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中心出版 見電腦中的電子佛教圖書館
<攝大乘論講記。所知相> 印順 學院教材 一七八頁
<略論叁性> 達義。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合刊。1989年1-2。 1990年。1-2
<世親叁性論之研究> 楊百衣著 見。1978年佛學研究論文集。 佛光文選
二。 關于賴耶的思想
<阿賴耶識建立的依據及其現實意義> 金易明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一九九九年第二期總第22期
<解深密經的阿賴耶識>. 性空.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合刊.1989.1-2. 1990.1-2.
<阿賴耶識的偉大意義>。 唐思鵬 見臺州佛教合刊 1994.2
<賴耶緣起與宇宙人生的奧秘> 田光烈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一九九四年第一期總第11期
<阿陀那識論> 太虛大師
見<太虛大師全集>第六編
<末那十門叁位與賴耶十門二位之同異> 太虛大師
見<太虛大師全集>第六編
<唯識學上的賴耶論> 演培
見<唯識思想論集>(一)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賴耶的建立,差別,界地> 福善
見<唯識思想論集>(一)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研究> 法舫
見<唯識思想論集>(一)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從二無心定觀賴耶存在之價值> 文智
見<唯識思想論集>(一)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預評阿賴耶識論> 子戆
見<唯識思想論集>(叁)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舍阿賴耶與舍末那識的研究> 賢悟
見<唯識思想論集>(叁)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阿陀那識之研究> 見電腦中的佛教電子圖書館
<攝大乘論講記。所知依品> 印順 學院教材叁叁頁
< 論賴耶受熏與持種> 性空。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
1989.1-2。 1990.1-2
<賴耶的轉依>。 法性。 見閩院學報。1989.1-2。
19901-2
<試論“阿賴耶識”上下>本源 法音合刊。1988年
叁。 關于唯識的思想
<小論萬法唯心>。 何風。 見十方月刊合刊第五卷
<從境由心造到巧奪天工>。 章克範。 見十方月刊合刊第二卷。
<唯識無境>辨。 本源。 見法音合刊。1986年
<試述萬法唯識> 慧雪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一九九年第1期總第21期
<唯識學上的唯識義> 濟群法師
見<法音>1990年第10期
<談唯識> 太虛大師
見<太虛大師全集>第六編
<遣虛存實唯識之特勝義> 太虛大師
見<太虛大師全集>第六編
<論法相必宗唯識>.<再論法相必宗唯識>
<閱辨法相與唯識> 太虛大師
見<太虛大師全集>第六編
<"唯識無境"初探> 徐湘霖
見法音2001年第九期總第205期
<萬法唯識的論證> 李世
見<唯識思想論集>(一)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唯識與四緣十因之研究> 雨
見<唯識思想論集>(一)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唯識研究> 周叔迦
見<唯識思想論集>(一)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唯識論要> 唐大圓
見<唯識思想論集>(叁)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唯識新解> 朱寶昌
見<唯識思想今論>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唯識思想今論>是一本有以現代思想對唯識作解釋或闡述..
<成立唯識義> 王恩洋
見<唯識學概論>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唯識五義 > 霍韬晦 華岡佛學學報第六期頁311-325 見電腦中的中國佛教電子圖書館
<阿陀那識> 見電腦中的中國佛教電子圖書館
四.關于種子的思想
<唯識種子管見> 朗誠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一九九七年第二期總第18期
<攝大乘論>的種子思想 堅钰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一九九四年第一期總第11期
<種子法爾熏生頌> 太虛大師
見<太虛大師全集>第六編
<唯識學上之種子義> 雨昙
見<唯識思想論集>(一)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種子、現行與熏習〉 《中國思想通史》第四卷(上)第叁章第叁節)侯外廬(等)
<攝大乘論講記> 佛學院校教材的九四頁, 印順
<試述唯識種子說>。 賢心。 閩院學報。1989.1-2。
1990.1-2。
<關于唯識學上種子與異熟的說明> 本源。
見法音合刊。1988年
<淺論唯識學上的種子論>。 胡曉光。
見法音合刊。1999年
<唯識種子源流略考> 慧方。 見臺州佛教合刊。1994
五,關于止觀修習
<論大乘瑜伽止觀的修習>。 高明。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1992.1-2。
