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1 (2002年于波乐兰妙法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尊导品第三十六

  

  这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九,这部经一共三十卷,有的版本是二十七卷,有的是三十卷,它是第九卷。

  

  〈尊导品〉,还有的名字叫〈阿难称誉品〉,这一品的名字有这么多的不同。这个「尊导」这两个字怎么讲呢?这个「尊」这个字,就是在这么多的佛法里面,般若波罗蜜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尊」者,贵也,尊贵,它是最重要的。说是我们可以行布施波罗蜜、戒波罗蜜、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还有禅波罗蜜,这么多的无量无边的修行法门,但是以「般若波罗蜜」最重要,所以叫做「尊」,这样意思。

  

  这个「导」,这个「导」是什么意思?就是指导我们,就是老师;我们是学生,我们不知道,要听老师的教导。现在般若波罗蜜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听他的招呼,就是这个意思。说是它是最重要的,什么理由呢?它是我们的老师;所以它是「导」,是我们的引导者。我们初开始呢,般若波罗蜜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学习到圣位的时候;其实从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的心里面,我们的身口意一活动,要有般若波罗蜜做我们的老师,般若波罗蜜教我们这么做、教我们这么做,我们就这么做,这就叫做「导」。

  

  我们没有学习般若波罗蜜的时候,或者是我不是佛教徒,或者我们是佛教徒了、我不学习般若波罗蜜,我们心里面没有般若波罗蜜的老师;谁是我们的老师啊?「无明」,就是烦恼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做什么事情,用贪心来引导我们做这些事,用贪心、用瞋心、用愚痴心、用我、我所做我们的老师,做这件事、做那件事,就是这样子。但是我们学习佛法以后呢,我们弃舍了这个,这不是我的老师,我们以般若波罗蜜做我们的老师,所以叫做「导」,这个「导」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分两个阶段,初开始不明白什么叫做「般若」,我们不可能以它为老师了;我们要学习、学习这个道理,经过闻、思、修的学习。学习以后,你明白了、你体悟了什么叫做般若波罗蜜,这时候我们的身口意以它为导,我们的一举一动、举心动念,我们有老师,这叫做「导」。

  

  这个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迦牟尼佛讲到这里的时候,阿难尊者他提出来,提出这个问题,来「赞叹般若波罗蜜」的重要,所以也叫做「阿难称誉品」,是这个意思。这是第三十六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共僧睿译」:这个「姚秦」是那个时代,就是中国南北朝的时候。鸠摩罗什,这个人用现在来说呢就是中国人,他不是汉人;他实在是中国人,但是不是汉族。但是在姚秦那个时代,那不是中国,但是那个地方是现代的新疆,在新疆那个地方的龟兹国,当时那个地方的国家叫做龟兹国。他是和国王有关系,好像是国王的外孙,他七岁就出家了,但是这个人智慧很高,学习佛法很快地就是做了大法师,这个名声就传到中国来。当时中国那个时候不叫姚秦,叫符秦,那个皇帝叫符坚,他听说了以后,他派他的一个将军叫吕光,带着六万军队到龟兹国去请这个法师的。也的确是请来了,其实中间也有很多事情、曲折,我不讲了。请来以后呢,这符坚这皇帝死掉了,已经死了。那么吕光就是在中国现在甘肃一带就独立了,自己做了国王了,那么他还不放鸠摩罗什法师。那个时候这个符坚,就是符秦在长安建都,他不放他回来,因为感觉他特别有智慧,怕被别人利用、欺负他,他就不放人。但是后来吕光也死了,那么这时候到了姚秦的时候,这姚兴这个人信佛,他也是,这时候派军队和他谈条件,算是把他请来了。我们汉传佛教多少的译经的法师,只有鸠摩罗什他来中国困难,其他的还不是那么难。所以这是「姚秦」。

  

  「三藏法师」,这是赞叹鸠摩罗什法师,说他通达经律论三藏,是这样的法师。

  

  「鸠摩罗什」,是他们龟兹国的语言,翻到中国话叫做「童寿」,童子的童、儿童的童,寿命的寿,就表示童年而有耆德,而有老年人的大智慧,叫做「童寿」。

  

  「共僧睿译」,还有僧睿法师是我们汉人,这个人中国的文学也好、智慧也高,也学习了很年的佛法,共他翻译这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其实同他翻译不是他一个人,不是他们两个人,还有很多人,但是就是把特别重要的标出来。

  

  尔时,慧命阿难白佛言:世尊!何以不称誉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但称誉般若波罗蜜?

