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5▪P2

  ..续本文上一页不管了!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受苦,不关我事!这个有大悲心的人,不能这样子。他一定还要保留一个身体,保留他这个身体,不入无余涅槃,保留这个身体在十方世界广度众生,这个人呢,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广大的智慧。其实佛的功德无量无边,不只是智慧,还有很多的功德,但是这么多的功德中,以智慧最殊胜,所以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提出来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并不表示只是智慧,佛还有其他的无量无边功德的,所以也都包括在内了。有大悲心的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大悲心,只是自利,自己得一个自了汉,入无余涅槃;那么这就是入无余涅槃,这是小乘佛教学者是这样子。大乘佛教呢,大乘佛教的学者有大悲心,所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在九五年到了新加坡去,有当地的法师介绍我去见一位锡兰比丘,这位比丘有八十多岁了,接近九十岁了。于是我就问他,我说:你将来到那儿去?这个老比丘很灵啊!他立刻就知道我这句话的意思;我将来还回到这个地方来!我说:你不入无余涅槃吗?他说:入无余涅槃就完了!这翻译的人就这么翻译,他是说英文。这句话,我认为他还是有慈悲心,不入无余涅槃,还继续不断地在这个世界上弘扬佛法、度化众生,这南传佛教的比丘也有这样心情的。但是他又说一句话,他说:南传佛教也好、北传佛教也好,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哎呀!我一看,这个人,他不会像其他的小乘佛教学者,不同了,他相信大乘佛法了。

  

  但是这里这两句话呢,大乘佛教的学者得无上菩提,小乘佛教学者入无余涅槃。小乘佛教学者,你说他是小乘,他不同意他是小乘,会这样子。有的时候会讥嫌我们大乘佛教的事情,但是我这么想,说南传佛教是小乘,是对的。因为什么呢?你入无余涅槃之后,你不度众生了嘛!你没有大悲心嘛!说你是小乘,不是对了吗?没有什么不对嘛!

  

  这是说「过去诸佛及弟子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没有例外,都是学这个般若波罗蜜得圣道的。

  

  「憍尸迦!未来世诸佛、今现在十方诸佛」:未来世的佛、和现在的十方诸佛及弟子,未来世的诸佛及弟子、现在十方诸佛及弟子,「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都是这样子,三世诸佛都是相同的。你离开了般若波罗蜜,我不学般若波罗蜜,我离文字相,我不学;不学,你不能得圣道。我们若是从这上来看,你不学习佛法是不行的,你只是看一句话头,那是不行的;从这一段文就可以知道,只是看话头,你不学习佛法,你不能得圣道。

  

  「何以故?憍尸迦!是般若波罗蜜摄一切善法,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这几句话有点解释疑惑了,解释疑惑;说是世间上的很多很多的善法,就是在佛法里面也有很多法,怎么完全只是说般若波罗蜜呢?这怎么合道理呢?这底下解释。是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它能够包摄世间上的一切善法也都在内了,世间上一切的善法,也是从般若波罗蜜流出的。「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声闻人,就是这个钝根的,小乘佛教里面钝根的佛教徒,他学的苦集灭道的法门,也是从般若波罗蜜里面流出来的。「若辟支佛法」,就是小乘佛教里面的利根人,这个人他修学的,也是苦集灭道这个法门,也是从般若波罗蜜里面流出来的。「若菩萨法,若佛法」,这个菩萨是因,佛是果,由菩萨而成佛,这样的法呢,也是从般若波罗蜜里说出来的。所以说般若波罗蜜就包括了一切的世出世间的善法,都包括在内了。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

  

  这是第三科。前边是诸天劝持,劝我们受持学习般若法门,说完了呢,第二科就是释迦牟尼佛来印证他,说他说得没有错;这底下第三科是「天主劝持」。「天主」就是释提桓因,释提桓因是在须弥山顶,有三十三个天,释提桓因是三十三天里面的主,所以叫做「天主」,不是天主教那个天主,不是那个主。他来劝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这里分二科,第一科「举三咒叹」。

  

  释提桓因就对佛说了:「世尊!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这底下是赞叹般若法门的殊胜的意思。咒这个事情,这个世间人也有咒,佛法里面也有咒;但是现在说呢,是说世间的咒。世间的咒是怎么回事呢?世间的咒是非佛教徒,他不是佛教徒,他得到了四禅八定的时候,他也能说咒,说出来一种咒,说出来这种咒呢,也有种种的作用。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大家可能会读过《密勒日巴尊者传》,很多人会读过这个,张澄基翻译的《密勒日巴尊者传》,说密勒日巴,说他离开家了,他家里的人被很多人欺负,他回到家,知道这件事情,他心里很恨;然后他就去学这个咒,学好了咒回来呢,就念这个咒,就把这些有仇恨的人都杀死了,就是有这种事。这正好就是这个意思。

