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情及心念的種種起伏,而能夠安住其心,降伏其心,知道自己的專長、專業,清楚自己應該往哪一方面去發展,有明確的興趣,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EQ;並非你才華很好、IQ很高就會成功;就像打高爾夫球,你打得再遠,但揮杆方向不對就沒有用。
剛才說過了,對人類的整個未來,我還是抱著樂觀的心態,從光明面去看它,爲什麼?人類知識的進步並不等于智慧,但是知識的進步慢慢便會逼使人類面對如何生存的問題作思考,對于整個人類未來的命運要怎樣作永續經營,慢慢會找到一個共同點(最大公約數)。關于富貴,暫時我們就停在這邊。
肆、調攝身心
現在講第四點:身心之調攝。
我常常說,我們研究佛法也好,研究世間學問也好,一切一切都必須回歸于身心這個著眼點,凡事都先考慮對身心的進化、智慧的增長有所助益否,如果對我們身心沒有助益,研究再多的玄學都沒有什麼意義,所以我比較注意實用的佛法。我們在人生的追求過程中,必須“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以追求佛陀的智慧爲方向,把信佛學佛成佛訂爲人生最高的座標。
目前特別就我們身心的調攝,比較重要與實用的,提出一些原則供各位參考。
一、節製飲食
先講身,一個人最怕什麼?生病嘛!一生病就談不上什麼志願和志氣,甚至弄得萬念俱灰,這個供我們使用的身體要怎麼去調好,講粗一點,先要控製嘴巴,俗話說病從口入,要身體健康必先在飲食方面下點工夫。我最近做全身檢查,視力一點零、一點二,聽力標准,肝功能、腎功能……一切正常,醫生說,你是健康寶寶。他問我說:你幾歲?我說:五十五快六十了。哦!你怎麼保養得這麼好?我說我嘴巴控製得好,我的QC在嘴巴,不隨便吃東西,有選擇性。你們看市面商店販售的東西有很多不能吃的,精製的食品應該少吃,叫你不吃實在很難,就盡量少吃吧。商店賣的飲料都是馬上可以喝的,但不能喝呀,很多速食成品或罐頭的食品,都是經化學處理的,填加了防腐劑及各種色素香料等等,油炸的東西也千萬不能吃,要盡量吃新鮮的蔬果類,吃完全食物,英文叫Wholesome,比如說米,本來包著一層硬殼,把外殼打掉,裏面還有一層內殼保護,那就叫糙米,若你把內殼也磨掉,只剩白白的米粒,就叫白米,也就是白吃的米,吃了身體容易生病;吃慣了白米,大家覺得很甜很軟很Q很好吃,可是久而久之,會缺乏某些營養素,牙齒也會失去正常的功能。
所以我們應該吃完全食物,有些水果能連皮吃的就連皮吃,比如紅蘿蔔,你把皮削掉了,這紅蘿蔔已經不是完全食物了,紅蘿蔔應該是連皮吃的;像我們山上,馬钤薯是整個吃,不削皮的。有些東西則必須削皮才能吃的,像榴梿,你說連皮吃可以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榴梿不可能連皮吃,稻谷也不能連皮吃,那外殼一定要去掉,是不是?你不要聽師父教你們吃完全食物,就把一切食物完全吃下去,不行。進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臺語有句話說“呷飯皇帝大”,並不是說你吃飯時就當老大,這句話說明吃飯是很嚴肅、很有學問的一門功課;你不要把吃當作很簡單,以爲隨便塞進去就好了,這一生當中,你若不懂得吃的技巧,你會受苦的。去年我到新加坡去,我感覺很奇怪,新加坡的公寓本來一樓都是空的公共空間,爲什麼現在都變成洗腎中心,而且居然這麼多,現在臺灣也有很多洗腎中心,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由于我們飲食出了問題,所以洗腎的人也越來越多,吃出問題來了嘛!
