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婆世界①,有叁阿僧祇②百千名號,諸凡愚人雖聞雖說,而不知是如來異名,其中或有人知如來者,知無師者,知導師者,知勝導者,知普導者,知是佛者,……如是等滿足叁阿僧祇百千名號,不增不減,於此及余世界中,有能知我如水中月,不入不出,但諸凡愚心沒二邊,不能解了,然亦並重承事供養,而不善解名字句義,執著言教,昧於真實,謂無生,無滅是無體性,不知是佛差別名號。如因陀羅釋揭羅等,以信言教,昧於真實,於一切法,如言取義,彼諸凡愚作如是言,義說無異,何以故
義無體故。是人不了言音自性,謂言即義,無別義體。大意,彼人愚癡,不知言說是生是滅,義不生滅。
大慧,一切言說墮於文字,義則不墮,離有離無故,無生無體故。大慧,如來不說墮文字法,文字有無不可得故,惟除不墮於文字者。大慧,若入說法墮文字者,是虛诳說,何以故
諸法自性離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經中說,我與諸佛及諸菩薩,不說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離文字故,非不隨義而分別說。大慧,若不說者,教法則斷,教法斷者,則無聲聞、緣覺、菩薩、諸佛。若總無者,誰說
爲誰
是故,大慧,菩薩摩诃薩不著文字,隨宜說法,我及諸佛皆隨衆生煩惱解欲種種不同而爲開演,令知諸法自心所見,無外境界,舍二分別,轉心意識,非爲成立聖自證處。
大慧,菩薩摩诃薩隨於義,莫依文字。依文字者,墮於惡見,執著自宗,而起言說,不能善了一切法相,文辭章句,即自損壞,亦壞於他,不能令人心得悟解。若能善知一切法相,文辭句義悉皆通達,則能令自身受無相樂,亦能令他安住大乘;若能令他安住大乘,則得一切諸佛、聲聞、緣覺及諸菩薩之所攝受;若得諸佛、聲聞、緣覺及諸菩薩之所攝受,則能攝受一切衆生;若能攝受一切衆生,則能攝受一切正法;若能攝受一切正法,則不斷佛種;若不斷佛種,則得勝妙處。大慧,菩薩摩诃薩生勝妙處,欲令衆生安住大乘,以十自在③力,現衆色像,隨其所宜,說真實法。真實法者,無異、無別、不來、不去,一切戲論皆悉息滅。是故,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應如言執著於義。何以故
真實之法,離文字故。
大慧,譬如有人以指指物,小兒觀指不觀於物,愚癡凡夫亦複如是,隨言說指而生執著,乃至盡命終不能舍文字之指,取第一義。大慧,譬如嬰兒應食熟食,有人不解成熟方便,而食生者則發狂亂。不生不滅亦複如是,不方便修則爲不善,是故宜應善修方便,莫隨言說而觀指端。
大慧,實義者微妙寂靜是涅槃因,言說者與妄想合流轉生死。大慧,實義者從多聞得,多聞者謂善於義非善於言說。善義者不隨一切外道惡見,身自不隨,亦令他不隨,是則名曰於義多聞。欲求義者,應當親近;與此相違著文字者,宜速遠離。
注釋
①娑婆世界:亦稱「堪忍世界」。堪忍,即堪忍苦難之意,佛教認爲,此界苦難衆多,住此界衆生,須堪忍受種種苦難;另,堪忍還指菩薩爲教化衆生堪於忍受種種勞苦。
②阿僧祇:古印度數目名,一阿僧祇爲一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意爲無數。
③十自在:自在者,進退無礙之意。十種自在即是:一命自在,菩薩得長壽慧命,住持世間、無有障礙;二心自在,菩薩智慧方便,調伏自心,能入各種叁昧,而無障礙;叁資具自在,菩薩以無量珍寶,嚴飾世界,清淨無礙;四業自在,菩薩能隨諸業,應時示現,無障無礙;五受生自在,菩薩能隨其心念,於諸世界受生示現,無障無礙;六解自在,菩薩能示現種種色身,演說妙法,無障無礙;七願自在,菩薩能隨諸願,於諸刹中應時出現,成正等覺,無障無礙;八神力自在、菩薩神通廣大,威力無量,能於世界中隨機示現,無障無礙;九法自在,菩薩得大辯才,廣演無邊法門,無障無礙;十智自在,菩薩智慧具足,能於一念中現如來十力無畏,成正等覺,無障無礙,
譯文
其時,大慧菩薩承佛威神,又對佛說:世尊,如來演說不生不滅法門,不爲奇特。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一切外道亦說作者不生不滅,世尊也說虛空、涅槃、非擇滅叁無爲法不生不滅;外道說作者因緣生於世間,世尊也說無明愛業生諸世間,都是因緣而生,只是稱謂不同罷了。世尊所說和外道所說之外因緣生法也是這樣。所以,佛之所說與外道說無有差別。外道說時間、方位、虛空、微塵、四大種、大梵天、勝妙天 (梵pradhana) 、大自在天、衆生主等九物不生不滅,世尊亦說一切法不生、不滅,若有若無,皆不可得。世尊,大種不壞滅,周流諸趣,自性常住,不生不滅,世尊分別所說諸法,雖稍有異,實際上外道多已說過。所以說,佛法同於外道法,若有不同,請佛爲解說,爲什麼佛法勝於外道法
若無不同,外道即是如來,因爲外道亦說不生、不滅。世尊常說,一世界中,無有多佛,如上面所說的,則應是有。
