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上 7

  问: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在欲界天内,若有人得欲界定,是否即可入兜率内院见弥勒菩萨?若否,原因为何?

  

  答:得欲界定能够到弥勒内院,我看这个事不可能,得欲界定不可以。这话是这样子,凭你自己的力量,你得了欲界定到弥勒内院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欲界定就是《瑜伽师地论》说的九心住,就是欲界定。欲界定的人,他若不谨慎,随时欲界定就丢掉了,就没有了,是有这个情形。欲界定在定里边是很肤浅的一种定。虽然说弥勒内院弥勒菩萨还是在欲界的兜率天,但是得欲界定的人,你自己的力量到那里去还是不可能,你没有这个能力。得欲界定的人,如果说是不给你买飞机票,你能到纽约去?我看都办不到。你欲界定有多大能力,我认为是很微小的,何况是到天上去,没有这个能力。但是若是你得欲界定的人,你能够通达佛法,常常有惭愧心,修学戒定慧,你有诚意要见弥勒菩萨,祈求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可能接引你去走一走,这是有可能的,弥勒菩萨帮助你,接引你去一下,这有可能。你说你自己就能去,这是不可能,没有这个力量。

  

  问:印顺长老著作甚丰,却被少数人评论为:说食不饱,不了生死,没有修证等等,请长老略述个人的看法?

  

  答:这个事情,不应该这么说,不应该说,就算是印顺老法师这样子,都不应该这么说,你都不应该说:「说食不饱,不了生死。」不应该的。这个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放牛的小孩儿,一个牧牛童,年纪不是很大。频婆娑罗王他当然有很多的牛,有牧牛童,他就告诉这个牧牛童,准备牛乳,准备牛奶来供佛。这一天,这个牧牛童叫难陀,他就说:很多人礼拜、恭敬、赞叹佛,佛有大智慧,他知道很高深的事情,但是我们放牛的事情,他未必知道,我们明天送牛奶的时候就问问他。于是乎,第二天他把牛奶准备好了,送来的时候,他也藉个机会来拜佛,来拜见释迦牟尼佛,他就提出这个问题:怎么样放牛,牛群茂盛?佛说出来有十一个方法来放牛,这个牛会减少病痛,牛群会渐渐增多。这个第十一个方法是什么呢?就告诉这个牧牛的人,你要保护这个牛王,对于牛王要保护,因为这个牛王它能保护这个牛群,外来有什么狮子、虎狼,或者有其他什么对牛不利的事情,这个牛王能抵抗外来的侵略,保护这个牛群的,所以你保护这个牛王,就保护牛群了。佛说到这里,于是乎又说出个道理来,说:我们佛教徒,我们要爱护佛教里面的大德,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这个大德他的道德高、智慧高、道力高,很多人对他恭敬、尊重、赞叹,所以他若弘扬佛法的时候,这个影响力非常大;如果我们佛教徒自己去贬斥他,那么人家对我们全面的佛教都没有恭敬心,都不会有恭敬心。所以你若是说妙境是个坏蛋,你的过失不大;但是你若说印顺老法师,说这个长老、大德,你说他的坏话,这个人的罪过非常大,要知道这件事。

  

  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件事,我们读经论的时候,经论也告诉我们受三皈五戒、修学十善法,对一般人,对任何人都不要说坏话,何况对佛教里有道德的高僧呢,你怎么可以说他:「说食不饱,不了生死,没有修证。」其实这句话不应该说,不应该说这句话。说食不饱,说食是不饱,我饿了,我光说面包好吃,肚子还是饿的,这个话是对。但是你若说这个老法师,他宣扬的佛法都是说空话,他还没有证得,没有修证,不应该这么说。我现在有了妄想,我以前在美国的时候,我还想写一篇文章的,我反驳这些话、这些事情。我们读《阿含经》、读《般若经》、读《中观论》,读这一切大乘甚深的经论的时候,我们发觉一件什么事:佛在世的时候,正法住世的时代,很多人得圣道,我们看上去感觉到得圣道不难,就是听佛说法,听这一座说法,他就得须陀洹果了,他也没有坐破十八个蒲团,没有这些事情。也没有说是要是九十天安居结夏,没有这个事情,就是佛说这一段法,他听法就得须陀洹果了。须陀洹果来说,当然是圣人,但是表面上也看不出来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他是圣人了。我们的印顺老法师,游心法海七十年,你看看他的注解,他说的佛法说得非常圆满。说他只是说食不饱,那你说说我听听,你去把《中观论》做个注解我看看。不容易啊,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是要有大智慧的。

  

