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勸持品、遣異品 6

  所以說外道的咒那麼好,不能夠遠離貪瞋癡的煩惱,還是由貪瞋癡來活動的,說念這個咒能發財,而這種事是增長貪瞋癡的,那怎麼能算是好呢?

  

  所以現在說般若波羅蜜,它能高過外道的咒,它這個理由在那裏呢?「能除一切不善,能與一切善法」,它能破除一切有罪過的事情,叫你有了智慧的時候,你不造罪;人能不造罪,表示這個人有智慧。「能與一切善法」,這個般若波羅蜜的智慧,能布施你很多有功德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它超過了這個外道的咒,外道的咒不是好事情。我在這裏又想起來一些念咒的故事,但是講這些事情耽誤講經,還是不要講。不過這句話是說一個大意,下面才詳細說。

  

  「佛語釋提桓因言:如是!如是!」這底下釋提桓因說完了這一段話,贊歎佛法的話說完了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又給他印證、印證他。「佛語釋提桓因言:如是!如是!」對,你說得對!「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是無上明咒、是無等等明咒」,般若波羅蜜「能除一切不善,能與一切善法」,你說得對!」是這樣意思。

  

  何以故?憍屍迦!過去諸佛,因是明咒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未來世諸佛、今現在十方諸佛亦因是明咒,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因是明咒故,世間便有十善道;便有四禅、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便有檀那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便有法性、如、法相、法住、法位、實際;便有五眼,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一切智、一切種智。憍屍迦!菩薩摩诃薩因緣故,十善出于世間,四禅、四無量心乃至一切種智,須陀洹乃至諸佛出于世間。

  

  「憍屍迦!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無上明咒、無等等明咒。何以故?」佛又印證他,又加以解釋。「憍屍迦!過去諸佛因是明咒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未來世諸佛、今現在十方諸佛亦因是明咒,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所以這個般若波羅蜜在佛法裏面非常的重要了。「因是明咒故,世間便有十善道;便有四禅、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便有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前面約那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佛得無上菩提,也是因爲般若波羅蜜法門;那麼我們世間上的十善法,世間能有十善道,也是因爲般若波羅蜜的關系。

  

  「十善」,我們常讀經的、聽聞佛法的人,應該容易知道。就是不殺生,不殺害有生命的、有生命的這個動物,我們不要殺害,這是一個善法。不偷盜,別人的財富,我們不要偷,不要偷盜,當然這個不偷盜,範圍倒是很廣的,範圍很廣;是凡你不誠實的,你拿來的錢,都是偷盜。我們做生意賺錢,這是合理的,但是你若太過份也是不好,太過份了不好;在法律容許的,是可以,是不偷盜。不邪淫,這也是一樣善法,這是屬于我們的身業表現出來的行動。其次這個語言方面,不妄語,不要說謊話、欺騙人,這也是個善法。不說這個離間語,破壞別人的感情,我們從中得利益,這也是不對的;不離間語。不說暴惡的語言,說出來像刀箭似的,刺到人的心裏面,那樣的語言就是暴惡的語言。不說雜穢的語言,雜穢的語言,你說出來這種話會引起別人的放逸,這種語言不應該講。這四種語言在我們的語言上有這四種過失,我們這四種過失都避免了,那麼也是善法。

  

  這四種加前面的叁種就是七種,另外,我們內心裏面還要一個不要貪欲、不瞋恚、不邪知邪見,這又是叁種,這個加起來就是十善法,這個世間上的善法,就是這十種。

  

  「道」就是道路,我們的思想、語言以十善爲道路,我們不超越這個道路,那麼這就是善法。如果你離開了這個道路,就是有罪過的事情了,所以「世間便有十善道」,世間上有十善,是有般若波羅蜜智慧的人開示我們的,開示我們這件事,開示我們修學這樣的善法。

  

  這件事,就是我們出家人也應該這樣做,應該在佛前禮佛叁拜,然後自己向佛說:「我弟子妙境,從今日始學習十善法」,或者說是,我不能夠說大話,我十天內我修學十善法;或者一百天內我修學十善法,這一百天修學十善法修學得很好,那麼我再來一百天,也在佛前說話。拜佛叁拜,然後說:「我弟子妙境,從今天開始修學十善法叁百天」,也可以這樣向佛前發願。說:我要修學善法,我就修好了,不用去在佛前發願嘛!不是!你向佛說了以後,你修善的意願會堅定一點;如果你不說,我自己心裏面說我修善法,不堅固!所以有人說:我不重視形相,我歸依叁寶,我相信了佛法,我要舉行一個儀式;有人說:我相信,我不需要舉行儀式,我不重視這個事兒,你不重視就靠不住。人家問你,你是相信什麼宗教?你怎麼說?你可能那時候疑疑惑惑的:我沒有宗教信仰,也可能會這麼說。若是舉行一個儀式呢,啊!我是佛教徒,我還是說:我相信佛教。所以舉行儀式、不舉行儀式,還是有差別的。

  

  所以修學十善呢,也應該這樣子,在佛前發願。本來是這個……像我們出家人受了大戒了,當然包括十善在內了,但是你還是發願說修學十善,對于持比丘戒會有幫助、對于持菩薩戒也有幫助,也是有幫助的。這個你常常地修學十善,對于內心裏面清淨慣了的時候,你天天這樣做、天天這樣做,你的善法逐漸地、就特別地強大起來。強大起來以後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就說不妄語,不妄語這句話,你一定有好朋友,因爲你不說謊話嘛!你說的話人家就相信,相信你。說:我不修學十善法,那就表示你要說謊話,那麼你這樣隨時說謊話,你還有好朋友嗎?我看沒有。第一次人家會相信你這句話,第二次人家就不相信了,你還能有好朋友嗎?