佛說:大慧,我之所說不生、不滅,不同於外道所說之不生、不滅,不生無常論,區別在哪裏呢
外道計著一切諸法有實相性,不生、不滅,如來所說不墮有、無,我所說法,非有非無,離生離滅。爲什麼非無
如幻影夢像,其影像非一無所有;爲什麼非有呢
影像實無自性,能所見取皆不可得,所以我說一切諸法非有非無,離有離無。若覺諸法唯是自心所見,住於自性,分別不生,世間一切諸法,皆悉寂靜。妄想分別,是凡愚之所爲,非聖賢也。
大慧,妄心分別之不實境界,如乾闼婆城及幻化人,小兒見有乾闼婆城及衆多商賈出入,妄心分別,言有其事,凡愚所見生與不生、有爲無爲也是這樣,如幻人生,如幻人滅,幻人其實不生不滅。諸法也是這樣,離於生滅。大慧,凡夫虛妄起生滅見,聖人不如是見。所謂虛妄者,不依真實義,而起顛倒見。顛倒見者,執著諸法有自性,不見諸法自性本寂靜;不見諸法自性本寂,不能離於虛妄分別。所以,大慧,如來以其無相見勝於外道之有相之見。有相之見,以不生不滅爲受生因,若無有相,則無有虛妄分別,寂靜常住,則是涅槃。大慧,所謂涅槃者,依真實見,舍分別想,離心、心所法,獲如來自覺聖智所證境界,我說此即是寂滅涅槃。
原典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承佛威神,複白佛言:世尊,如來演說不生不滅,非爲奇特。何以故
一切外道亦說作者不生,不滅,世尊亦說虛空、涅槃及非數滅不生不滅;外道亦說作者因緣生於世間,世尊亦說無明愛業生諸世間,俱是因緣,但名別耳,外物因緣亦複如是。是故,佛說與外道說無有差別。外道說言,徽塵、勝妙、自在、生主等如足九物不生、不滅,世尊亦說一切諸法不生不滅,若有若無,皆不可得。世尊大種不壞,以其相不生、不滅,周流諸趣,不舍自性。世尊,分別雖稍變異,一切無非外道已說,是故佛法同於外道,若有不同,願佛爲演,有何所以佛說爲勝
若無別異,外道即佛。以其亦說不生不滅故。世尊常說一世界中,無有多佛,如向所說,是則應有。
佛言:我之所說不生不滅,不同外道不生不滅、不生無常論。何以故
外道所說,有實性相不生不變,我不如是墮有,無品,我所說法,非有非無,離生離滅。雲何非無
如幻夢色,種種見故。雲何非有
色相自性非是有故,見不見故,取不取故。是故,我說一切諸法非有非無。若覺唯是自心所見,住於自性,分別不生,世間所作悉皆永息,分別者是凡愚事,非聖賢耳。
大慧,妄心分別不實境界,如乾闼婆城,幻所作人。大慧,譬如小兒見乾闼婆城及以幻人商賈入出,迷心分別,言有實事,凡愚所見生與不生,有爲無爲,悉亦如是。如幻人生、如幻人滅,幻人其實不生、不滅。諸法亦爾,離於生滅。大慧,凡夫虛妄起生滅見,非諸聖人。言虛妄者,不如法性,起顛倒見。顛倒見者,執法有性,不見寂滅;不見寂滅故,不能遠離虛妄分別。是故,大慧,無相見勝,非是相見,相是生因,若無有相,則無分別,不生不滅則是涅槃。大慧,涅槃者,見如實處,舍離分別心、心所法,獲於如來內證聖智。我說此是寂滅涅槃。
譯文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一切外道妄說無常,世尊也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不知此說是邪
是正
所說的無常,又有幾種
佛說:大慧,外道說有七種無常,非是我法。哪七種呢?一者四大造色,作已還舍,是名無常;二者形處轉變,是名無常,謂四大所造色之長短、大小變化無常;叁者色即無常,亦即各種形色變化無常;四者轉變無常,一切諸法相續不斷,疊相變化自然歸滅,猶如乳變爲酪,此種無常雖不可見,但在一切法中壞一切法;五者性無常;六者性無性無常;七者不生無常。
此中,性、無性、無常者,指能造所造諸法虛妄不實,其相壞滅,大種自性,本來無起,無起即無滅,何有能造所造之實法言無常;不生無常者,指常與無常、有與無等,一切諸法皆無有起,乃至極小之微塵,也無所見,此即以不起名無常。其實,一切諸法,本來寂靜,並非滅生名無常,不識於此,則墮外道無常義;所謂性無常者,此即於非常非無常處,妄生分別,亦即其立一無常之性,自不壞滅,但能壞滅諸法。若無此無常性壞滅諸法,諸法則終不壞滅,猶如以杖擊瓦,以石打物,瓦、物壞而杖石不壞,外道所謂性無常說也是這樣。大慧,現見無常性與所作法,並無異體,無能作、所作之差別,妄言此是無常性,彼是所作法,因爲無差別的緣故。能作、所作應俱是常,故無有一無常之性,能令諸法壞滅而成於無。
大慧,諸法壞滅實也有因,但此非凡愚之所能知。大慧,異因不應變生異果,若異因能生異果,則一切諸法應是互相轉生,這樣,此法彼法應無有差別,怎可以說諸法能轉變互生呢
大慧,若有法無常性爲能生因,應同所作法一樣同屬無常,既然自己也屬無常,怎能生起諸法呢
所無常法皆應是常。大慧,若無常性住諸法中,應同諸法一樣墮於叁世,與色一樣,過去已滅,未來…
《楞伽經 無常品第叁之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