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薩學處·第六講 念佛見佛話無生(之二)

  第六講 念佛見佛話無生(之二)

  了知一切法,自性無所有,如是解法性,則見盧舍那。

  壹、念佛不離修行

  一、憶念諸佛已當修菩薩行

  念佛法門的真實意義是什麼?我特別摘錄華嚴經第叁十二卷十回向品的一段經文來作解答。

  “願得于佛正教之中,乃至聽聞一句一偈,受持演說;願得憶念與法界等無量無邊一切世界,去來現在一切諸佛,既憶念已,修菩薩行。”

  各位!這地方很值得我們注意。修行過程中以法作布施的目的何在?當然是希望把這功德回向出去,回向什麼?回向:我願于一切的佛陀正教當中,乃至聽聞一句一偈正法,依法去受持演說,以這個功德,希望能夠“得憶念與法界等,無量無邊一切世界,去來現在一切諸佛。”所以我剛才講過,我們念佛應該是念十方佛才對喔!十方有無量無邊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我們希望自己能夠去憶念這些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那麼念佛目的是什麼?下面就講得很清楚了,“既憶念已,修菩薩行。”我們念佛的最高目的,就是按照佛陀的心路曆程——他如何發心、如何修行,按照他的方法去修、去學,以佛作爲我們最高的一個生命座標,以它作理想、模範;佛陀的法身遍一切,以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悲心作爲我們人生最高的學習目標。發這個心,叫做發菩提心、發念佛的心。單單念佛的名號嗎?不是的!“既憶念已,修菩薩行。”

  

  二、爲諸衆生念佛修菩薩行

  “又願以此念佛善根,爲一衆生于一世界盡未來劫,修菩薩行。”

  我們當以此念佛的善根,爲一個衆生在一個世界裏面,盡未來劫修菩薩行。我們在信佛學佛過程中有佛來陪伴我們,在孤寂的生命當中有佛支持我們,所以我們可以爲一個衆生,在一世界、盡未來劫、超越時空當中來修菩薩行而不疲厭。

  “如于一世界,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皆亦如是;如爲一衆生,爲一切衆生,亦複如是。”

  我們要學菩薩修那種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布施、持戒、忍辱等這麼難修行的項目,我們該怎麼下手呢?我們可以先念佛,以這念佛的善根,認識佛陀、了解佛陀,肯定佛陀的功德,一心一意就是信佛學佛成佛;有這個信願的時候,就能爲一個衆生、或爲無量無邊的衆生,在盡未來際的一切世界當中,去利益衆生。我們要以這念佛善根作第一步,做我們踏入菩薩道的前方便;如果我們只是念佛陀的名號,而把後面整個流程都忘記的話,那就不是真正念佛的本意,我們要了解這個道理。所以你看經典講的很清楚,要以念佛的善根,來服務一切衆生,盡虛空界,遍一切世界皆亦如是,如爲一衆生,爲一切衆生,亦複如是。

  叁、盡未來世不離佛善知識

  “以善方便,一一皆爲盡未來劫大誓莊嚴,終無離佛善知識想,常見諸佛現在其前,無有一佛出興于世不得親近,一切諸佛及諸菩薩所贊,所說清淨梵行,誓願修行,悉令圓滿。”

  我們對佛陀所開示的那些甚深法門,一時沒有辦法去一一的實踐,但是我們可以先念佛,了解佛陀,認識佛陀的悲心、佛陀的智慧、佛陀的願力,當我們深入研究了解以後,我們也希望能夠像佛陀一樣莊嚴、有智慧、有悲心,在生死當中能夠身心自在,能夠廣度衆生,能夠利益衆生;以這樣做爲我們去修那甚深法門的前方便,以這個念佛的善根,使自己能夠于盡未來劫無退轉的去修菩薩道。這是我們真正念佛的意義所在,跟現在一般的念佛號有點差距,是不是?難怪社會的人,看我們拿念珠念佛,老覺得我們是逃避社會、厭離社會,把我們看成是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好像我們信佛學佛的人都變成另一類的怪人,跟這世界好像完全不相容的,這是值得我們反省的。

  貳、正確認識佛陀

  一、見緣起即見法亦即見佛

  今天特別提出華嚴經叁十二卷,诠釋念佛的真正意義,還談到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見到諸法的如實相才是真正見佛,並不是你在打坐或禅定當中見到佛陀示現、告訴你哪一句話,也不是聽到佛陀在睡夢當中對你講某句話,真正的見佛並不是這樣子的。其實如果你真的在定中看到佛陀示現跟你講話,或者是你在拜山、拜佛的時候,佛陀示現跟你講一句話,他講的話應該是什麼?一定是佛經裏面講的“緣起性空、無常無我”,知道嗎?他也一定是跟你講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這些道理。既然這樣,那麼我們虔誠禮佛很重要,但研究經典也滿重要的。如果你讀經典的話,就是佛陀直接在對你開示,直接與你對話,我的感受是這樣,我不曉得各位有沒有這種感受?你認真讀經典時,佛陀的開示就一句句打入你的心坎裏面,很真實的告訴你某一種道理,讓你的身心起變化;當你讀經的時候,就是面對佛陀,讓他來對你開示種種法益,讓你得到勝解、慧解,使你的身心産生淨化升華作用。

