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尊導品 4▪P3

  ..續本文上一頁說,就是小乘佛教徒,小乘佛教徒有兩種:一種是聲聞,一個是辟支佛。聲聞就是要聽佛說法,這個「聲」就是佛的法語,你聽聞佛的法語,也就是學習、聽聞佛的法語以後,有聞思修的這樣的學習,那麼這叫做「聲聞」,這樣子後來得了聖道,得了初果、二果、叁果、四果阿羅漢,這樣子。

  

  「辟支佛」呢,就是這個人也是在聽佛說法、栽培善根,但是他這個人;我們學習《瑜伽師地論》的時候多知道一件事,多知道什麼?就是高慢心,高慢心很大;我要出無佛世,這個世界上沒有佛法、也沒有佛,我在那裏得聖道,他有這樣的願,爲什麼有這個願呢?就是高慢心。那麼他在佛在世的時候,見佛聞法修學聖道,栽培的善根超過阿羅漢,超過聲聞人。所以佛不在世,世間沒有佛法、也沒有佛,他自己能夠悟道,能夠在深山裏面修行,得辟支佛,這個功德、神通道力超過阿羅漢,但是不如佛,翻個中國話,叫做「獨覺」。

  

  這兩種人,一個聲聞,一個是辟支佛,這兩種人的戒衆、定衆、慧衆、解脫衆、解脫知見衆,不及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戒衆乃至解脫知見衆,百分」,不如這個人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就是聲聞、辟支佛的五分法身的功德,不如學習般若法門,不離薩婆若心這個人的功德大,就是這麼一句話。

  

  「何以故?」什麼理由呢?「是善男子善女人,于聲聞、辟支佛中,心得解脫,更不求大乘法故。」這個地方可能……我沒有去對照,和玄奘法師翻的《大般若經》沒有對照,可能我這麼推測,是翻得略了一點。

  

  說這個學習般若法門的這個人,對于聲聞、辟支佛的境界裏面,「心得解脫」,聲聞、辟支佛,心得解脫,聲聞、辟支佛也得解脫了,能解脫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苦惱,能到涅槃那裏去。但是他不再求大乘法,這個聲聞、辟支佛,他不去求這個大乘佛法,不求大乘佛法這件事,就是解脫了生死苦,到涅槃那裏安樂住就滿足了,他就是這樣意思。現在我們學習這個《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讀這部經,我們讀《法華經》得到一個消息,得到一個什麼消息呢?我們現在我們也常會聽到一句話,會聽到一句話,聽到什麼話呢?「大乘非佛說」,就是這句話,就是小乘佛教學者,就會這樣子,會這樣說這句話。而我們大乘佛法裏面的人也跟著、也跟著這樣說,就是放棄了大乘佛法不學習,去學習小乘佛法,會這樣做、會這樣做。

  

  究竟是怎麼回事?究竟大乘是不是佛說呢?我們對于大乘佛法學習得少的時候,我們心裏面就是猶豫不決,有這回事。但是我剛才說了,讀這個《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讀這個《法華經》,那上面有一件事,小乘佛教學者,得了聖道的人,他相信大乘佛法是佛說,相信大乘佛法是佛說。只有沒得聖道的小乘佛教學者,也可能相信,也可能不相信。所以小乘佛教學者,他若說是「大乘非佛說」,那這個人他是個凡夫。

  

  我們從這兩部經,會知道這個消息。但是我們大乘佛教徒,也不完全相信小乘佛教的胡說八道,「大乘非佛說」。要到什麼程度會相信大乘佛法而心不動搖,到什麼程度?就是你深入地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深入地學習《瑜伽師地論》,深入地學習大乘佛法的時候,達到一個程度的時候,你信心不動搖,「大乘是佛說」!超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所不能及,你深入地學習佛法的時候,會達到這個程度,會不同的,你到這個程度,然後去讀《阿含經》、讀《阿毗達磨論》的時候,就感覺到佛在那裏說那個佛法,和大乘佛法不能相比;大乘佛法也是佛說的,但是超過小乘,這個理論說得圓滿,不同。所以也表示我們大乘佛教徒,就退大取小,我不學習大乘了,我學習小乘,可見這個人對于大乘佛法,他還沒有畢業,就看出這件事來。

