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爲教你修五戒十善,學習般若波羅蜜,這不是很好嗎?這是安樂道嘛!就是到安樂的地方去了啊,一點問題沒有啊。社會的學校,在這個社會上這些英雄好漢,我們看,哎呀!我有這麼個兒,做了主席了,很快樂!然而他做了很大的罪,使令很多人受到災難,你歡喜呀?這些人都是讀書人!完全沒有讀書的人,在今天的社會,完全不讀書的人能做什麼事啊?也可以。我們中國落後的地方也還可以種田,也可能。但是若是能夠起大的作用的,非要讀書不可!都是讀書人。讀書都是從那兒來?都是從學校來的呀。
社會上沒有學校當然是不可以,沒有學校不行,非要有學校不可!而學校又不純是令人完全滿意的呀,就是若栽培了一個很好的、有道德的政治家,使令我們這個國家走上一個光明的道路,也是好了;但是,這件事兒到現在還沒看見,你看見了?我感覺還沒看見。不容易呀!所以,要學習佛法呀。
而佛教還有一個什麼事情我們要注意?佛教,釋迦牟尼佛非常地認真,一點不馬虎的。非常的認真、真實的,不是馬馬虎虎的。這佛法裏面有這麼一個特性,相當真實不虛,不弄虛僞的事情。不過,我一定能把這一篇講完的。
「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書持經卷,華香供養乃至幡蓋;是人爲父母所愛,宗親知識所念」,這個族姓裏邊的知識,認識的人,都會對這個人有愛敬的想法,都懷念這個人。哎呀!這個人有大智慧啊!他把這些錯誤的事情都放棄了啊!走上一個光明的道路。
「諸沙門、婆羅門所敬」:「諸沙門」,沙門是出家人,就是佛教裏面的出家人,和其他宗教裏面的出家人都叫做沙門。「婆羅門」,就是在家的人,在家的人讀了很多的書。當然,他有他的信仰。「所敬」。
「十方諸佛菩薩摩诃薩」,前面是一般性,一般的人。這底下說特別的,十方諸佛和大菩薩、還有「辟支佛」和「阿羅漢乃至須陀洹所愛敬」,對這個人也特別恭敬。
「一切世間若天、若魔、若梵及阿修羅等,皆亦愛敬」,這底下又回到說了世間上的天人,是色界天的人、或者是欲界天的人。「魔」就是欲界天的頂天,叫做魔,魔王。「若梵」,是色界天上的人,叫做梵。梵,中國話是淨,清淨的意思。「及阿修羅等」,阿修羅也是大福德人;但是他這個人的特性,瞋心大、疑惑心大,這個阿修羅。這些人「皆亦愛敬」,他們對這個學習般若波羅蜜的人,也會有恭敬之心。
今天開講之前,有一位居士告訴我,說是我們在這裏過了兩年,九七年、九八年,由九七年到九八年,就是九八年開始了。今天是一月幾號?一號。今年九八年開始,叫我說幾句話。我不會說話,我現在就是用佛說的話,是「如來有大力,以法而將去,以法將去者,汝等何憂懼。」用這四句話奉獻給各位。我們學習這句話,開大智慧呀!這條路是最安全的道路。就講到這裏好了。
是人行檀那波羅蜜無有斷絕時;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禅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亦無有斷絕時。
前面這一段是說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法門的人,能得到「父母所愛、宗親知識所念、諸沙門、婆羅門所敬,十方諸佛及菩薩摩诃薩、辟支佛、阿羅漢,乃至須陀洹所愛敬。一切世間若天、若魔、若梵及阿修羅等,皆亦愛敬」,能得到這麼多的愛敬的果。
這以下是「行衆行不斷絕果」。就是繼續地栽培善根這件事,能夠不中斷,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說「是人」,就是這個學習般若法門這個人,受持、讀誦、正憶念,華香供養的這個人,他還有一種功德,就是修行這個布施波羅蜜多,無有斷絕的時候;修行屍羅波羅蜜,就是持戒,也是沒有斷絕的時候;羼提波羅蜜,就是忍辱;毗離耶是精進;禅那就是禅定,學習般若,這些功德亦無有斷絕的時候。
我們修學佛法的人,修學一個法門能夠不中斷,這件事還不是容易的事。不要說是六波羅蜜,就是其中一個,能常常地這樣做,不容易。但是,現在這裏說,這位學習般若法門的人,他能夠不斷。
