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薩學處·第六講 念佛見佛話無生(之二)▪P5

  ..續本文上一頁過去萬一踢破那玻璃,刺破腳還要賠錢就得不償失。爲什麼?執著!我們一切問題的核心點就是執著。爲什麼會執著?著相!著大小方圓、美醜、男女、好壞、是非恩怨等相對性的相。當我們去執著這些相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是受束縛的。

  叁、不見諸法空恒受生死苦

  我們一般人老是說:啊!我們追求自由!其實我們人自不自由?人不自由喔!看到一個漂亮的人,你就想:唉!我真的很醜啊!看到別人穿一件漂亮的衣服,你又不自在了:喔!我這衣服好土喔!你會這樣嗎?這樣會不會得到自由?一點都不自由!別人罵你幾句,你馬上氣得幾天幾夜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睡,你哪裏有自由可言?你心靈上並沒有自由,因爲你被相對的、著相的、執著的牢獄所拘禁了,經常生活在牢獄之中,不得自在。所以心經告訴我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你要用你的智慧,去觀照你的身心世界是如幻如化的、緣起的,這樣你就自在了,甚至生死的現象現前時,你也不害怕,因這個生相與死相也是相對的。有沒有真正的生?有沒有真正的死?論真來講,我們並沒有真正的生,如果生有一個本體的話,那就永遠生而不會死了;如果有一個死的本體,那我們就不可能進入這個死亡之中,可見生死也是如幻如化的,呼吸停止就叫死。

  “不能了自心,雲何知正道,彼由顛倒慧,增長一切惡。不見諸法空,恒受生死苦。”衆生真可憐哪!沒有智慧,所以執著顛倒,什麼叫顛倒呢?無我計我,非常計永恒,不是快樂的誤以爲是真正的快樂,沒有一個我卻執著有一個實實在在不變的我;因爲有這樣的顛倒,所以增長一切惡,不斷造惡業,恒受生死苦。

  唐朝裴休宰相爲兒子出家而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是“含悲送子入空門”,看到我們出家人,有些人說:爲什麼你年紀這麼輕就遁入空門?他的意思是說出家就沒希望、沒意義了。其實遁入空門不簡單呢!這要泯除相對概念,破除我執我見才行,而這種明心見性的境界,努力了十年、二十年、叁十年、四十年、五十年,都還不容易進入這空門哩!不容易啊!所以裴休宰相寫的那首詩,表面上看起來很悲哀很沒有意義,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他是祈望他的兒子出了家,能夠頓入空門——能悟入空理;見到諸法空相的人就是見到佛,見到佛的人就轉凡成聖,這叫見空成聖,在阿含經裏面有這句話。

  四、若住于分別則壞清淨眼

  “斯人未能有清淨法眼故。我昔受衆苦,由我不見佛,故當淨法眼,觀其所應見。若得見于佛,其心無所取,此人則能見,如佛所知法。若見佛真法,則名大智者,斯人有淨眼,能觀察世間。”

  這段是說:有智慧的人,見到諸法的實相,其心無所取,不會把這個心想像成靈魂,或者誤以爲這個心就是佛,也不會去執著各種事物;有些人會執著萬法爲一心,以爲由心可來創造宇宙的一切,當他把心加以神格化的時候,就叫做上帝,相信上帝創造一切。其實上帝就是我們的心,我們內心含有無盡的寶藏,一念迷、一念悟,在迷悟當中就顯出生命的層次。“若見佛真法,則名大智者,期人有淨眼,能觀察世間。”能了解佛陀所說空的意義的人,就是大智慧的人,這種人就是有淨眼,能觀察世間一切真實相。

  “無見即是見,能見一切法,于法若有見,此則無所見。一切諸法性,無生亦無滅,奇哉大導師,自覺能覺他。”

  這也是一再強調諸法的空相、諸法的空性,有的時候,我們用“無生無滅”來形容一切法的空性。佛陀悟到一切法的不生不滅。除了自己能這樣覺悟,也這樣子來覺悟衆生,讓衆生離苦得樂。衆生要徹底的離苦得樂,一定要去覺悟我們身心世界的如實相。

  “勝慧先已說,如來所悟法,我等從彼聞,能知佛真性。爾時,精進慧菩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若住于分別,則壞清淨眼,愚癡邪見增,永不見諸佛。若能了邪法,如實不顛倒,知妄本自真,見佛則清淨。”

