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盂兰盆释经》浅释(下)▪P3

  ..续本文上一页是不是就包括在未来世里面?我们是不是就包括在这个“一切佛弟子”里面?一切佛弟子哦!“亦应奉盂兰盆”,是不是?

  前面我们昨天讲到的,不要说我们光居士供盂兰盆,出家人不供,不是这么一回事哦!佛陀本身,就是跟目犍连尊者讲的,目犍连尊者包括在这里面。目犍连尊者也再一次地强调,未来世一切佛弟子,都应当来奉这个盂兰盆。所以今天,我们出家人来主持这个也可以,或者是在家找一个居士头来主持也可以。我们把今天红包啊什么,包括口袋里再掏一点出来放到里面,计划供僧买哪一些东西,除了用的、吃的以外,来去筹划一下。不要念经念了老半天,念了几天念下来,不去实行的,那没有用的。到时候简简单单的交几元钱,庙里到时候吃一顿饭,稀里糊涂。它跟平时的供斋不一样,盂兰盆哪!我们以前做的时候,大大的盆子,干干净净的,新的盆子,然后一层一层叠起来里面,都是好吃的、好用的,然后供在佛前,唱颂啊, 念经啊 唱诵啊,最后出家师父吃饭的时候,再一样一样发,恭敬地来供养,这里面也包括我们出家人,也应当加入进来。我们既是被供养者,受供养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供养三宝。

  所以,“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虽然我们是出家人,我们自己也有父母。“乃至七世父母”。我们生生世世以来,都是有父母的,“为可尔否?”这里发起,来问世尊:可不可以这样子呢?

  “佛言大善快问”。啊呀!这个问得多好,这个快不是说快速的快,这个“快”,是畅我心怀的这个快乐的快。啊!这个问得真是时候,我正要讲啊,你把我的这个心里面的要讲的已经问出来了,是这样一个快问。

  “我正欲说,汝今复问”。我正要讲呢,你现在就问了,真好啊!

  “善男子”,佛这个时候就这样子表扬他,就好像“好孩子”一样。好孩子,不错,嗯!这不单单是“好孩子”,这是佛对弟子的这种很慈悲的、嘉奖的语言。

  “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这几句话很要紧。因为如果你是一个孝顺的人,你对父母亲还有一点孝意,你对天下沉沦在恶道的众生,还有一点慈心的话,“皆应先为所生所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所以佛有一个前提,说这个方法好不好,佛前面讲:“很好”,佛自己清楚地讲出来,不单单是一般性人,比丘、比丘尼、国王、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呢,是说这个所有的,从上面到下面,从国王大臣,一直到平民百姓,你如果是有慈孝之心的,你就应该这样做。你说你不相信,像现在很多“无神论”,人死了不承认有鬼,连爸爸妈妈也不要了,那他老祖先哪里去了,他爸爸妈妈哪里去了,对不对?这真是无宗无祖啊,我们佛教讲欺世灭祖,这个世间如果无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人说的天伦之道,讲天伦哪!如果说人死了没有了,那天伦都没有了。所以说身虽然是人,却形同畜生,这个时候对国家会不忠,对父母会不孝,对朋友会不义,不忠、不义、不孝,这些都会出现。而且拨无因果,什么坏事都敢干,及时行乐。老百姓没权没势的,就铤而走险,就会组成黑社会;有权有势的,就相互勾结、贪官污吏,都是从这里来的,从拨无因果里来的。不承认这个世间,生命有轮回。如果相信世间有轮回的话,自己做的自己要报,那谁还敢做?害别人就等于害自己,那谁还敢做?欺负别人就等于欺负自己。他只要对得起天地良心,没有天地良心的话,什么都谈不上了。

  在这个里面,佛陀在这里就讲:“行慈孝者”,也就是说,你这个人是有慈心的、有孝心的人,你是这样做;如果没有慈心没有孝心的,那对你来说,你当没听到一样。算了我没说,你也没有听到,别跟我争,有这意思。不用争的,你不相信,那你就不要这样来做,没有让你一定要信,也没让你一定要做。没有说六十亿人,都是这样做,你相信的,你有慈心的、有孝心的,你应该这样做。就像我们佛弟子,要皈依三宝啊,要受持五戒啊,念佛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每一个众生,在沦回当中都很痛苦的。你想了生脱死,你要这样做;你不想了生脱死,你要这样做干嘛?没有用的,像我们出家人也是这样。出家持戒,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修六度万行,因为我们想得到,想解脱生死,想成佛。如果你不想成佛,对你修这个有意义吗?想成佛,那必须要这样修;想了脱生死,必须得这样修。

