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三)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
壹、佛以二谛说法
一、离垢心解脱自度能度彼
“尔时,善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希有大勇健,无量诸如来,离垢心解脱,自度能度彼。我见世间灯,如实不颠倒,如于无量劫,积智者所见。一切凡夫行,莫不速归尽,其性如虚空,故说无有尽。”
这是华严经十六卷善慧菩萨所说的偈颂,各位念了这几段经文,可发现到从上一次到现在,都不断的在重复提醒我们,要我们离一切的执着、离一切的见。各位有没有觉得经典不断的在重复,离一切见、离一切相,就是要我们扫除一切错的知见,在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这个提醒对我们修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众生的特色就是执着,一种是对物的执着,一种是对内心的执着;对外在的执着,离不开人、事、物的种种执着,只要一有执着,就跟实相不相应,内心也就跟烦恼纠结在一起了。所以经文不断的、反反复复的提醒我们要扫除我们的一切执着,一切错误的知见。
刚才说过了,我们众生的特色就是执着,先对外在的人物山川等一切事物执着,然后对内在身心执着,所以我们很容易走极端,比如有的时候,我们希望热热闹闹的,求名哪、求利啦、三五个朋友吃喝玩乐啦,觉得这样很舒畅,久而久之,你又不高兴如此喧哗的生活方式,又想追求宁静的世界,想一个人独处。说一个笑话:某甲独自到深山里去钓鱼,老半天也没钓到半条鱼,可是他还是呆呆傻傻的站在那边守着那个鱼钩与钓竿,某乙走过来说:某某人!我看你站老半天,根本没有钓到半条鱼,可是你为什么老是站在那边呢?某甲说:你要我怎么办?某乙说:你可以去买网子,然后撒下网子,你就可以钓很多鱼啊。甲说:我钓很多鱼做什么?乙:钓很多鱼以后,就可以卖啊,卖了鱼你就有钱,可以结婚生子。甲说:结婚生子又怎么样呢?乙答:结婚生子以后,你可以叫你儿子帮你赚更多钱,你有很多钱以后,可以打广告,创造你的知名度啊!甲叹了一口气说:我就是那个有知名度的人,我已经从无到有,已经十分有名了,但是自从出名之后,很多人一天到晚来拜访我,我被这些人困扰得太难过,所以躲到这深山里面来冷静一下啊!
我们众生,无量劫来,拥有一颗动荡不安的心灵,对这颗不安的心灵,有两种处理方式:一个是透过生理的刺激与物质的占有,另一个是透过智慧的修学。首先来谈热热闹闹的声色刺激、物质的占有。我发现世间有些很奇特的现象,大部份现象跟我们不安的心灵有关系,当我们想要使不安的心变安定的时候,有一个方式叫做集物狂,收集很多很多的古物,收集很多很多的古董,一件一件把玩,觉得好舒服、好满足;他把物看成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这个古董要十万,二十万美金,没关系,我买!要一百万美金,没关系,我买!我拥有它,而你没有,显出我拥有的特色,表示我比人家行。小朋友喜欢收集邮票啦、香烟盒子啦,然后在同学当中炫耀说:你看!我有这么多香烟盒子!有一位先生从阿根廷去巴西,出门前儿子交代他说:老爸!你要记得帮我收集什么加什么东西。哇!这老爸满孝顺的,到了巴西以后真的到处找垃圾桶,寻找香烟盒,他要满足儿子的这种收集狂。你看我们世间的人,有些人是事业狂,他赚很多很多的钱、收集很多很多的古董,他人生的价值就在赚钱与拥有古董,其实愈是这样去收集的人,你会发现他内心不安的程度愈高。
另外一种是集会狂。你看那些大的庙会,几千几万人聚集在一起,人潮使他产生一个被认同感:吔!跟我同样信仰的人满多的,我们有同一种嗜好、同一种信仰、同一种集会、同一种团体,我的生命不孤单!看到有这么多人跟他同样的嗜好,同样的信仰、同样的兴趣,他的生命好像找到了伴侣,所以他的心安下来了。所以每当有什么大庙会的时候,几万人挤在一起,他在人山人海中产生一个归属感、认同感,所以这个时候,他心灵上暂时得到一种释放:啊!安啦!有这么多人跟我一样的嗜好、信仰、宗教,或是其他的什么,安啦!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政治,或者是宗教,往往就是利用这种狂热的气氛刺激,让你产生暂时的精神上的麻醉。
还有一种刺激狂,那是属于生理上的刺激。眼睛看电视啦,耳朵听什么音响啦,吃喝唱跳啦,饮食男女啦,用种种生理上的刺激,以便麻醉不安的心灵,这个是属于比较下一等的刺激狂。这都是显示出我们众生无量劫来,有一颗不安的心灵,需要这些生理的刺激以满足自己。你看巴西的足球比赛,尤其是国际上的足球比赛,整个巴西一切都停顿下来,上至总统下至贩夫走卒,全部都守在电视机旁看比赛,如果巴西打羸了的话,他们简直乐疯了,那种打羸了的刺激,使心灵得到很大的舒畅释放,所以这个时候,全国尽情狂欢,甚至还曾经跟邻国差点为了足球而打战,他们认为裁判评判不公正,所以准备以兵戎相见,这种刺激狂也是很可怕的,再不然就是想当政治人物,一呼百诺,满足自己的征服欲,这是支配狂。
