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薩學處·第七講 念佛見佛話無生(之叁)

  第七講 念佛見佛話無生(之叁)

  有诤說生死,無诤即涅槃,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

  壹、佛以二谛說法

  一、離垢心解脫自度能度彼

  “爾時,善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希有大勇健,無量諸如來,離垢心解脫,自度能度彼。我見世間燈,如實不顛倒,如于無量劫,積智者所見。一切凡夫行,莫不速歸盡,其性如虛空,故說無有盡。”

  這是華嚴經十六卷善慧菩薩所說的偈頌,各位念了這幾段經文,可發現到從上一次到現在,都不斷的在重複提醒我們,要我們離一切的執著、離一切的見。各位有沒有覺得經典不斷的在重複,離一切見、離一切相,就是要我們掃除一切錯的知見,在佛法的修學過程當中,這個提醒對我們修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衆生的特色就是執著,一種是對物的執著,一種是對內心的執著;對外在的執著,離不開人、事、物的種種執著,只要一有執著,就跟實相不相應,內心也就跟煩惱糾結在一起了。所以經文不斷的、反反複複的提醒我們要掃除我們的一切執著,一切錯誤的知見。

  剛才說過了,我們衆生的特色就是執著,先對外在的人物山川等一切事物執著,然後對內在身心執著,所以我們很容易走極端,比如有的時候,我們希望熱熱鬧鬧的,求名哪、求利啦、叁五個朋友吃喝玩樂啦,覺得這樣很舒暢,久而久之,你又不高興如此喧嘩的生活方式,又想追求甯靜的世界,想一個人獨處。說一個笑話:某甲獨自到深山裏去釣魚,老半天也沒釣到半條魚,可是他還是呆呆傻傻的站在那邊守著那個魚鈎與釣竿,某乙走過來說:某某人!我看你站老半天,根本沒有釣到半條魚,可是你爲什麼老是站在那邊呢?某甲說:你要我怎麼辦?某乙說:你可以去買網子,然後撒下網子,你就可以釣很多魚啊。甲說:我釣很多魚做什麼?乙:釣很多魚以後,就可以賣啊,賣了魚你就有錢,可以結婚生子。甲說:結婚生子又怎麼樣呢?乙答:結婚生子以後,你可以叫你兒子幫你賺更多錢,你有很多錢以後,可以打廣告,創造你的知名度啊!甲歎了一口氣說:我就是那個有知名度的人,我已經從無到有,已經十分有名了,但是自從出名之後,很多人一天到晚來拜訪我,我被這些人困擾得太難過,所以躲到這深山裏面來冷靜一下啊!

  我們衆生,無量劫來,擁有一顆動蕩不安的心靈,對這顆不安的心靈,有兩種處理方式:一個是透過生理的刺激與物質的占有,另一個是透過智慧的修學。首先來談熱熱鬧鬧的聲色刺激、物質的占有。我發現世間有些很奇特的現象,大部份現象跟我們不安的心靈有關系,當我們想要使不安的心變安定的時候,有一個方式叫做集物狂,收集很多很多的古物,收集很多很多的古董,一件一件把玩,覺得好舒服、好滿足;他把物看成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這個古董要十萬,二十萬美金,沒關系,我買!要一百萬美金,沒關系,我買!我擁有它,而你沒有,顯出我擁有的特色,表示我比人家行。小朋友喜歡收集郵票啦、香煙盒子啦,然後在同學當中炫耀說:你看!我有這麼多香煙盒子!有一位先生從阿根廷去巴西,出門前兒子交代他說:老爸!你要記得幫我收集什麼加什麼東西。哇!這老爸滿孝順的,到了巴西以後真的到處找垃圾桶,尋找香煙盒,他要滿足兒子的這種收集狂。你看我們世間的人,有些人是事業狂,他賺很多很多的錢、收集很多很多的古董,他人生的價值就在賺錢與擁有古董,其實愈是這樣去收集的人,你會發現他內心不安的程度愈高。

  另外一種是集會狂。你看那些大的廟會,幾千幾萬人聚集在一起,人潮使他産生一個被認同感:吔!跟我同樣信仰的人滿多的,我們有同一種嗜好、同一種信仰、同一種集會、同一種團體,我的生命不孤單!看到有這麼多人跟他同樣的嗜好,同樣的信仰、同樣的興趣,他的生命好像找到了伴侶,所以他的心安下來了。所以每當有什麼大廟會的時候,幾萬人擠在一起,他在人山人海中産生一個歸屬感、認同感,所以這個時候,他心靈上暫時得到一種釋放:啊!安啦!有這麼多人跟我一樣的嗜好、信仰、宗教,或是其他的什麼,安啦!所以我們可以發現不論政治,或者是宗教,往往就是利用這種狂熱的氣氛刺激,讓你産生暫時的精神上的麻醉。

  還有一種刺激狂,那是屬于生理上的刺激。眼睛看電視啦,耳朵聽什麼音響啦,吃喝唱跳啦,飲食男女啦,用種種生理上的刺激,以便麻醉不安的心靈,這個是屬于比較下一等的刺激狂。這都是顯示出我們衆生無量劫來,有一顆不安的心靈,需要這些生理的刺激以滿足自己。你看巴西的足球比賽,尤其是國際上的足球比賽,整個巴西一切都停頓下來,上至總統下至販夫走卒,全部都守在電視機旁看比賽,如果巴西打羸了的話,他們簡直樂瘋了,那種打羸了的刺激,使心靈得到很大的舒暢釋放,所以這個時候,全國盡情狂歡,甚至還曾經跟鄰國差點爲了足球而打戰,他們認爲裁判評判不公正,所以准備以兵戎相見,這種刺激狂也是很可怕的,再不然就是想當政治人物,一呼百諾,滿足自己的征服欲,這是支配狂。