  我们说是这个禅师,他是坐破了十八个蒲团,开悟了,他一说话惊天动地,哎呀,我们五体投地赞叹他,是的,的确是应该恭敬赞叹,但是你看看禅师他有多少著作?只是一篇语录,别人给记录那么多而已啊。我们看这个《华严经》,《华严经》只是〈十地品〉,有天亲菩萨的论,从印度翻译过来,我们若学习《华严经》,看看《十地经论》,可以参考,其他的没有注解的。没有注解,贤首国师他就能把《华严经》六十卷分科、判教,这是不简单的事情,这是大智慧。清凉国师,《八十华严经》,但是他又比较容易一点,因为有《六十华严》可以参考,但是也不是容易,你说他是照抄的,照这贤首国师的参考很容易,那你做一做我看看,不是容易啊。《法华经》也是,《法华经》以前天亲菩萨有《法华经论》,但是非常得简略,但是中国的古德能把《法华经》分科、判教,解释得清清楚楚,那个〈譬喻品〉,他能解释得详详细细的,这是要大智慧的,没有智慧这件事办不到。所以你看,他是说食不饱,不能了生死,不可以这么说。有可能他已经得无生法忍了,可能印顺老法师他可能已经得无生法忍都可能的,你看看他的《中观论颂讲记》他讲的,平常人讲不来,没有智慧的人,你说我读书很多,那你去看一看他解释那个《中观论颂讲记》,你能看得懂,你说你了不起,不要说你写一部了,不是那么容易,不应该轻视,不应该这样子。

  

  问:得道的圣人不入定时,是否全无妄念、少妄念?或和平常人一样,多妄念?

  

  答:不是的。得道的圣人,他不入定,他也不胡思乱想的,心里还是清净的。我那一天说过,初果圣人有的时候也生瞋心,为什么生瞋心呢?你毁辱他的师父了,毁辱他的亲教师、毁辱他的和尚,他心里面有点不欢喜;他若收徒弟的时候,教导徒弟用功修行,你要修四念处,徒弟不听话,放逸,他有点不高兴,他就是有这么一点烦恼。但是他这个不高兴,一生起就灭了,不是很长时间,其他的没有什么。得道的圣人心里是清净的,当然初果圣人还不如二果,二果不如三果,三果还不如四果,四果也还不如大菩萨,大菩萨还不如佛,但是若是按我们凡夫来说,圣人完全都比我们好,我们不可以轻视圣人。

  

  问:经典上说:「女子少修五百世」,请问长老个人的看法?

  

  答:这个话我看我不敢说这句话,你要说你说好了。「女子少修五百世」,女人和男人应该是差不多,男人也有特别殊胜的,也有稍微差一点的,女人也是一样,也有特殊杰出的女强人也是有,也有普通的,就是这样子。你说女人是少修五百世,男人一定是多修五百世?我看也不一定。这里还有一样事你要知道,男人你看他今天是男人,来生可能他就是女人;你看他今生是个女人,他来生可能是个男人了,所以不必说轻视女人,不必。

  

  问:打坐时盘腿的姿势,和得定的深浅有必然的关系?

  

  答:盘腿的姿势,初开始静坐的人有一点事情,你盘腿的姿势要好一点,要端正不要搞错了,这是有点关系。得定的深浅,和打坐的姿势就很难定论,这个话就是主要是这个人,他前生栽培的这个定的善根怎么样,如果定的善根栽培得强,他打坐的姿势不大好,他一样的可以得定,你前生定的善根栽培得不及格,你今生要特别努力才行。所以是由定的善根的深浅,加上你今生学习定的方法具足、不具足是有关系,坐的姿势不是重要的部分,应该这么说。

  

  问:又人言:女子因腹部器官的关系,不适合双盘,请问长老看法为何?

  

  答:其实这件事是我们出家人的戒律上,佛在世的时候,比丘尼双盘发生了问题,那么向佛报告,佛就说:从这么以后你们就单盘,不要双盘,是这么回事。佛也没有说那个部位,器官的关系不适合双盘,佛没有说这句话,当然这个是我们去分别这件事,做这样的解释,佛没有这么说。可是佛既然这样说了,他就是有事情的,你还是听话好一点。

  

  问:天人有无修福报的机会?

  

  答:天人机会是有,但是能不能修,又一回事,机会有,但是他不容易修。因为什么呢?因为他忙,天上的人比我们人间的人还要忙,就是他们也有很多的节目,就是要去享受,他们不需要做事去赚钱维持生活,没有这件事,衣食住都是自然的,所有的时间都是玩,就是欲乐,都是欲乐。这样子你叫他去修福,我没有时间了,就像人间的人,有钱的人,你让他来打禅七,我没有时间啊。他那个朋友请他吃饭,那个朋友请他打高尔球去了,就没有时间啊!就是这么回事,就是富贵学道难。天上的人也是,学道难。只有人间的人好一点,人间的人也还是中等人好一点,特别富贵的人,学道也是难的,因为他的环境困住他,他没有时间来学习佛法,偶然的到这里来捻香可以。

  

  问:这里提到这个蚯蚓被切割成两段,但是蚯蚓的两半均能存活,变成两条蚯蚓。请师父以唯识的理论解释,这是为什么?一个生命能变成两个生命,这是为什么?

  

  答:这个问题你怎么想?原则上说,一个生命不可以变成两个生命的,不可以。一个生命一直的是一个生命,他不会变成两个或更多,都不能变,但是你现在举一个事实,就是一条蚯蚓变成两条了,那么这是不是变成两个众生了,是不是这样子?我认为不是。一个蚯蚓还是一个蚯蚓,不是两个,但是事实上是两个,怎么解释呢?我先说另外一件事,佛教里面说众生,你得到这个生命的形式,有四种不同:胎、卵、湿、化,这个化生的众生就是诸天,地狱也是化生,饿鬼里面也有化…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上 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