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說、正憶念,書寫經卷,恭敬供養,尊重贊歎,華香乃至幡蓋。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甚多,勝于供養十方諸佛及弟子衆,恭敬、尊重、贊歎,衣服、飲食、臥具、湯藥;諸佛及弟子般涅槃後,起七寶塔,恭敬供養,尊重贊歎,華香乃至幡蓋。
「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說、正憶念,書寫經卷,恭敬供養,尊重贊歎,華香乃至幡蓋」這底下總說,總起來說。若是假設是善男子、善女人聽聞了這個般若波羅蜜的功德這麼廣大,那麼就發心受持、讀誦、演說,還能正憶念,又能夠書寫流通這個經卷,能夠恭敬供養、尊重贊歎的話,又能華香乃至幡蓋的供養。「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甚多」,功德太多,像前面的這麼多的功德。
「勝于供養十方諸佛及弟子衆」,能超過供養十方諸佛及弟子衆的功德。「恭敬、尊重、贊歎,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這樣子。這個勝于供養十方諸佛及弟子衆的,對于十方諸佛及弟子衆恭敬、尊重、贊歎,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的這樣供養,你對于般若法門經卷的這麼樣的修習、供養,勝過對十方諸佛及弟子衆的恭敬、尊重、贊歎、飲食、臥具、湯藥的供養。「諸佛及弟子般涅槃後,起七寶塔,恭敬供養,尊重贊歎,華香乃至幡蓋」,也都不如受持、讀誦、書寫、華香供養般若波羅蜜經卷的功德廣大。
這是什麼意思呢?有兩個原因。我們如果對于般若法門不學習,我們不學習,我們也去恭敬、尊重、贊歎、供養十方諸佛及弟子,供養、贊歎,般涅槃後起七寶塔,這樣子供養,功德當然是很大,乃至成佛以後功德都不能盡,也是功德很大。但是,若是供養般若波羅蜜經卷的功德,爲什麼大過供養十方諸佛及弟子衆的功德呢?這裏邊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我們若是對于《般若波羅蜜經》,就是《摩诃般若波羅蜜經》有恭敬、尊重、贊歎的話,那麼這個人一定是會讀誦,受持、讀誦,會學習了。學習了,那麼你就會通達一切法空的道理。這樣的道理,你供養的時候,與諸法空相應,沒有這個執著心了。你這樣供養的時候、贊歎的時候,你的功德就是大。如果沒有般若波羅蜜,這個諸法畢竟空的智慧相應的時候,你供養佛、供養佛的弟子、供養塔、供養舍利,你的執著心強一點。執著心強,使令你的功德就受影響了,就小了一點。所以這就是第一個原因。就是你若學習般若波羅蜜了,你通達了諸法空的智慧,你供養禮拜的時候、讀誦說的時候,有這個般若波羅蜜的氣氛的時候,你心裏面沒有那麼多的執著,你的功德廣大;執著,功德就小了,這是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般若波羅蜜這個法門是十方諸佛的母親,一切佛都是由般若波羅蜜生的,他們由學習般若波羅蜜才成佛的。這般若波羅蜜是佛的師,是十方諸佛的師長,是十方諸佛的母親,它是佛法的一個根本,所以,它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若是供養般若波羅蜜、學習般若波羅蜜、贊歎般若波羅蜜,功德非常大!原因在《大智度論》上是說出這兩個理由。所以,學習般若法門是非常重要。
我們若是從這個般若波羅蜜,《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來到中國也很久,很久了。這淨土法門的經和這《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來到中國來都是很久的,大概漢朝的末年,就來了。來到之後,到這個我們在中國佛教史上,晉朝有道安法師,他歡喜這個學習《般若經》,每一年講兩次,講兩遍;但是因爲翻譯的人翻得不太好,但是這經,現在藏經裏還是有,就不知道那句話是什麼意思,只好到那裏念念就過去了,所以非常地遺憾。所以道安法師曾經發願,要願生彌勒菩薩那去,去請問彌勒菩薩這句話怎麼講,有這個意思,有這件事。
等到這鸠摩羅什法師來到中國的時候,這個問題沒有了,是皆大歡喜!當時中國的佛教徒遇見了《摩诃般若波羅蜜》,一讀,大家都懂了,也有《大智度論》的解釋,所以中國佛教,鸠摩羅什法師來到中國以後,中國佛教是一個大的轉變,是一個很大的一個轉變。我們現在的印順老法師,也特別的贊歎鸠摩羅什法師。
中國佛教,因爲有鸠摩羅什法師翻譯《中論》、《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大智度論》,所以中國佛教就是特別的莊嚴,清淨莊嚴。乃至其他的學派都把《般若經》的道理引來一段,放在那裏,所以都是莊嚴的,也是莊嚴。這印順老法師他這樣講。
印順老法師他的思想,你讀他的這個著作可以知道,他就是,我們這麼多的佛法,有小乘佛法、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有很多的宗派;但是以《般若經》,就是屬于叁論宗,他對于這一派的理論就是愛好,愛好這一部分的理論;但是你問他,他說他沒有宗派。他也不說他是叁論宗,當然古代的叁論宗,和他的思想也不完全一樣。所以,般若波羅蜜的確是很重要。
