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果我這個身體可以燒的話,都可以爲大衆僧服務,把我的身體燒了,來供養大衆僧,何況只是燒木材呢?怎麼不可以燒呢?這樣說,這叁位比丘聽見這個話,心就感覺到有甚深的感動。
那麼祇夜多阿羅漢說:生死大苦,要發道心,要用功修行!這叁位比丘說:生死有什麼苦呢?麼祇夜多阿羅漢說:我自己回想我自己,我過去我五百世做過狗,做狗五百世,這五百世,應該時間也很久了,只有吃了兩餐飯吃飽了,五百世做狗這麼長久,只有兩次吃飽飯,吃飽了,其余的時間都是常是饑餓。不過現在有錢的人養狗可能不同,可能好一點。但是這狗怎麼那麼久,就是兩次吃飽,怎麼回事情?您可以詳細說一說嗎?說:好!我說給你聽,有一次呢,是遇見喝醉酒的人嘔吐,于是我飽餐一頓,這樣子;第二次呢,是兩夫妻,這個丈夫到田裏面去種田,這個太太在家裏面燒飯,飯燒好了,她有事情出去了,那麼我就到廚房去,就把她燒的飯……,是那個瓦煲,口不是很大,它就把頭伸進去吃飽了一頓,但是想要把頭退出來的時候,就退不出來了,退不出來,一直在那兒還是想要退啊,這個時候她的先生從田裏面回來看見了,拿著刀,不知是一刀、兩刀,還是幾刀,就把它頭砍斷了。我回想我五百世做狗,只有兩次吃飽了,就是這樣子,你說苦不苦?這還是做狗啊,我看還比在野外裏面,做那野獸可能會好一點,可能還好一點。
我們不學習佛法,不知道有六道輪回的這種事情。學習佛法才知道佛菩薩開示我們,由煩惱、沒有智慧,去做有罪過的事情,然後就去受果報,受苦;做人是好一點,但是你現在看見報紙上有戰爭的時候,這個飛機扔炸彈,轟炸的時候,人苦不苦?
所以這個「所謂淫、怒、癡、無明,乃至大苦聚」,我們在做人感覺到很好,但是要想一想,做錯事將來到叁惡道是很苦的。
現在這裏說學習般若波羅蜜能滅除去一切法裏面的問題,能滅什麼呢?就是能滅除這些事情,滅除去淫、怒、癡和無明,滅除去這一切罪過的行爲和語言,滅除去大苦聚,使令我們沒有惑業苦,能得聖道了。
「諸蓋、結、使、纏;我見、人見、衆生見、斷見、常見、垢見、淨見、有見、無見,如是一切諸見」,這下邊就詳細的說這個無明。「諸蓋」,這個很多的蓋,這個蓋就把它蓋住了,遮覆住,裏面的事情顯現不出來,就是我們這個煩惱,有了煩惱的時候,這些有功德的事情顯現不出來,所以叫做「諸蓋」。這個地方再多說幾句。
經論裏面說有五種蓋:第一個是貪欲蓋,貪欲蓋當然就是色聲香味觸,這五種,這五方面的欲,其實呢,主要還是男女的欲,這個呢,能障礙你不能夠修學善法,可是經論上說障礙是什麼?就是不能出家,你想要出家,這個欲障礙自己不能出家,這貪欲蓋;第二個是瞋恚蓋,就是不高興、憤怒,出了家以後,說我能把欲放下,我出家了,出家了,還有瞋恚蓋,瞋恚什麼呢?出家要受戒,要持戒清淨;如果犯了戒的時候,同梵行者,就是也是出家人,看見你犯戒了,就是舉發你,你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你做了什麼錯誤的事,向大衆僧舉發你,那麼這個犯戒的人心裏頭憤怒,就是不能忍受這一點,那麼這就是蓋。你若是承認這一點,向大衆僧忏悔,那麼恢複清淨,這好嘛;但是你憤怒:我沒有!我不承認!這也是蓋,這是瞋恚蓋。
還有一個惛沈睡眠蓋,說是我又能出家,我能持戒清淨,就算是有違犯,別人舉發我,我承認不對,我不要憤怒,我忏悔清淨,我好好努力的修止觀;但是你修奢摩他止的時候,就打瞌睡,惛沈睡眠蓋,坐在那裏打瞌睡,這個奢摩他的止修不好,也是被障住了,這是惛沈睡眠蓋。
第二個呢,是掉舉惡作蓋,這個掉舉,就是掉動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回想自己以前得意的事情,在那坐的時候,本來是修不淨觀、修無我觀、修四念處,忽然間有妄想,想以前的這些可愛的事情,這些如意的事情,這叫掉舉。這個惡作是什麼意思呢?惡作就是做了一件事以後,後悔,我以前不應該這樣做,也可能是做好事,後悔了;可能是做罪過的事情,後悔,都是有的,這個後悔也障礙你,這兩件事:一個惡作,就是後悔的意思,這個掉舉,這兩個呢,是障礙你修毗缽舍那觀,修毗缽舍那觀應該是修無我觀、修無常觀、修畢竟空觀,不修觀,去打妄想,那麼這個觀修不來,被障礙了。
這也是,這是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最後是個疑蓋。說我把這些事情,這些蓋都沒有,我用功修行很好,但是你若不多聽聞佛法、不深入地學習經論,出現一件事,自己疑疑惑惑的,不知怎麼回事,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是疑蓋,疑惑也是障礙。所以能把五種蓋都解除去,那你就成功了。這是「諸蓋」,各式各樣的煩惱障礙你不能夠修學善法,這是諸蓋。
