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果我这个身体可以烧的话,都可以为大众僧服务,把我的身体烧了,来供养大众僧,何况只是烧木材呢?怎么不可以烧呢?这样说,这三位比丘听见这个话,心就感觉到有甚深的感动。
那么祇夜多阿罗汉说:生死大苦,要发道心,要用功修行!这三位比丘说:生死有什么苦呢?么祇夜多阿罗汉说:我自己回想我自己,我过去我五百世做过狗,做狗五百世,这五百世,应该时间也很久了,只有吃了两餐饭吃饱了,五百世做狗这么长久,只有两次吃饱饭,吃饱了,其余的时间都是常是饥饿。不过现在有钱的人养狗可能不同,可能好一点。但是这狗怎么那么久,就是两次吃饱,怎么回事情?您可以详细说一说吗?说:好!我说给你听,有一次呢,是遇见喝醉酒的人呕吐,于是我饱餐一顿,这样子;第二次呢,是两夫妻,这个丈夫到田里面去种田,这个太太在家里面烧饭,饭烧好了,她有事情出去了,那么我就到厨房去,就把她烧的饭……,是那个瓦煲,口不是很大,它就把头伸进去吃饱了一顿,但是想要把头退出来的时候,就退不出来了,退不出来,一直在那儿还是想要退啊,这个时候她的先生从田里面回来看见了,拿着刀,不知是一刀、两刀,还是几刀,就把它头砍断了。我回想我五百世做狗,只有两次吃饱了,就是这样子,你说苦不苦?这还是做狗啊,我看还比在野外里面,做那野兽可能会好一点,可能还好一点。
我们不学习佛法,不知道有六道轮回的这种事情。学习佛法才知道佛菩萨开示我们,由烦恼、没有智慧,去做有罪过的事情,然后就去受果报,受苦;做人是好一点,但是你现在看见报纸上有战争的时候,这个飞机扔炸弹,轰炸的时候,人苦不苦?
所以这个「所谓淫、怒、痴、无明,乃至大苦聚」,我们在做人感觉到很好,但是要想一想,做错事将来到三恶道是很苦的。
现在这里说学习般若波罗蜜能灭除去一切法里面的问题,能灭什么呢?就是能灭除这些事情,灭除去淫、怒、痴和无明,灭除去这一切罪过的行为和语言,灭除去大苦聚,使令我们没有惑业苦,能得圣道了。
「诸盖、结、使、缠;我见、人见、众生见、断见、常见、垢见、净见、有见、无见,如是一切诸见」,这下边就详细的说这个无明。「诸盖」,这个很多的盖,这个盖就把它盖住了,遮覆住,里面的事情显现不出来,就是我们这个烦恼,有了烦恼的时候,这些有功德的事情显现不出来,所以叫做「诸盖」。这个地方再多说几句。
经论里面说有五种盖:第一个是贪欲盖,贪欲盖当然就是色声香味触,这五种,这五方面的欲,其实呢,主要还是男女的欲,这个呢,能障碍你不能够修学善法,可是经论上说障碍是什么?就是不能出家,你想要出家,这个欲障碍自己不能出家,这贪欲盖;第二个是瞋恚盖,就是不高兴、愤怒,出了家以后,说我能把欲放下,我出家了,出家了,还有瞋恚盖,瞋恚什么呢?出家要受戒,要持戒清净;如果犯了戒的时候,同梵行者,就是也是出家人,看见你犯戒了,就是举发你,你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你做了什么错误的事,向大众僧举发你,那么这个犯戒的人心里头愤怒,就是不能忍受这一点,那么这就是盖。你若是承认这一点,向大众僧忏悔,那么恢复清净,这好嘛;但是你愤怒:我没有!我不承认!这也是盖,这是瞋恚盖。
还有一个惛沈睡眠盖,说是我又能出家,我能持戒清净,就算是有违犯,别人举发我,我承认不对,我不要愤怒,我忏悔清净,我好好努力的修止观;但是你修奢摩他止的时候,就打瞌睡,惛沈睡眠盖,坐在那里打瞌睡,这个奢摩他的止修不好,也是被障住了,这是惛沈睡眠盖。
第二个呢,是掉举恶作盖,这个掉举,就是掉动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回想自己以前得意的事情,在那坐的时候,本来是修不净观、修无我观、修四念处,忽然间有妄想,想以前的这些可爱的事情,这些如意的事情,这叫掉举。这个恶作是什么意思呢?恶作就是做了一件事以后,后悔,我以前不应该这样做,也可能是做好事,后悔了;可能是做罪过的事情,后悔,都是有的,这个后悔也障碍你,这两件事:一个恶作,就是后悔的意思,这个掉举,这两个呢,是障碍你修毗钵舍那观,修毗钵舍那观应该是修无我观、修无常观、修毕竟空观,不修观,去打妄想,那么这个观修不来,被障碍了。
这也是,这是贪欲盖、瞋恚盖、惛沈睡眠盖、掉举恶作盖,最后是个疑盖。说我把这些事情,这些盖都没有,我用功修行很好,但是你若不多听闻佛法、不深入地学习经论,出现一件事,自己疑疑惑惑的,不知怎么回事,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疑盖,疑惑也是障碍。所以能把五种盖都解除去,那你就成功了。这是「诸盖」,各式各样的烦恼障碍你不能够修学善法,这是诸盖。