  我们读的时候,这个意思有时候往往会忽略。这些名词,国王大家都知道,以前是皇帝;太子是国王的儿子,儿子当中立为储君的;以后要做皇帝的,称为太子;大臣,是笼统的,大臣里面有宰相,是最高的大臣;还有大臣宰相。大臣呢,它是泛指,就象我们国家,当前很多领导人。这领导人里也包括宰相。宰相,就相当于现在人大常委会里面的,几个政治局常委,称为是宰相一样的。“三公”,相当于现在政协里面的,政协主席这一类的。是国家有威望,他坐在这个位置上,他不一定有这个权利的,是这样的。就像我们出家人里面的东序西序一样的,东序是执事,是管事的;西序是尊重,是这样的。

  再下面是“百官”,一般性的官。这些百官,有的甚至都不一定能够见得到皇帝的。

  “万民庶人”,是一般性的平民百姓。所有从上到下,如果你的心里面,有慈孝的这种情怀的,就应当这样去做。“施十方僧”的话,“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不单单使现在的父母,寿命能够增长、能增寿,叫寿命百年。不仅能增寿,而且能够无病,消灾、延寿都能达到,“无一切苦恼之患”。

  你看这个功德大不大?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就是指,除了现在父母有增长寿命、消灾延寿之外,过去的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都能从饿鬼等三恶道当中,生到人天善道之中来,福乐无极。

  我们要请法,作为目犍连尊者来请法,令天下的父母都能够得救。所以很多佛教里面,也把目犍连尊者,就当成是地藏王菩萨,有很多是这样。目犍连菩萨、目犍连尊者,是地藏王菩萨的一种化身一样,有这样子当的。因为目连救母,跟地藏经里的地藏菩萨救母亲,这个有同样的孝心,而且都是发起了在佛陀面前请问,怎么样来救现世父母和我们的过去七世父母,这个具体又简单的方法。

  在我们佛教里面,数千年来,一直延续到现在。每一年七月十五都是这样。各个佛教界,不同的佛教传承,都有着这样的方法。这是佛在世时候,而且是只有三十多岁时候,就跟我们讲解了这样的方法。所以这个在为现世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供盂兰盆的话,能令他们离饿鬼的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

   所以佛在这边就说,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念父母、乃至七世父母。这里面,世尊在这里面再一次地强调,如果是佛弟子的话,而且是修孝顺者的,哪怕不是佛弟子,你世间孝顺父母的、修孝顺这种法的人,都应当来念念中来忆念父母,乃至历生的父母。念念这样忆念之外,还要付诸于行动去救度他们。

   “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这个盂兰呢,梵语,救倒悬。盆呢,它指的一种以这个来象征一种法,如果不是把这种当成一种方法的话,做盂兰盆,就是做救倒悬。因为它它在经文整个过程当中,说设盂兰盆,然后种种的尽世甘美,所以有的经文里解释,"盂兰盆”,整个做救倒悬的意思,我们这里解释,就是“救倒悬”的一种具体方法。

   “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长养慈爱之恩哪!如果我们详细地去思维的话,父母亲对我们子女的恩,那是很多很多的。但是平时,正是因为很多这样的恩,反而不觉得了。就象你看,天天过日子,阳光不觉得什么。点一个灯,家里有没有灯,我们都很记得。甚至你家里,点的是一百支光的,还是六十支光的,你都会很留心。为了节约电,点四十瓦的,甚至是点十五瓦的灯。但是没想,天天那个太阳,几千几万瓦的这个太阳,这个光线,几千几万瓦的太阳,天天从你家门口照过去,你也不知道。你家里晚上点了一支灯,十五瓦的,天天记得。有换节能灯的,最好能点个六瓦的、七瓦的。往往有时候,多了之后反而就不觉得。如果回过头来要报恩的话,就更加地难了。

   所以我们赵朴老,以前他写了这四个字,佛教界里很有名,“知恩报恩”!

   知恩是一个过程,报恩是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平时,就是不太去念恩,所以也就是形成什么呢,报恩的人很少。然后我们自己的生命,就是:散乱,自己要怎么样怎么样,规则少。所以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我们学《弟子规》也好,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经典论著,都注重在我们对父母、兄长,这些世间的这些善人、对我们有益处的人,尊重他们,感念他们的恩德。这些,我们平时是需要去多加思维的。否则的话做盂兰盆,跟自己是不相干的,好像我们这里在做,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都有。有时候都有这个感觉,好像不太相干的。为什么?对父母的恩,感受得不多,所以救父母的心,也就不真切,不是很真切这个心。在这里面,“长养慈爱之恩”,这种恩呢,你有没有感受这种,非常重要。

   母亲怀我们开始,对孩子的这种爱和保护,到生出来,生出来我们小孩子一点点,吃奶,甚至大小便都不能够自理,完完全全靠是父母亲来。吃的母亲的奶,那个奶是血水化的,所以小孩子长大,父母亲头发白了。

  这个我最有感触的,就是我在闭关的时候。我那个窗前,就是一片竹林。以前看竹子也看得也多,但是没有这样细致地,用三年时间,看窗前那一片竹子。后来发现---竹子,奇怪,落叶的时候,跟其他的地…

《《佛说盂兰盆释经》浅释(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