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勸持品、遣異品 4▪P2

  ..續本文上一頁

  

  那麼釋提桓因就娶阿修羅的女做第一夫人,叫舍脂夫人。因爲嫉妒的關系,釋提桓因有時候不常在天上,有時候到人間來,到那深山裏面和那個仙人去談談話。有時候不在,舍脂夫人就疑惑:他必是到別的女人那地方去了。當然釋提桓因說:沒有!沒有!你愈說沒有,她愈疑惑。于是乎就回到她父親那裏,就告訴她父親,說釋提桓因不是好東西,而她父親就火了,就發動這些阿修羅就和諸天做戰,就是這麼回事。

  

  「若諸阿修羅心,欲與叁十叁天共鬬」,不只釋提桓因娶阿修羅的女,其他的天也是有這個事情!所以諸天那個福報是非常大,但是他們也有這個苦惱,和我們人差不多,也有這個苦惱。這時候,一共鬬的時候,當然那種戰鬬也是很厲害,當然和我們人間現在的武器,似乎是諸天可能還是趕不上,但是也是很厲害的。

  

  「憍屍迦!汝爾時當誦念般若波羅蜜」,說那個時候,戰爭要來了的時候,心裏頭不安、有恐怖!那時候怎麼辦呢?怎麼辦?釋提桓因無可奈何,只有和諸天聯合起來,和阿修羅作戰,只有這樣子,沒有別的辦法!現在我們釋迦牟尼佛告訴他一個好法,你這個時候呢「當誦念般若波羅蜜」,你誦,就是念這個文句,心裏面念般若波羅蜜的道理,這樣念。「諸阿修羅惡心即滅」,他就沒有心同你作戰了,就這樣。「更不複生」,滅了以後再不生惡心了,不同你作戰。這個釋提桓因聽見這件事,大概非常歡喜了,可以免去這些苦惱的事情。但是經論上說呢,他們常常有戰爭的事情,這個叁十叁天和阿修羅。但是多數諸天戰勝了,阿修羅戰敗;有的時候釋提桓因也被俘虜了,把他逮捕了,帶到阿修羅的宮殿裏面去,也有這種事情。

  

  那麼釋迦牟尼佛告訴他,你這個時候你就念般若波羅蜜,誦念般若波羅蜜,就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是第一個好處;還有第二個。

  

  憍屍迦!若諸天子、天女五衰相現時,當墮不如意處;汝當于其前讀誦般若波羅蜜。是諸天子、天女聞般若波羅蜜功德故,還生本處。何以故?聞般若波羅蜜,有大利益故。

  

  「憍屍迦!若諸天子、天女五衰相現時,當墮不如意處;汝當于其前讀誦般若波羅蜜。是諸天子、天女聞般若波羅蜜功德故,還生本處。」叁十叁天他們的苦惱事,就是這兩樣事:一個是阿修羅時常地要觸惱他的苦惱,第二個就是臨死的時候、死亡的時候五衰相現,五種衰相出現。

  

  五種衰相是什麼呢?就是頭上花萎,諸天的頭上戴那個璎珞的帽子,那個花都是很榮茂的,但是這個時候枯萎了,這個相現出來表示什麼呢?表示這個天要死了,這是一個。第二個事情呢,腋下汗出,這個腋下出汗,還有這個事情。第叁個事情呢,蠅來著身,這天上還有這個蒼蠅,廣東話叫「烏蠅」,蠅子,就是蒼蠅。蒼蠅來著身,天上還有這個事情;你若是臨死的時候,這個天要臨死的時候,就有蒼蠅來落在你的身上,這個相也表示要死了。第四個現象呢,不樂本座,他不歡喜在他原來那個座位坐了,就是不歡喜坐,有這個心情。第五個是什麼呢?就看見有別的天人,到他的座處來坐,到他這個座位來坐,這就表示他的生命要結束、要死掉了,有這種苦惱。

  

  在《瑜伽師地論》上又說到一件事,這個天人在生存的時候,當然一個天人有很多天女圍繞他,可是要臨死的時候,五衰相現的時候,那些天女都遠離他了,不跟他玩了,都跑到別的天人那兒去玩去了,這種境界出現的時候,心裏面非常的痛苦,無可奈何!這是一個苦惱,五衰相現,這是苦惱。

  

