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忆念、及书供养,华香乃至旛盖。」是人也「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就不会得声闻的阿罗汉、得辟支佛,不会这样,就是大菩萨境界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我们学习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我们简单说是智慧,智慧里面有慈悲心,有慈悲心他就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他就是大菩萨了。若是没有慈悲心的声闻、辟支佛,他寿命到了就入无余涅槃了,再也不来世间教化众生、弘扬佛法了。这样的行为就表示他没有慈悲心,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这里受苦,应该救度,但是他不管了,他入无余涅槃了,你再不能同他联络了。菩萨有大悲心,他也是得了无生法忍,也是得圣道了,他能入无余涅槃,但是不入,为什么不入无余涅槃呢?因为还有很多的众生在这受苦,还有我的父亲也在这里,我的母亲、我的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很多的好朋友,无量劫来在这个世界流转生死,很多人都是我的父亲、是我的母亲、哥哥、弟弟、姐妹,都有亲厚关系,尤其是有怨恨的人,两个人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亲厚关系,一定是有亲厚关系。你在事实上就看出来,两个人很恩爱的,忽然间变成怨家了,就要拿刀要刺杀他。拿刀刺杀就是由恩爱变成了仇恨,没有完,将来还是互相要杀害的。没有完,但是以前你们在一起是恩爱的,在你阿赖耶识里面栽培了恩爱的种子,你现在互相杀害,在你阿赖取识里面又栽培了这个恨的种子,所以来生一见面了就是这两个种子在那里,看那个先动,如果怨恨心动了,就是要有问题,就要互相杀害;如果爱的种子现前了,那个恨的种子潜伏在那里不动,这恩爱的事情出现了;出现了,有一点不如意,这个恨的种子就出来了。所以从这件事情看出来,哎呀!这个人是我恨的人,我和他简直是势不两立,其实在那个人以前和你有恩爱关系,有亲厚关系的。所以我们相信了佛法,相信了善恶果报,相信佛说的法,不要恨别人,任何人有恨,我不要恨,我想办法同他友好,把所有的恨都回转过来,不要继续地恨,恨是没有个完的,只有相信了佛法,才能解决这一切的问题,不相信佛法,这个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但是相信佛法能解决问题,你要重视,尊重、赞叹,受持、亲近、读诵、说、正忆念般若波罗蜜才可以,你不这样子学习,你以前的问题照样还是相续下去。因为你没有般若波罗蜜,你心里面的贪瞋痴就是要动。虽然当时不要紧,当时今天或者有一个利害的冲突,现在不表现在行为上,但是心里面是记住了,秋后算帐,我现在不算帐,秋后再算帐,凡夫就是这样的啊。所以知道佛法是大智慧,能解决众生的苦,真实的解决众生的苦难。所以这上面说:「若有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及书供养,华香乃至旛盖,是人不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是人「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就是大菩萨了,就像观世音菩萨那样子,随类现身,救度一切众生。
「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见诸佛。」你能够受持、读诵、说,正忆念,能这样尊重般若波罗蜜,你不堕三恶道,也不堕二乘地,不堕声闻、辟支佛地,那么这个人就是大菩萨,他就从现在乃至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长期的时间之中,「常见诸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就是来生你就能见到佛,你现在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及书供养,华香乃至旛盖,你来生…也可能现生就能见到佛,现生就有可能会见到佛,来生更能见到佛,见到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一直的常能见到佛,就会得到这种殊胜的功德。「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我今生愿生阿弥陀佛国,到阿弥陀国当然见到阿弥陀佛了,见到阿弥陀佛,从阿弥陀佛国,有可能到东方药师琉璃光佛世界去,又见到阿閦佛,见到无量无边的佛。见佛闻法,生大智慧,都是这样子。「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旛盖」,都是这样子。若是你不学习般若波罗蜜,你只是去修福,你的贪瞋痴是更大。可爱的境界,这个爱时常的动,熏习爱的种子在心里面,这个贪瞋痴越来越厉害,那你想要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很难很难的,很难有这种境界。因为什么呢?实在来说,你爱着五欲,世间上,人间、天上,人也是爱着五欲,天上的人也是爱着五欲,爱着了,这就与佛就远了,与佛距离地远了,你想见佛就难了,有这个事情。所以「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旛盖。」
复次,世尊!满三千大千世界佛舍利作一分,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作一分,是二分中,我故取般若波罗蜜。
这前面是第一段,是满阎浮提舍利,和经卷来作比量一下,那一个是最贵重的。现在是第二段「举满三千大千世界佛舍利作一分」,这个舍利更多了。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作一分,这两分中,「我故取般若波罗蜜」,我还是愿意啊,「故取」,是有意的,我有意的,不是无意的。我有意的还是取般若波罗蜜的经卷,我不取舍利,我取般若波罗蜜的经卷。
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舍利,以是故舍利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何以故?」什么原因呢?「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舍利」。诸佛舍利是由般若波罗蜜的学习、熏习成就的。「以是故舍利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这个诸佛的舍利能得到众生的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因为他那个舍利有般若波罗蜜的力量熏习它了,所以人家才去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的。
我说过,我们不学习般若波罗蜜的人,我们这个身体也叫做舍利,我们里面这个生理的组织眼耳鼻舌身,这个全部的身体也是舍利,但是这是用贪瞋痴来熏习的,而不是用般若波罗蜜来熏习的。我们的心一动,贪心一动,这个贪就把这个生理上各部分的组识都熏习,就影响了。我们心一动,贪心一动、瞋心一动,你的邪知邪见一动,就熏习你的身体,这个身体火化了,也是有些灰粉,可能有骨头,人家都不恭敬,你这是贪瞋痴熏习的嘛,这不值得恭敬。说是有舍利,那一天我还没有来这边,我在美国的时候,看见报纸上有个电影明星死了以后有舍利,还很好看,报纸上登这个事情。所以这个事情不在乎你有没有舍利,是在乎你有没有般若波罗蜜的熏习,这样意思。不是说有舍利,我们就要恭敬供养,不是,那你搞错了。他没有修学戒定慧,那个舍利是不值得赞叹,也不值得礼拜供养,是这样意思。
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恭敬舍利故,受天上、人中福乐,常不堕三恶道;如所愿,渐以三乘法入涅槃。
「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恭敬舍利故。」供养这个由般若波罗蜜熏习成佛了他佛身的舍利,「受天上、人中福乐。」你若对这个舍利能供养恭敬的话,礼拜赞叹的话,你会得到福报了,得到什么福报呢?是天上的福乐、人中的福乐,你看这个很好嘛!尤其是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上工业发达,工业发达,人辛苦。农业社会就不是那么辛苦,它有季节性的事情,有变化,就不是那么辛苦。不是那么辛苦,就有闲暇的时间可以学习佛法。工业社会忙得很,除非特别有善根的人抽出来时间来学习佛法,不然的话他没有时间。「供养恭敬舍利故」,受天上的福、受人中的福乐。「常不堕三恶道」,你看这个力量也很大,有了福报能不堕落三恶道。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5》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