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底下是劝我们要相信这个道理,叫我们相信,不要疑惑。是,诸法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的。不但我们这个臭皮囊,这个色受想行识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就是般若波罗蜜也是一样,乃至无上菩提也都是这样子。「般若波罗蜜,若当有相非无相者」,这是从反面说。他先称呼:「世尊!」般若波罗蜜若是有相,它里面或者有大小、有凡有圣、有苦有乐,有各式各样的相貌的话,不是无相的。
诸佛不应知一切法无相无貌,无言无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弟子说诸法无相无貌,无言无说。
「诸佛不应知一切法无相无貌,无言无说」,那这一切佛都是学习般若波罗蜜成就的,那么般若波罗蜜是有相,不是无相,那诸佛就不应该通达一切法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了,就不应该这样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为弟子说诸法亦无相无貌,无言无说,也不应该这样子。成佛以后,不应该为弟子宣说诸法亦无相无貌,无言无说,不应该这样子;应该说有相有貌,有言有说,应该是这样子。
世尊!以般若波罗蜜,实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故诸佛知一切诸法无相无貌,无言无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弟子说诸法亦无相无貌,无言无说。
「世尊!以般若波罗蜜,实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释提桓因他又称:「世尊!以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般若波罗蜜本身,它真实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的。「故诸佛知一切诸法」也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为弟子说诸法亦无相无貌,无言无说」,也是这样说。就是他自己这样学习般若波罗蜜,无相无貌,无言无说,所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也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为弟子宣说佛法的时候,也是说一切法无相无貌,无言无说的,是这样子。
以是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一切世间诸天人、阿修罗应恭敬供养,尊重赞叹,香华、璎珞乃至旛盖。
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世尊!是般若波罗蜜,是一切世间的诸天,一切世间的诸人,一切世间的阿修罗,这是三善道的众生。这三善道的众生,如果肯努力的话,有可能得无生法忍,得圣道的,所以只说三善道,而三恶道不提了。所以这三善道的众生,应该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般若波罗蜜,用香、用华,用香华,或者璎珞乃至旛盖来供养般若波罗蜜,应该这样子。
复次,世尊!若有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及书供养,华香乃至旛盖,是人不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
这是第三科「能离三恶道」。世尊!若假设有人,他能够受持般若波罗蜜,能够「亲近、读诵、说」。「亲近」,就是常同它接触,常同般若波罗蜜的经卷接触;能够「读诵」它的文句;「说」,为他人宣说般若波罗蜜的文;「正忆念」般若波罗蜜的义。「读诵、说」,这都是文句;「正忆念」就是文字里面的道理,从这里才能悟入无相无貌,无言无说的,应该是这样。这上面说,你若能这样子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又能够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及「书写」,你能够书写般若波罗蜜经。现在我们这个世界,有智慧的人太多了,发明印刷这件事,那么就不用书写,印得是很好。还能「供养,华香」,用华,用香来供养般若波罗蜜,乃至以旛盖来供养般若波罗蜜。你能够这样子用功,你能够这样努力地学习,有什么好处呢?是人不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这个人他不会堕落到地狱去受苦,也不会到畜生的世界去受苦。畜生的世界是个恐怖的世界,弱肉强食,就是这样子。猫捉到老鼠了,看见了真是很残忍得很,不捉老鼠的时候,看那个猫好像很柔和的样子,等到要捉老鼠时,恶得很,这个畜生的世界太残忍了。饿鬼道中,没有饮食,饥饿得很。就不会到三恶道里面去受苦了。
我们相信了佛法的人,也就是相信善恶果报,相信了善恶果报,就不敢做恶事,不做恶事也就不堕落三恶道。不做恶事这件事是什么意思?就是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他相信有善恶因果,所以不敢做恶事到三恶道里面去,他害怕这件事。如果说是我来到佛法里面,我也不读佛教的书,我一天光是拜拜佛,求一些栽培善根的福德,那你办不到这件事,「是人不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不是的;你若学习般若波罗蜜,有了智慧,有了智慧才能相信善恶果报,相信善恶果报就不敢做恶事了。