  

  这是经的正文开始了,这一品正文开始了。上面还有科判,「癸三、明住处安无恐怖果兼明二世功德」。这个「癸三」,这前面还有癸一、还有癸二。

  

  这个第一科,就是说明我们若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我们会得到很多功德。其中一个功德呢,「人不得便」。「人不得便」,就是你和谁有点不对劲,那个人想要欺负你,不行;你若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呢,那个人不敢欺负你,「人不得便」,这是一个功德。第二、不横死,你的生命安全,不会忽然间有什么苦恼的事情出现,不会有这件事。还有「二世功德」,就是现在世有很多吉祥的事情,将来还是有,叫「二世功德」。这是第一科。

  

  第二科说三种利益。第一个也还有「人不得便」;第二个「魔不得便」,就是魔王常是向我们佛教徒捣乱,给你很多的不顺的事情,我们若学习《般若波罗蜜经》呢,这个魔王他们没有机会向我们捣乱这些事,这是第二种果。第一个是人不得便,第二魔不得便。第三呢,诸天守护;欲界诸天、色界诸天相信佛法的,诸天有信佛、也有不信佛的;这相信佛的呢,我们若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诸天也来保护我们,保护我们的安全,还有这件事,是「诸天守护」。

  

  这是前两科,前两科不是在这个〈尊导品〉这里。现在〈尊导品〉第三十六;那前两科呢,就是第三十四、和三十五品。现在是三十六品,我们这里呢是第三科「明住处安无恐怖果」,我们若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呢,我们的住处,在这个地方住心里也安,不感觉到有恐怖,还有这件事。

  

  我们这个世界是这样子,我们这个世界啊,你若不看报纸,也可能没有事;看了报纸,我们感觉这个世界有问题。因为什么有问题?大家都是凡夫啊!我若身强力壮,随时可以占别人的便宜;有便宜,为什么不占呢?我们这个世界是这样,所以它不和平,就是有这个问题。那这个问题啊,我们若不学习佛法是另一回事。我们若学习佛法,按佛法上受持、读诵、正忆念。怎么样叫做学习佛法,我刚才说了,但是我们现在换一句话说受持、读诵、正忆念,我们就能够住处安无恐怖果,就能有这样的好处。说我不要读,我相信佛、我相信法,摩诃般若波罗蜜的法、我们相信僧;相信僧,这个地方是有点问题啊!有什么问题啊?就是得道的圣僧。我们肉眼看不见,但是的确是有圣僧的。相信是相信;只是心里相信,但表面上看不出来我心里有很多不安,但是现在这部经上告诉我们,你放心,有诸天来保护你啊!但是你若不相信佛法,你心里面没有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你没能受持、读诵、正忆念,那你什么也不是,那就不是了。这一品呢,有说这件事,也说到二世的功德。

  

  这一科里面分二科,第一科是「释疑」,解释疑问,你有问题提出来,那佛菩萨会给你解释,这是第一科。这一科里面分三科,第一科是「疑」,我有疑惑,提出来;第二科是「释疑」,第三科是「结束」。现在先讲第一科。

  

  「尔时,慧命阿难白佛言」,就是佛说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到这个时候,讲到三十五品的时候,就是三十六品开始的时候。「慧命阿难白佛言」,就是阿难尊者;在我们汉传佛教里是很有名气的,大家都知道是佛的侍者。在他的名字上加个「慧命」,就是那个尊导品…;这个「命」,「命」就是命令,就是导的意思,谁是我的老师呢?智慧是我的老师,我做什么事情听命于般若,就是「慧」,就是他这个人是以智慧做老师。阿难尊者佛在世的时候是得无生法忍的人,小乘佛法说他是得了初果;大乘佛法就是得无生法忍。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不是凡夫啊!所以他的确是,这不是讲空话,他做什么事情以般若来决定,理智非常强,不是以贪瞋痴来做事情的,是以智慧来做事。

  

  我们要注意这件事,佛教徒有凡圣之别,这圣人和凡夫有什么不同呢?就是他有智慧,他用智慧来决定做这件事,那叫做「慧命」,智慧来命令我这样做事,也就是智慧为老师的意思。我们做什么事情,我欢喜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是以智慧来决定,那不能称之为慧命,是这样意思。但是我们佛教徒,对于佛法,相信了佛法,应该这样学习,学习以理智来决定事情,不用感情来做事,应该这样,这叫做「慧命」。

  

  「阿难」,翻到中国话叫做「庆喜」,就是因他小时候,父母叫的名字,叫做庆喜。「白佛言」,他对佛说了。

  

  「世尊!何以不称誉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这提出来问题。「世尊!」就是赞叹佛,佛是世间一切众生所尊敬的,这样。「何以不称誉檀波罗蜜?」这从前面、再从前面有个称叹品,从那里开始,就是一直地赞叹般若波罗蜜的殊胜。现在阿难尊者就提出来,说佛「何以不称誉檀波罗蜜?」为什么理由,不赞叹檀波罗蜜、不赞叹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这些都是很殊胜的功德法,为什么单赞叹般若波罗蜜呢?

  

  「檀波罗蜜」,就是我们常说的是布施波罗蜜。这个「尸罗波罗蜜」,就是戒波罗蜜,就是我们在家居士和出家的法师,这个戒,他的三皈五戒,比丘、比丘尼戒这些,还有菩萨戒。「羼提波罗蜜」,就是忍,忍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就是精进、不懈怠。「禅波罗蜜」,就是静坐。

  

  静坐这件事呢,从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1 (2002年于波乐兰妙法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