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學佛者來看,富貴又是什麼?今天整個社會所以産生問題,主要的原因就是華嚴經所說的“迷惑受苦”:由于對自我身心以及外在世界産生認識上的錯誤,以致引起錯誤的追求,産生問題。我們研究佛法,不管研究哪一宗哪一派,都是在淨化身心,使我們對自我身心以及外在世界有正確的認識。佛陀說:由于我們認識錯誤,所以我們在處理上就錯誤了,因爲追求上的錯誤,使我們産生很多的痛苦;這些痛苦並不是外在世界加給我們的,其實都是因爲我們自己的內心處于迷惑的狀態,才産生這麼多的痛苦。所以一定要從你自己的身心當中去解決問題,也就是要從根本的症結上來解決問題。
剛才說過,我們的社會出了問題,我們總是追求一些錯誤的目標,沒有下功夫追求人生該追求的目標,反而把次要的當作主要的尋覓目標。如果你念大學,主修科目不及格,只有副修科目及格,可以畢業嗎?當然不行!那麼,讓我們來想想人生的主修科目是什麼?副修科目又是什麼?由于社會大衆對主修與副修課題的顛倒認知,所以産生很多的問題。各位!如果我在桌子上寫很多的零(○),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你一定不知道,也不代表什麼意義。但是如果我先寫一,再寫○的話,就是十,再添寫一個○……,就是百、千、萬,這“一”最重要。那麼,人生什麼東西最重要?你們說金錢最重要?有了金錢,衣食往行就很好,是沒錯,但是家庭、事業、子女、財富,這些都是“○”,最重要的是“一”——有健康的身心,各位同意嗎?如果你有幾千萬財富,可是整天在醫院打點滴、住加護病房,這幾千萬、億萬,對你來說根本沒有意義。如果你說身體健康最重要,你那身體雖然很健康,但整天吃喝玩樂,甚至去賭博,最後你的家産會被花光,所以,若只有健康的身體而沒有健全的心靈,一切都會落空的。你說,我有健康的心靈就好了,也不對!你的心靈很健康,你有精進心,你懂很多知識,假如身體上有殘障,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腳不能走路,雖然你心靈健康,你的才華也難以發揮。所以在我們人生的主修科目當中,我認爲健全的身心是我們人生最重要也是最寶貴的。我們整個社會在物質方面的追求比重過高,追求健全的心靈反而不成比例,所以産生很多社會問題,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剛剛載我來的曾居士談到:這世界據說已存在了四十六億年,聽說還有若幹億年這地球就會毀滅。雖然,科學上有這種研究,可是根據事實來分析,依我的觀點來看,對整個人類還是抱著樂觀的希望,爲什麼呢?因爲知識的進步,人類將會發現需要對整個地球的永續經營作規劃;對于資訊發達以後,人應該怎樣去克製自己,應該怎樣講求和平、互助互惠,在慘痛教訓當中,自然會激發人類有這方面的覺醒;所以我對整個人類的命運還是抱著樂觀的態度,期待他有永續經營的可能性。我們在科技的過度發展後,知道臭氧層破洞是個問題,知道工業汙染的後果;有越多覺醒的衆生、越多發菩提心的衆生,人類就愈能發現永續經營的意義,世界就會永遠光明,甚至會進化到淨土的世界,我非常確信這點。
我們對主修、副修,要分辨清楚。你說我們衣食住行很重要,沒有錯,家庭很重要、事業很重要,也沒錯,可是這些東西經不起水災——水會把你流走,抵抗不了風災——一陣風就吹垮了,強盜小偷也可以搶劫、偷竊,佛陀說這一切都是無常物,衣食住行、家庭事業、財富很重要,沒有它不行,但你要了解,它是無常的。請問各位:什麼東西是風吹不垮、水淹不沒、火燒不焦、小偷也偷不走,在我們離開世界時卻可帶著走的?各位想想看是什麼?答案就在那邊——“智慧人生系列講座”;能夠明辨是非,降伏煩惱,知人善任是“智慧”;一個人面臨死亡毫無恐懼也是“智慧”;接近好人,度化壞人,更要“智慧”;這個投資值不值得,也非要“智慧”作抉擇不可。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我們稱爲“智慧”,智慧可以告訴我們怎樣去培植福德,以智慧爲導師所培植的福德才是純善的福德。所以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主修課業稱爲“智慧”。
我們這一系列八次的演講,就圍繞著“智慧”來作一番探討。
貳、善得人身
接著我們要探討的是善得人身。我們生而爲人,在華嚴經叫做“善得人身”,人身是法器、是功德善器、是福德良田,能得到人身是非常值得慶幸的一件事情。在佛經裏面說,生而爲人有叁大殊勝:有豐富的感情、豐富的知識,還具有羞恥的觀念——羞恥心;人類有文學藝術以及種種科技的發明,太空船到月球上去,是誰發明的呢?是人!人有豐富的知識,豐富的感情,人還有向善向光明的心靈,所以人能成聖成賢。
