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上 7

  問: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在欲界天內,若有人得欲界定,是否即可入兜率內院見彌勒菩薩?若否,原因爲何?

  

  答:得欲界定能夠到彌勒內院,我看這個事不可能,得欲界定不可以。這話是這樣子,憑你自己的力量,你得了欲界定到彌勒內院去,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欲界定就是《瑜伽師地論》說的九心住,就是欲界定。欲界定的人,他若不謹慎,隨時欲界定就丟掉了,就沒有了,是有這個情形。欲界定在定裏邊是很膚淺的一種定。雖然說彌勒內院彌勒菩薩還是在欲界的兜率天,但是得欲界定的人,你自己的力量到那裏去還是不可能,你沒有這個能力。得欲界定的人,如果說是不給你買飛機票,你能到紐約去?我看都辦不到。你欲界定有多大能力,我認爲是很微小的,何況是到天上去,沒有這個能力。但是若是你得欲界定的人,你能夠通達佛法,常常有慚愧心,修學戒定慧,你有誠意要見彌勒菩薩,祈求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可能接引你去走一走,這是有可能的,彌勒菩薩幫助你,接引你去一下,這有可能。你說你自己就能去,這是不可能,沒有這個力量。

  

  問:印順長老著作甚豐,卻被少數人評論爲:說食不飽,不了生死,沒有修證等等,請長老略述個人的看法?

  

  答:這個事情,不應該這麼說,不應該說,就算是印順老法師這樣子,都不應該這麼說,你都不應該說:「說食不飽,不了生死。」不應該的。這個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放牛的小孩兒,一個牧牛童,年紀不是很大。頻婆娑羅王他當然有很多的牛,有牧牛童,他就告訴這個牧牛童,准備牛乳,准備牛奶來供佛。這一天,這個牧牛童叫難陀,他就說:很多人禮拜、恭敬、贊歎佛,佛有大智慧,他知道很高深的事情,但是我們放牛的事情,他未必知道,我們明天送牛奶的時候就問問他。于是乎,第二天他把牛奶准備好了,送來的時候,他也藉個機會來拜佛,來拜見釋迦牟尼佛,他就提出這個問題:怎麼樣放牛,牛群茂盛?佛說出來有十一個方法來放牛,這個牛會減少病痛,牛群會漸漸增多。這個第十一個方法是什麼呢?就告訴這個牧牛的人,你要保護這個牛王,對于牛王要保護,因爲這個牛王它能保護這個牛群,外來有什麼獅子、虎狼,或者有其他什麼對牛不利的事情,這個牛王能抵抗外來的侵略,保護這個牛群的,所以你保護這個牛王,就保護牛群了。佛說到這裏,于是乎又說出個道理來,說:我們佛教徒,我們要愛護佛教裏面的大德,因爲我們都是普通人,這個大德他的道德高、智慧高、道力高,很多人對他恭敬、尊重、贊歎,所以他若弘揚佛法的時候,這個影響力非常大;如果我們佛教徒自己去貶斥他,那麼人家對我們全面的佛教都沒有恭敬心,都不會有恭敬心。所以你若是說妙境是個壞蛋,你的過失不大;但是你若說印順老法師,說這個長老、大德,你說他的壞話,這個人的罪過非常大,要知道這件事。

  

  所以我們要注意這件事,我們讀經論的時候,經論也告訴我們受叁皈五戒、修學十善法,對一般人,對任何人都不要說壞話,何況對佛教裏有道德的高僧呢,你怎麼可以說他:「說食不飽,不了生死,沒有修證。」其實這句話不應該說,不應該說這句話。說食不飽,說食是不飽,我餓了,我光說面包好吃,肚子還是餓的,這個話是對。但是你若說這個老法師,他宣揚的佛法都是說空話,他還沒有證得,沒有修證,不應該這麼說。我現在有了妄想,我以前在美國的時候,我還想寫一篇文章的,我反駁這些話、這些事情。我們讀《阿含經》、讀《般若經》、讀《中觀論》,讀這一切大乘甚深的經論的時候,我們發覺一件什麼事:佛在世的時候,正法住世的時代,很多人得聖道,我們看上去感覺到得聖道不難,就是聽佛說法,聽這一座說法,他就得須陀洹果了,他也沒有坐破十八個蒲團,沒有這些事情。也沒有說是要是九十天安居結夏,沒有這個事情,就是佛說這一段法,他聽法就得須陀洹果了。須陀洹果來說,當然是聖人,但是表面上也看不出來有什麼了不起,但是他是聖人了。我們的印順老法師,遊心法海七十年,你看看他的注解,他說的佛法說得非常圓滿。說他只是說食不飽,那你說說我聽聽,你去把《中觀論》做個注解我看看。不容易啊,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是要有大智慧的。

  