叁餐之中以早餐、中餐最重要,晚上少吃爲妙。早上吃得飽,中午吃得好,晚上吃得少,不吃是更好。早上是帝王之食,中午是平民之食,晚上是乞丐之食,如果你顛倒了,晚上吃得很飽很飽,然後飽食而眠,那就是朽木不可雕啦,飽食而眠一定要生病,這是佛經所講的,晚上要盡量少吃,空著肚子睡覺才不容易生病;我謹守這些原則,所以我這二、叁十年來很少感冒、咳嗽。
所謂吃健康食品,不是叫你吃像外面賣的一套幾萬元的健康藥物,那個東西不能吃,做那種生意的人可能會因此罵我,沒關系,我還是必須老實告訴你,真正的健康食品是指新鮮蔬果、還有硬殼類、種子類的東西,像核桃、南瓜子、芝麻、杏仁之類的種子食物。最佳的飲料是什麼牌子的?“白開水”!不要吃冰冷的東西。冰冷東西一吃下去就傷到胃腸,胃腸一受傷,肺也被傷到了,因爲腸與肺互爲表裏,胃腸一受傷,肺功能必然受影響,肺主皮毛,肺功能受影響之後,皮毛就受傷,皮毛指全身的皮膚粘膜,包括呼吸道粘膜、泌尿生殖道的粘膜等,皮毛受了傷之後就容易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發炎、腸胃發炎。所以家裏小朋友老是感冒的,我都告訴父母親不要讓他吃冰的牛奶,或冰的任何東西。日本的一位教授調查過,自從人類發明冰箱以後,人類的疾病就增加了很多。冰冷的東西、不新鮮的東西、精製品、又甜又香的東西,都要少碰爲妙。作爲一個佛弟子要有智慧,不要亂吃東西。過去我吃素,曾經因爲沒把握原則而吃出毛病來,病得連佛都不想拜,還怨佛陀說:我吃素怎麼身體這麼差呢?怨佛陀有什麼用,是我自己沒有智慧,天天吃罐頭的醬瓜,以致營養不夠,結果吃出毛病來了。所以吃是很深、很重要的一門學問,吃了一輩子還不懂得怎麼吃,實在是冤枉作人。
二、充分休息
除了吃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養生要領——“休息”。各位幾點睡覺?十一點、十二點,這都是錯誤的,睡覺最好的時間是十點,九點半更好,超過十一點睡覺就不正常。我們膽肝休息的時間是子時、醜時,你子時還不休息,即使睡到明天早上八點,還是很累。我通常十點就准備休息,十點半躺下去,一秒鍾到兩秒鍾,就不省人事了,早上四點起床,一起來精神百倍。早睡還有一個好處——可以免除很多應酬。早起有什麼好處?早起不受幹擾,你看師父們早上四點起來洗洗臉,就打坐,沒有信徒來拜訪、請法,四、五、六、七、八點,四小時是出家人每天的黃金時段。你想想看,晚上應酬到十二點才回來,等一覺醒來已經七、八點,另一個應酬馬上又來了,你還有時間讀書嗎?當然沒有!所以你應當養成習慣,學聰明點,晚上早點睡覺,九點半就准備睡覺,清晨叁點半或四點半起來,可以做很多事情,別人在睡大覺時,你已經解決了很多事。如此聰明的做法,對你這生當中的修學有很大的幫助。
叁、適當運動
除了吃和休息,運動也很重要。現在我們來個腦力激蕩:運動除了可以讓你骨骼堅硬、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使你的鈣質沈積到骨骼之中去,增加鈣質的吸收利用效能,還有什麼很重要但沒講出來的好處?心情愉快!不要老是皺眉頭,不要嫉妒人家,不要瞧不起別人、瞧不起自己,這都很重要;心情老是郁悶不樂,臺語叫“郁卒”,要保持樂觀的心境,才能使你的免疫細胞活躍起來,進而獲得強健的身體。
