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但是衆生還是來觸惱菩薩,觸惱這個菩薩的,菩薩心裏面不動,「以無所得故」,因爲菩薩感覺我對一切衆生沒有慈悲喜舍,因爲一切衆生都是不可得的,都是畢竟空的嘛,是這樣的意思。當然前面這幾段,這都是佛教徒裏面修行很高的境界,很高的境界的。
複次,憍屍迦!」哎呀!現在這個時間短了,我不要說謊話,我現在講個故事聽聽。佛在世的時候,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這個時候在這裏住。舍衛國的國王是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一個大臣叫做黎耆彌,當然這是印度話。他有七個兒子,前六個兒子都結婚了,就這個小兒子還沒結婚。沒結婚,他這一天,坐在那裏就是打妄想:哎呀!我的小兒子還沒有結婚,給他找一個非常美麗的,還特別賢慧的女孩子,給他做夫人,就這樣打妄想。有這麼一天,他有一個老朋友,是個婆羅門,就來了,同他來見面談話,他就把他這個給小兒找一個女孩子這個願望,對這個老朋友說了,希望你幫我這個忙,你是周遊列國,見聞非常的廣,應該容易做到這件事。那麼這個婆羅門說:「好!」也同意了。
那麼這個婆羅門,這一天有事情到得叉屍羅國,就從這個舍衛國到得叉屍羅國,到這個國家去。到這個國家去的時候,在一個地方就看到很多的女孩子在那裏,在一起遊玩。他就注意,這些女孩子呢,向前走,過河,很多的女孩子都是脫了鞋過河,這個女孩她不脫鞋。那麼過了河以後呢,走走,又遇到了一個河,這個河的水深,那些女孩子就脫了衣服,就從那裏過去;但這個女孩子她不脫衣服,她就穿著衣服過河。過了河以後,這些女孩子就向前走,遇到一個樹林子,這樹上有很多花,這些女孩子就上樹去拿花,單獨這個女孩子她不上樹,別人摘了很多花,她同她們要,要了很多花。
那麼這時候,這個婆羅門就對這個女孩子就問他,說是別的女孩子過河都脫鞋,爲什麼你不脫鞋呢?她說是:你這個人糊塗,就诃斥這個人,穿鞋就是爲了保護腳的嘛,我們在陸地走路還能看見,可以躲避一些,水裏面看不見嘛,那麼若是有刺刺腳、或者是有毒蟲,不是傷害我了?我穿著鞋,不是可以保護一下嗎?所以不能脫鞋!說是剛才過河的時候,很多的女孩子脫了衣服,爲什麼你不脫呢?她說呀:人的身體,有的長得很美妙,脫了衣服還好一點,如果很醜陋叫人看見,不是譏嫌了嗎?所以不要脫!後來說是上樹去取花去,人家都上樹,你怎麼不上樹呢?她說:上樹危險啊!我若上樹,摔下來呢?所以我不要上樹!她們取了花,我同她們要一點就好了嘛!