  我們衆生就是住于分別——相對的分別,若住于分別“則壞清淨眼”——沒有智慧的眼。智慧的眼可以讓我們遠離一切執著,所以用清淨兩個字來形容智慧。“若住于分別,則壞清淨眼,愚癡邪見增,永不見諸佛。”愚癡指沒有智慧,最重要的是指無明、自性見——一種實存感,見到什麼、聽到什麼、碰觸到什麼,總覺得有個主體、有個實體,這叫自性見,也叫愚癡。佛法裏面的無明、愚癡與我們講的“很笨”不同,雖然他很聰明,讀書都第一名,考上高考,或拿到博士學位,但是當他對一切法還是有自性見的時候,我們就稱爲愚癡。雖然這個人沒有受正常的教育,識字不多,但是他能破除自性見,那麼他還是屬于有智慧的人。佛法講的愚癡和一般講的“白癡”不一樣,我們往往以爲愚癡就是白癡,其實愚癡者甚至還是很聰明的人,我們稱之爲世智辯聰,是八難之一。有些人很聰明很聰明,但他不相信因果業報輪回,他不相信諸法是空無自性,他不相信一切法是緣起如幻,那叫世智辯聰,是學佛的障礙。

  “愚癡邪見增,永不見諸佛。若能了邪法,如實不顛倒,知妄本自真,見佛則清淨。”這地方的邪法不是畫符念咒的邪法,最主要是指一種錯誤的執著、顛倒,非常計爲永恒,無我計爲有個我,不是快樂的卻執著認爲是快樂的。我們有四種顛倒——常樂我淨,這是衆生的四種顛倒,我們稱爲邪法;有了非常計常、非我計我、非樂計樂、非淨計淨,這四種執著,我們稱爲邪法。如果你能了達這些執著的真相,如實不顛倒的話,那“知妄本自真,見佛則清淨。”這種人就是真正見到佛了,他的身心一切問題就這麼解決了,沒有煩惱了,清淨了。

  “有見則爲垢,此則未爲見,遠離于諸見,如是乃見佛。世間言語法,衆生妄分別,知世皆無生,乃是見世間。”

  有見就是有自性見的人、執著有一個永遠不變的主體的人,他就會有煩惱;這垢不是身上長的垢,而是指煩惱,一個人對內在身心執著爲我,對外在世界也執爲我所,這樣就叫有見——有自性見的人,有自性見的人就有煩惱,而且“此則未爲見”,這種人是還沒有智慧,還沒有真正見到諸法實相的。如果“遠離于諸見,如是乃見佛。”遠離一切的執著、妄見、自性見的話,這種人才是真正的見佛。

  “若見見世間,見則世間相,如實等無異,此名真見者。若見等無異,于物不分別,是見離諸惑,無漏得自在。”

  這都是形容佛菩薩遠離了一切相對的執著——無漏,這漏是指煩惱、習氣、無明、塵沙惑。無漏就是沒有煩惱,斷了一切的愚癡迷惑,這種人就能得自在。

  五、無常緣起法本質乃空性

  “諸佛所開示,一切分別法,是悉不可得,彼性清淨故。法性本清淨,如空無有相,一切無能說,智者如是觀。”

  諸佛開示我們:一切分別法,悉不可得,彼性清淨故。身心世界、宇宙萬象,這一切一切凡夫所分別出來的一切法,自性不可得,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主體,沒有永遠不變的自性。空性怎麼可能去執著,所以“法性本清淨,如空無有相,一切無能說,智者如是觀。”

  “遠離于諸想,不樂一切法,此亦無所修,能見大牟尼。如德慧所說,此名見佛者,所有一切行,體性皆寂滅。”

  遠離諸想,好像叫我們什麼都不要想,其實這地方是指一種執著——自性見。有一次在苗栗工專演講的時候,我講自性見,他們幫我記錄的時候,把自性的性改成信用的信、對自己很有信心的自信見,後來我改文稿的時候,我說我講的是自性見,性是本性的性。

  你看到宇宙萬事萬物,總覺得是實實在在的存在著,你看一切法到底是自生還是他生?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問題?自生這句話通不通?自己生自己,不可能!假如你自己能生自己,就會有兩個自己,所謂生一定是一個變兩個,有能生、所生,變成有兩個才叫生,可見自生根本不可能。有可能他生嗎?他生也不可能!因爲自、他也是相對性的。所以一切法是緣生——因緣和合而生。在因緣和合而生的前題之下,我們不能否定他有某個現象、有某個作用,杯子有杯子的作用,桌子有桌子的作用,麥克風也有麥克風的作用,絕對不相同,我們不能否定它,否定它也就等于否定道德的作用。所以佛法雖然說一切是空,但是不能否定它有作用、有型態。