四、正確呼吸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養生法則,我點出來好了——“呼吸”。你們可能會說,師父你看輕我們了,大家天天在呼吸,誰不會呼吸呢?我發現大家真的是不懂得呼吸,所以造成很多的疾病,呼吸非常非常的重要,叁天五天不吃飯會死嗎?不會死。我最近剛好斷食五天,我五天沒有吃,有沒有死?死了就不能來這裏了嘛!五天當中我沒吃東西,只有喝水。過去我曾經多氯聯苯中毒病得很嚴重,後來斷食二十一天,沒有餓死,活到現在。呼吸比吃和休息更重要,你把鼻子捏住一分鍾試試看,受不了,可見呼吸是維持生命不可缺的要素。可是我們懂不懂得呼吸要領?我們多是作錯誤的呼吸。在阿含經裏面,佛陀曾經告訴我們一個正確的呼吸方法,不但能讓身體健康,而且還能讓心靈安定下來,現在我就要來與各位分享這個正確的呼吸方法。
中國人提倡氣功,將氣憋在小腹丹田,這還不是正確的呼吸方法。佛陀告訴我們:一般人的呼吸叫“淺呼吸”,淺呼吸對健康不好。呼吸系統從鼻腔經過氣管一直到肺部,將空氣吸進去再呼出來,在醫學上叫做外呼吸,又叫肺呼吸,保留了很多的廢氣;因爲種種的原因而使我們換氣不完全,包括非常非常多的二氧化碳,過多的二氧化碳存留,也相對的降低了氧氣的獲得,造成組織缺氧。一般人呼吸每分鍾十八到二十次,所以呼吸很淺,經常有一百五十到兩百西西二氧化碳停留在肺部而無法交換,造成我們頭昏昏、腦鈍鈍(臺語),昏沈、疲倦、思考不能集中等現象。佛陀要我們用正確的方法呼吸:吸氣的時候要自然的吸,不必刻意吸很多很多,佛陀注重呼氣甚于吸氣,認爲能呼出的氣體量就代表能吸入的量。我們誤以爲能吸愈多就愈好,可是我們忽略了一點:當你的廢氣無法呼出時,吸入再多的氧氣都沒有用,所以佛陀講求的呼吸方法是叁比一,即每一次呼吸時,吐氣的時間比例是叁,吸氣時間比例爲一,經過慢慢訓練的時候,還可以變成四比一,那就更好了。目前假如你能訓練到叁比一就已經很不錯了。
我們可以一起來試試看這種呼吸法,吸——吐,吐氣、吐氣、吐氣、吐氣、吐氣、吐——這樣叫一口氣。你看我們平日的呼吸,你以爲你吐氣吐幹淨了,可是你看,呼——吹氣,你每次都沒把氣吐幹淨。我現在用這杯子喝茶,只喝一口就放下來,你們能再倒多少水給我?一口而已,然後我再喝半杯,你們就可以再倒半杯給我,可是其中有半杯水是舊的,如果我將一杯全喝光光,你們可以再倒多少量給我呢?一整杯新鮮的!可見一個人吐氣時能夠吐得幹幹淨淨,吸氣才能吸得完全!當我們呼吸時,橫隔膜會一上一下運動,連帶的也會自動按摩你的內髒,對五髒六腑健康非常有幫助。所以你要注意呼氣甚于注意吸氣;並不是像氣功所說的要吸很多憋在某處越久越好,不是這樣的。你有沒有把廢氣吐幹淨,就像這杯茶有沒有喝完,當你喝完它才能再倒一杯新的給你,你喝一口,我只能倒一口給你,你喝半杯,我當然只能再倒半杯給你,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有一天,我突然間領悟一個道理:呼吸跟擰毛巾一樣,毛巾如果這樣隨便一擰,濕答答的,用來擦桌子,能把桌子擦幹淨嗎?不可能!因爲它濕答答的,已經沒有吸收的能力了,但是如果我將它扭幹了呢,桌上的水都能擦幹淨。所以你每一次呼吸的時候就想成擰毛巾:“我把毛巾扭幹!把廢氣吐幹淨!”這種正確的呼吸法。你不妨利用打坐時實驗看看。我們念佛的人在打坐當中,一分鍾兩次到叁次呼吸就可以了,一般人是十二、十五、十八次,甚至于二十次。一個人的呼吸若很淺,身體不容易健康,而且壽命比較短。你看狗怎麼呼吸?“哈、哈……”呼吸這麼短,壽命只有十年。
正確的呼吸法是這樣子的:自然吸,不要故意吸很多,自然吸就好,再吐氣——吐氣——吐氣,吐完了就念一句阿彌陀佛,知道嗎?你不必念阿彌陀佛念得很快,每次吐息終了就念一句,若習慣念叁句就每次念叁句,你習慣念五句就念五句,要時時注意你的吐氣有沒有吐得幹淨。你能吐出多少,就表示你能吸入多少。就像這杯子的水,你能喝掉一杯的量,我就能倒一杯的量給你。假如你每次都保留許多廢氣在呼吸器官中,就會老是覺得頭昏昏、腦鈍鈍的,疲倦啦、思慮不能集中啦,種種毛病都來了,這就表示你不懂正確的呼吸方法。你可以用這種方法試試看,很容易讓你身心靜下來。