为什么众生会有不安的心灵?因为无明、愚痴!在还没有觉醒的时候,为了要安这颗迷惑的心,所以透过种种生理的刺激、物质的占有,来麻醉自己:我拥有很多的财富,有这么多的财富让我支配!有这么多的人物听我指挥!有这么多人跟我做同样的事情!藉以填补他心灵上的空虚、不安、欲求。世界上很多五花八门的奇怪现象,根源在什么地方?经过仔细的分析,原来我们拥有一颗不安的心灵、未曾觉醒的心灵,为了安这颗心,必定要设法找一个出路,所以全世界始终都是吵吵闹闹的,道理就在这里。人类都想追求和平、追求幸福,当然这目标可以透过政治、教育、经济的种种改善去达到某个程度,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没解决,和平幸福永远只是幻想而已。众生内心深处有很坚牢的执着,对自我身心执着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这个主体,有一个我以后,则必须有一个我所来归属于我、被我支配、被我利用、被我享受,愈多愈好,却不知道拥有愈多的属于“我”的东西,“我”就被“我所有”绑得愈紧,一旦“我所有”变动的时候,“我”就陷入痛苦之中,为什么?“我”跟“我所”中间系着一条无形的线,所以“我所”一变动的时候,也连带牵动着“我”的变动,使“我”痛苦不堪。这是我们众生相。
二、积智者所见如实不颠倒
所以世间所有一切的学说,包括宗教,如果不能在这个根本症结点去下功夫的时候,他所发展出来的学说,或者宗教,虽然在某一个时空当中,有利于某一个社会、某一群人、某一类众生,但是在另一个时空当中,则可能会危害人,为什么?对自我身心这一念执着没有勘破的时候,透过“我性”的阴影,所发展出来的学说、制度、思想、宗教信仰,一切一切,都只是我性学说、我性文化、我性宗教,只是众生思想上的癌症细胞,这些变质的细胞一旦扩散出来,一定造成互相残杀,你的民族消灭我的民族,我这个人种消灭你那个人种,我白种人杀掉你黑种人,我黑种人认为你白种人欺负我,起而抗争。白种人黑种人也是“我”扩张之下的产物,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人种,都是一个“我”的扩张而分别出来的。整个世界史,从过去一直到现在,我们都看到了,人类一直在这种我执的扩张当中挣扎,由于我执而引发没完没了的战乱,由于我执而兴起没落的政党,并没有为人类带来和平幸福。问题的核心点就在这个地方。
我们现在念到的这些经文中,一再的提醒我们,要我们透过智慧的修学,勘破对自我身心所产生的错觉、执着,用智慧去观照它,这样你的修行才能走上正轨,你才能真正彻悟宇宙的如实相,你所弘扬的宗教信仰学说,才能真正去造福人群;否则当你透过“我”这种观念思想去建立任何思想学说的话,发展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一定危害人类,这是很值得我们整个人类共同来深思的核心问题。现在我们念这些经文,虽然看来反反复复着同一件事,但是满重要的,所以我特别摘录下来给各位参考,希望各位不厌其烦的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希有大勇健,无量诸如来”,指佛陀这希有难得的大勇健,如来佛成道的过程有许多魔来扰乱,但是佛如如不动,以智慧破魔考、破种种烦恼魔,所以我们这样称赞他——希有大勇健。“无量诸如来”之所以能够成为如来,是因为“离垢心解脱”,所以既能“自度”也“能度彼”。从微细微细的观点来看,“垢”就是一种我执,也就是执着在五蕴和合的身心当中有一个永远不变、单独存在的我、或者是灵魂、或者是生命、生命的主体、生命的主宰;我们可以用很多名词,来形容执着的对象。修道者、成佛的圣者,就是因为远离了这个执着而得到解脱。
讲一个故事好了。甲和尚和乙和尚两个人在谈天,甲说:你是怎么开悟的?乙说:你又是怎么开悟的?甲和尚就说了:我开悟是很奇怪的,有一天,我站在河边,就看到一条狗走到水边想喝水,可是当它伸出头要喝水的时候,猛然看到水中也有一条狗张口要喝水,它就盯着那条水中的狗直看,愈看愈生气,它盯着它看,那狗也盯着它,它作出獠牙的样子,水中的狗居然也对着它露牙吐舌的,它忍不住大叫,水中的狗也吼了起来,其实它不知道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叫声,却把它幻想成河里面那条狗的声音,所以猛叫猛叫的;不知道水中的狗只是自己的投影,误以为是另外一条狗对它狂吠,所以它不停的在水边进进退退,最后实在忍无可忍,干脆跳进河里面去跟它决个胜负;但是当它跳到河里面的时候,有没有找到那条狗?它当然没有找到那条狗,而且那声音也没有了,猛喝了几口水,就爬上来了;我看到那条狗的行为,觉得很可笑,就开悟了。我们众生跟那条狗有什么差别?我们一直在幻想,幻想五蕴和合的身心之中,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这个我永远不死、永远不变,把这个单独存在的我称为灵魂,中国人…
《菩萨学处·第七讲 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