  我們說是這個禅師,他是坐破了十八個蒲團,開悟了,他一說話驚天動地,哎呀,我們五體投地贊歎他,是的,的確是應該恭敬贊歎,但是你看看禅師他有多少著作?只是一篇語錄,別人給記錄那麼多而已啊。我們看這個《華嚴經》,《華嚴經》只是〈十地品〉,有天親菩薩的論,從印度翻譯過來,我們若學習《華嚴經》,看看《十地經論》,可以參考,其他的沒有注解的。沒有注解,賢首國師他就能把《華嚴經》六十卷分科、判教,這是不簡單的事情,這是大智慧。清涼國師,《八十華嚴經》,但是他又比較容易一點,因爲有《六十華嚴》可以參考,但是也不是容易,你說他是照抄的,照這賢首國師的參考很容易,那你做一做我看看,不是容易啊。《法華經》也是,《法華經》以前天親菩薩有《法華經論》,但是非常得簡略,但是中國的古德能把《法華經》分科、判教,解釋得清清楚楚,那個〈譬喻品〉,他能解釋得詳詳細細的,這是要大智慧的,沒有智慧這件事辦不到。所以你看,他是說食不飽,不能了生死,不可以這麼說。有可能他已經得無生法忍了,可能印順老法師他可能已經得無生法忍都可能的,你看看他的《中觀論頌講記》他講的,平常人講不來,沒有智慧的人,你說我讀書很多,那你去看一看他解釋那個《中觀論頌講記》,你能看得懂,你說你了不起,不要說你寫一部了,不是那麼容易,不應該輕視,不應該這樣子。

  

  問:得道的聖人不入定時,是否全無妄念、少妄念?或和平常人一樣,多妄念?

  

  答:不是的。得道的聖人,他不入定,他也不胡思亂想的,心裏還是清淨的。我那一天說過,初果聖人有的時候也生瞋心,爲什麼生瞋心呢?你毀辱他的師父了,毀辱他的親教師、毀辱他的和尚,他心裏面有點不歡喜;他若收徒弟的時候,教導徒弟用功修行,你要修四念處,徒弟不聽話,放逸,他有點不高興,他就是有這麼一點煩惱。但是他這個不高興,一生起就滅了,不是很長時間,其他的沒有什麼。得道的聖人心裏是清淨的,當然初果聖人還不如二果,二果不如叁果,叁果還不如四果,四果也還不如大菩薩,大菩薩還不如佛,但是若是按我們凡夫來說,聖人完全都比我們好,我們不可以輕視聖人。

  

  問:經典上說:「女子少修五百世」,請問長老個人的看法?

  

  答:這個話我看我不敢說這句話,你要說你說好了。「女子少修五百世」,女人和男人應該是差不多,男人也有特別殊勝的,也有稍微差一點的,女人也是一樣,也有特殊傑出的女強人也是有,也有普通的,就是這樣子。你說女人是少修五百世,男人一定是多修五百世?我看也不一定。這裏還有一樣事你要知道,男人你看他今天是男人,來生可能他就是女人;你看他今生是個女人,他來生可能是個男人了,所以不必說輕視女人,不必。

  

  問:打坐時盤腿的姿勢,和得定的深淺有必然的關系?

  

  答:盤腿的姿勢,初開始靜坐的人有一點事情,你盤腿的姿勢要好一點,要端正不要搞錯了,這是有點關系。得定的深淺,和打坐的姿勢就很難定論,這個話就是主要是這個人,他前生栽培的這個定的善根怎麼樣,如果定的善根栽培得強,他打坐的姿勢不大好,他一樣的可以得定,你前生定的善根栽培得不及格,你今生要特別努力才行。所以是由定的善根的深淺,加上你今生學習定的方法具足、不具足是有關系,坐的姿勢不是重要的部分,應該這麼說。

  

  問:又人言:女子因腹部器官的關系,不適合雙盤,請問長老看法爲何?

  

  答:其實這件事是我們出家人的戒律上,佛在世的時候,比丘尼雙盤發生了問題,那麼向佛報告,佛就說:從這麼以後你們就單盤,不要雙盤,是這麼回事。佛也沒有說那個部位,器官的關系不適合雙盤,佛沒有說這句話,當然這個是我們去分別這件事,做這樣的解釋,佛沒有這麼說。可是佛既然這樣說了,他就是有事情的,你還是聽話好一點。

  

  問:天人有無修福報的機會?

  

  答:天人機會是有,但是能不能修,又一回事,機會有,但是他不容易修。因爲什麼呢?因爲他忙,天上的人比我們人間的人還要忙,就是他們也有很多的節目,就是要去享受,他們不需要做事去賺錢維持生活,沒有這件事,衣食住都是自然的,所有的時間都是玩,就是欲樂,都是欲樂。這樣子你叫他去修福,我沒有時間了,就像人間的人,有錢的人,你讓他來打禅七,我沒有時間啊。他那個朋友請他吃飯,那個朋友請他打高爾球去了,就沒有時間啊!就是這麼回事,就是富貴學道難。天上的人也是,學道難。只有人間的人好一點,人間的人也還是中等人好一點,特別富貴的人,學道也是難的,因爲他的環境困住他,他沒有時間來學習佛法,偶然的到這裏來撚香可以。

  

  問:這裏提到這個蚯蚓被切割成兩段,但是蚯蚓的兩半均能存活,變成兩條蚯蚓。請師父以唯識的理論解釋,這是爲什麼?一個生命能變成兩個生命,這是爲什麼?

  

  答:這個問題你怎麼想?原則上說,一個生命不可以變成兩個生命的,不可以。一個生命一直的是一個生命,他不會變成兩個或更多,都不能變,但是你現在舉一個事實,就是一條蚯蚓變成兩條了,那麼這是不是變成兩個衆生了,是不是這樣子?我認爲不是。一個蚯蚓還是一個蚯蚓,不是兩個,但是事實上是兩個,怎麼解釋呢?我先說另外一件事,佛教裏面說衆生,你得到這個生命的形式,有四種不同:胎、卵、濕、化,這個化生的衆生就是諸天,地獄也是化生,餓鬼裏面也有化…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上 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