我們生而爲人,第一要先肯定做人的價值,做人是最不容易的,能得到人身是千百年所修來的福報。如果以現代科技電腦,去配備成會走路、會講話的人模型,要多少錢?你們猜猜看——“兩億”,現在電腦“五八六”一部才兩叁萬或叁、五萬元,要模擬身體功能則要兩億美金,而且兩億美金還做不到像我們人類這麼完美的構造,模擬的人會走路也會講話,可是沒辦法做到像人類有感情講道義。你看我們身體價值多少?比兩億電腦還來得高,所以我們得到人身是值得慶幸的事情,兩億美金還做不成這樣的肉身哪。日本曾經想模擬一套肝髒系統,大概要花費我們臺灣一年的政府總預算支出,弄得很龐大的一個機器,卻還做不出像我們肝髒這麼複雜的功能,我們的肝髒能消化吸收、儲存營養,機器沒辦法。所以“得到人身”,在佛法裏面來講,是最值得慶幸的一件事。有些人動不動就喝什麼農藥,吃什麼安眠藥來結束生命,不要說對不起父母,根本就太對不起自己生而爲人的福報了。所以,我們能得到人身,是件值得慶幸的事。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諸佛菩薩出現在哪個地方?在人間啊!在阿含經裏面也曾談到這方面的理念: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從天而得也。人有生老病死,諸佛菩薩才會出現在人間。因爲有生老病死才激發我們效法諸佛以八苦爲師,去探討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是什麼?人如果活千年萬年、幾億萬年都不死,就不會有宗教的興起,幸好人間有死亡,才顯出生命的珍貴,才會去探討人生的意義價值、思考怎樣去處理生死的問題。所以人雖有生老病死的煩惱,這煩惱卻有引發覺醒的作用,設法轉煩惱爲菩提。雖然人間有苦有樂、有生老病死折騰,種種的一切卻也被用來激發我們産生離苦向道的覺性,所以得到人身是很值得我們慶幸的。天人要去世之前所仰望的天堂在哪裏?在人間啊!人間就是天堂的善趣,人道是天人的善趣,他所仰望的淨土,他所仰望的天堂,就在人間。所以我們出現在人間、得人身,有生老病死種種的自然現象,這是很值得慶幸的一件事情,我們學佛的人,要時時刻刻珍惜慶幸得到人身。
叁、富貴之心
第叁個想跟各位探討的,就是我們第一次的主題——富貴心。
各位!什麼叫做富?是不是要擁有幾千萬幾億萬才是富呢?不見得!我下四個定義,各位來給我一個評分。我認爲衣食無缺就是富,這一頓飯吃完了,下頓有得吃,明天有得吃;這件衣服穿髒了,不會沒有衣服換洗;衣食無缺,有個房子住,能遮風遮雨,然後有一個職業來做,每一個月有固定收入,叁、五萬塊收入,這就是富,各位贊同不贊同?不是要幾億萬才是富,比如說我有幾千萬、幾億萬,至多也是吃叁餐,也是穿這麼幾套衣服;沒有幾億萬的人也是吃叁餐,也穿這幾套衣服,睡覺也是睡一張床鋪,並不會因你有幾千萬、幾億萬而睡兩張床鋪。所以說能衣食無缺、有遮風遮雨的一棟房子,每月有固定收入,這就是富,所以各位算不算富?算富啰!你們都衣食無缺嘛!如果你缺衣缺食,下一頓飯不知在哪裏吃,你今天一定不會來聽講;如果你只有一件衣服,破了就沒有衣服換洗,你今天晚上絕不會來聽講,所以各位算不算富?是富!這個富屬于身富——身體的富,是屬于小富。什麼叫大富呢?一個人接受教育,懂得文學、懂得鑒賞藝術,懂得欣賞詩詞歌賦,這是屬于心靈的富,但只是中富。像各位懂得學佛,探討生命的意義,就叫做大富。就整個社會看起來,小富的人很多,中富的人也滿多的,大富的人也不少,各位就是了,起碼我講的你都能了解,這是屬于心靈的富。就整個社會來講,若追求小富的人多,生命座標定位在物質層次上,問題就出現了,他以爲有錢能使鬼推磨,把人生的主修定位在追求金銀珠寶財富,以爲有錢講話就可以大聲,以爲有了錢理所當然要當代表,以前是學而優則仕,現在是學而優則商,商而優則官——當官。所以這是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問題。
一、讀書求知
前幾天,有一個青年人到山上來,專程來請教我一個問題,他從臺北南下,把母親也帶到山上來,他說:“師父!我最近覺得自己好像沒有自信心。”爲什麼沒有自信心?我說:“很簡單,因爲你手有問題。”他說:“我的手又沒有做壞事。”我說:“沒錯!因爲你的手很少去摸書,你畢業以後讀過幾本書?”他說:“我從來不讀書。我爲了妻子兒女賺錢,忙得一塌糊塗,哪有時間讀書?”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他的身體是富了,有家庭、兒女、很多財産,可是心靈空空的,所以覺得很煩惱;一空閑下來就很痛苦,只好忙著去賺錢,卻又總覺得還不夠、還差那麼一點,所以更永無休止忙著賺錢,空閑下來對他來說是一種折磨。所以我告訴他說:“你多摸幾本書可能會好一點,要避免讓你的心田荒廢太久。”
現在請看我們在座的各位大德相,春夏秋冬都有,頭發白的就是秋天了,已成家立業的就是雙子星座了。你結婚後讀過幾本書?你們有沒有注意這個問題?讀書是最占便宜的事情,前幾天我到新榮高中去演講,我說:“同學們,什麼叫占便宜?”有一個同學就說了:吃虧就是占便宜。這句話對嗎?不對!因爲吃虧不一定占便宜,譬如我這個貨十萬塊買的,賣…
《菩薩學處·第一講 富貴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