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尊導品 1 (2002年于波樂蘭妙法寺)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尊導品第叁十六

  

  這是《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卷九,這部經一共叁十卷,有的版本是二十七卷,有的是叁十卷,它是第九卷。

  

  〈尊導品〉,還有的名字叫〈阿難稱譽品〉,這一品的名字有這麼多的不同。這個「尊導」這兩個字怎麼講呢?這個「尊」這個字,就是在這麼多的佛法裏面,般若波羅蜜是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意思。這「尊」者,貴也,尊貴,它是最重要的。說是我們可以行布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還有禅波羅蜜,這麼多的無量無邊的修行法門,但是以「般若波羅蜜」最重要,所以叫做「尊」,這樣意思。

  

  這個「導」,這個「導」是什麼意思?就是指導我們,就是老師;我們是學生,我們不知道,要聽老師的教導。現在般若波羅蜜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要聽他的招呼,就是這個意思。說是它是最重要的,什麼理由呢?它是我們的老師;所以它是「導」,是我們的引導者。我們初開始呢,般若波羅蜜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學習到聖位的時候;其實從開始學習的時候,我們的心裏面,我們的身口意一活動,要有般若波羅蜜做我們的老師,般若波羅蜜教我們這麼做、教我們這麼做,我們就這麼做,這就叫做「導」。

  

  我們沒有學習般若波羅蜜的時候,或者是我不是佛教徒,或者我們是佛教徒了、我不學習般若波羅蜜,我們心裏面沒有般若波羅蜜的老師;誰是我們的老師啊?「無明」,就是煩惱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做什麼事情,用貪心來引導我們做這些事,用貪心、用瞋心、用愚癡心、用我、我所做我們的老師,做這件事、做那件事,就是這樣子。但是我們學習佛法以後呢,我們棄舍了這個,這不是我的老師,我們以般若波羅蜜做我們的老師,所以叫做「導」,這個「導」是這個意思。

  

  這就是分兩個階段,初開始不明白什麼叫做「般若」,我們不可能以它爲老師了;我們要學習、學習這個道理,經過聞、思、修的學習。學習以後,你明白了、你體悟了什麼叫做般若波羅蜜,這時候我們的身口意以它爲導,我們的一舉一動、舉心動念,我們有老師,這叫做「導」。

  

  這個在《摩诃般若波羅蜜經》,釋迦牟尼佛講到這裏的時候,阿難尊者他提出來,提出這個問題,來「贊歎般若波羅蜜」的重要,所以也叫做「阿難稱譽品」,是這個意思。這是第叁十六品。

  

  「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共僧睿譯」:這個「姚秦」是那個時代,就是中國南北朝的時候。鸠摩羅什,這個人用現在來說呢就是中國人,他不是漢人;他實在是中國人,但是不是漢族。但是在姚秦那個時代,那不是中國,但是那個地方是現代的新疆,在新疆那個地方的龜茲國,當時那個地方的國家叫做龜茲國。他是和國王有關系,好像是國王的外孫,他七歲就出家了,但是這個人智慧很高,學習佛法很快地就是做了大法師,這個名聲就傳到中國來。當時中國那個時候不叫姚秦,叫符秦,那個皇帝叫符堅,他聽說了以後,他派他的一個將軍叫呂光,帶著六萬軍隊到龜茲國去請這個法師的。也的確是請來了,其實中間也有很多事情、曲折,我不講了。請來以後呢,這符堅這皇帝死掉了,已經死了。那麼呂光就是在中國現在甘肅一帶就獨立了,自己做了國王了,那麼他還不放鸠摩羅什法師。那個時候這個符堅,就是符秦在長安建都,他不放他回來,因爲感覺他特別有智慧,怕被別人利用、欺負他,他就不放人。但是後來呂光也死了,那麼這時候到了姚秦的時候,這姚興這個人信佛,他也是,這時候派軍隊和他談條件,算是把他請來了。我們漢傳佛教多少的譯經的法師,只有鸠摩羅什他來中國困難,其他的還不是那麼難。所以這是「姚秦」。

  

  「叁藏法師」,這是贊歎鸠摩羅什法師,說他通達經律論叁藏,是這樣的法師。

  

  「鸠摩羅什」,是他們龜茲國的語言,翻到中國話叫做「童壽」,童子的童、兒童的童,壽命的壽,就表示童年而有耆德,而有老年人的大智慧,叫做「童壽」。

  

  「共僧睿譯」,還有僧睿法師是我們漢人,這個人中國的文學也好、智慧也高,也學習了很年的佛法,共他翻譯這部《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其實同他翻譯不是他一個人,不是他們兩個人,還有很多人,但是就是把特別重要的標出來。

  

  爾時,慧命阿難白佛言:世尊!何以不稱譽檀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禅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但稱譽般若波羅蜜?