「结、使、缠」,这个「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各式各样的烦恼,烦恼令你苦,这叫做「结」。这个「结」就是令你……,「结」是和合的意思,你有烦恼的时候,就是与苦和合,就是招惹来很多的苦恼。「使」,「使」这个字也很有意思,就是你的智慧做不得主,这个烦恼驱逐你,叫你这样,贪心来了,随着贪心去了,瞋心来了,随着瞋心去了,这个嫉妒心来了,随着嫉妒心去了,你本来也可能有一点正念,但是你做不得主,你被烦恼所驱使,所以叫做「使」。这个「缠」呢,还是各式各样的烦恼缠缚住你,你想要解脱很难的,不容易解脱。这是说这个烦恼的相貌。
「我见、人见、众生见」,这也是烦恼,但是这个烦恼呢,前面的烦恼多数属于感情上的烦恼;这个「我见、人见、众生见」,是在理智上的烦恼,理智上是什么烦恼呢?什么叫做「我见」呢?我们这个生命体里面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种成分组成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当然就是有老病死;有的时候健康、有的时候不健康,有的时候有病了、有的时候又没有病了,终究有一天完全老病死,就是这样子。这个「我见」呢,就在老病死里面有个不老病死的、常住不变的,这是「我」,那个老病死不是我,色受想行识不是我,这个不老病死的,那个常恒住、不变易,那个是我,这叫做「我见」。「见」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见」这个字,实在就是智慧,他的智慧见到这里,这里有个「我」,这个身体是我的住处,这身体不是我,但是里面另外有一个常恒住、不变易,这个是我,这叫做「我见」。
我们中国哲学,我看不明白的说出这件事来,这是印度的哲学。我们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智度论》、学习《瑜伽师地论》,佛法是无我论,无我,这是佛法的理论,不承认有个我的,但是这个印度的外道,认为有一个我。
「我见、人见」,这个「人见」是什么呢?这个印度的外道也承认有生死轮回,跑到地狱去了、跑到天上去了,但是我是没有变易的,身体是有变易,就像人住房子,这个房子坏了,我再另外造一个房子在那里住,那个房子坏了,我再另外找一个房子在那边住,我永久是不变的,是这样意思。那么这个「人见」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六道轮回里边,我现在是人,是这样意思。这个「众生见」是什么意思?就是过去,做人以前,从久远以来,我受了很多的生死,也在天上,忽然间在人间、跑到地狱去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生死,叫做「众生」,这指过去说的。那么在佛法的态度来说,这都是烦恼,这都是愚痴,根本没有这个我可得的,是这么意思。
这个「断见」,这个「断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些人不承认有生死轮回这件事,人死了以后就完了,就结束了,那么就叫「断见」。不承认做善有善报、做恶有恶报,做善也好、做恶也好。我开枪,我要下命令,那么死了以后,没有事,这是「断见」,这是粗显的断见;若是微细的断见,前一剎那的东西,后一剎那就没有了,这也是断见。
这个「常见」,刚才说是有个我,我是常住的,这就是「常见」;如果说是你看这个光明,前一剎那的光明,前一剎那它不灭,能够到第二剎那、第三剎那,那这就是「常见」,这是比较微细了一点。
「垢见、净见」:「垢」就是污秽嘛,但是这里面是说罪过的事情,做罪过的事情,我们没有学习般若法门的人,我们认为,哎呀!这个人有罪了,你执着他真实是有罪,这叫做「垢见」。「净见」,说这个人他不做恶事,他能受持三皈五戒,修学十善,他能够做种种功德,你也认为是真实的,那叫做「净见」,执着这件事是真实的。
「有见、无见」,看见一切事情,有这么一件事,你认为是真实的,那么就是「有见」;这件事没有了,你执着是真实的,这叫做「无见」。只要有执着,都叫做「见」。
我们普通人,虽然是也有执着,但是这个执着,除了贪瞋痴烦恼以外,我们这个执着多数是轻微的。这个「见」有坚固的意思,他对于这件事特别有研究、有见地,你不可以说他不对的,他有道理说出来,他会说出种种道理来成立他这个见地的,这时候叫做「见」;如果我们对于那件事没有学习过,别人说是白的,我只好听着,你说是黑的,我只好是听着,这样情形不能称之为「见」的,是这样意思。
「如是一切诸见」,像前面说的这么多的见,很多很多。这是结束前面这一段。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5》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