  

  我昨天曾經說過,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上,這個國家的政府都是追求經濟的繁榮,但是沒有提倡十善法,只是國家有個法律而已,沒有提倡這件事。沒有提倡這件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是那麼諧調,人與人之間有信心嗎?都是不是決定的呀!所以若修學十善道呢,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好一點,我不完全是追求財富、也要追求道德的,也有這個意思。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好一點,國家與國家的關系也會好一點,它就容易和平,這個矛盾在無形中就消除了很多。但是只有佛法是這樣提倡,其他的宗教也有提倡吧!

  

  「因是明咒故,世間便有十善道,便有四禅、四無量心」:「四禅」,我昨天,前天簡單說過,這就是修學禅定。修學禅定這件事呢,就不是追求世間的財富了,這是追求超過欲的一種高潔的德行、清淨的德行。這種事情,我們現在,在佛教裏面最近多少年,提倡禅的人比較多,而出家人也有很多人去參加禅七,或者自己也坐禅,在家居士也有很多,非佛教徒也可能會學習這件事。但是這件事嚴格的說,你有夫妻的人,這件事是不能成功的,你坐禅是不能成功的;你坐禅,你一歡喜坐禅,也是破壞了,被你的欲把這個禅所破壞了。我有一天是在叁藩市的飛機場,有個白人來問我:我坐禅八年了,到現在還沒有成就,是怎麼回事?他問我。我說:你有沒有太太?他立刻就跑了,他不說了。所以禅這件事,禅是學習很好,要有十善的基礎,你能夠常常坐禅呢,當然要離欲,不要有欲的生活,你專心坐禅,是有成功的希望的,不然是不行了。不然……也好,也是有好處,但是你想要得禅,這是不可能的。這個禅,我們現在就說到這裏,不多說。

  

  「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慈悲喜舍是在禅定裏面修的。四禅是色界天,你修成功了以後,在人間死了是生到色界天去了。四無色定呢,是也可以在人間修,也可以在天上修,那麼死了以後,生到無色界天上去;也是禅定。「便有檀那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因是明咒故,世間便有十善道」,「因是明咒故,世間便有四禅、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因是明咒故,世間便有檀那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這是我們昨天簡略地解釋過了。「因是明咒故,世間便有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這個昨天我們也解釋過了。

  

  「便有法性、如、法相、法住、法位、實際」:這個是指真理說的,真理是聖人才能見到的,凡夫還是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因是明咒故,世間便有法性、如、法相…」,這個文應該這麼讀,因爲你學習般若波羅蜜,你有見到真理的智慧了,你真理的智慧成就了,你就見到法性的道理了。「法性」這兩個字怎麼解釋呢?「性」是不變的意思,不變化,它不變。譬如說我們人這個身體,它有變化,由小孩子、嬰兒、少年、壯年、老年,這個身體有變化,但是法性的道理是不變化的;世間上曆史上的朝代不斷地變化,但是法性的道理是不變化的,所以叫做「法性」。

  

  變化這件事,譬如說是士農工商,社會上的這些各行各業的,當然我們最歡喜的就是富貴榮華,這個富貴榮華它和法性不同,它就是有變化;這個富貴,富也不見得完全富,忽然間股票跌了,他心裏面痛了,總而言之因緣變化了,富也會變化、貴也會變化、榮華都不能常保的,不能永久地保持不變,都會有變化。有變化就是,你感覺到滿意,一變,心裏面就苦了、就苦惱了。

  

  現在佛法說的這個真理,它不變,所以你見到真理以後,不會再變化,不會再變化的。不會再變化有什麼好處呢?這裏面有好處,我們看下面。

  

  「如」,如是無差別的意思。無差別是什麼呢?譬如說是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世間上這一切的山河大地都是有差別相,人與人也都不一樣,都有差別。但是每一法上的法性的道理,是無差別的。譬如說水是那樣子,火是另一個樣子;但是水裏面那個法性,和火裏面那個法性是無差別的,所以叫做「如」,叫無差別,是這樣意思。

  

  「法相」,法相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法性理是離一切相的,不是我們凡夫的分別心能思惟到的,你想不到那裏的,這樣子我們沒有辦法去學習了!那怎麼辦呢?所以佛菩薩就用善巧方便地安立語言文字,安立這個…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勸持品、遣異品 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