  

  说世间上的人有咒,这个咒从那儿来的呢?就是非佛教徒的这些神仙,就是非佛教徒的人得到四禅八定了,他能说咒,他说了咒呢,这个意思呢,他因为有禅定的力量,他的心力特别强,也就是要有神通了,心力特别强,他说出这个咒以后,他付予这个咒的一种力量,他说它有什么作用,它就有什么作用;譬如说我这个咒,说出这个咒,你念这个咒的时候可以杀人,这个咒就有这个作用;说是念这个咒就可以下雨,你若念这个咒,那么就下雨;说是我想要得他心通,你念这个咒,就能知道他心通;你念这个咒可以有神通变化,种种的神通。

  

  我们看祇树给孤独园这个精舍的因缘的时候,舍利佛尊者和那个劳度叉外道比这个神通的时候,那个劳度叉外道现的神通,现得还是很好的,他能现出一个山里面有树、有花、还有很美妙的境界,就是有这些神通,神通境界。有神通的这些外道,这些有禅定的人,他说出咒来,他付予它的力量,付予它,他说念这个咒的时候能够有他心通,那么你念的时候就能得他心通;你念这个咒能得到千万岁的长寿,那么你念的时候就能得长寿,就是他付予这个力量的。当然不能说百分之百的准,可是有的时候它是准的,有这个事情。所以这些咒,在印度因为外道很多,但是外道也不是全有神通的,有一部分有神通,他说出那个咒有这个作用,是大得名声啊!大家都是,哎呀!这个外道这个咒这么厉害,大家都是归依他、称赞他,向他学习,有这些事情。这样情形,就是很多的人,我看不但是很多人,一般人,连佛教徒可能都在内了!哎呀!这个咒这么厉害,都是心向往之,去归依他、向他学习,都是这样子!想要得到这种利益,因为这个咒这么伟大,不得了。

  

  现在释提桓因呢,就是按照这个,根据这个情形说,外道那个咒,你感觉了不起!佛教的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是「大明咒」、是「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是超过外道的咒,不知几千万倍!比那个还强,就是这样意思,所以叫做「大明咒、无上明咒」。「大明咒」,明是光明的意思,这个明就是般若波罗蜜,就是智慧的意思,这个大智慧咒就是这样意思。「无上明咒」,没有咒能超过它的了,世间上、社会上,一般大众所认为的这个咒怎么怎么了不起,都还不如般若波罗蜜这个咒最好,就是这样意思。「无等等明咒」,这个「无等等」怎么讲呢?这个「无等」,没有人能同他相等,就是佛嘛!佛在一切众生中,一切众生都不如佛,所以「无等」。但是佛是怎么成就的呢?由般若波罗蜜才成佛的,学习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般若能与佛等,所以这个是无等等的明咒,这是最殊胜的地方。

  

  这说了三个咒,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都是赞叹般若波罗蜜法门的殊胜的意思。这底下呢,就是「举生善灭恶」来解释这个赞叹。

  

  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能除一切不善,能与一切善法。佛语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

  

  「何以故」,什么原因佛说的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超过社会上一般大众所说的那个咒呢?「是般若波罗蜜能除一切不善,能与一切善法」,这个般若波罗蜜所以说它能够超过外道的咒,是因为它能够破除一切有罪过的事情,外道的咒虽然很好,能令你造罪,造罪了,当时虽然有那么大的威力,念这个咒能杀人,不需要用刀、不用枪,你就在这里坐着,你把这个咒念好了,你那个仇恨的人就死了,有这么大的厉害啊!但是在佛法来讲,那是造罪的!你在杀人嘛!杀人,这是一个罪过的事情!有罪过的事情应该诃斥他,才是对的,怎么能说赞叹他呢?这是不对的嘛!

  

  我现在又有妄想,我就想起这个韩信,韩信的确是个军事家!他战无不胜,是不得了,帮助这个汉高祖打天下成功了,封他为三齐王、淮阴侯,最后是把他软禁起来了,最后被杀死了。说是本事那么大的人,最后他要造反,怎么糊涂了呢?你有军权、政权在手里边的时候,你这时候造反,才有本钱造反嘛!把你都软禁起来了,你没有军权、也没有政权了,你造什么反呢?你这时候造反没有本钱,不是糊涂了吗?为什么糊涂了呢?莲池大师讲,他杀人太多了,应该要糊涂才能……就被人家杀了。就是杀人太多了,这是有罪!在佛经上说,你杀人太多,那个大将军,都是要下地狱去,下地狱了!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5》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