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盂蘭盆釋經》淺釋(上)▪P5

  ..續本文上一頁修養,是說明這些鬼真的有,出家人在他們超度的時候,感受他們的業障,餓鬼、畜生的業障。我們有時候稍微正念不足,就被他們這個感染,就所謂所講的:度鬼沒度去,反被鬼來度。我們要度他的,結果力量不到,而被他度去了。我們是要感染他,還是他來感染我們,這還不一定。你不認認真真,不一心一意的,在這個叁心兩意之間,反而被鬼所感染,這個力量是很強的。

   包括我每次做,我有時候也感覺到一陣一陣的襲擊。這股力量過來,我強打起來精神來,憶念叁寶。我們平時念佛堂裏、禅堂裏,平時這些善知識開示的時候,平時打坐修行的時候,證悟得最高的、領會佛經典最好的,這時候你做兩堂功課的時候,你要把這個帶進去的。所以唱頌,你也要把這個意境帶進去的。這時候作爲我們來說,就超越生滅法之上了、超越這個濃濃業障之上了。叁惡道衆生,他那個氣息很厲害的。就像一般性人,我們一般性敏感一點的人,你面對一個生癌症的人,你身體就受不了,不要說你面對一個,如果現在面對五個,你坐當中,五個生癌症的人,把你圍在當中,你馬上覺得身心疲憊。爲什麼我在哪邊都要禁煙呢,而且我這個人,不喜歡跟抽煙的人來往。他在我面前縱使不抽,到對面一坐,馬上我的喉嚨卡住,我的肺好像煙鍋一樣熏的。這就是人與人之間,他是要交流的。你碰到好的人,近朱者赤;你碰到不好的人,近墨者黑。你就靠近他,你就已經被他染汙了。那反過來說,我們是念佛的佛教徒,我們天天念經典,禮拜叁寶、供養修行者,那我們是不是變成社會上人的這種福報啊?

   我們出家人,也就是世間的福田一樣,就是這個道理。有我們在,我們也能感染對方的。所以平時我們在做佛事時,深有感觸的:我們要提起精神來,像地藏菩薩手拿錫杖一樣。錫杖是什麼?度衆生的法器!遇到境界的時候,震錫杖以騰空,錫杖一震,這就進入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識”,都是這樣。就超越出這個境界,高高在上。否則的話,你沒有這樣子的能力,你想度衆生啊?誰度誰還不一定的!

   所以說這個裏面,目犍連尊者,他自己有這個能耐了,能超越人和鬼之間的界限,直接就來到母親跟前,“往向其母”,馬上就把飯交給母親。母親得到這個缽飯了之後,她知道目犍連是她兒子嗎?不一定知道的。這時候看到這個飯,管他是誰送的,趕快拿過來。左手還遮著,這不是唱戲裏面的遮著喝茶。她這個遮著是不讓別人看,我們出家人這樣遮著喝茶,是爲了有威儀,不讓你們看到我們的牙,喝得咕咚咕咚的,那個是文雅。她這個“以左手障缽”,是生怕別的鬼看到了來跟她搶,這個手遮住,這個手抓那個飯。

   印度人吃飯他不是用筷子的,他就是拿手捏巴捏巴,手一伴弄一個團子,然後這個手大拇指,手指就像機器一樣往前一推就進嘴了,這就叫“以手團飯”。印度就是這樣吃法,以手團飯。這個手這樣團了之後,還沒有送到口裏,這個飯馬上已經變成火炭了,當下就變成火炭了。這樣變成火炭,就不能吃了麼,叫“遂不得食”。

   所以這時候目犍連就看著這樣子,眼看著這樣把飯送到母親的手上,她母親卻吃不到嘴裏,所以“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這個哭啊,哭出聲音來,大叫。而且不單單有聲音,還流淚。有的人光哭沒淚,我們民間就叫“光打雷不下雨”,聲音挺大,眼淚水沒有的。目犍連尊者,聲音又大,眼淚鼻涕一大把,“目連大叫悲號涕泣”。