你隨時可以練這功夫,這功夫也可以幫助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當煩惱現前時,馬上警覺到問題。或者你的頂頭上司啰哩巴唆的時候,你就眼睛看著他,心念“阿彌陀佛”,他以爲你很認真聽他講,可是你卻在調整呼吸,在修行。這樣你既不浪費時間,也得到許多好處,他也得到受用,爲什麼?他只是發泄發泄而已,他把一句話重覆十遍、二十遍,念那些沒有營養的話,你越聽越煩,會産生沖突,你要立即調息,趕緊的在心裏念阿彌陀佛,這樣他會認爲你是好部下、很認真聽他的話,這功夫要學起來。
五、當修忍辱
我們平常都有個習慣,老是注意別人對我好不好,計較別人是否尊重我,在意別人是否器重我,是否欣賞我,是否特別保護我,注意這人高、這人胖、這人瘦、這人漂亮、這人怎樣……,我們都把心外放,所以叫做“外道”。現在用這方法隨時注意自己的呼吸,你的心很容易靜下來,身體也就容易健康。可是現在我正在講解,你還是要認真聽,你不能直念阿彌陀佛,沒有用心聽我的話,那就白費了。所以要看情形,如果對方講有意義的話,你當然要認真聽,對方講沒有營養的話,就趕緊把這功夫用上來,不浪費時間。
以上談到身心的調攝,包括飲食、休息、運動、呼吸、不要發脾氣,這些都是我們調攝身心的要領。
伍、求一切智
最後來作個結論。大富大貴好不好?好啊!是好事!大富是指心靈的層次,比如一個人多去摸專業的書籍、修身養性的書籍,能避免自己的知識與社會産生代溝。這個世界每天都有新的知識産生,如果把它用叁十二開的紙張來記載,大概要兩千頁才能寫下來。叁五天不讀書,不但面目可憎,還與社會産生代溝——跟不上時代的鴻溝。所以在人生的追求當中,心靈的富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心靈太空虛了,你就會慢慢被時代淘汰掉,也會對自己喪失信心;在家中你跟子女之間的代溝會越來越大,子女會瞧不起你,你的事業也會做不成,因爲你一無所知,你永遠用最原始最老舊的方法去經營,就不能生存下去。可見追求知識,讓心靈豐富是很重要的。
我們除了衣食無缺、有豐富的知識還不夠,除了求富還要求貴,也就是儒家所說的希聖希賢,在佛法來講,就是要成佛作祖。在信佛學佛成佛曆程中,要以佛陀作爲我們生命最高、最究竟、最理想的學習及成就的座標。若我們今生今世,乃至世世生生以佛陀的“一切智”做爲最高的生命訴求的話,則這一生的一切一切,包括婚姻、事業、感情種種的挫折,就算不了什麼了,畢竟那些都只是副修,不是我們的主修。我們的主修不能喪失,若不能把握主修,只在副修下功夫,那麼無論副修再修得怎麼好,還是不能畢業;主、從之間,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把握得宜。
如果能把生命的定位認識清楚,慶幸自己得人身、生在人間,能時常聽聞佛法、能親近善知識,有好的同修道友互相提攜,又能在佛陀文教基金會共修,這真是大富大貴。你不要以爲社會上那些大富豪,以及高官顯宦很富貴,其實他們有許多是富而不貴,是美中不足的。每一個人要肯定信佛學佛就是最富貴的人,能夠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人才是大富大貴的人。
《菩薩學處·第一講 富貴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