另外一件事呢,在鸠摩羅什法師來了以後,那是南北朝的時候。南北朝的時候,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的人很多,也有人歡喜學習《華嚴》的、歡喜學習《法華經》的,就是各式各樣的;但是也有人歡喜《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受持、讀誦,那麼也就有很多人得聖道。
我再講一段,已經到點了;但是我再講一段,講一個故事聽聽。已經講完了,我們這個講完了,再講一個故事。這是《高僧傳》裏面有記載的。
在四川不知那一個縣,在《高僧傳》有說,是那個地方的人,他就離開他那個地方了,就到江浙一帶來,到這個長安,長安一帶、到江浙一帶,這個地區佛法興盛。那麼,但是他學了什麼佛法呢?他就是把《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學習這部經,完全能背下來,是叁十卷。叁十卷,他完全把它背下來了。背下來了,過了多久了以後,人總是想念家鄉嘛,也回到他自己家鄉去了。他就辦這個法會,辦法會,怎麼辦法呢?就是約會,當然大家歡喜讀這《摩诃般若波羅蜜經》的人,這是叁十卷,就是約會叁十個人,每人讀一卷,就是這一下子就是等于讀了一部,就做這樣的法會。常常有人來呀!一個月做一次,他自己也用功修行。
但是那個地方有問題,這道教特別興盛,四川那個地區相信道教的人特別多。道教也是做法會,做法會,當然也就會知道了,來了一個出家人,他也做法會。「那這樣子,我們也通知他,我們做法會的時候請他來!請他來。」這位大德就接到了這個通知,心裏想了又想、想了又想:好!我也去。去的時候,去的時間稍晚了一點,那麼那些人,人家正已經開始,時間開始了一個鍾頭了,他就來了。來了以後,就是進來以後,就是在旁邊有個座位就坐下來。
坐下來了,那些道教徒就是不滿意了。說是:我們對你表示尊重,所以給你個通知,請你來;你也應該對我們表示尊重,我們這供著老子,什麼什麼名義。但是也應該,我們大家都禮拜,你也應該禮拜,怎麼到那兒就這麼進來就坐下來了。
這位法師說:我也想了,我來了,我也想我要禮拜;但是我想恐怕不好,恐怕我給他磕頭,恐怕不好。說:有什麼不好嘛?這你們尊重釋迦牟尼佛,我們尊重老子,老子就是佛,一樣的。那好!這個法師站起來說:好!好!我也禮拜。他也去磕頭,一拜下去,這個像就搖動,拜叁拜這個像就倒下了。倒下去,這些人講:不是!與你拜沒有關系,這是或者是有風、或者有什麼。我扶起來。扶起來。你再拜,看看!他就是:好!我再拜。又倒了。
這一下子這些人說:怎麼回事情?這位法師說:佛法不可思議!你們相信老子,相信這些道,這個不行,不如佛法,相信佛好了。那些人感覺這個事兒的確是有問題呀!好!我們想一想。當時沒有說是一定相信佛法,後來就很多人就來信佛了,都相信這位老法師了,有過這麼一回事情。所以,他就是把這一部經完全背下來,每天讀、每天讀。就是這樣子境界,有這種事情。
有的人,你講一個道理,我感覺到滿意我就可以相信,相信佛法,有的人講道理不相信;但是看見這個事就相信了。他來拜的時候,能把那像就受不了,就倒下去,哎呀!這事不可思議,就是相信了!
在《高僧傳》上看,很多受持、讀誦《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不可思議境界,有這個事情。我這個故事講完了,我再講一段話。
我們佛教徒,受了叁皈五戒,顯教是這樣;密教是灌頂,是怎麼的,都是好!受叁皈五戒,然後我們就是在那裏皈依、受五戒,就是在那裏學習佛法,或者是聽經、或者是也可以到密宗的大德那去,灌頂、學陀羅尼、受四臂觀音,各式各樣法門。但是,印順老法師說了一句話,當然這個話也是真實的。就是所有的法門裏面都要加上摩诃般若波羅蜜,都是要加上這個的。爲什麼要這樣子?因爲佛教裏邊,佛法告訴我們: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不要到叁惡道去。
我們在人天的世界享受這個樂的境界,不要太苦,太苦了不能學習佛法,叁惡道是不能學習佛法的。地獄裏受苦,受苦的人他能修行、能學習佛法,也不能;到餓鬼的世界也是很苦,也不能學習佛法;在畜生的世界,也是恐怖的世界,弱肉強食,都是心常恐怖啊。那能學習佛法,只有在人間。
在天上,剛才說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都是在人間信佛的人生到天上去,在人間發了無上菩提心、在人間信了佛,得了佛法的好處,然後生到天上去,他知道:哎呀!我在人間受了八關齋戒才生到天,這佛法,我要感謝佛法的恩德呀。所以來到人間來護持,護持佛法,來到人間來拜佛呀,都是這樣子。
如果在人間根本不信佛,在社會上做種種功德,也生到天上,那些人他不信佛,他不信佛。他生到天上去,他就是享天福,拿不出時間來到人間來。頂多有感情的,他來世間來看一看。我以前的兒,我還想念,看看兒。我以前的丈夫、以前的太太、以前的父母,頂多就…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阿難稱譽品 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