我在这里讲一个小的故事你听听,就是佛在世的时候,舍利弗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这么一位大阿罗汉,他是昼三时、夜三时,常常入定观察世间上,看谁有善根能得度,阿罗汉真是也是有慈悲心。那么他这一天一入定一看,在一个很远的地方,在旷野里有一条狗,很苦,受了苦了。怎么回事呢?是因为这个做生意的人,大概不是一两个,很多很多人在一起做生意,到远方的地方去做生意,带着一条狗,到了很远的旷野那个地方,大家休息,就睡着觉了,睡着觉之后,他们带的这些肉,这些粮食放在那里,带的狗就把肉和粮食就吃掉了多少。这些商人醒了,一看这个狗吃他带来的粮食,就火了,就把这条狗的四条腿都打断了,就把它弃舍就走了。这个狗腿断了也不能找东西吃了,又饥饿又痛,很苦啊。舍利弗尊者入定一看,就看见了它,舍利弗尊者就到聚落里乞了一钵饭,屈伸臂顷就到狗这里来,就把饭给它吃,吃完了,又为它说法: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狗看见舍利弗来救护它,心里很快乐,又听闻了佛法,就死掉了。死掉了,舍利弗尊者入定一看,它死了以后到那儿去了呢?因为临命的时候见到阿罗汉生欢喜心,所以这个人就来到王舍城一个长者家,投胎做人了。做人了以后,到了两、三岁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就从这个门口经过,这个长者正在门口,就向舍利弗尊者说:阿阇梨你怎么都是自己一个人,都没有一个小沙弥给您做侍者呢?那么舍利弗尊者说:是的,你这个小孩儿,可不可以给我做侍者呢?那这个长者说:他现在太小,等到七岁的时候可以。那么舍利弗尊者就走了。等到七岁这一年,舍利弗尊者又从这里经过,那个长者还是说:你都没有领个小徒弟去乞食,就你一个人。舍利弗说:你还记得吗,你以前多少年说了,你说你这个小孩子七岁的时候就布施给我做徒弟、做侍者,你想一想。他说:是,那好,给您做徒弟。舍利弗尊者就领他回来。这可见这个事情也不明白,怎么这么容易呢?这么容易把自己的儿送给舍利弗尊者做徒弟,这是很难得的事情。舍利弗尊者领他回来教导他修四念处,很快地得阿罗汉果!七岁就得阿罗汉果。那么这个时候阿难尊者还有其他的大众僧,就对这件事感觉到奇怪。说是他前生是个狗,怎么今生做了人这么快就得阿罗汉果,是怎么回事情?就问佛,佛说:在迦叶佛时代,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人寿两万岁的时候,佛在世的时候的人的寿命是百岁,一百岁左右。那么迦叶佛时代,佛的弟子也都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是这样子。在这比丘里面,其中有一个年轻的比丘做维那,领着大家坐禅的,负责这个责任的事情。其中有个阿罗汉有个比丘年纪很大了,他欢喜唱,他爱唱歌,但是年纪老了喉咙很粗,声音不是好听,但是还欢喜唱,这个年轻的维那比丘就不高兴了,说:你唱那个歌还不如狗吠,就骂,就呵斥他。呵斥他,这个比丘就正颜厉色地告诉他:你知道我是谁呀!我知道啊,就是迦叶佛时代你是一个比丘。我是阿罗汉,你要知道,你这样说我你有罪。这一说,维那害怕了,马上的跟他磕头忏悔。那么这个比丘骂阿罗汉,骂一般人已经是有罪了,骂圣人可不得了啊!所以这个比丘死了以后就堕落狗,五百世做狗。做狗,这个做狗的因缘就是这样子,就是骂阿罗汉是狗,不如狗吠。
我们看这件事,为什么人会堕落到三恶道去?就是造了恶业,造了口业。口业是由意业发动的,说出恶言来。由意业发动你的身业做这种种罪过事情,都是一样啊,反正不是到地狱去、到饿鬼世界、到畜生世界受苦。这个年轻的比丘就是没有修四念处,没有修四念处,遇见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一下子冲动就骂人,就是到了畜生世界去了。而这一次是舍利弗尊者救护他,他很快就得圣道,就是前生还是出过家,也栽培过善根的啊,所以就能够得阿罗汉,还能做人。这看出来,你的四念处没有修好的时候,不能调伏自己的烦恼,那就是要造罪了。造罪了,我们现在说,就是般若波罗蜜不具足,所以跑到三恶道去了。佛教的理论是很公平的,不管是谁,不管是在家居士也好、出家的法师也好,你造了罪,你就要受苦的。所以我们时常要忆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身三、口四、意三,时常地要注意。这个身体你不可以做杀盗淫妄的事情,杀盗淫妄罪过的事情不可以做;口,说话的时候不要说谎话、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这个你不如狗吠,这就是恶口,就是说这种坏话,是有罪过;说谎话也不可以;说这个离间语也不好;说这个绮话、杂秽语也都是有过失的。
所以我们若是学习般若波罗蜜,用般若波罗蜜修四念处,身、受、心、法都是不可得的。「可以身相见如来否?否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这是身念处。佛的身相是毕竟空,我们凡夫的身相也是毕竟空的。就是这样修,这样修,慢慢地他这个贪烦恼也逐渐的轻,由重而轻、由有而无;瞋心也是,由重而轻、由有而无,就是没有烦恼,就是圣人了。所以要注意这件事。所以学习般若波罗蜜能调伏烦恼,就不做恶业了,所以般若波罗蜜是非常得尊贵,真是非常得尊重。
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藐三菩提,常见诸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旛盖。
「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这就和前面一样,「若有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