供養恭敬舍利故」,受天上的福、受人中的福樂。「常不墮叁惡道」,你看這個力量也很大,有了福報能不墮落叁惡道。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下 5》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