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萨学处·第六讲 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二)▪P5

  ..续本文上一页过去万一踢破那玻璃,刺破脚还要赔钱就得不偿失。为什么?执着!我们一切问题的核心点就是执着。为什么会执着?着相!着大小方圆、美丑、男女、好坏、是非恩怨等相对性的相。当我们去执着这些相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是受束缚的。

  三、不见诸法空恒受生死苦

  我们一般人老是说:啊!我们追求自由!其实我们人自不自由?人不自由喔!看到一个漂亮的人,你就想:唉!我真的很丑啊!看到别人穿一件漂亮的衣服,你又不自在了:喔!我这衣服好土喔!你会这样吗?这样会不会得到自由?一点都不自由!别人骂你几句,你马上气得几天几夜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睡,你哪里有自由可言?你心灵上并没有自由,因为你被相对的、着相的、执着的牢狱所拘禁了,经常生活在牢狱之中,不得自在。所以心经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你要用你的智慧,去观照你的身心世界是如幻如化的、缘起的,这样你就自在了,甚至生死的现象现前时,你也不害怕,因这个生相与死相也是相对的。有没有真正的生?有没有真正的死?论真来讲,我们并没有真正的生,如果生有一个本体的话,那就永远生而不会死了;如果有一个死的本体,那我们就不可能进入这个死亡之中,可见生死也是如幻如化的,呼吸停止就叫死。

  “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不见诸法空,恒受生死苦。”众生真可怜哪!没有智慧,所以执着颠倒,什么叫颠倒呢?无我计我,非常计永恒,不是快乐的误以为是真正的快乐,没有一个我却执着有一个实实在在不变的我;因为有这样的颠倒,所以增长一切恶,不断造恶业,恒受生死苦。

  唐朝裴休宰相为儿子出家而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是“含悲送子入空门”,看到我们出家人,有些人说:为什么你年纪这么轻就遁入空门?他的意思是说出家就没希望、没意义了。其实遁入空门不简单呢!这要泯除相对概念,破除我执我见才行,而这种明心见性的境界,努力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都还不容易进入这空门哩!不容易啊!所以裴休宰相写的那首诗,表面上看起来很悲哀很没有意义,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是祈望他的儿子出了家,能够顿入空门——能悟入空理;见到诸法空相的人就是见到佛,见到佛的人就转凡成圣,这叫见空成圣,在阿含经里面有这句话。

  四、若住于分别则坏清净眼

  “斯人未能有清净法眼故。我昔受众苦,由我不见佛,故当净法眼,观其所应见。若得见于佛,其心无所取,此人则能见,如佛所知法。若见佛真法,则名大智者,斯人有净眼,能观察世间。”

  这段是说:有智慧的人,见到诸法的实相,其心无所取,不会把这个心想像成灵魂,或者误以为这个心就是佛,也不会去执着各种事物;有些人会执着万法为一心,以为由心可来创造宇宙的一切,当他把心加以神格化的时候,就叫做上帝,相信上帝创造一切。其实上帝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内心含有无尽的宝藏,一念迷、一念悟,在迷悟当中就显出生命的层次。“若见佛真法,则名大智者,期人有净眼,能观察世间。”能了解佛陀所说空的意义的人,就是大智慧的人,这种人就是有净眼,能观察世间一切真实相。

  “无见即是见,能见一切法,于法若有见,此则无所见。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

  这也是一再强调诸法的空相、诸法的空性,有的时候,我们用“无生无灭”来形容一切法的空性。佛陀悟到一切法的不生不灭。除了自己能这样觉悟,也这样子来觉悟众生,让众生离苦得乐。众生要彻底的离苦得乐,一定要去觉悟我们身心世界的如实相。

  “胜慧先已说,如来所悟法,我等从彼闻,能知佛真性。尔时,精进慧菩萨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若住于分别,则坏清净眼,愚痴邪见增,永不见诸佛。若能了邪法,如实不颠倒,知妄本自真,见佛则清净。”