「結、使、纏」,這個「結」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各式各樣的煩惱,煩惱令你苦,這叫做「結」。這個「結」就是令你……,「結」是和合的意思,你有煩惱的時候,就是與苦和合,就是招惹來很多的苦惱。「使」,「使」這個字也很有意思,就是你的智慧做不得主,這個煩惱驅逐你,叫你這樣,貪心來了,隨著貪心去了,瞋心來了,隨著瞋心去了,這個嫉妒心來了,隨著嫉妒心去了,你本來也可能有一點正念,但是你做不得主,你被煩惱所驅使,所以叫做「使」。這個「纏」呢,還是各式各樣的煩惱纏縛住你,你想要解脫很難的,不容易解脫。這是說這個煩惱的相貌。
「我見、人見、衆生見」,這也是煩惱,但是這個煩惱呢,前面的煩惱多數屬于感情上的煩惱;這個「我見、人見、衆生見」,是在理智上的煩惱,理智上是什麼煩惱呢?什麼叫做「我見」呢?我們這個生命體裏面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種成分組成的生命體。這個生命體當然就是有老病死;有的時候健康、有的時候不健康,有的時候有病了、有的時候又沒有病了,終究有一天完全老病死,就是這樣子。這個「我見」呢,就在老病死裏面有個不老病死的、常住不變的,這是「我」,那個老病死不是我,色受想行識不是我,這個不老病死的,那個常恒住、不變易,那個是我,這叫做「我見」。「見」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見」這個字,實在就是智慧,他的智慧見到這裏,這裏有個「我」,這個身體是我的住處,這身體不是我,但是裏面另外有一個常恒住、不變易,這個是我,這叫做「我見」。
我們中國哲學,我看不明白的說出這件事來,這是印度的哲學。我們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大智度論》、學習《瑜伽師地論》,佛法是無我論,無我,這是佛法的理論,不承認有個我的,但是這個印度的外道,認爲有一個我。
「我見、人見」,這個「人見」是什麼呢?這個印度的外道也承認有生死輪回,跑到地獄去了、跑到天上去了,但是我是沒有變易的,身體是有變易,就像人住房子,這個房子壞了,我再另外造一個房子在那裏住,那個房子壞了,我再另外找一個房子在那邊住,我永久是不變的,是這樣意思。那麼這個「人見」什麼意思呢?就是在六道輪回裏邊,我現在是人,是這樣意思。這個「衆生見」是什麼意思?就是過去,做人以前,從久遠以來,我受了很多的生死,也在天上,忽然間在人間、跑到地獄去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很多很多無量無邊的生死,叫做「衆生」,這指過去說的。那麼在佛法的態度來說,這都是煩惱,這都是愚癡,根本沒有這個我可得的,是這麼意思。
這個「斷見」,這個「斷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有些人不承認有生死輪回這件事,人死了以後就完了,就結束了,那麼就叫「斷見」。不承認做善有善報、做惡有惡報,做善也好、做惡也好。我開槍,我要下命令,那麼死了以後,沒有事,這是「斷見」,這是粗顯的斷見;若是微細的斷見,前一剎那的東西,後一剎那就沒有了,這也是斷見。
這個「常見」,剛才說是有個我,我是常住的,這就是「常見」;如果說是你看這個光明,前一剎那的光明,前一剎那它不滅,能夠到第二剎那、第叁剎那,那這就是「常見」,這是比較微細了一點。
「垢見、淨見」:「垢」就是汙穢嘛,但是這裏面是說罪過的事情,做罪過的事情,我們沒有學習般若法門的人,我們認爲,哎呀!這個人有罪了,你執著他真實是有罪,這叫做「垢見」。「淨見」,說這個人他不做惡事,他能受持叁皈五戒,修學十善,他能夠做種種功德,你也認爲是真實的,那叫做「淨見」,執著這件事是真實的。
「有見、無見」,看見一切事情,有這麼一件事,你認爲是真實的,那麼就是「有見」;這件事沒有了,你執著是真實的,這叫做「無見」。只要有執著,都叫做「見」。
我們普通人,雖然是也有執著,但是這個執著,除了貪瞋癡煩惱以外,我們這個執著多數是輕微的。這個「見」有堅固的意思,他對于這件事特別有研究、有見地,你不可以說他不對的,他有道理說出來,他會說出種種道理來成立他這個見地的,這時候叫做「見」;如果我們對于那件事沒有學習過,別人說是白的,我只好聽著,你說是黑的,我只好是聽著,這樣情形不能稱之爲「見」的,是這樣意思。
「如是一切諸見」,像前面說的這麼多的見,很多很多。這是結束前面這一段。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叁歎品、現滅诤品 15》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