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個菩薩,學習般若這個法門,他在夢裏面又能看見十方無數百千萬億諸佛入涅槃這件事。
我前兩天也說過這件事,但是我現在還想要再說。這個佛要入涅槃,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壽命八十歲,或者多幾歲,他也入涅槃。這個「入涅槃」,這是佛法的話,若用我們凡夫的話來說,不是這麼說,就是佛也是命終了,就是這個生命結束了,是這樣子。這件事是我們凡夫的境界,佛是沒有這回事的,沒有說這個生命結束了這回事,沒有這回事的。我們衆生,我們這個凡夫衆生,也有些人有智慧,會分別這件事,分別這件事。譬如釋迦牟尼佛來到我們這個世間,不需要有父母,忽然間就是一位佛在這裏爲我們說法,我們會怎麼樣感覺?有可能沒有信心;你是誰呀?你是怎麼回事?對他有疑問。但是若是有父親、有母親,也是由童年、青少年,到壯年、出家、修行,然後得聖道成佛了,這個我們就會有點信心,所以佛的這個出現,表現出來的,也有父母,由小孩子到中年這個事情,實在是爲了我們對佛有信心,這件事。若是佛本身的境界,他在大乘佛法裏面、小乘佛法也是一樣,叁大阿僧祗劫的修學聖道,最後圓滿無上菩提,他的生命沒有這回事,沒有說是有老、病、死這回事的,沒有這回事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譬如說我們人間的人,現在人間的人的壽命就是這麼多,或者是長一點,八、九十歲,或者一百幾十歲就結束了。但是天上的人,那就不是這樣,譬如天上的人,譬如說四王天,欲界六天最下的這個四王天,他是活五百歲;但是五百歲和我們人間的……,不是人間的五百歲,他那裏一晝夜合人間五十年,人間五十年他是一晝夜;這樣叁十天算是一個月,十二個月算一年,這樣是五百年,他的壽命是這麼長的。乃至到欲界頂天,他是一萬六千歲,一萬六千歲;人間一千六百年他一晝夜,他一晝夜合我們的時間,人間要經過這麼長久,才算是他的一晝夜,叁十天的晝夜算是一個月,十二個月算一年,這樣子要一萬六千歲,那要多長啊?這是一個有漏的善法所得的果報而已,那怎麼能和佛來比呢?
若是色界天,色界頂天,他要一萬六千大劫的壽命;若是無色界天,最頂天的時候,要八萬大劫的壽命,這都是有漏業的功德所得的果報;佛成就大悲心,般若波羅蜜成就的果報,就活八十歲?這是不合道理的。所以從佛法道理上說,佛是無量壽的,沒有老病死這回事,他可以盡未來際的存在,但是他存在的目的,是要普度衆生的。
我們凡夫的世界,都是有盡期的,不是無盡期。若是我們修學聖道,我們現在是凡夫修學聖道,如果你……,小乘佛法是得阿羅漢,若大乘佛法呢,由初地、二地、叁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到八地,到了這種程度的時候,那麼他把愛煩惱、見煩惱都消除了,如果這個時候他死掉了,他原來還是凡夫嘛!這個身體死掉了,老病死結束了;結束了以後呢,以後他得到「法性身」,就是修無漏的戒定慧也得一個身體,那個身體不是我們這個肉身,名之爲「法性身」。就是無漏戒定慧所成就的那個功德,他就離開了我們人世間,到了法性土,名之爲「法性土」;天臺智者大師說是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就是法性土,就是不是凡夫的這種汙穢的世界、有漏的世界;那是無漏的,沒有煩惱的世界,在那個世界沒有老病死的,無盡期地生存下去。他們在那裏生存的時候,譬如說是你人間的愛煩惱、見煩惱消除了,還有很多煩惱沒有清淨,在那裏還要用功修行。在那個世界又有佛,聽佛說法,還繼續地修學聖道,來消除沒有消除的這一切的煩惱,一直到佛的境界究竟圓滿,他的生命是沒有盡期的。但是有一點變化,因爲他繼續修學聖道,他消除煩惱,消除煩惱,增長聖道,在你內心的思想上有這樣的變化,這個身體也隨著變化,但是可不像我們這樣子,死掉了,再得一個身體,不是這樣的,他那個身體是無盡期的。
我們讀大本的《無量壽經》、讀小本的《阿彌陀經》,還有其他的經裏面也說到阿彌陀佛的事情,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是。我們凡夫,我們不學習佛法,但是我就念阿彌陀佛,你能一心不亂,臨命終的時候心不顛倒,到了阿彌陀佛國,到了阿彌陀佛國,你不是聖人,你要在那裏聽佛說法。我們在〈九品往生〉,《十六觀經》的〈九品往生〉也看出這件事,到阿彌陀國的人不全是聖人,有一部分也還是凡夫,到那裏還要修學聖道的。這樣說呢,這個凡夫往生的阿彌陀佛國,也可以名之爲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所見的阿彌陀佛,也是要入涅槃的,當然那裏是凡聖同居的清淨的世界,和我們這個世界不同,清淨的世界。但是因爲有凡夫在那裏,阿彌陀佛也有入涅槃的事情,但是壽命特別長,所以稱爲無量壽。
從這些事情看出來,「複見十方無數百千萬億諸佛般涅槃」,那是他在做夢,是這樣子。事實上是我們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釋迦牟尼佛也是入涅槃,也有舍利,我們去禮拜供養,我們不能再看見釋迦牟尼佛的相好光明,爲我們說法,這件事看不見了,就是也是入涅槃了的關系。
從這裏看出一件事呢,我們凡夫的因果都是無常的,但是佛菩薩的無漏的境界是無盡期的,有這件事。這樣子,我感覺到,我們若學習佛法的時候,學習多了的時候就會有疑惑,現在可以解除、消除這個疑惑;你能這樣用功修行,將來得的生命是無盡期的。不過這個地方也有一個問題,我們是有我執、有法執,有我執、有我所的執著,這個身體就是有這件事。
我再多說幾句!如果你肯靜坐的話呢,你由欲界定向前進步,可能會到未到地定,到色界四禅,但是在未到地定和欲界定之間,這個身體有變化。有什麼變化?就感覺沒有身體了,只感覺有一念靈明的心在這裏湛然而住,不感覺有地水火風的身體,沒有,沒有這個身體,有這個感覺。有這個感覺的時候,若是你學習經論的話呢,你會有佛菩薩的開示,你閱讀了佛菩薩對這件事的開示,你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如果我不歡喜讀經論的時候,那你若出現這個境界,你知道是怎麼回事?我認爲多數會搞錯了,會有這件事。那麼我說這話什麼意思呢?我們感覺這個身體有老病死,壽命有長、有短,但是若是你肯靜坐的時候,現在就沒有老病死,還要等……說是到成功的時候?不是的啊!我們的感覺不是真的,感覺,多數是搞錯了,多數是這樣子。但是你若不努力用功,這件事不知道,只可以聽人說一說,你自己不能感覺這件事。我這話就停在這裏。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尊導品 7》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