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就是小乘佛教徒,小乘佛教徒有两种:一种是声闻,一个是辟支佛。声闻就是要听佛说法,这个「声」就是佛的法语,你听闻佛的法语,也就是学习、听闻佛的法语以后,有闻思修的这样的学习,那么这叫做「声闻」,这样子后来得了圣道,得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这样子。
「辟支佛」呢,就是这个人也是在听佛说法、栽培善根,但是他这个人;我们学习《瑜伽师地论》的时候多知道一件事,多知道什么?就是高慢心,高慢心很大;我要出无佛世,这个世界上没有佛法、也没有佛,我在那里得圣道,他有这样的愿,为什么有这个愿呢?就是高慢心。那么他在佛在世的时候,见佛闻法修学圣道,栽培的善根超过阿罗汉,超过声闻人。所以佛不在世,世间没有佛法、也没有佛,他自己能够悟道,能够在深山里面修行,得辟支佛,这个功德、神通道力超过阿罗汉,但是不如佛,翻个中国话,叫做「独觉」。
这两种人,一个声闻,一个是辟支佛,这两种人的戒众、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不及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戒众乃至解脱知见众,百分」,不如这个人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就是声闻、辟支佛的五分法身的功德,不如学习般若法门,不离萨婆若心这个人的功德大,就是这么一句话。
「何以故?」什么理由呢?「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声闻、辟支佛中,心得解脱,更不求大乘法故。」这个地方可能……我没有去对照,和玄奘法师翻的《大般若经》没有对照,可能我这么推测,是翻得略了一点。
说这个学习般若法门的这个人,对于声闻、辟支佛的境界里面,「心得解脱」,声闻、辟支佛,心得解脱,声闻、辟支佛也得解脱了,能解脱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苦恼,能到涅槃那里去。但是他不再求大乘法,这个声闻、辟支佛,他不去求这个大乘佛法,不求大乘佛法这件事,就是解脱了生死苦,到涅槃那里安乐住就满足了,他就是这样意思。现在我们学习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读这部经,我们读《法华经》得到一个消息,得到一个什么消息呢?我们现在我们也常会听到一句话,会听到一句话,听到什么话呢?「大乘非佛说」,就是这句话,就是小乘佛教学者,就会这样子,会这样说这句话。而我们大乘佛法里面的人也跟着、也跟着这样说,就是放弃了大乘佛法不学习,去学习小乘佛法,会这样做、会这样做。
究竟是怎么回事?究竟大乘是不是佛说呢?我们对于大乘佛法学习得少的时候,我们心里面就是犹豫不决,有这回事。但是我刚才说了,读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读这个《法华经》,那上面有一件事,小乘佛教学者,得了圣道的人,他相信大乘佛法是佛说,相信大乘佛法是佛说。只有没得圣道的小乘佛教学者,也可能相信,也可能不相信。所以小乘佛教学者,他若说是「大乘非佛说」,那这个人他是个凡夫。
我们从这两部经,会知道这个消息。但是我们大乘佛教徒,也不完全相信小乘佛教的胡说八道,「大乘非佛说」。要到什么程度会相信大乘佛法而心不动摇,到什么程度?就是你深入地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深入地学习《瑜伽师地论》,深入地学习大乘佛法的时候,达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你信心不动摇,「大乘是佛说」!超过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所不能及,你深入地学习佛法的时候,会达到这个程度,会不同的,你到这个程度,然后去读《阿含经》、读《阿毗达磨论》的时候,就感觉到佛在那里说那个佛法,和大乘佛法不能相比;大乘佛法也是佛说的,但是超过小乘,这个理论说得圆满,不同。所以也表示我们大乘佛教徒,就退大取小,我不学习大乘了,我学习小乘,可见这个人对于大乘佛法,他还没有毕业,就看出这件事来。
这里是说学习般若法门,还不离萨婆若心的话,他的功德超过阿罗汉、辟支佛,百分不及一、千分,你百分功德,你也不如大乘学习般若法门的一少分,你不如他的一分。这是第三。
下面第四科,「明书持经卷得二世功德」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经卷,供养、恭敬、尊重,华香、璎珞乃至伎乐,亦得今世、后世功德。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经卷」,就是书写、受持,古代的时候没有印刷,所以是书写;现在因为有了印刷,当然欢喜书写也是可以。「书持般若波罗蜜经卷」,还「供养」,就是香华的供养。「恭敬」,为什么要供养呢?就表示内心对于般若法门的恭敬,对于佛法的……什么叫做恭敬?就是「尊重」,尊重般若法门。用什么供养呢?用「华香、璎珞乃至伎乐」来供养,你若肯这样子,「亦得今世、后世功德」,你今世得到功德、后世也得到功德,就会有这样事情。这个得什么功德?这一段没说,下面有说。
下面第三科,「天主发愿守护行般若人」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供养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华香乃至伎乐,我常当守护是人。
这就是得到的功德。你肯这样学习、修行,这个释提桓因来守护你、来保护你,会有这件事。我们这个世界上,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呢,我们应该是明白,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有人愿意遵守国家的法律,有的人也不遵守,就是也有善人、也有恶人。善人,这个人容易相处,恶人就有问题,不讲道理,会触恼你呀!鬼神和人一样,亦复如是,也是有不讲道理,会触恼人,也有这个事。但是你若能学习般若波罗蜜,你能这样子做的话,释提桓因来保护你的安全,使令这个鬼神不来触恼你,不敢来触恼你,会有这个事情。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读诵说般若波罗蜜时,无量百千诸天皆来听法。是善男子善女人说般若波罗蜜法,诸天子益其胆力;是诸法师若疲极,不欲说法,诸天益其胆力故,便能更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是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供养华香乃至伎乐故,亦得是今世功德。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读诵说般若波罗蜜时」,这下面是第四科「佛重明功德」;这前面说过了,再重新的赞叹般若法门的功德。分二科,第一科「广明功德」,分六科。第一科「明得胆力说法不断果」。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读诵说」,那就是要宣扬「般若波罗蜜」、讲说般若波罗蜜的时候。「无量百千诸天皆来听法」,这个事是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就是无量数、很多的,或者是百千诸天也来听般若波罗蜜的讲演,也来听法,有这件事。
「是善男子善女人说般若波罗蜜法,诸天子益其胆力」,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来学习般若法门,为人讲说的时候,也是很辛苦的;辛苦、这身体就疲倦了,那要怎么办呢?诸天子用天上的甘露来「益其胆力」,增加他的体力的健康,使令他不疲倦,有这件事。
「是诸法师若疲极,不欲说法」,太疲劳、辛苦了,就想休息了。「诸天益其胆力故,便能更说」,还能继续地赞叹般若法门。「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供养华香乃至伎乐故,亦得是今世功德」,这也是得到这个功德,你能这样做呢,不但是保护你的安全,同时还能增加你身体的健康,还有这件事。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4》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