  

  這裏是說學習般若法門,還不離薩婆若心的話,他的功德超過阿羅漢、辟支佛,百分不及一、千分,你百分功德,你也不如大乘學習般若法門的一少分,你不如他的一分。這是第叁。

  

  下面第四科,「明書持經卷得二世功德」

  

  複次,憍屍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持般若波羅蜜經卷,供養、恭敬、尊重,華香、璎珞乃至伎樂,亦得今世、後世功德。

  

  「複次,憍屍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持般若波羅蜜經卷」,就是書寫、受持,古代的時候沒有印刷,所以是書寫;現在因爲有了印刷,當然歡喜書寫也是可以。「書持般若波羅蜜經卷」,還「供養」,就是香華的供養。「恭敬」,爲什麼要供養呢?就表示內心對于般若法門的恭敬,對于佛法的……什麼叫做恭敬?就是「尊重」,尊重般若法門。用什麼供養呢?用「華香、璎珞乃至伎樂」來供養,你若肯這樣子,「亦得今世、後世功德」,你今世得到功德、後世也得到功德,就會有這樣事情。這個得什麼功德?這一段沒說,下面有說。

  

  下面第叁科,「天主發願守護行般若人」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供養般若波羅蜜,恭敬尊重,華香乃至伎樂,我常當守護是人。

  

  這就是得到的功德。你肯這樣學習、修行,這個釋提桓因來守護你、來保護你,會有這件事。我們這個世界上,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呢,我們應該是明白,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有人願意遵守國家的法律,有的人也不遵守,就是也有善人、也有惡人。善人,這個人容易相處,惡人就有問題,不講道理,會觸惱你呀!鬼神和人一樣,亦複如是,也是有不講道理,會觸惱人,也有這個事。但是你若能學習般若波羅蜜,你能這樣子做的話,釋提桓因來保護你的安全,使令這個鬼神不來觸惱你,不敢來觸惱你,會有這個事情。

  

  佛告釋提桓因: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讀誦說般若波羅蜜時,無量百千諸天皆來聽法。是善男子善女人說般若波羅蜜法,諸天子益其膽力;是諸法師若疲極,不欲說法,諸天益其膽力故,便能更說。善男子善女人受是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供養華香乃至伎樂故,亦得是今世功德。

  

  「佛告釋提桓因: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讀誦說般若波羅蜜時」,這下面是第四科「佛重明功德」;這前面說過了,再重新的贊歎般若法門的功德。分二科,第一科「廣明功德」,分六科。第一科「明得膽力說法不斷果」。

  

  「佛告釋提桓因: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讀誦說」,那就是要宣揚「般若波羅蜜」、講說般若波羅蜜的時候。「無量百千諸天皆來聽法」,這個事是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就是無量數、很多的,或者是百千諸天也來聽般若波羅蜜的講演,也來聽法,有這件事。

  

  「是善男子善女人說般若波羅蜜法,諸天子益其膽力」,這個善男子善女人來學習般若法門,爲人講說的時候,也是很辛苦的;辛苦、這身體就疲倦了,那要怎麼辦呢?諸天子用天上的甘露來「益其膽力」,增加他的體力的健康,使令他不疲倦,有這件事。

  

  「是諸法師若疲極,不欲說法」,太疲勞、辛苦了,就想休息了。「諸天益其膽力故,便能更說」,還能繼續地贊歎般若法門。「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供養華香乃至伎樂故,亦得是今世功德」,這也是得到這個功德,你能這樣做呢,不但是保護你的安全,同時還能增加你身體的健康,還有這件事。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尊導品 4》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