  二、讀誦大乘正確認識佛陀

  爲什麼要讀經?在淨土五經裏面不是有“讀誦大乘”這句話嗎?我們要孝順父母、受持淨戒、讀誦大乘,修往生淨土的這叁種淨業,才能往生淨土,其中就包括讀誦大乘這個要素。所以我們一般人誤認爲信佛學佛者,單單一句佛號、一段咒語這樣念念就可以往生淨土,我認爲這樣並不究竟、不圓滿;但是我不反對人念佛,因爲你不念佛要念什麼?難道念財色名食睡嗎?一個人不念佛的時候,心當然就亂了。但是念佛有很多種方法,是念一佛還是念十方佛?是念本師釋迦牟尼佛?還是念他方的佛?除了佛以外,還有什麼值得我們念的?還有菩薩嘛!還有很多的經典也是值得我們念啊!這麼多好東西,我們棄之太可惜了,不去攝取來用會營養不良,知道嗎?學佛學到營養不良的話,就會排斥很多法門,然後在有意無意之間,變成謗佛,謗佛就麻煩了。

  今天晚上我先把念佛見佛,以及我們教界目前有些偏頗現象提出來討論,我們要把這些偏頗現象扭轉過來。就像那高山上的流水,本來是純淨的水,流到了平原,多多少少會變質,它沒有按照正常的水道去流了,已經産生各個不同的支流了,我們有職責導正它,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應該知道,偏頗思想往往導致很多後遺症。讓後來信佛學佛的道路愈偏愈遠,當它愈來愈偏的時候,我們有這個責任、義務,把它導正過來,這叫“護持正法”。

  真正的念佛是什麼?念佛最高的境界是什麼?念佛的意義是什麼?我們要分辨清楚。我們希望以念佛善根,爲一切衆生,于盡未來劫行菩薩道,目的是在這地方嘛!但是我們卻把佛陀出世的本懷幾乎加以曲解了,我們有這個責任,爲了護持正法、爲了後來的衆生能夠真正得到念佛的利益,我們必須多讀一些經論,真正的認識佛陀的真面目;所以,我的結論是:正確的認識佛陀,才能真正的念佛,真正的念佛才能正確的修行,正確的修行,才能真正見佛。

  叁、當依真實義而觀于如來

  華嚴經第十六卷談到怎樣才是真正見佛?經文是這樣寫的:

  

  “假使百千劫,常見于如來,不依真實義,而觀救世者。是人取諸相,增長癡惑網,系縛生死獄,盲冥不見佛。”

  我們來到佛堂,看到佛像有木頭雕塑的、有石頭或玉雕塑的,一般人就說自己見到佛相了,其實我們講過了,真正的見佛,是見到一切法的如實相;那麼,一切法的如實相到底是什麼樣子?宇宙萬事萬物,林林總總、千差萬別,他的共通性是什麼?它們的形態作用是各個不同,但是他們有個共通性,我們稱之爲“法性”或“法相”,無以名之,我們給他一個代名詞,就叫做“空”,空是否定的意思。宇宙的真實相是很大或很小呢?不是!是很高或很低呢?也不是!是青、紅、赤白嗎?也不是!所以我們只能用一個“空”字來否定世俗常識的相對觀念。

  佛陀說你之所以會煩惱痛苦、生死、做壞事受惡報,這一切一切並不是有一尊佛菩薩,或一尊神來支配你的命運、控製你,一切一切都是因爲你對現象界不了解,或者是作了錯誤的了解,所以導致你有錯誤的反應。講一個比較實際的經驗給各位參考。我住在楠西山上,我們這頭發一個月要理兩次,初一、十五要理,要到哪裏去理呢?自己理呀!閉關山上只有我一個人住,所以滿多鴿子會飛來,有一天又有鴿子飛來,我看它滿可愛的,就用點糙米喂它吃,它吃過就不走了;有一天我自己在理發的時候,用鏡子照一照,看後面有沒有理幹淨,之後我就把鏡子放在地上,因爲這鴿子一直跑到我身旁要米吃,它不怕我,一直在我前前後後繞啊繞的,看它餓了,我就抓了一把米放到鏡子前面,我也不是故意的,是巧合,恰好把米丟在鏡子面前,鴿子就趕快跑過去,准備吃了,可是當它看到鏡子,裏面竟然有一只鴿子,猶豫了一下就退走了,等一會忍不住跑向前要吃米的時候,哇!裏面還是有一只鴿子,就又退出來;就這樣子,肚子餓又不敢吃,它不知道那個只是它的投影而已,所以它就在鏡子前前後後進進出出的,我那時恍然大悟,我們跟鴿子也差不了多少。各位有沒有想過這問題?

  我們在這五蘊和合的身心當中,想像有一個我、我的靈魂、我的本體,甚至我的什麼,有這個概念以後,很自然的就被自我的投影所迷惑,而産生許多錯誤的思想,甚至怕死亡,害怕死後不曉得到哪裏去;我們就這樣的始終在恐懼不安當中,受到自我投影的傷害。佛法就是要你直接去觀察自己身心當中那個最堅固、最堅牢的執著——自我,這一念執著破了,我們叫做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假使百千劫,常見于如來,不依真實義,而觀救世者。是人取諸相,增長癡惑網,系縛生死獄,盲冥不見佛。”道理就是這樣的。我們天天看到佛像,甚至真正的佛,卻不照佛陀的法義去修去學,不去了解佛陀是什麼,反被外面這些幻相所迷,就增長了我們愚癡迷惑的網,被這些網罩住了,所以就在生死洪流中流浪,在叁界六道裏面不停的流浪,一直漂泊流浪。

  

  叁、觀察諸法實相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就是不願意再這樣迷迷糊糊的流浪,所以佛叫“覺”者。信佛學佛的人就是要追求覺悟。民間有些信仰,認爲我們做善事、對別人好、勤于布施…

《菩薩學處·第六講 念佛見佛話無生(之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