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這個美好的環境當中,竟然都是弱國,是不是?你看,我們娑婆世界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這麼多的折磨,人我是非恩怨,種種陰晴圓缺,種種的一切都令我們産生了佛法。在這麼多的刺激當中,人類的根性會特別的猛利,向道之心非常的強烈。如果我們能活千年萬年,不老不病不死,頭發也不白,面皮也不皺,那你想想看,你會想修道嗎?我看你是不會修的;你就因爲看到頭發白了,看到老人死了,年輕人也死了,哇!我怎麼辦?所以我們這娑婆世界就是修道最好的地方。
我們說信佛是爲了生死、跳出叁界,華嚴經第十七卷是這麼講的:
“勸諸衆生行正行,于叁界中受安樂。”
這跟我們一般觀念有沒有相同?不同!我們一般人的信佛學佛就是想跳出叁界、超越叁界;所謂叁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衆生出現生命離不開這叁種範圍,欲界是有男女欲望而受生,色界是修禅定而生,無色界是連粗的色身也消失,只剩很細的定心而已。你說超叁界、超出六道輪回,這是學佛的正確觀念嗎?不對喔!不是這樣喔!所謂超叁界是說:你在叁界六道當中,已經作得了主,對自我身心世界,時時都能用無常無我緣起的觀念去透視它,不被它所轉所動,在叁界六道當中,自由自在了,不造惡業了;這個時候,你在叁界當中,隨緣度化衆生、隨緣利濟衆生,你不再造惡業,所作的一切一切都是“行正行”,都跟戒定慧相應、跟六度相應,這樣子的話才是學佛的正常道。
如果你沒有厘清這觀念的話,你學佛的態度會變成消極、厭世、悲觀,你會討厭你的家人、討厭你的家庭、討厭這社會、討厭一切環境,你會覺得這世界太悲哀太可惱了,爲什麼?五濁惡世!但是我們講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娑婆”就是堪忍,我們這世間雖然很苦,人生老病死很苦,但是這些苦忍一忍就過去了,是可以忍受的,知道嗎?諸佛菩薩也就是堪忍在這個五濁惡世當中去度衆生才成佛。佛菩薩這樣做,我們也效法他這樣做,我們才能成佛啊!
二、菩提屬衆生當念衆生苦
下面談到“七念法”,這也是華嚴經裏面很有特色的一段內容,在華嚴經第五十七卷離世間品中。
“七念是菩薩道。所謂:念佛,于一毛孔見無量佛開悟一切衆生心故;念法,不離一如來衆會,于一切如來衆會中,親承妙法,隨諸衆生根性欲樂而爲演說,令悟入故;念僧,恒相續見,無有休息,于一切世間見菩薩故;念舍,了知一切菩薩舍行,增長廣大布施心故;念戒,不舍菩提心,以一切善根回向衆生故;念天,常憶念兜率陀天宮一生補處菩薩故;念衆生,智慧方便教化調伏,普及一切無間斷故。”
我們爲什麼會有念佛法門?在當時的印度也有念佛法門,但是當時印度的念佛法門跟我們現在不太相同。有弟子問佛陀:佛陀啊!我在黑暗中會害怕,我臨終時怎麼辦?佛陀啊!我是軍人,想到在兵荒馬亂中,萬一被馬踩死,或者被人用刀刺死,我感到害怕,怎麼辦?佛陀說:那你就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念衆生啊!念你過去所布施的功德,念你過去所作的善事,你做了這麼多善事,自然會有大福報啊!你念你持五戒不做壞事,這個戒的功德很大啊!念天的“天”跟印度當時講的天不同,印度當時講的天是光明的,有許多飛來飛去的天仙美女,但是華嚴經裏面講的天是指彌勒佛,這世界將來有無數的佛降生,但我們知道未來的那一尊佛就叫彌勒佛。什麼是“念衆生”?各位有沒有聽過這法門呢?修行還修到念衆生,這是一個很特殊的修行法門,告訴我們除了念佛、念法、念僧、念布施的功德、持戒的功德、念天上有彌勒佛之外,還要念衆生——念衆生苦、發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等正覺,是故菩提屬于衆生,若無衆生,諸佛菩薩不能成等正覺,這是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對衆生應有的看法。不要覺得衆生可惡、可厭,老是麻煩我、折磨我、損我、害我,你千萬不要這樣想,要感謝衆生來成就你的佛道,知道嗎?要記住!這是念衆生的法門,這個法門現在已經被教界慢慢淡忘了,這是經典裏面記載的,我個人把它提出來,希望各位多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菩薩摩诃薩有十種力持,所謂:佛力持、法力持、衆生力持、業力持、行力持、願力持、境界力持、時力持、善力持、智力持”
五十叁卷離世間品中還提到菩薩這十種加持,用佛力加持自己,用佛法加持自己,以及用所發的善願、所作的善業來加持自己。你們聽過還有一個“衆生加持”的法門嗎?你應當說有!現在不是聽了嗎?衆生也在加持我們啊!我常常想:我們常說我要斷煩惱、我要了生死、我要超叁界,我們都是在加強“我”的觀念,都是“我”嘛!如果你想的是怎樣讓衆生得到利益、怎樣讓衆生得到佛法的好處,經常想到爲衆生而修一切善法,那麼你的“我執”會愈來愈淡,就如你常常去想念你的父母、妻子、兒女的話,你會對自己看淡點,當你想到你的父母妻子兒女的話,你就不會想,把好的東西獨吞,常想到父母妻子兒女就會趕緊回家去。同樣道理,當你多念衆生的時候,你的我執會淡一點,各位同意不同意?所以“念衆生”這法門很重要,念衆生在加持我們,如果我們連這法門都不修的話,跟佛法就不相應啰!
很多法門都在種種誤導當中被我們慢慢淡忘了,我們不去研究佛陀出世的本懷、佛陀的正確修行方法,偏偏要以一個最簡單的什麼法門,認爲這個法門就可以代替一切法門,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
《菩薩學處·第五講 念佛見佛話無生(之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