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6

  「如所愿,渐以三乘法入涅槃」,因为这个舍利有般若波罗蜜的气氛,是佛的舍利,是舍利弗、目犍连大阿罗汉的舍利,这些修行人都是有道德的人,极高的道德圆满的人,你供养他,他里面有佛法的气氛。所以你有了福报,你就能够终究有一天,你就遇见佛法;遇见了佛法,你有一天你会发心学习般若波罗蜜,你学习了,所以「常不堕三恶道,如所愿,渐以三乘法入涅槃」。人间、天上,实在来说都是苦恼的事情,都是苦恼的事情,就愿意解脱苦,就想要得圣道,你就有了圣道的愿,想要得圣道,你有这个愿。我在这里我又想,我们出家的佛教徒,在家居士也是佛教徒,做了佛教徒以后,你心里面有没有这个愿,我想要得圣道,你自己问你自己,我有没有这个愿,我想要得圣道。有没有这个愿?有啊,那很好,很难,很不容易!能有愿想要得圣道,很不容易啊!「如所愿」,就表示这个人他能够有圣道的愿望,若有圣道的愿望,他就不去做那些似是而非的事情。我们有一个好像也是类似有圣道的愿望,我想要做官,做一个有名誉、有地位、有权利的一个人,去弘扬佛法。弘扬佛法这个愿也是好,但是还是有问题。因为现在你如果做官,你那有时间去修学圣道呢,不可能的了,那你就是把这个圣道躭误了。如果没有得无生法忍,你做事情的时候,还是有贪瞋痴的力量在里边,那么不就是弄巧成拙了。「如所愿,渐于三乘法入涅槃」,就是逐渐的,你看经上说话老老实实说话,不是说我现在就成佛了,即身成佛,不说这种话,就是老老实实、实实在在的,不可能即身成佛的,这都是方便的话,引诱人就是了。

  

  我在香港的时候,说是那个越南的那个女人,我看他宣传的话:立刻开悟、即身成道。我看见这个宣传,哎呀!我说这个人她很会引诱人来入窍,我看,即刻就开悟,即身就可以得道。的确这两句有用了,很多的佛教徒到那儿去听他讲,讲到一半的时候这些佛教徒都走了,就不听了,后来他们有人去了告诉我是这么回事,连我当时都在想:你立刻开悟?开悟什么呢?我想我也去听听看,听他说什么?但是我当时和人家有约会,我没有去,有这个事情。当然这个密宗的人也常会说这个话:即身成佛。没有说立即开悟,但是即身成佛这句话是说了。

  

  说到这句话,有人问我这个问题,说即身成佛有没有这个道理,我说有没有这个道理不说,有没有这件事?自从密宗弘扬密宗以来到现在,谁即身成佛了?你问一问他,谁即身成佛了?我看没有。我们这个世界上,就是释迦牟尼佛入涅槃,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佛。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前,在《中阿含经》给弥勒菩萨授记,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兜率天四千岁,四千岁结束的时候,弥勒菩萨来到人间成佛,释迦牟尼佛没有说: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弥勒菩萨成佛之前这个中间,有一位佛出现。没有这个话,没有这句话,是不是?我读经读得少,你们读经读到这个经没有?是谁成佛了?照事实上说,没有这回事。但是没有这回事,他会说这句话。他们举一个例子,说是日本有一位什么禅师,到中国来学密,回到日本去就宣传即身可以成佛,那么日本的佛教徒,那么你即成佛,你就成佛我看看,那么他就是在那里搭个法座在那里作法,忽然间就真是像佛相现出来了,现出来,这时候,啊,真是成佛了,看上去就是像佛的样子了,但是过了一会儿又没有了,这叫什么成佛?叫加持成佛。加持成佛,就是佛来加持你,佛的力量把你转变现一个佛的相,变现佛的相好光明,实在来说只是一种相貌而已,你内心的功德不圆满,你的烦恼也没有完全清净,只是表面上是个佛,表面怎么能是佛,那是假的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这个话就是告诉我们,他说他成佛得三十二相,不是佛,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你看这个《金刚经》的确好,就告诉我们要有这个正知正见,「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是三十二相就是佛,转轮圣王就是佛了,因为他有三十二相。所以你用相来决定这个人是不是佛,这是错误了,这是错误的。所以那个加持成佛,那怎么算成佛!那不是佛,还不是佛呀。若是佛加持的话,佛的神力,任何人佛都能加持他,他都能变成佛的相貌,都能;但是你内心里面的污染还在那里,只是假的形相,那怎么能算是佛呢?当然我说这个话就好像对密宗的人说的话有一点批评不对了,其他的还是佛法,这一句话有一点是方便之谈,就是引诱你来到这儿来学习密,就是了,是这样意思。你们不妨读一读《大日经》,《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读这部经,这部经说般若波罗蜜是佛的真实妙法,佛的最殊胜的妙法是般若波罗蜜,而这些念咒、摇铃子这一切的事情都是方便。这真是很奇怪!我们读一读密宗,只有这一部经,还有一部经是佛说的,而这部经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密宗是方便,密宗是方便,般若波罗蜜是佛的真实的妙法,这个《大日经》上说这个话,你看这个事情。