   作爲一個聖者,大目犍連尊者,一位大阿羅漢,有沒有感情?很深厚的感情哦!很深的感情。不是說出家人不講感情,只不過目犍連在未成大阿羅漢之前,能不能這時候兒女情長?可不可以?所以在修行的過程當中,在沒證聖道之前,離開家鄉遠,不跟這些人不去結緣,不去攀緣,這是一種方法的問題,叫方法論,這是一個人學習進步的方法,它不是因此斷章取義的,說這個人沒有感情啊,不需要甚啊,對國家不忠啊,不能這樣說。

   作爲一個眼光遠大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會從長計議。比如我們現在小孩子七歲了,讓他學習了,那肯定要讓他好好學習、專心學習的,你不可能讓他一邊打工一邊學習的,這樣還犯法的,因爲勞動法裏面都規定,不能用小孩子當勞動力,就是因爲要保護他們,能夠一心一意地學習。

   同樣,我們出家人、精進勇猛修行的在家人,那都可以這段時間,放下萬緣一心修持,這個是智慧的表現,這是一種理智的方法。社會上有很多人,我們在家出家,存在很多的疑惑:爲什麼修行要出家?爲什麼修行甚至要閉關?爲什麼修行,要把這個感情那麼淡化?甚至是父母親,我們都最好是不要聯系,就聯系的話也多勸念佛。就像我們弘一大師,他在虎跑出家,他的妻子怎麼樣子來敲門、在門前哭,他就是不開門。大家當電視裏看到這個鏡頭時,內心裏都都憐憫他的那個妻子,都心裏面都有一點想:弘一大師,你怎麼心這麼狠呢,好象弘一大師沒感情。是不是?不是。作爲一個追求真理修行的人,還要有一種最基本的功夫。如果這點基本功沒有,很難修行。這個也不能完成、不能著道,就達不到思恩總報的效用。只有當你證果得道了之後,國土恩、衆生恩、父母恩、師長恩都能報了。在這個之前,我請問諸位:你們能報嗎?國土恩、衆生恩、父母恩、師長恩,哪個恩能報?一個報不了!生老病死爲枷鎖!見禍煩惱如深坑哦!一個一個都在坑裏面呢。縱然是一個老虎,掉在一個大坑裏面,生老病死還是跳不出來。

   我們這個身體,現在年紀輕的時候,還能工作、還能談戀愛、還能生兒育女。我們出家人也是,年紀輕的時候,很文雅的把那個長杉一撩,往上面一坐,姿勢很優美。到老之後,牙齒哪一天不小心掉落了,再裝也裝不上去了;走路也由不得自己了,本來兩條腿,後來變“叁條腿”了——拐杖,要用拐杖了;甚至長杉自己也撩不了了,待者撩;往那邊坐的時候,兩個人沒一拉,就“空嗵”就坐下去了,坐下去的時候挺簡單的,爬都爬不起來。所以說,這身體就夠你交待的了,夠受了,還報什麼父母恩、國土恩。

   所以說在這裏面我們可以看到,目犍連尊者,這時候是有多麼深的情感:看到母親在做餓鬼道,這樣的悲哀,馬上送飯進去,看到飯吃不進去變火炭,這個時候傷心到“大叫、悲號、涕泣”的程度。涕,是鼻涕;泣,是眼淚。泣是一邊流著淚,還一邊抽泣。這個就是說一邊哭,一邊還抽泣這種。

   “馳還白佛”。非常快的速度。弛是比寶馬、比奔馳還快,這個“馳”,很快速的,以他的神足,就來到佛的面前。“白佛”,下級向上級叫“白”,禀報,告訴給佛,“具陳如此”:就是所有的這個過程,全部都講出來,講出來回報給佛,把這些全部報告給世尊。

   世尊怎麼講?“佛言,汝母罪根深結”。佛陀這裏面,也不會來拐彎什麼的。首先就是這麼定論,“你的媽媽罪根深結”,結,打結。是這樣牽著的,爲什麼到惡鬼道裏?罪根結住,牽纏進去。平時我講那個道理,就是說我們父母也好、子女也好、隔壁鄰居、好朋友也好,如果他不願意信佛,他還是這樣子,以自己的低智慧來指揮自己的生命,將會迷失在這個生命的大海當中,將直墮入叁惡趣當中去。所以佛陀也在這邊,直接就講出他母親的症結所在,是由什麼而造成的,怎麼樣救她呢?

