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界,他不可以不听的,所以就有人给他剃了头髪。剃了头髪,但是他心里还想他在家的太太,想念她。想念她呢,自己在房里住,就画她的太太的相貌。
这样画,等到佛,这是乞食的生活嘛,和各位比丘到城市里面,村庄里面去乞食,佛就命令这个孙陀罗难陀看房:你不要去乞食,就看房子。各地方要扫地、要做清洁工作,厕所里边要预备水,水桶里面没有水的要加水,不清洁的地方要清洁,就做这个工作。当然佛这样命令,他不能不做,就这样做、这样做。那么扫地,扫、扫的呀,扫好了呢,风一来,又吹乱了,扫了老半天,没办法扫了,不扫了。他就回家去了。正回头的路上,看见佛从对面来了,那么他就藏在那个大树底下,但是佛的神通力,这个大树就是被风吹跑了,就露出来了。佛就是勉强他把他带回来了。带回来了,当然他是根本不想出家嘛,是勉强地在这里庙上住几天,他心里面老是想他的太太。佛是知道这件事,佛就招呼他来,招呼这个孙陀罗难陀来,说是:我想带你出去走一走好不好?说:好啊!到那去?到天上去看看!好!你闭上眼睛,手抓住我的衣服边。抓住,闭上眼睛,一下子就到了一个地方,到这个七金山,须弥山的外围有七重金山,佛就是带他到金山那里,就是从虚空里落下来,就是站在那里,说是你向前看看那里有什么呢?说:不明白那是什么?佛说:那是一个猴啊!猴被火烧了,所以就是那么难看。哦!是这样子!说是:你看,你家里的太太好看呢?还是那个猴被火烧了好看?那怎么能和我太太比呢!我太太好看嘛,它这是难看的嘛!
好!佛说:你再把眼睛闭上,抓住我的衣服边。一下子到了天上去了。到了天上去,各处看,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孙陀罗难陀就向佛陀说:看很多地方,有男也有女,怎么这个地方光是有女人,没有男人呢?怎么回事?佛说:你去问一问!你到那儿去问一问!好!那么孙陀罗难陀就到那边去问一问,说是:我看很多地方,有男也有女,有女也有男,唯独你们这个地方只有女人,有这么多女人,没有男人,怎么回事情?那个天女说:在人间,释迦牟尼佛有个弟弟,他出家了,他若好好修行,将来就到这里来给我们做丈夫!哎呀!他听见这个话,心里很欢喜,说:我就是!天女说:你现在是人间的人,不可以在这里,将来得要在人间的寿命尽了,生到天上,大家都是天人,那样才可以在这里,现在不可以!那么他就回来了,见到佛了,低下头来不说话。这时候佛也不说话,佛就带他回来了,回到这庙上来了。
这时候,孙陀罗难陀啊,佛说了,佛说:你看那个天女和你家里的太太比,是谁美呢?那当然是天女美!就像刚才那个猴被烧了,和我太太比,是不能相比;现在我太太要和天女比,那我太太像猴一样,那差得太多了!哦!是这样子!那么佛就带他回来,从这么以后,再不想他太太了,也是用功修行,就是过出家人的生活了。
但是他目的是想要生天,要做天女的丈夫,不是要得圣道,这是完全是不一样的,当然这样子,佛也是明白的。佛这一天,又找孙陀罗难陀来,说:我再带你出去走一走好不好?好啊!佛没有说到什么地方,没有说,说:你还是闭上眼睛,抓我的衣服角。一下子到了一个地方,到地狱去了,佛就带他各处看,他就问佛:很多地方都有罪人在那里受罪,但是这个地方有一个大锅,里边油烧得很滚,没有罪人,这是怎么回事情呢?说是你到旁边问一问那个管理人,那个狱卒,你去问问他!他到那儿去就问。说是:你问我,我告诉你啊,人间的佛陀有个弟弟,他出家了,他修行,生天,天上死了以后就到这儿来,我们现在把油烧得滚滚的等着他来!哎呀!他立刻的害怕呀!他就回来像佛陀,心里面不知道说什么好!佛就带他回来了。带他回来以后,这时候也不想生天、也不想下地狱,他就认真地修四念处,然后得阿罗汉,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表示什么意思呢?烦恼虽然是很重很重,若是你得到善知识,得到佛法的调伏、转化,你还是可以断烦恼、还是可以得圣道的,还是可以这样;但是你要努力地这样做,要修不净观。当然今天没有佛在这里,只有靠自己努力。你若肯努力呢,有贪心也能调伏、有瞋心也能调伏、有各式各样的烦恼都可以调伏,使令你心没有烦恼,那么没有烦恼,若修四念处、修无我观、修般若波罗蜜的毕竟空观,就可以转凡成圣,就可以转凡成圣了,就可以得解脱了。
所以从这个故事,我们能够得到这样的消息。所以有的在家居士想要出家,我的烦恼很重,不能出家,其实你想错了,出家还是可以的;虽然烦恼重,还是能出家的,问题就是你要努力才可以。
现在这里说:亦摄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都是修四念处,断除贪瞋痴的烦恼成功的;「佛道,一切智、一切种智」:什么叫「佛道」呢?就是「一切智、一切种智」,那就是「佛道」。佛道,换一句话说也就是我们说成佛之道,那么那个「道」是个因的意思,若是通达无碍,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果了,这个「道」这个字是通于因果。
前边这一段就是赞叹学习般若波罗蜜所成就的后世的功德。
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受是般若波罗蜜,为已总摄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
「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前面是释提桓因赞叹学习般若波罗蜜得现世的功德、得后世的功德;这以下是佛印成这件事。
「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你说得对,是这样子!是这样子!「憍尸迦!受是般若波罗蜜,为已总摄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这是先印成他总摄一切功德这一段。是对的!你学习般若波罗蜜能成就一切功德。
复次,憍尸迦!是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今世功德,汝一心谛听。
下面是第二段「述其第一明得二世功德」,这里面分三科,先是「诫听」。
「复次,憍尸迦!是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今世功德,汝一心谛听」,前面是说过,但是佛现在印成这件事,佛又再发挥这件事。「是般若波罗蜜」,你若能够受持、能够亲近、能够读诵、还能为他说、你还能正忆念,这学习般若波罗蜜没有什么难嘛的,就是这样子。这样子不是难事嘛,这个白纸黑字,这样字你要认识,常常读,然后再找参考书,来明白它的道理;明白道理以后,你心里面常思惟、观察,这里面就是有个奢摩他,这里简略没有说,应该有个奢摩他,就是修止,使令心不要惛沈,也不要散乱,寂静住,这就是修止;然后正忆念,就是修观。
「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今世功德」,他成就的今世功德,是现在世成就的功德。「汝一心谛听」,我现在为你讲这件事,你要注意听!
释提桓因言:唯,世尊!受教。
「释提桓因言:唯,世尊!受教」,这个释提桓因就说:「唯」,说个白话就是「是」,是的意思,就是招呼世尊。「受教」,我接受佛陀的教诲的!不敢违背。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3》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