  

  這是經的正文開始了,這一品正文開始了。上面還有科判,「癸叁、明住處安無恐怖果兼明二世功德」。這個「癸叁」,這前面還有癸一、還有癸二。

  

  這個第一科,就是說明我們若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我們會得到很多功德。其中一個功德呢,「人不得便」。「人不得便」,就是你和誰有點不對勁,那個人想要欺負你,不行;你若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呢,那個人不敢欺負你,「人不得便」,這是一個功德。第二、不橫死,你的生命安全,不會忽然間有什麼苦惱的事情出現,不會有這件事。還有「二世功德」,就是現在世有很多吉祥的事情,將來還是有,叫「二世功德」。這是第一科。

  

  第二科說叁種利益。第一個也還有「人不得便」;第二個「魔不得便」,就是魔王常是向我們佛教徒搗亂,給你很多的不順的事情,我們若學習《般若波羅蜜經》呢,這個魔王他們沒有機會向我們搗亂這些事,這是第二種果。第一個是人不得便,第二魔不得便。第叁呢,諸天守護;欲界諸天、色界諸天相信佛法的,諸天有信佛、也有不信佛的;這相信佛的呢,我們若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這諸天也來保護我們,保護我們的安全,還有這件事,是「諸天守護」。

  

  這是前兩科,前兩科不是在這個〈尊導品〉這裏。現在〈尊導品〉第叁十六;那前兩科呢,就是第叁十四、和叁十五品。現在是叁十六品,我們這裏呢是第叁科「明住處安無恐怖果」,我們若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呢,我們的住處,在這個地方住心裏也安,不感覺到有恐怖,還有這件事。

  

  我們這個世界是這樣子,我們這個世界啊,你若不看報紙,也可能沒有事;看了報紙,我們感覺這個世界有問題。因爲什麼有問題?大家都是凡夫啊!我若身強力壯,隨時可以占別人的便宜;有便宜,爲什麼不占呢?我們這個世界是這樣,所以它不和平,就是有這個問題。那這個問題啊,我們若不學習佛法是另一回事。我們若學習佛法,按佛法上受持、讀誦、正憶念。怎麼樣叫做學習佛法,我剛才說了,但是我們現在換一句話說受持、讀誦、正憶念,我們就能夠住處安無恐怖果,就能有這樣的好處。說我不要讀,我相信佛、我相信法,摩诃般若波羅蜜的法、我們相信僧;相信僧,這個地方是有點問題啊!有什麼問題啊?就是得道的聖僧。我們肉眼看不見,但是的確是有聖僧的。相信是相信;只是心裏相信,但表面上看不出來我心裏有很多不安,但是現在這部經上告訴我們,你放心,有諸天來保護你啊!但是你若不相信佛法,你心裏面沒有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你沒能受持、讀誦、正憶念,那你什麼也不是,那就不是了。這一品呢,有說這件事,也說到二世的功德。

  

  這一科裏面分二科,第一科是「釋疑」,解釋疑問,你有問題提出來,那佛菩薩會給你解釋,這是第一科。這一科裏面分叁科,第一科是「疑」,我有疑惑,提出來;第二科是「釋疑」,第叁科是「結束」。現在先講第一科。

  

  「爾時,慧命阿難白佛言」,就是佛說這個《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到這個時候,講到叁十五品的時候,就是叁十六品開始的時候。「慧命阿難白佛言」,就是阿難尊者;在我們漢傳佛教裏是很有名氣的,大家都知道是佛的侍者。在他的名字上加個「慧命」,就是那個尊導品…;這個「命」,「命」就是命令,就是導的意思,誰是我的老師呢?智慧是我的老師,我做什麼事情聽命于般若,就是「慧」,就是他這個人是以智慧做老師。阿難尊者佛在世的時候是得無生法忍的人,小乘佛法說他是得了初果;大乘佛法就是得無生法忍。他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他不是凡夫啊!所以他的確是,這不是講空話,他做什麼事情以般若來決定,理智非常強,不是以貪瞋癡來做事情的,是以智慧來做事。

  

  我們要注意這件事,佛教徒有凡聖之別,這聖人和凡夫有什麼不同呢?就是他有智慧,他用智慧來決定做這件事,那叫做「慧命」,智慧來命令我這樣做事,也就是智慧爲老師的意思。我們做什麼事情,我歡喜怎麼做,就怎麼做,不是以智慧來決定,那不能稱之爲慧命,是這樣意思。但是我們佛教徒,對于佛法,相信了佛法,應該這樣學習,學習以理智來決定事情,不用感情來做事,應該這樣,這叫做「慧命」。

  

  「阿難」,翻到中國話叫做「慶喜」,就是因他小時候,父母叫的名字,叫做慶喜。「白佛言」,他對佛說了。

  

  「世尊!何以不稱譽檀波羅蜜、屍羅波羅蜜」,這提出來問題。「世尊!」就是贊歎佛,佛是世間一切衆生所尊敬的,這樣。「何以不稱譽檀波羅蜜?」這從前面、再從前面有個稱歎品,從那裏開始,就是一直地贊歎般若波羅蜜的殊勝。現在阿難尊者就提出來,說佛「何以不稱譽檀波羅蜜?」爲什麼理由,不贊歎檀波羅蜜、不贊歎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禅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這些都是很殊勝的功德法,爲什麼單贊歎般若波羅蜜呢?

  

  「檀波羅蜜」,就是我們常說的是布施波羅蜜。這個「屍羅波羅蜜」,就是戒波羅蜜,就是我們在家居士和出家的法師,這個戒,他的叁皈五戒,比丘、比丘尼戒這些,還有菩薩戒。「羼提波羅蜜」,就是忍,忍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就是精進、不懈怠。「禅波羅蜜」,就是靜坐。

  

  靜坐這件事呢,從開…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尊導品 1 (2002年于波樂蘭妙法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