那麼這婆羅感覺到,哦!這個女孩子心很細,很謹慎,是有智慧的人。那麼他就隨這個女孩子,就到她家去了。到她家的時候,這個婆羅門問她:你的父母在家裏嗎?她說:在家裏。請你父親,我想要和你父親談話。她說:可以!可以!那麼就進到屋裏同她父親說:外面有婆羅門想要同你見面談話,那麼這婆羅門就出來,就同外面這婆羅門,就迎接他到裏面去談話了。就問,這個婆羅門說:這個女孩是你的女孩子?是的,她有沒有未婚夫?有男朋友沒有?他說:還沒有!說是你知道,舍衛國波斯匿王有個大臣叫黎耆彌,他這個第七個小兒子還沒有結婚,想願意和你這個女孩子結婚,好不好呢?他說:他是豪族,我也是富貴的人、豪族,當然是可以嘛!那麼說定了,這個婆羅門就寫了一封信通知了黎耆彌。黎耆彌就來了,大家一見面都很歡喜,就同意了這件事,那麼就是迎接他的女兒到舍衛國去了。
到舍衛國去,那麼當然就是結婚了這些事。結婚了,他感覺這個女孩子心很細致,感覺到是很有能力的人,于是乎就把他家裏面管的一些雜事,通通都委托她,管理這個家裏的事情。經過一個時期,也感覺她很有次第,管理得井井有條,這個能力很強。後來有一天,黎耆彌從政府回來,心情不快樂,就是在那裏很憂郁的。那麼這個女孩子,名字叫做毗舍離,她就問這個黎耆彌說是:你有什麼憂愁的事情?說是:今天在這個政府裏,有一個難題,大家都沒有辦法解決。說:什麼問題呢?說是得叉屍羅國國王和我們的國家有一點不和,現在就是給我們一個難題。什麼難題呢?就是送來兩匹馬,都是母馬,長得大小完全一樣,但是它們是有母女的關系的,你辨別那一個是母親,那一個是女?大家看了老半天也分別不出來。這個毗舍離女說:這件事情很容易,很容易就知道!說:怎麼辦法呢?拿來馬愛吃的草,並頭,這兩個馬一起站著,把這個草給兩個馬吃,如果若是母親,它就會讓;如果是那個女,它就不讓了,拿到就吃了,這就可以從這裏分別出來。
第二天,黎耆彌就把這個意見告訴了波斯匿王,那麼大家就這樣試驗,果然是有這樣情形。那麼這是一件事。
後來,得叉屍羅國又送來兩條蛇,兩條蛇都是一樣大小的,但是要你分辨出來,那一個是雌、雄?大家看,還是分別不出來。後來這個毗舍離女說:有一個辦法,用這個細的毛布鋪在那裏,把這兩個蛇放在那裏,你看,如果它臥在那裏不動,那個就是雌性;如果臥在那裏有點動,那就是雄性。那麼他就這樣又是報告了波斯匿王,試驗了一下,果然有這個現象不同。
後來,得叉屍羅國又是出來一個難題,就是拿來一條木,一個木頭,兩面都是一樣的,沒有粗細的分別的,叫你辨別出來,那一個是根本?那一個是末梢?叫你辨。大家想了老半天也不知道。後來這毗舍離女說是:有辦法!把它放在水裏頭,往下沈的那個就是根本,它揚起來的那一方面,那就是末梢。這樣一試驗呢,果然是這樣子。
那麼這個時候,得叉屍羅國的使者回去報告了得叉屍羅國的國王,國王來了一封信,就是向波斯匿王說:「我現在知道,你們舍衛國有有智慧的人,我願意和你做好朋友。那麼這以前的誤會,這個不和的,就是取消了。
這個時候,波斯匿王就對黎耆彌說:這幾次的問題,你爲什麼知道這些事呢?黎耆彌說:「我也不知道,是我的小兒子媳婦告訴我的。哎呀!這波斯匿王說:你小兒子媳婦這麼有智慧,那麼拜她爲王的妹妹,就是幹妹妹,有這個事情。
那麼過了多久吧!這個毗舍離女生産了,生了叁十二個卵,每一個卵有一個小孩,就生了叁十二個兒子。這叁十二個兒子長大了的時候,一人能敵千人,就是都是有大力量的,而且有智慧。那麼這個時候,這個毗舍離女也接觸了佛法,這一天請佛陀到她家吃飯,吃完飯的時候,佛爲她說法,毗舍離女得須陀洹果,這叁十二個兒子,除最小的兒子不在內,那叁十一個也都得須陀洹果,有這個事情。
當然,得了聖道,這真是非常吉祥的事情。但是有一天發生一件事,就是她的小兒子騎著大象,從城裏向城外走,出了城門,就是遇見另外一個人,是波斯匿王的相,就是宰相,宰相的兒子,坐著車,從城外向裏走,就同她的小兒子,就是走到對面,誰也不讓誰。那麼大家不讓的時候,毗舍離女這個小兒子呢,在大象上一伸手,就把這個相的兒子的車,抓起來就丟掉了。當然,一摔就受傷了,受傷了,那麼勉強回到家,向他父親報告這件事,說是:毗舍離女的小兒子欺負我,怎麼怎麼地。相說:毗舍離女是波斯匿王的幹妹妹,我們是惹不起,不能同她鬥,但是我們可以想個辦法的。