  一切法,萬事萬物、形形色色的一切,如果認真去追究的時候,一切都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主體,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實性、自體性,我們要了解這一點。如果你執著有一個實體性的時候,就會産生一個幻想,幻想這個宇宙最初最初的一個根本的主體是什麼,接著就會産生神哪、上帝啦、第一因哪,種種的錯誤觀念。哲學上把本體稱爲第一因?由這第一因來産生萬事萬物;道家把宇宙最初最初那個最本體的、最根本的、最初的東西稱爲陰陽,認爲一陰一陽産生萬事萬物,他把最初的那本體叫陰陽,把最初什麼都沒有的情況叫無或太極,無生有——無中生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然後就産生了萬事萬物。最初的這個東西到底是心還是物?太虛大師到德國、歐洲一帶旅遊時,碰到羅素,羅素是數學家也是哲學家,太虛大師就曾問他:你說的那宇宙的本體是心還是物呢?羅素很謙虛的說:我還在研究當中。羅素也不敢說它是心或物。科學家必定說是原子、J粒子、誇克、核子、什麼子的。西方宗教家則往往把宇宙最本源的東西冠上一個定義——神,所以西方宗教Religion意思叫信順,你信仰他、順從他,信仰宇宙間、大自然之外,有一個萬能的什麼神創造我們,要我們體念這個本源,去信仰他、順從他,所以上帝愛世人,我也愛世人。我們現在不是批評,而是指出事實。

  佛法裏面講:爲什麼我們不去追求宇宙的本源?因爲這個在佛法上叫“無記”,是沒有意義的,Nonsense。根本就找不到宇宙最初最初的那個本源,因爲一切都是聚聚散散的。所以佛法說:宇宙的萬物就是由萬物所排列組合成的而已,不離因緣見諸法,也就是當在這萬事萬物因緣組合中去見到諸法,也不是離開宇宙現象之外去找一個空性,這樣也是錯誤的。所以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形形色色的本來真面目就是空無自性。空無自性就是宇宙形形色色的本來面目,你不要去想像這個空是心?是物?是神?是原子?核子?什麼子……?所以也不是在形形色色之外去找一個空。形形色色的當下,你能夠去理解這一切都是如幻如化、緣起、無自性,那麼這種人就叫見法見緣起的人。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真正見佛是見緣起法。我們周遭的一切法皆是什麼?金剛經說“一切法皆是佛法”,知道嗎?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一切都是在顯示緣起性空的現象。

  六、透過空理肯定行爲價值

  有些人誤解:既然經典說,一切法都是佛法,那殺盜淫妄也是佛法喽?不是這樣的,善惡還是有差別、還是有業報的,但是這一切的差別業報,當下也是在顯示無常無我緣起性空。當我們還沒了解緣起性空的時候,一旦受業報時,還是要受很大的苦喔!所以佛法不是否定一切,而是肯定一切。空才能建立因果業報輪回,如果一切不空,哪還有什麼因果業報可言?如果一切不空則一切都不能改變,是不是?

  各位!到底一切空好,還是一切不空好?如果一切不空好,假定你的IQ是十就永遠是十,絕不能變成二十、一百、兩百,不空就不能再變哦,知道嗎?如果一切法不空的話,人既生下就不該再有死亡的現象,也不可能有生命出現。正因爲花開必花謝,春去則秋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所以說明了一切是空,也才顯出人生多彩多姿的一切,形成美妙的人生;正因爲如此,所以你會去珍惜、探討、追求怎樣才能超越這些相對的無常的痛苦與執著。

  所以當我們透過空來理解人生的時候,將發現人生是多麼的美妙、是多麼的珍貴。正因爲你這個色身是空的,會老會病會死,所以你會好好珍惜。正因爲你的幸福家庭也是空的,所以如果你今天吃喝嫖賭、不管你的妻子兒女,你的家庭幸福就破壞掉了,這個幸福就沒有了。假如你這個肉體生病的話,因爲生病也是空的,所以吃藥身體就逐漸康複了,吃對藥找對醫生,加上注意生活起居,你這個病就好了。所以好的是空,不好的也是空,問題就在我們一般人總希望好的不空,不好的讓它空,世間哪裏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便宜也都是空呀。所以你要好好掌握,不好的你要去改變它,好的你要加以珍惜。所以一切空是宇宙的本來真相,體悟空的人就叫見佛的人。

  

  

《菩薩學處·第六講 念佛見佛話無生(之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