   你這樣想救她,“非汝一人力所奈何”。你一個人,雖然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但是這個力,比起衆生的定業來說,兩個都不可思議:你阿羅漢的力量也不可思議,但衆生的定業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議的,你奈何不了它。直接就指出她的罪,再說出你一個人想救她,力量還不夠。“汝雖孝順”,從你的心來說,是很孝順的,哭聲震動天地。但是他說,你雖然孝順,哭聲這麼大,這哭聲這麼大能救他媽媽嗎?

   能救嗎?那現在人死掉了,哭也不會哭了,有聽說出兩個鈔票請兩個人來哭。現在怎麼什麼行檔都有,還有專門給別人來哭的,哭得還有腔有調的。阿羅漢哭都救不了,更何況凡夫,所以說那這是沒有用的。

  不僅如此,就是“天神、地祗、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天神”,是在天上的,那些比較大的這些神仙,福報大的;“地祇”,這是指土地神、路神、橋神,這些力量比較小的、福報比較小的;“邪魔”,是各種各樣的,樹、草、蟲子、老鼠、黃鼠狼、蛇、狐狸,他們有方法修持的,但是不知道來修心的緣故,所以他擁有很大的力量,卻黑白不分。他是有力量的,就是有時候被稱爲邪魔。還有一種“外道”,不一定指的是人,其他也有外道。他也承認說比如有輪回,有叁惡道、有人天,他們也按照一般的這種修,但是不究竟、不了義。“道士”,他這個道士,是修道之士卻沒有證得聖果的。外道道士呢,就是修道的人,乃至四天王神,四天王天的天王,乃至他手下的各路天大將軍,這些天神們,“亦不能奈何”。

   就是你阿羅漢,你這麼有孝心,你這麼哭、哭得這麼響,你不能救她,乃至這些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怎麼樣?直接就把答案給出來了,很直接了當的,“當須十方衆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這樣才能解脫他的母親的這個罪業。

   “吾今當說救濟之法”,我今天給你講這個詳細的救度的方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這句話非常要緊。我們讀的時候,因爲《盂蘭盆經》,我們重點是在供盂蘭盆,回向現在父母、七世父母、曆生父母,我們平時因此,都是只注重在這一方面的。其實在這個裏面,佛陀告訴我們,我們依靠十方衆僧威神之力,依靠這個不單單能令他的餓鬼的母親得到解脫,也能“令一切難皆離憂苦”。

   比如說,我現在不是救父母親,我現在自己煩惱很重,我來供僧,有用嗎?也可以,有用的。供僧能得決定報。煩惱重,能把煩惱去除。我身體如果不好,我年紀輕輕的,想早點恢複健康,我供僧來回向,有用嗎?有用。我想孩子讀書聰明一點,來供僧回向孩子聰明,有用嗎?有用。這樣子理解,叫“令一切難皆離憂苦”。這也是萬試萬靈的如意寶珠。這個方法,他是總的先這樣說,不單單救父母,能讓父母得到解脫,這是也能令一切難皆離憂苦。所以供僧這個方法,是佛在世的時候,而且是在佛還很年輕、只有叁十多歲的時候,因目犍連的緣故,而講解的這個方法。我們平時很多人喜歡做佛事,這個佛事是佛陀親自講的,雖然我們現在很多的佛事,也是像佛一樣的這些大祖師們集結的,來告訴給我們的,但是這個方法,是佛在早年的時候親自講的。我們可以想像,佛在叁十多歲,就講了這個方法。在以後每一年的七月十五,都供盂蘭盆,一直供到佛涅槃,佛涅槃之後,弟子們還是每一個七月十五都供,一直供了幾千年,供到我們現在,你說這個方法、這個積累,積累到現在這個用處,你說多大吧!

  

《《佛說盂蘭盆釋經》淺釋(上)》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新山放生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