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界,他不可以不聽的,所以就有人給他剃了頭髪。剃了頭髪,但是他心裏還想他在家的太太,想念她。想念她呢,自己在房裏住,就畫她的太太的相貌。
這樣畫,等到佛,這是乞食的生活嘛,和各位比丘到城市裏面,村莊裏面去乞食,佛就命令這個孫陀羅難陀看房:你不要去乞食,就看房子。各地方要掃地、要做清潔工作,廁所裏邊要預備水,水桶裏面沒有水的要加水,不清潔的地方要清潔,就做這個工作。當然佛這樣命令,他不能不做,就這樣做、這樣做。那麼掃地,掃、掃的呀,掃好了呢,風一來,又吹亂了,掃了老半天,沒辦法掃了,不掃了。他就回家去了。正回頭的路上,看見佛從對面來了,那麼他就藏在那個大樹底下,但是佛的神通力,這個大樹就是被風吹跑了,就露出來了。佛就是勉強他把他帶回來了。帶回來了,當然他是根本不想出家嘛,是勉強地在這裏廟上住幾天,他心裏面老是想他的太太。佛是知道這件事,佛就招呼他來,招呼這個孫陀羅難陀來,說是:我想帶你出去走一走好不好?說:好啊!到那去?到天上去看看!好!你閉上眼睛,手抓住我的衣服邊。抓住,閉上眼睛,一下子就到了一個地方,到這個七金山,須彌山的外圍有七重金山,佛就是帶他到金山那裏,就是從虛空裏落下來,就是站在那裏,說是你向前看看那裏有什麼呢?說:不明白那是什麼?佛說:那是一個猴啊!猴被火燒了,所以就是那麼難看。哦!是這樣子!說是:你看,你家裏的太太好看呢?還是那個猴被火燒了好看?那怎麼能和我太太比呢!我太太好看嘛,它這是難看的嘛!
好!佛說:你再把眼睛閉上,抓住我的衣服邊。一下子到了天上去了。到了天上去,各處看,到了一個地方,這個孫陀羅難陀就向佛陀說:看很多地方,有男也有女,怎麼這個地方光是有女人,沒有男人呢?怎麼回事?佛說:你去問一問!你到那兒去問一問!好!那麼孫陀羅難陀就到那邊去問一問,說是:我看很多地方,有男也有女,有女也有男,唯獨你們這個地方只有女人,有這麼多女人,沒有男人,怎麼回事情?那個天女說:在人間,釋迦牟尼佛有個弟弟,他出家了,他若好好修行,將來就到這裏來給我們做丈夫!哎呀!他聽見這個話,心裏很歡喜,說:我就是!天女說:你現在是人間的人,不可以在這裏,將來得要在人間的壽命盡了,生到天上,大家都是天人,那樣才可以在這裏,現在不可以!那麼他就回來了,見到佛了,低下頭來不說話。這時候佛也不說話,佛就帶他回來了,回到這廟上來了。
這時候,孫陀羅難陀啊,佛說了,佛說:你看那個天女和你家裏的太太比,是誰美呢?那當然是天女美!就像剛才那個猴被燒了,和我太太比,是不能相比;現在我太太要和天女比,那我太太像猴一樣,那差得太多了!哦!是這樣子!那麼佛就帶他回來,從這麼以後,再不想他太太了,也是用功修行,就是過出家人的生活了。
但是他目的是想要生天,要做天女的丈夫,不是要得聖道,這是完全是不一樣的,當然這樣子,佛也是明白的。佛這一天,又找孫陀羅難陀來,說:我再帶你出去走一走好不好?好啊!佛沒有說到什麼地方,沒有說,說:你還是閉上眼睛,抓我的衣服角。一下子到了一個地方,到地獄去了,佛就帶他各處看,他就問佛:很多地方都有罪人在那裏受罪,但是這個地方有一個大鍋,裏邊油燒得很滾,沒有罪人,這是怎麼回事情呢?說是你到旁邊問一問那個管理人,那個獄卒,你去問問他!他到那兒去就問。說是:你問我,我告訴你啊,人間的佛陀有個弟弟,他出家了,他修行,生天,天上死了以後就到這兒來,我們現在把油燒得滾滾的等著他來!哎呀!他立刻的害怕呀!他就回來像佛陀,心裏面不知道說什麼好!佛就帶他回來了。帶他回來以後,這時候也不想生天、也不想下地獄,他就認真地修四念處,然後得阿羅漢,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是表示什麼意思呢?煩惱雖然是很重很重,若是你得到善知識,得到佛法的調伏、轉化,你還是可以斷煩惱、還是可以得聖道的,還是可以這樣;但是你要努力地這樣做,要修不淨觀。當然今天沒有佛在這裏,只有靠自己努力。你若肯努力呢,有貪心也能調伏、有瞋心也能調伏、有各式各樣的煩惱都可以調伏,使令你心沒有煩惱,那麼沒有煩惱,若修四念處、修無我觀、修般若波羅蜜的畢竟空觀,就可以轉凡成聖,就可以轉凡成聖了,就可以得解脫了。
