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管了!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受苦,不關我事!這個有大悲心的人,不能這樣子。他一定還要保留一個身體,保留他這個身體,不入無余涅槃,保留這個身體在十方世界廣度衆生,這個人呢,他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廣大的智慧。其實佛的功德無量無邊,不只是智慧,還有很多的功德,但是這麼多的功德中,以智慧最殊勝,所以叫做「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是提出來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並不表示只是智慧,佛還有其他的無量無邊功德的,所以也都包括在內了。有大悲心的菩薩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沒有大悲心,只是自利,自己得一個自了漢,入無余涅槃;那麼這就是入無余涅槃,這是小乘佛教學者是這樣子。大乘佛教呢,大乘佛教的學者有大悲心,所以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我在九五年到了新加坡去,有當地的法師介紹我去見一位錫蘭比丘,這位比丘有八十多歲了,接近九十歲了。于是我就問他,我說:你將來到那兒去?這個老比丘很靈啊!他立刻就知道我這句話的意思;我將來還回到這個地方來!我說:你不入無余涅槃嗎?他說:入無余涅槃就完了!這翻譯的人就這麼翻譯,他是說英文。這句話,我認爲他還是有慈悲心,不入無余涅槃,還繼續不斷地在這個世界上弘揚佛法、度化衆生,這南傳佛教的比丘也有這樣心情的。但是他又說一句話,他說:南傳佛教也好、北傳佛教也好,都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哎呀!我一看,這個人,他不會像其他的小乘佛教學者,不同了,他相信大乘佛法了。
但是這裏這兩句話呢,大乘佛教的學者得無上菩提,小乘佛教學者入無余涅槃。小乘佛教學者,你說他是小乘,他不同意他是小乘,會這樣子。有的時候會譏嫌我們大乘佛教的事情,但是我這麼想,說南傳佛教是小乘,是對的。因爲什麼呢?你入無余涅槃之後,你不度衆生了嘛!你沒有大悲心嘛!說你是小乘,不是對了嗎?沒有什麼不對嘛!
這是說「過去諸佛及弟子皆學是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入無余涅槃」,沒有例外,都是學這個般若波羅蜜得聖道的。
「憍屍迦!未來世諸佛、今現在十方諸佛」:未來世的佛、和現在的十方諸佛及弟子,未來世的諸佛及弟子、現在十方諸佛及弟子,「皆學是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入無余涅槃」,都是這樣子,叁世諸佛都是相同的。你離開了般若波羅蜜,我不學般若波羅蜜,我離文字相,我不學;不學,你不能得聖道。我們若是從這上來看,你不學習佛法是不行的,你只是看一句話頭,那是不行的;從這一段文就可以知道,只是看話頭,你不學習佛法,你不能得聖道。
「何以故?憍屍迦!是般若波羅蜜攝一切善法,若聲聞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薩法、若佛法」,這幾句話有點解釋疑惑了,解釋疑惑;說是世間上的很多很多的善法,就是在佛法裏面也有很多法,怎麼完全只是說般若波羅蜜呢?這怎麼合道理呢?這底下解釋。是般若波羅蜜這個法門,它能夠包攝世間上的一切善法也都在內了,世間上一切的善法,也是從般若波羅蜜流出的。「若聲聞法、若辟支佛法」:若聲聞人,就是這個鈍根的,小乘佛教裏面鈍根的佛教徒,他學的苦集滅道的法門,也是從般若波羅蜜裏面流出來的。「若辟支佛法」,就是小乘佛教裏面的利根人,這個人他修學的,也是苦集滅道這個法門,也是從般若波羅蜜裏面流出來的。「若菩薩法,若佛法」,這個菩薩是因,佛是果,由菩薩而成佛,這樣的法呢,也是從般若波羅蜜裏說出來的。所以說般若波羅蜜就包括了一切的世出世間的善法,都包括在內了。
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無上明咒、無等等明咒。
這是第叁科。前邊是諸天勸持,勸我們受持學習般若法門,說完了呢,第二科就是釋迦牟尼佛來印證他,說他說得沒有錯;這底下第叁科是「天主勸持」。「天主」就是釋提桓因,釋提桓因是在須彌山頂,有叁十叁個天,釋提桓因是叁十叁天裏面的主,所以叫做「天主」,不是天主教那個天主,不是那個主。他來勸我們學習般若波羅蜜,這裏分二科,第一科「舉叁咒歎」。