  我们众生就是住于分别——相对的分别,若住于分别“则坏清净眼”——没有智慧的眼。智慧的眼可以让我们远离一切执着,所以用清净两个字来形容智慧。“若住于分别,则坏清净眼,愚痴邪见增,永不见诸佛。”愚痴指没有智慧,最重要的是指无明、自性见——一种实存感,见到什么、听到什么、碰触到什么,总觉得有个主体、有个实体,这叫自性见,也叫愚痴。佛法里面的无明、愚痴与我们讲的“很笨”不同,虽然他很聪明,读书都第一名,考上高考,或拿到博士学位,但是当他对一切法还是有自性见的时候,我们就称为愚痴。虽然这个人没有受正常的教育,识字不多,但是他能破除自性见,那么他还是属于有智慧的人。佛法讲的愚痴和一般讲的“白痴”不一样,我们往往以为愚痴就是白痴,其实愚痴者甚至还是很聪明的人,我们称之为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有些人很聪明很聪明,但他不相信因果业报轮回,他不相信诸法是空无自性,他不相信一切法是缘起如幻,那叫世智辩聪,是学佛的障碍。

  “愚痴邪见增,永不见诸佛。若能了邪法,如实不颠倒,知妄本自真,见佛则清净。”这地方的邪法不是画符念咒的邪法,最主要是指一种错误的执着、颠倒,非常计为永恒,无我计为有个我,不是快乐的却执着认为是快乐的。我们有四种颠倒——常乐我净,这是众生的四种颠倒,我们称为邪法;有了非常计常、非我计我、非乐计乐、非净计净,这四种执着,我们称为邪法。如果你能了达这些执着的真相,如实不颠倒的话,那“知妄本自真,见佛则清净。”这种人就是真正见到佛了,他的身心一切问题就这么解决了,没有烦恼了,清净了。

  “有见则为垢,此则未为见,远离于诸见,如是乃见佛。世间言语法,众生妄分别,知世皆无生,乃是见世间。”

  有见就是有自性见的人、执着有一个永远不变的主体的人,他就会有烦恼;这垢不是身上长的垢,而是指烦恼,一个人对内在身心执着为我,对外在世界也执为我所,这样就叫有见——有自性见的人,有自性见的人就有烦恼,而且“此则未为见”,这种人是还没有智慧,还没有真正见到诸法实相的。如果“远离于诸见,如是乃见佛。”远离一切的执着、妄见、自性见的话,这种人才是真正的见佛。

  “若见见世间,见则世间相,如实等无异,此名真见者。若见等无异,于物不分别,是见离诸惑,无漏得自在。”

  这都是形容佛菩萨远离了一切相对的执着——无漏,这漏是指烦恼、习气、无明、尘沙惑。无漏就是没有烦恼,断了一切的愚痴迷惑,这种人就能得自在。

  五、无常缘起法本质乃空性

  “诸佛所开示,一切分别法,是悉不可得,彼性清净故。法性本清净,如空无有相,一切无能说,智者如是观。”

  诸佛开示我们:一切分别法,悉不可得,彼性清净故。身心世界、宇宙万象,这一切一切凡夫所分别出来的一切法,自性不可得,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主体,没有永远不变的自性。空性怎么可能去执着,所以“法性本清净,如空无有相,一切无能说,智者如是观。”

  “远离于诸想,不乐一切法,此亦无所修,能见大牟尼。如德慧所说,此名见佛者,所有一切行,体性皆寂灭。”

  远离诸想,好像叫我们什么都不要想,其实这地方是指一种执着——自性见。有一次在苗栗工专演讲的时候,我讲自性见,他们帮我记录的时候,把自性的性改成信用的信、对自己很有信心的自信见,后来我改文稿的时候,我说我讲的是自性见,性是本性的性。

  你看到宇宙万事万物,总觉得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你看一切法到底是自生还是他生?你们有没有想过这问题?自生这句话通不通?自己生自己,不可能!假如你自己能生自己,就会有两个自己,所谓生一定是一个变两个,有能生、所生,变成有两个才叫生,可见自生根本不可能。有可能他生吗?他生也不可能!因为自、他也是相对性的。所以一切法是缘生——因缘和合而生。在因缘和合而生的前题之下,我们不能否定他有某个现象、有某个作用,杯子有杯子的作用,桌子有桌子的作用,麦克风也有麦克风的作用,绝对不相同,我们不能否定它,否定它也就等于否定道德的作用。所以佛法虽然说一切是空,但是不能否定它有作用、有型态。