  

  这是「渐以三乘法入涅槃」,这是逐渐的,而不是说是顿,一下子就成佛了,佛不这么说。你得阿罗汉,声闻乘的佛法、辟支佛乘佛法、一佛乘佛法,都是逐渐逐渐栽培,然后你能断惑证真,发无上菩提心,广度众生、弘扬佛法。六波罗蜜的功德要三大阿僧祇劫圆满,才是佛。怎么叫做佛呢?两句话。这个《金刚经》上说:「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诸法如就是佛,你能圆满的觉悟诸法如,你就是佛。而在这个般若经上还有一句话:「得一切种智名为佛」,是这样叫做佛。

  

  这样这些事情,你得阿罗汉道也好、得辟支佛道也好、你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也好,都是要逐渐地栽培,都是要这样。所以「如所愿,渐以三乘法入涅槃」,都是这样子。这可见我们要供养恭敬舍利,功德是很大,因为这是佛法里面的事情,它有佛法的气氛。你得到了福德以后,你一定还能遇见佛法,遇见佛法,什么是佛法?般若波罗蜜是佛法,你还能遇见般若波罗蜜,还是修学这般若波罗蜜法门,就得圣道了,还是这样。所以我们若在佛法里面做功德,做功德当然或者人间享福、天上享福,这个福也有享尽的时候;但是在佛法里面栽培的福德,这个福德就和佛法僧有关系,你还能遇见三宝。你若在社会上,不是在三宝里面做功德,在社会上做功德,做很多事情的功德,那里他没有佛法僧的气氛,你也是能有福德,福德尽了以后就完了,就好像你以前没有做一样,还是随业流转,还是这样子。但是我们不可以因为这件事,就不在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还是应该做,我们应该发慈悲心。这个社会上很多的人很苦啊,很多人没有福报,很多人没有智慧,社会上的人可以说完全没有智慧,只是有些有福报就是了,所以我们佛教徒在社会上做这些福德的事,也是应该做,但是社会上很多人都没有智慧,这件事情也应该做。这个智慧就是要弘扬佛法,要给他智慧,应该做这件事。「受天上、人中福乐,常不堕三恶道;如所愿,渐以三乘法入涅槃。」

  

  是故,世尊!若有见现在佛,若见般若波罗蜜经卷,等无异。

  

  这是做个结论。所以若是有人看见了现在佛,看见释迦佛、看到阿弥陀佛、看到阿閦佛、看见药师琉璃光佛、看见弥勒佛,你若见到,这是一件事。「若见到般若波罗蜜经卷,等无异」,是平等无差别的,你都能够栽培善根,将来能得圣道的。现在就等于是般若波罗蜜经卷就和佛画上等号,就可以知道般若波罗蜜经卷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来。

  

  是故,世尊!若有见现在佛,若见般若波罗蜜经卷,等无异。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与佛无二无别故。

  

  前面这一段说是般若波罗蜜为根本,舍利是枝末,所以般若波罗蜜应该尊重、恭敬、赞叹,学习的,所以释提桓因愿取般若波罗蜜经卷,不取舍利;可是能够取舍利供养恭敬,也得到很大的功德的。

  

  前面这一段文说完了,这底下做一个结束。「是故,世尊!若有见现在佛,若见般若波罗蜜经卷,等无异。」释提桓因又称呼佛为「世尊!」所以若是有人,他能够看见现在世间说法度化众生的佛,若是看见了般若波罗蜜的经卷,这两件事是平等无差别的,因为佛是由学习般若波罗蜜圆满而成就的,所以是无差别。

  

  「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与佛无二无别故。」没有差别,不是两件事,般若波罗蜜和佛,不是两件事,所以叫「无二」,没有差别,所以这么说。这个般若波罗蜜是大智慧,这个「佛」翻到中国话也是个觉者,就是觉悟真理的人。觉悟真理,谁觉悟真理呢?还是般若波罗蜜。不过般若波罗蜜是约法说的,佛是约人说的。你成就了这样的法,就名之为佛,所以他们两个不是两回事。这可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有那么样得重要。

  

  复次,世尊!如佛住三事示现,说十二部经:修多罗、祇夜乃至优波提舍。

  

  这底下是第二科「明受持诵说般若经卷于佛化他齐功德」。这是说我们若是能够受持、读诵、演说般若波罗蜜多的经卷,那么与佛教化众生的功德是相等的,这一段文是这个意思。「复次,世尊!如佛住三事示现」,这还是赞叹般若波罗蜜的功德殊胜,如佛安住在三样事情上出现在世间,佛出现在世间就做三种事情,佛不离开这三种事情,所以叫做「住」。这三种事情是那三种呢?第一个就是佛为一切众生随机说法,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现种种的神通度化众生,这是第二件事。第三件事就是佛的大智慧,他能够鉴别一切众生的根性,应该怎么样现身,怎么样为他说法,佛有这个智慧能看到这里,看到这个人根性是利?是钝?「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身而为说法。」就像〈普门品〉说的,佛能够明了众生的根性,能够很契机地为他…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