  還有一種苦惱,是什麼呢?「當墮不如意處」。「當墮不如意處」,這個「不如意處」有兩種:一個是來到人間,我們人間無論什麼都趕不上天上,趕不上天上的生活好,天上的生活什麼樣呢?不需要工作,去工作賺錢,沒有這件事;所有的如意的果報都是自然的,這個宮殿、所有的衣、食、住,統統是自然的,自然而有的;說我歡喜穿什麼好衣服,你一動念呢,從那個樹就出來了,所以天衣無縫,就是因爲不用裁剪,所以就沒有縫,從這個樹裏面就出來這樣的衣服,就會有這種衣服,種種如意的事情都是隨心就現出來。我們人間要工作,我們平常人要工作,有財富的人也一樣要工作,很苦,很辛苦啊!工作很辛苦的事情,天上沒有這種事。而人間還有其他的老病的事情;天上人不老、也不病,所以天上的人看人間的人,若死了以後來到人間!心裏不歡喜 ,不歡喜,這是一個苦。

  

  另一種苦惱,要到叁惡道去!從天上死了,要到人間來做豬,哎呀!他的心情很苦啊!但是無可奈何!有的時候可能要墮落到餓鬼道去、到地獄裏面受苦!還有這種事情!那爲什麼會這樣子呢?就是他過去生中,在人間做人的時候做過惡事,但是那個罪過的事情,潛伏在心裏面沒有發生作用,叫你得果報,沒有得果報,而你做的善事先得果報,所以生到天上去了。你在天上,你的這個善業的力量,你天的壽命活了幾千萬年,終究有一天結束了,結束了,以前的罪業發生作用了,就是要到叁惡道去了。他和我們人不同,我們人說死了,到那兒去自己還不知道,天上的人知道,他知道自己到什麼地方,做豬去、做驢去,或者做人,他都知道,知道!他很苦啊!這個時候。

  

  所以「五衰相現時,當墮不如意處」,這個時候怎麼辦呢?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他:「汝當于其前讀誦般若波羅蜜。是諸天子、天女聞般若波羅蜜功德故,還生本處」,這時候告訴釋提桓因,你啊!就是憍屍迦你啊!你應該在五衰相現的那個天的面前,讀誦般若波羅蜜,也就是爲他講說般若波羅蜜,講這個般若,觀一切法空的道理,一切法是無常的、是虛诳的、是無我的,色不可得、受想行識不可得,說這個道理的時候。「是諸天子、天女聞般若波羅蜜功德」的時候,心就清淨了。心一清淨呢,這個業力又轉變了,以前的那個罪業……這看你內心清淨的程度,如果清淨得深刻的話,罪業就滅了;如果是清淨的程度淺呢,罪業是不滅,但是潛伏起來,不發生作用。那麼「還生本處」,他是要死啊,五衰相現現出來,非死不可,死了呢,又生到原來的地方,還是生到天上去,就不會受人間的苦,也不會受叁惡道的苦了!

  

  「何以故?」什麼原因呢?「聞般若波羅蜜,有大利益故」,你聽聞般若波羅蜜這樣的妙法,對你有很大很大的好處,有很大的功德。我們人,剛才說我們有了福報的時候,天天的迷于福報的境界,爲福報的境界所困,就是愛著這些福報的境界,在這裏享受,不思惟這個無常的境界,不思惟這件事。不思惟這東西!福報雖然很美、很可愛,但是是有結束的,結束以後可怎麼辦呢?我們人不想這件事。雖然看見殡儀館裏有送往生的事,哎呀!那個人有病死了,但看看就算了,不思惟我也會這樣子啊!不想這件事的。只有誰想?只有佛教徒好一點,但是佛教徒也不是完全認真地處理這個問題,也不是的。

  

  若是學習般若波羅蜜相應的時候,能使令自己滅除貪煩惱、瞋煩惱、愚癡的煩惱,這時候就不怕死了,就把這個臭皮囊舍了,得一個清淨、沒有老病死的身體,那不是更好嗎?何必愛這個東西,這個沒有什麼好嘛!這個身體很脆弱,隨時好像好一點、隨時又不好了,靠不住,這個健康靠不住的!所有的都是靠不住的!若是成就了般若波羅蜜以後,得到那個法性身,那個法性身永久沒有老病死的,神通變化、如意自在!那不是更好嗎?比這個好得多嘛!但是人呢,總是放不下,你看你說那個話是真的嗎?所以這個事還不成。

  

  但是這地方說了,「聞般若波羅蜜有大利益故」,所以使令他那個罪業轉變了,就「還生本處」,還生到原來的地方,你在那裏享天福!所以這樣子勸釋提桓因,你好好努力學習般若波羅蜜,你爲你們諸天講說般若波羅蜜,皆大安樂。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勸持品、遣異品 4》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