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盂蘭盆釋經》淺釋(下)▪P4

  ..續本文上一頁方不一樣,跟其他的樹,落葉的時間不一樣。請問在坐的,竹子是什麼時候落葉?一般性我們常規看這些綠色植物,落葉都是“秋風掃落葉”,秋天會落葉。但是竹子秋天不落葉,是春天落葉。竹子爲什麼春天落葉呢?長竹筍的時候,那個竹筍日長夜長的時候,一天!哇,長出去很高一層,這個時候,老竹子落葉,竹子最憔悴的時候,風一吹過來,那個葉子嘩嘩地一片片落下來。

   我講這個,大家有沒有注意?注意的時候,說明什麼問題?就是我們中國人說的:“誰言寸草心,報得叁春晖”!我們平時不注意太陽的,但是萬物生長靠太陽,包括我們自己。對我們生命來說,父母親就像我們的太陽一樣,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親老掉了。那以前,媽媽做小姑娘、做小姐的時候,那個手啊,抹了那個洗手液,洗完了之後,馬上潤手霜,指甲修了修,塗了塗。一旦結婚了,有小孩了,就不太顧自己了。不像現在,現在還顧,找個保姆,自己不看的,這種個別的,也不是全部的。過去,特別古代的時候,很多就是這樣。一般性的平民百姓,結了婚之後,到了別人家,哪裏可以不顧小孩的,嫁到別人家了,婆婆也要教她:怎麼樣做一個媳婦?叫“教婦初來”。媳婦剛過門的時候,婆婆要教她的,家裏該怎麼樣,怎麼樣,了解新情況,然後趕快進入角色。嫁到李家就是李家人了,到時候生兒育女,繁重勞累的這種活,都會做。對孩子的愛護,超過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皮膚越來越皺,皮膚也不顧太陽曬,風吹雨打,甚至在哺育我們的過程當中,父母親自己身上落了一身的病;當孩子生病的時候,父母親的心,比自己生病還難過。我們有的人講,我是孤兒,我沒有父母親。如果是孤兒沒有父母親,他也有如父母親一樣的人照顧過他。不是說親身父母是父母,照顧我們的、關心我們的,都是我們的父母;乃至那個當官的,我們以前古代人把他稱爲衣食父母,七品芝麻官雖然他只是很小的官,大家還尊他“大人,大人”。所以這個社會上,就是直接像父母一樣,關心我們、愛護我們、培養我們成長起來的,除了親生父母和養育父母,還有息息相關的、保護我們,如父母般的這些衆生。

   所以“長養慈愛之恩”,要常常去念。一個人常念恩之後,不一樣。這個人,就做事比較穩重,說話也不會亂說,這樣開始有福報。我們出家人也是的,我們出家人要念念父母恩、念國土恩、念衆生恩、念師長恩。平時還要念什麼?佛告訴我們:“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還要念檀越之恩。施主的恩,護持道業的,保護我們、護持我們道業的,這些恩也要念,這個我們自己才會有用功的動力。所謂用功,它是改造我們習氣的,它需要很大的力量去。因爲這個習氣,它是潛移默化當中,在習慣當中形成的。它遠,可以推朔到生生世世之前;近,可以就現在我們當下。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習氣毛病不一樣。所以說寒山大師就講:世間億萬人,人面孔不相似”,“各執一般見,故得于如此”。這世界爲什麼不一樣?就是因爲每個人內心的習氣,每個人他的動機,那個機不一樣。到了極樂世界就一樣了,極樂世界都是紫磨金色、叁十二相。

   改變習氣是很要的。包括我們講一講很方便,哦!淨慶法師來了,我們法師來這講,電視裏看一看,這東西方便呢!真的要改變一個人,不容易的。講皈依,皈依的很多,皈依的在家的、皈依的出家的都很多的。所以要修改習氣毛病的,不好修改的。真的要修的了,那還了得了,要修理修理,那好了,跑得一個都沒了,不是變徒弟了,變仇人了,修理非常不好修,每個人就這樣。然後我們現在學彌勒菩薩,學著寬肚皮,容天下難容之事;常開顔,笑天下可笑之事,就這樣。笑,過去就算……練肚皮的!娑婆世界來幹嘛的?練肚皮的,看能包容多少。有時候呢,也調侃調侃說兩句,但是不頂真,是很頂真的,那還了得了,你要一頂真,那有幾個徒弟好收啊。對不對

  

   我們師父以前說:“吃素,念佛”,我們在座的大多數都是吃素的,大多數都是念佛的。因爲到這個道場來,福報很大,基本上都是比較成熟。但是我們到社會你說,普通信衆、那些香客,那些普通的信徒,吃素念佛,哦“吃不下的,吃不下的”,吃素吃不下的,他找一大堆理由。然後說念佛?念佛嘛還差不多,有的人還說。我別的不會的,我只會念佛,你看口氣大不大?只會念佛,那只會念佛還了得了,我們在坐的,我們說雖然大家是念佛的,但是你說“只會念佛”,誰敢講啊!我們方丈和尚,我們師父,那麼大年紀了,他說我還不敢說我會念佛的,會念佛,佛他是很多境界的,很多的。所以說初的來講“事一心,理一心”,還有佛相應說,實相念佛、觀想念佛、持名念佛,相應的那個土,有常寂光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余土、凡聖同居土。你說你會念佛,那還了得!我們現在勉強忏悔業障,求佛哀憫的持兩句佛號,持的過程當中還是妄想一堆一堆的,這個障礙還是很多很多的。