  一切法,万事万物、形形色色的一切,如果认真去追究的时候,一切都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主体,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实性、自体性,我们要了解这一点。如果你执着有一个实体性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幻想,幻想这个宇宙最初最初的一个根本的主体是什么,接着就会产生神哪、上帝啦、第一因哪,种种的错误观念。哲学上把本体称为第一因?由这第一因来产生万事万物;道家把宇宙最初最初那个最本体的、最根本的、最初的东西称为阴阳,认为一阴一阳产生万事万物,他把最初的那本体叫阴阳,把最初什么都没有的情况叫无或太极,无生有——无中生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然后就产生了万事万物。最初的这个东西到底是心还是物?太虚大师到德国、欧洲一带旅游时,碰到罗素,罗素是数学家也是哲学家,太虚大师就曾问他:你说的那宇宙的本体是心还是物呢?罗素很谦虚的说:我还在研究当中。罗素也不敢说它是心或物。科学家必定说是原子、J粒子、夸克、核子、什么子的。西方宗教家则往往把宇宙最本源的东西冠上一个定义——神,所以西方宗教Religion意思叫信顺,你信仰他、顺从他,信仰宇宙间、大自然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什么神创造我们,要我们体念这个本源,去信仰他、顺从他,所以上帝爱世人,我也爱世人。我们现在不是批评,而是指出事实。

  佛法里面讲:为什么我们不去追求宇宙的本源?因为这个在佛法上叫“无记”,是没有意义的,Nonsense。根本就找不到宇宙最初最初的那个本源,因为一切都是聚聚散散的。所以佛法说:宇宙的万物就是由万物所排列组合成的而已,不离因缘见诸法,也就是当在这万事万物因缘组合中去见到诸法,也不是离开宇宙现象之外去找一个空性,这样也是错误的。所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形形色色的本来真面目就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宇宙形形色色的本来面目,你不要去想像这个空是心?是物?是神?是原子?核子?什么子……?所以也不是在形形色色之外去找一个空。形形色色的当下,你能够去理解这一切都是如幻如化、缘起、无自性,那么这种人就叫见法见缘起的人。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真正见佛是见缘起法。我们周遭的一切法皆是什么?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知道吗?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一切都是在显示缘起性空的现象。

  六、透过空理肯定行为价值

  有些人误解:既然经典说,一切法都是佛法,那杀盗淫妄也是佛法喽?不是这样的,善恶还是有差别、还是有业报的,但是这一切的差别业报,当下也是在显示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当我们还没了解缘起性空的时候,一旦受业报时,还是要受很大的苦喔!所以佛法不是否定一切,而是肯定一切。空才能建立因果业报轮回,如果一切不空,哪还有什么因果业报可言?如果一切不空则一切都不能改变,是不是?

  各位!到底一切空好,还是一切不空好?如果一切不空好,假定你的IQ是十就永远是十,绝不能变成二十、一百、两百,不空就不能再变哦,知道吗?如果一切法不空的话,人既生下就不该再有死亡的现象,也不可能有生命出现。正因为花开必花谢,春去则秋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所以说明了一切是空,也才显出人生多彩多姿的一切,形成美妙的人生;正因为如此,所以你会去珍惜、探讨、追求怎样才能超越这些相对的无常的痛苦与执着。

  所以当我们透过空来理解人生的时候,将发现人生是多么的美妙、是多么的珍贵。正因为你这个色身是空的,会老会病会死,所以你会好好珍惜。正因为你的幸福家庭也是空的,所以如果你今天吃喝嫖赌、不管你的妻子儿女,你的家庭幸福就破坏掉了,这个幸福就没有了。假如你这个肉体生病的话,因为生病也是空的,所以吃药身体就逐渐康复了,吃对药找对医生,加上注意生活起居,你这个病就好了。所以好的是空,不好的也是空,问题就在我们一般人总希望好的不空,不好的让它空,世间哪里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便宜也都是空呀。所以你要好好掌握,不好的你要去改变它,好的你要加以珍惜。所以一切空是宇宙的本来真相,体悟空的人就叫见佛的人。

  

  

《菩萨学处·第六讲 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