釋提桓因就對佛說了:「世尊!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這底下是贊歎般若法門的殊勝的意思。咒這個事情,這個世間人也有咒,佛法裏面也有咒;但是現在說呢,是說世間的咒。世間的咒是怎麼回事呢?世間的咒是非佛教徒,他不是佛教徒,他得到了四禅八定的時候,他也能說咒,說出來一種咒,說出來這種咒呢,也有種種的作用。我們舉一個例子,我們大家可能會讀過《密勒日巴尊者傳》,很多人會讀過這個,張澄基翻譯的《密勒日巴尊者傳》,說密勒日巴,說他離開家了,他家裏的人被很多人欺負,他回到家,知道這件事情,他心裏很恨;然後他就去學這個咒,學好了咒回來呢,就念這個咒,就把這些有仇恨的人都殺死了,就是有這種事。這正好就是這個意思。
說世間上的人有咒,這個咒從那兒來的呢?就是非佛教徒的這些神仙,就是非佛教徒的人得到四禅八定了,他能說咒,他說了咒呢,這個意思呢,他因爲有禅定的力量,他的心力特別強,也就是要有神通了,心力特別強,他說出這個咒以後,他付予這個咒的一種力量,他說它有什麼作用,它就有什麼作用;譬如說我這個咒,說出這個咒,你念這個咒的時候可以殺人,這個咒就有這個作用;說是念這個咒就可以下雨,你若念這個咒,那麼就下雨;說是我想要得他心通,你念這個咒,就能知道他心通;你念這個咒可以有神通變化,種種的神通。
我們看祇樹給孤獨園這個精舍的因緣的時候,舍利佛尊者和那個勞度叉外道比這個神通的時候,那個勞度叉外道現的神通,現得還是很好的,他能現出一個山裏面有樹、有花、還有很美妙的境界,就是有這些神通,神通境界。有神通的這些外道,這些有禅定的人,他說出咒來,他付予它的力量,付予它,他說念這個咒的時候能夠有他心通,那麼你念的時候就能得他心通;你念這個咒能得到千萬歲的長壽,那麼你念的時候就能得長壽,就是他付予這個力量的。當然不能說百分之百的准,可是有的時候它是准的,有這個事情。所以這些咒,在印度因爲外道很多,但是外道也不是全有神通的,有一部分有神通,他說出那個咒有這個作用,是大得名聲啊!大家都是,哎呀!這個外道這個咒這麼厲害,大家都是歸依他、稱贊他,向他學習,有這些事情。這樣情形,就是很多的人,我看不但是很多人,一般人,連佛教徒可能都在內了!哎呀!這個咒這麼厲害,都是心向往之,去歸依他、向他學習,都是這樣子!想要得到這種利益,因爲這個咒這麼偉大,不得了。
現在釋提桓因呢,就是按照這個,根據這個情形說,外道那個咒,你感覺了不起!佛教的般若波羅蜜這個法門是「大明咒」、是「無上明咒、無等等明咒」,是超過外道的咒,不知幾千萬倍!比那個還強,就是這樣意思,所以叫做「大明咒、無上明咒」。「大明咒」,明是光明的意思,這個明就是般若波羅蜜,就是智慧的意思,這個大智慧咒就是這樣意思。「無上明咒」,沒有咒能超過它的了,世間上、社會上,一般大衆所認爲的這個咒怎麼怎麼了不起,都還不如般若波羅蜜這個咒最好,就是這樣意思。「無等等明咒」,這個「無等等」怎麼講呢?這個「無等」,沒有人能同他相等,就是佛嘛!佛在一切衆生中,一切衆生都不如佛,所以「無等」。但是佛是怎麼成就的呢?由般若波羅蜜才成佛的,學習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所以般若能與佛等,所以這個是無等等的明咒,這是最殊勝的地方。
這說了叁個咒,大明咒、無上明咒、無等等明咒,都是贊歎般若波羅蜜法門的殊勝的意思。這底下呢,就是「舉生善滅惡」來解釋這個贊歎。
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羅蜜能除一切不善,能與一切善法。佛語釋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屍迦!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無上明咒、無等等明咒。
「何以故」,什麼原因佛說的般若波羅蜜多的法門,超過社會上一般大衆所說的那個咒呢?「是般若波羅蜜能除一切不善,能與一切善法」,這個般若波羅蜜所以說它能夠超過外道的咒,是因爲它能夠破除一切有罪過的事情,外道的咒雖然很好,能令你造罪,造罪了,當時雖然有那麼大的威力,念這個咒能殺人,不需要用刀、不用槍,你就在這裏坐著,你把這個咒念好了,你那個仇恨的人就死了,有這麼大的厲害啊!但是在佛法來講,那是造罪的!你在殺人嘛!殺人,這是一個罪過的事情!有罪過的事情應該诃斥他,才是對的,怎麼能說贊歎他呢?這是不對的嘛!
我現在又有妄想,我就想起這個韓信,韓信的確是個軍事家!他戰無不勝,是不得了,幫助這個漢高祖打天下成功了,封他爲叁齊王、淮陰侯,最後是把他軟禁起來了,最後被殺死了。說是本事那麼大的人,最後他要造反,怎麼糊塗了呢?你有軍權、政權在手裏邊的時候,你這時候造反,才有本錢造反嘛!把你都軟禁起來了,你沒有軍權、也沒有政權了,你造什麼反呢?你這時候造反沒有本錢,不是糊塗了嗎?爲什麼糊塗了呢?蓮池大師講,他殺人太多了,應該要糊塗才能……就被人家殺了。就是殺人太多了,這是有罪!在佛經上說,你殺人太多,那個大將軍,都是要下地獄去,下地獄了!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勸持品、遣異品 5》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