   就象我們看的,電視裏面放出來:有一個人,她想念佛了,他丈夫還不願意。然後去跟別人去商量怎麼辦?我老婆現在在家念佛。別人講:念佛

  那不容易嘛,念佛的人,她很堅定的。你就給她吃肉,我再看她念佛。回去之後,就把肉的油,肉塞在她碗裏,乘她不注意塞她的碗裏,看你再念?結果她還是念了。那男的又找別人商量去了。別人說,她還念?你改行!殺豬!看她再念!結果他真的改行了,不賣菜了,賣肉了。殺豬,每次殺豬,還叫他的老婆他說:“豬腿按好!豬腿按好!按好豬腿了”!他還跟她說:“我殺豬的沒罪哦,按豬腿的有罪哦”! 你念吧! 你看是不是

  障礙多吧?但是她就是在這樣逆境下,能夠還是更加的懇切。

   現在知道念佛的人、學佛的人,念這句佛號你說簡單吧?簡單。還這麼多障礙。縱使有這麼多障礙,一定要堅持,更加的懇切念阿彌陀佛。結果怎麼樣?被她按過豬腳的豬死了之後,個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看,這力量大不大?我們現在別說按豬蹄子了,我們現在拿一個一包一包的牌位來,一人師父發幾張,念!把他念往生去!怎麼辦

  你說我們要不要做佛事來改革一下?我們寫多少牌位,然後每個師父平均分,分了之後,好!這你的任務。到時候我們觀音簽很靈的,到時候問,到底超度了幾個,沒超度的算你的。這嚇也嚇死了。

   爲什麼

   大家想一想:那女的按著豬蹄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豬都按念到極樂世界了,那我們如果,拿著牌位、抱著牌位,念不到極樂世界去,那還不抵那個女的呢。如果我們出家人念,我們也不抵一個在家人,那要找出差距來,到底區別在哪。心不懇切,最主要的問題。心不懇切,所以在整個過程中,我這幾天的師父的專題片,做這個專題片的時候,走過了很多地方,一些老和尚都說:我們現在的修行人哪,太舒服了。我們念經、講法,空調呼呼吹著。那以前的老和尚,以前的居士,沒空調就不修法了

  不是一樣的修啊。

   那以前出家人不容易。蹲一個廟一蹲就是十年、二十年、一輩子,也那樣過。像我們師父剛到普陀山的時候,吃飯都沒有錢呐,沒有床也沒有什麼的,拿著破磚,以前殘磚斷壁,拿個東西支,用棍子弄一弄,草鋪一鋪,就是一個床。真的有上頓沒有下一頓的。七九年回到普陀山的時候,大殿空空蕩蕩的,破破爛爛的,一尊佛像都沒有。

   普陀山怎麼樣開始的?七九年去,找了一個佛的頭,也不知哪找來的,那個佛頭被砸下來了,然後找了一個佛頭,把它放在一個石頭臺子上面,然後石頭臺子從佛頭這邊圍一塊布,就像那個剃頭布,剃頭布圍一塊就這樣,佛頭就這樣圍著,就是對著那個拜,那就是當初的普陀山,僅僅二十多年前呐!那樣子艱苦。

   師父他們那個時候,六〇年從普陀山集中下來,全部到蘆山寺,全部換成在家人的衣服,出家衣服全部沒收。經書、佛像,都沒收。到那邊,在家人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師父還堅持著做功課,還堅持著我們出家人吃素、念佛、教化衆生、放生。想這個多不容易啊!我去蘆山寺,晚上稍微天黑一點,那個蚊子一大群一大群出來。蘆山寺那個地方,蚊子很多很多的,想我們師父他們蹲了十幾年,不都是這樣子啊!蚊子那麼多,那麼艱苦,他還堅持這個出家人的生活。那個佛象,一開始還有幾尊佛像,後來政府又把最後幾尊佛像也打掉了。砸掉後,這些出家人、佛弟子,都不忍心讓他們砸得粉碎,算了就答應他們,我們自己來燒。就把佛像恭恭敬敬請下來,到一片空地裏,把佛像放好了之後點火燒。看看,想一想,每一位佛弟子,沒有道心的早就還俗去了。基本上普陀山這幾個地方,下來的出家人,都是當家副當家這些級別,非常非常有道心的。國家再怎麼勸,不還俗,不回家。然後才被集中到這個地方----蘆山寺。就是這批有道心的人,不忍心看著被那些人砸佛像,就把這些佛像請下來,放在空地上燒,看著燒,念著經燒佛像。想想這個多殘!這種心態,你們每一位想一想,我想在坐的如果是真實的佛弟子,你能夠想像當時他們的心態;如果聽了這些話麻木不仁,我們佛教裏有一句話,說讀大般涅槃經不流淚的,不是佛教徒!我講這句話你們可以去試試看,讀大般涅槃經,看你流淚不流淚。如果不流淚,你想啊呀糟糕了,我不算佛教徒。爲什麼?你看佛要入涅槃你不流淚

  

   就像我們現在,講到這個一樣。我們自己是佛的弟子,把佛像請下來點把火慢慢燒,你說這個什麼感覺?確確實實,佛的弟子空性當中能有這樣的忍。所以當文革一結束之後,恢複宗教政策,就拼命地造佛像、造廟,這些老和尚們,不管!有的人說:啊呀,也不管這些出家人素質,什麼都不管,他只要造廟。你不知道,他們經曆了哪一些,他們經曆了看著寺廟被摧毀,看…

《《佛說盂蘭盆釋經》淺釋(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