所以從這個故事,我們能夠得到這樣的消息。所以有的在家居士想要出家,我的煩惱很重,不能出家,其實你想錯了,出家還是可以的;雖然煩惱重,還是能出家的,問題就是你要努力才可以。
現在這裏說:亦攝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道,都是修四念處,斷除貪瞋癡的煩惱成功的;「佛道,一切智、一切種智」:什麼叫「佛道」呢?就是「一切智、一切種智」,那就是「佛道」。佛道,換一句話說也就是我們說成佛之道,那麼那個「道」是個因的意思,若是通達無礙,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果了,這個「道」這個字是通于因果。
前邊這一段就是贊歎學習般若波羅蜜所成就的後世的功德。
佛告釋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屍迦!受是般若波羅蜜,爲已總攝五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
「佛告釋提桓因:如是!如是!」前面是釋提桓因贊歎學習般若波羅蜜得現世的功德、得後世的功德;這以下是佛印成這件事。
「佛告釋提桓因:如是!如是!」,你說得對,是這樣子!是這樣子!「憍屍迦!受是般若波羅蜜,爲已總攝五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這是先印成他總攝一切功德這一段。是對的!你學習般若波羅蜜能成就一切功德。
複次,憍屍迦!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親近、讀誦、爲他說、正憶念,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今世功德,汝一心谛聽。
下面是第二段「述其第一明得二世功德」,這裏面分叁科,先是「誡聽」。
「複次,憍屍迦!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親近、讀誦、爲他說、正憶念,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今世功德,汝一心谛聽」,前面是說過,但是佛現在印成這件事,佛又再發揮這件事。「是般若波羅蜜」,你若能夠受持、能夠親近、能夠讀誦、還能爲他說、你還能正憶念,這學習般若波羅蜜沒有什麼難嘛的,就是這樣子。這樣子不是難事嘛,這個白紙黑字,這樣字你要認識,常常讀,然後再找參考書,來明白它的道理;明白道理以後,你心裏面常思惟、觀察,這裏面就是有個奢摩他,這裏簡略沒有說,應該有個奢摩他,就是修止,使令心不要惛沈,也不要散亂,寂靜住,這就是修止;然後正憶念,就是修觀。
「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今世功德」,他成就的今世功德,是現在世成就的功德。「汝一心谛聽」,我現在爲你講這件事,你要注意聽!
釋提桓因言:唯,世尊!受教。
「釋提桓因言:唯,世尊!受教」,這個釋提桓因就說:「唯」,說個白話就是「是」,是的意思,就是招呼世尊。「受教」,我接受佛陀的教誨的!不敢違背。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叁歎品、現滅诤品 13》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