  爲什麼衆生會有不安的心靈?因爲無明、愚癡!在還沒有覺醒的時候,爲了要安這顆迷惑的心,所以透過種種生理的刺激、物質的占有,來麻醉自己:我擁有很多的財富,有這麼多的財富讓我支配!有這麼多的人物聽我指揮!有這麼多人跟我做同樣的事情!藉以填補他心靈上的空虛、不安、欲求。世界上很多五花八門的奇怪現象,根源在什麼地方?經過仔細的分析,原來我們擁有一顆不安的心靈、未曾覺醒的心靈,爲了安這顆心,必定要設法找一個出路,所以全世界始終都是吵吵鬧鬧的,道理就在這裏。人類都想追求和平、追求幸福,當然這目標可以透過政治、教育、經濟的種種改善去達到某個程度,但是最根本的問題沒解決,和平幸福永遠只是幻想而已。衆生內心深處有很堅牢的執著,對自我身心執著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我這個主體,有一個我以後,則必須有一個我所來歸屬于我、被我支配、被我利用、被我享受,愈多愈好,卻不知道擁有愈多的屬于“我”的東西,“我”就被“我所有”綁得愈緊,一旦“我所有”變動的時候,“我”就陷入痛苦之中,爲什麼?“我”跟“我所”中間系著一條無形的線,所以“我所”一變動的時候,也連帶牽動著“我”的變動,使“我”痛苦不堪。這是我們衆生相。

  二、積智者所見如實不顛倒

  所以世間所有一切的學說,包括宗教,如果不能在這個根本症結點去下功夫的時候,他所發展出來的學說,或者宗教,雖然在某一個時空當中,有利于某一個社會、某一群人、某一類衆生,但是在另一個時空當中,則可能會危害人,爲什麼?對自我身心這一念執著沒有勘破的時候,透過“我性”的陰影,所發展出來的學說、製度、思想、宗教信仰,一切一切,都只是我性學說、我性文化、我性宗教,只是衆生思想上的癌症細胞,這些變質的細胞一旦擴散出來,一定造成互相殘殺,你的民族消滅我的民族,我這個人種消滅你那個人種,我白種人殺掉你黑種人,我黑種人認爲你白種人欺負我,起而抗爭。白種人黑種人也是“我”擴張之下的産物,我的國家、我的民族、我的人種,都是一個“我”的擴張而分別出來的。整個世界史,從過去一直到現在,我們都看到了,人類一直在這種我執的擴張當中掙紮,由于我執而引發沒完沒了的戰亂,由于我執而興起沒落的政黨,並沒有爲人類帶來和平幸福。問題的核心點就在這個地方。

  我們現在念到的這些經文中,一再的提醒我們,要我們透過智慧的修學,勘破對自我身心所産生的錯覺、執著,用智慧去觀照它,這樣你的修行才能走上正軌,你才能真正徹悟宇宙的如實相,你所弘揚的宗教信仰學說,才能真正去造福人群;否則當你透過“我”這種觀念思想去建立任何思想學說的話,發展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一定危害人類,這是很值得我們整個人類共同來深思的核心問題。現在我們念這些經文,雖然看來反反複複著同一件事,但是滿重要的,所以我特別摘錄下來給各位參考,希望各位不厭其煩的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希有大勇健,無量諸如來”,指佛陀這希有難得的大勇健,如來佛成道的過程有許多魔來擾亂,但是佛如如不動,以智慧破魔考、破種種煩惱魔,所以我們這樣稱贊他——希有大勇健。“無量諸如來”之所以能夠成爲如來,是因爲“離垢心解脫”,所以既能“自度”也“能度彼”。從微細微細的觀點來看,“垢”就是一種我執,也就是執著在五蘊和合的身心當中有一個永遠不變、單獨存在的我、或者是靈魂、或者是生命、生命的主體、生命的主宰;我們可以用很多名詞,來形容執著的對象。修道者、成佛的聖者,就是因爲遠離了這個執著而得到解脫。

  講一個故事好了。甲和尚和乙和尚兩個人在談天,甲說:你是怎麼開悟的?乙說:你又是怎麼開悟的?甲和尚就說了:我開悟是很奇怪的,有一天,我站在河邊,就看到一條狗走到水邊想喝水,可是當它伸出頭要喝水的時候,猛然看到水中也有一條狗張口要喝水,它就盯著那條水中的狗直看,愈看愈生氣,它盯著它看,那狗也盯著它,它作出獠牙的樣子,水中的狗居然也對著它露牙吐舌的,它忍不住大叫,水中的狗也吼了起來,其實它不知道聽到的只是自己的叫聲,卻把它幻想成河裏面那條狗的聲音,所以猛叫猛叫的;不知道水中的狗只是自己的投影,誤以爲是另外一條狗對它狂吠,所以它不停的在水邊進進退退,最後實在忍無可忍,幹脆跳進河裏面去跟它決個勝負;但是當它跳到河裏面的時候,有沒有找到那條狗?它當然沒有找到那條狗,而且那聲音也沒有了,猛喝了幾口水,就爬上來了;我看到那條狗的行爲,覺得很可笑,就開悟了。我們衆生跟那條狗有什麼差別?我們一直在幻想,幻想五蘊和合的身心之中,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我,這個我永遠不死、永遠不變,把這個單獨存在的我稱爲靈魂,中國人…

《菩薩學處·第七講 念佛見佛話無生(之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