修內空不斷,乃至修無法有法空不斷;修四念處不斷,乃至修十八不共法不斷;修諸叁昧門不斷,修諸陀羅尼門不斷;修諸菩薩神通不斷;成就衆生,淨佛國土不斷;乃至修一切種智不斷。
「修內空不斷,乃至修無法有法空」也「不斷」,這就是修止觀的意思。「修四念處不斷」,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也不斷,乃至修十八不共法不斷,這是修學佛的功德。
「修諸叁昧門不斷,修諸陀羅尼門不斷」:「叁昧門」,叁昧,這是什麼意思呢?就叁昧門,就是色界的四禅。以色界四禅爲門,又有無量無邊的叁昧得成就,所以,它是門。初禅裏邊有很多的叁昧,二禅、叁禅、四禅也是,在這裏邊有很多的叁昧。所以,四禅叫做叁昧門,「修諸叁昧門不斷」。
「修諸陀羅尼門不斷」:「陀羅尼」,是翻一個「持」,翻個總持。再明白一點說,就是念,念阿彌陀佛這個念,不用口字,這個念。念再明白點說,就是人的記憶力,這陀羅尼就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記憶力。譬如說是《華嚴經》,有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或者《大般若經》六百卷。那麼這個有陀羅尼的人,他就能從如是我聞到最後都能背下來,叫聞持陀羅尼。就是所謂過目不忘,就是有這個力量。陀羅尼,就是我們一般人這個記憶力靠不住。譬如說,人死掉了,第二生就不知道了;但是得到陀羅尼的菩薩不是,死掉了以後,第二生還是會現前的。所以,這個陀羅尼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念力、不可思議的記憶力,就叫做陀羅尼。
這陀羅尼門,門是什麼是陀羅尼門呢?就是文字,就是字母。譬如說,印度是四十二個字母,這四十二個字是陀羅尼的門,要學習這四十二個字。當然,這個是屬于智慧那一方面;叁昧門是定,陀羅尼門是屬于慧。又修定,定對于慧有幫助,慧對定也有幫助。現在學習般若法門的人,他又能修叁昧門、又修陀羅尼門,而能夠不斷,這也就是精進的意思。
「修諸菩薩神通不斷」,這個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還有一個漏盡通。神通這件事,應該是得到了禅定,欲界定和未到地定,不能得神通,乃至無色界的四空定,也不可以有神通。只有色界的四禅,你成就了色界四禅,在四禅裏面修神通,就能得神通。得天眼通、得天耳通,得前五通。這樣的神通,和我們一般的,就是現在的我們佛教裏面的口頭上這種傳說:誰有神通有神通。我聽說那種情形,都不是這種神通。由禅定成功了,在禅定裏面再修神通,這種神通那是非常廣大的,那情形可是不一樣。
「成就衆生,淨佛國土不斷」:「成就衆生」,就是這位菩薩他有慈悲心,他能夠成就衆生的道業,爲一切衆生的道業做增上緣,使令他們能夠轉迷起悟,不要再迷惑了、不要再顛倒迷惑了,要覺悟。覺悟生死是苦、是無常,能夠修學聖道。成就他們的聖道,那叫「成就衆生」。成就衆生,是個別地,一個一個,個別的;「淨佛國土」,是廣大的。其實淨佛國土,也是成就衆生,但這是多數的。看《維摩經》上說的,和其他的經論上所說的這個淨佛國土的這件事,就是這位菩薩成佛的時候,他以前所度化的衆生,都是在佛法裏面有成就的人,當然功德還沒圓滿。這個時候都來生到他那個世界,他成佛的那個世界。所以,他成佛那個世界裏邊,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就叫做淨佛國土,就是他成佛的那個世界是清淨的。這個清淨,主要是指人說的,人清淨;主要是指人都是有德行的人,叁業清淨,有無漏的功德,有世出世間的善法,那就叫做清淨。當然那樣的世界也是七寶莊嚴,所以叫做「淨佛國土」。他做這件事是不斷的,隨時要做這種功德。當然,這是長時期的教化衆生才能成就的。
「乃至修一切種智不斷」,其中還有佛的這種十力、十無所畏、四無礙辯這些功德,所以叫乃至到修佛的無上菩提的功德,也是不斷的。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阿難稱譽品 7》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