<論大乘瑜伽止觀的修證>。 悟源。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1992.1-2。
<論唯識宗的修證次第> 智德。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1993.1-2。 1994.1-2
<身修波羅蜜> 見<十方月刊>第四卷。964.988頁
六。關于<因明>方面
<法稱因明學中“心明”差別略說> 法尊講,幻音筆錄
見<法音>1986年合刊
<陳大齊對漢傳因明的卓越貢獻>--<因明大疏蠡測>評介。 鄭偉宏 見<法音>1988合刊
<熊十力<因明大疏刪注>評介 鄭偉宏 見<法音>1988合刊
<因明正理門論直解>序。 張家龍。 見<法音>1999年合刊。
其它雜論:
<論唯識宗的色心關系> 海如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1989.1-2 1990.1-2
<論五種唯識觀>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1989.1-2 1990.1-2
<太虛大師的唯識思想> 濟群法師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1989.1-2 1990.1-2
<論末那識在轉凡成聖中的作用> 性空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1989.1-2 1990.1-2
<論勝義谛> 智德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1992.1-2。
<漫談唯識叁乘真實與一乘方便>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1992.1-2。
<論法相義與唯識義之異同> 胡曉光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1995.1-2 1996.1-2
<唯識學上的我法義> 定明。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 1991.1-2
<唯識學上的轉依義>戒斌。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 1991.1-2
<略論玄奘在中國翻譯史上的貢獻> 常聞。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 1991.1-2
<論法相宗空宗與性宗之十異> 單培根。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1993.1-2。 1994.1-2
<中觀唯識了不了義略論> 智德。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1993.1-2。 1994.1-2
<性相略說> 林中治 2614頁。 見<十方月刊>第九卷第一至十二期
<唯識思想泛論> 張昭 2660頁 見<十方月刊>第九卷第一至十二期
<轉識成智與佛國淨土> 李杏 。 見<十方月刊>第九卷第一至十二期
<性相略說>。 林中治。 見<十方月刊>第八卷第一至十二期
<唯識科學> 法光法師
<法相辭典> 上海佛學書局
<新唯識論> 熊十力著
<中國佛教>
<八宗綱要> 周叔迦著 中國佛學院印
<相宗綱要> 梅光 編。 福建廣化寺佛經流通處印
<大慈恩寺與大雁塔> 曉帆。 見<法音>1999年合刊
<所緣緣的認識意蘊略析> 胡曉光。 見<法音>1999年合刊
<試論增上緣與自性問題> 胡曉光 見<法音>1999年合刊
<略論唯識學的緣起與因果問題> 胡曉光 見<法音> 1999年合刊
<日本法相宗大本山-藥師寺> 見<法音> 1999年合刊
<唯識學的真實觀> 胡曉光。 見<法音> 1999年合刊
<性相與我> 釋見讓 香光莊嚴(29-36合刊)
<念佛與法相> 汪即生 見臺州佛教合刊1994
<談無我-從相有體無,不取不舍來談無我> 見臺州佛教合刊1994
<唯識學的本義> 胡曉光 見臺州佛教合刊1994
<略論唯識學對人類意識原理的揭示> 胡曉光
見臺州佛教合刊1994
<中國佛教八宗之叁-----法相宗> 蔡惠明。 見臺州佛教合刊1992年3期41頁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釋法舫講
<唯識思想> 高崎直道等著
<唯識四論> 陳鵬釋譯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
,是書名索引,主要是用來查書名。
,是著名作者索引,主要是查找作者名稱
,是七種佛教叢書的總目錄。七種佛學叢書是:<高麗大藏經><國文東方佛教叢書><大正新修大藏經><大日本校訂藏經>( 正藏經)<大日本續藏經> ( 續藏經)<大日本佛教全書><日本大藏經>
542.4\163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疏> 王恩洋著
<妙雲集>
<唯識學探源>
<谛觀集>
<八識規矩頌講記><唯識法相及其思想演變>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
佛典研究(續編)華宇出版社
楊曾文等著
,一;唯識叁十論序說 作者:井上玄真,白湖無言譯
(一);唯識論作者及其造論動機
(二);唯識論要旨
(叁);唯識所依(六經十一論)
(四);唯識論的地位
(五);全書綱要
二;唯識諸經論組織系統
保坂玉泉著
(一);解深密經同系諸經內容比較表
(二)阿毗達磨經複元態
(叁)瑜伽師地論所引諸經論對照表
(四)瑜珈顯揚內容比較表
(五)大乘阿毗達磨集論關系諸經對照表
1,分品組織系統 2所引經論對照表
(六)大莊嚴經論關系諸論對照表
(七)攝大乘論所據經論對照表
(八)唯識叁十論頌出典考
(九)總結
1;唯識諸經論內容批判之梗概
2;唯識諸經論的系統
<唯識思想>
《關于唯識資料的調查報告》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