過了多久呢,這時候這個相做了叁十二個鞭子,就是騎馬打那個鞭子,做了叁十二個鞭子,每一個鞭子裏面都有刀,當然這刀不是很大,送給他們。所以這個人與人若要有問題的時候,做什麼事情要謹慎一點,但是他們也沒有介意這件事,拿著鞭子很好嘛!就用了。
但是,波斯匿王也是常請他的幹妹妹家裏人,常請吃飯這件事,常常見面的。那麼這時候這個輔相,這個相就對波斯匿王說:這個毗舍離女她這叁十二個兒子有野心、有陰謀,王要小心一點!說是怎麼知道他們有陰謀呢?說他們的鞭子裏面就是刀,你要知道啊!波斯匿王心裏:哦!這樣子嗎?那麼看一看,那麼就請他們來吃飯,果然的,偷偷的看他們的鞭子,果然是有刀。那麼波斯匿王:哦!拿著刀到我這兒來!于是乎就是有個空房子裏邊設一個力士拿著刀,這叁十二個兒子,進去一個殺一個、進去一個殺一個,把叁十二個通通殺掉了;殺掉了,把這個頭,就裝一個大盒子裏邊,就是派人就送給毗舍離女去了。而這一天呢,這個毗舍離女就是請釋迦牟尼佛吃飯,釋迦牟尼佛帶著五百個比丘在那裏吃飯。
那麼毗舍離女這個時候就知道波斯匿王送來一盒東西,就要打開。佛說:不要打開!那麼佛這麼說,當然就是不打開了。那麼吃完飯的時候,佛又爲說法的時候,毗舍離女得叁果阿那含,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洹、叁果阿那含。佛說完法了,佛就帶領這些比丘就走了。
走了,這個毗舍離女這時候把波斯匿王送來一盒東西打開一看,是她叁十二個兒子的頭,哎呀!苦哉!苦哉!但是得了叁果的聖人沒有愛了,所以她還沒有什麼痛苦。但是她說:這叁十二個兒子,叁十一個得了初果,小兒子沒得初果,苦惱了。得初果聖人的人臨命終的時候,決定是正念分明,不會顛倒迷惑的;但是小兒子沒有得聖道,所以他苦了。
但是這件事,因爲那叁十二個兒子都結婚了,都是豪族的人,這豪族的人也很快都知道這件事,那個經上說呢,他們都有軍隊吧,這些人集合起來力量,就把波斯匿王的皇宮包圍了,就是要同波斯匿王算這筆帳,波斯匿王也有軍隊,就是沖出來,就是到了祇樹給孤獨園來見佛了,就是報告這件事。
報告這件事的時候,這叁十二個……這些夫人的親戚帶領著軍隊,也都到祇樹給孤獨園了,那麼大家都在那裏坐下來聽,看佛怎麼講這件事,佛說:「今天的事情是有一個原因的,什麼原因呢?久遠久遠以前的時候,有一個年紀很大的女人,是開這個客店,現在叫賓館,就是客人來這兒住宿的這種店。這個女人開店,這一天有叁十二個人偷來一條牛,就在這裏把這個牛殺了,要殺這條牛,這個臨要殺的時候,這條牛就跪下來哀求他們,他們不管,還是把這個牛殺了,殺了以後,這個店的主人,這個女人就把這個牛又燒了,大家吃,吃得很快樂。佛說:那條牛是誰呢?就是今天的波斯匿王;那叁十二個人呢?就是現在殺的這叁十二個人;那個女人是誰?就是毗舍離女。他們宿世有這種因緣,那個牛臨死的時候,我哀求你們,你們還是不饒了我,我終究有一天要報這個仇的,所以今天就是有這個因緣,就有這種事情出現的。」
然後,這些怨恨波斯匿王的那叁十二個親族,哦!原來他們宿世有這種因緣,那麼今天我們就不要管這件事了。那麼大家就撤退了。這個故事我講完了。
所以看出來,不應該殺生,所以佛爲我們製這五條戒裏面,第一條不殺生,不應該殺生。殺生,現實感覺到沒有事情,但是有後患,將來還是,這件事還要解決的。所以,佛菩薩有大智慧,知道過去的事情、知道未來的事情、知道現在的事情,就是才知道有善惡果報的問題,所以這個惡事不可以做的。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叁歎品、現滅诤品 8》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