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謂自證法及本住法。雲何本住法
謂諸佛所證,我亦同證,不增不減,證智所行,離言說相,離分別相,離名字相。雲何本住法
謂法本性如金等在礦,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住法位,法界法性皆悉常住。大慧,譬如有人行曠野中,見向古城平坦舊道,即便隨入止息遊戲。大慧,于汝意雲何?彼作是道以及城中種種物耶?
白言:不也。
佛言:我及諸佛所證真如,常住法性亦複如是。是故說言始從成佛,乃至涅槃,于其中間不說一字,亦不當說。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某夜成正覺,某夜般涅槃,
于此二中間,我都無所說。
自證本住法,故作是密語,
我及諸如來,無有少差別。
注釋
①二種障:即「煩惱障」和「所知障」。煩惱障指以我執爲主的諸煩惱,能障礙成就佛果;所知障指以法執爲主的諸惑見,能障礙覺悟。
②二種死:一是「分段生死」,指諸有漏之業,煩惱障所感之叁界六道果報,此爲一切凡夫之生死;二是「不思議變易生死」,即由諸無漏業,依所知障所感之淨土果報,此爲阿羅漢以上之聖者之生死。
③迦陵頻伽:又作「歌羅頻伽」、「迦蘭頻伽」等,譯爲「好聲」,鳥名。據傳這種鳥出自雪山,在殼中即能鳴叫,其號優雅悅耳。
④叁十七種菩提分法:亦稱叁十七道品,是達到覺悟,趣向涅槃的叁十七種修行方法,具體的可進一步分爲「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
譯文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請爲我等說一切法有無之相,令我及諸大菩薩知有無二見是虛妄故,癡速證得正等正覺。
佛說:好好聽著,我當爲你說。
大慧說:是的。
佛說:大慧,世間衆生多墮落於二見之中,即有見、無見。因墮於二見故,出離解脫之想則非實際。
何謂有見
謂實有因緣而生諸法,因之與緣並非不真實的;謂實有諸法從因緣生,並非無法從因緣生。大慧,這樣說者,不了萬法唯心所現。如何是無見
謂先計貪瞋癡諸法爲有,後滅之爲無,此即爲無見。大慧,如若有人這樣說「無有諸法,以不見諸物故」;又有人見如來、聲聞、緣覺等無貪、瞋、癡之性,故執無見,此二種人,誰者爲違背佛法
大慧說:那種先妄計貪、瞋、癡性爲有,後又計無者,是破壞佛法者。
佛說:善哉!善哉!你很理解我的提問。此人不但先妄執貪、瞋、癡爲有,後又計無者,是違背、破壞佛法,也壞叁乘聖人。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煩惱無性、無體,內外不可得,非異非不異,不可取著;聲聞、緣覺、如來叁乘本性解脫,無能縛及縛因,若有能縛及其縛因煩惱,則有所縛之衆生,這種說法,顯然是違背佛法的,先取煩惱爲有,俊滅之爲無者,則是破有爲無相,依於此義,我作此說:甯可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懷增上慢。若起空見,則是破壞佛法,因其墮入有無、自共相見解之中,不能了知諸法唯心所現。因不能了知諸法唯心所現,見有外法刹那生滅,無常展轉,成差別蘊界處諸法相,相續流轉,起後還滅,虛妄分別,離名字法,如此則是違背、破壞佛法。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有無是二邊,乃至心、心所行,
淨除此分別見,則得平等寂滅心。
知貪愛諸境界,非是滅後方無,
萬法悉是真如,此聖賢之境界。
本無而後生,生後還複滅,
因緣生滅有無,此均不住如來實相界。
法非佛生,亦非外道諸作者生,
既從妄緣生起,本無何須更無之
誰以五蘊生之,既無何得破有爲無
外道說有生法,妄想計有無。
若知無所生,亦複無所滅,
諸法悉空寂,有無之見二俱離。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請爲我等說佛法宗趣之相,令我及諸大菩薩通達此義,不墮一切邪妄之見,速得無上正等正覺。
佛說:好好聽著,我當爲你等解說。
大意說:是的。
佛說:大慧,一切二乘及諸菩薩,有二種宗法相。哪二種呢
亦即宗趣法相與言說法相。宗趣法相者,謂自覺聖智所證實法,遠離文字虛妄分別,入真法界,成就如來自覺地行,超諸世間妄想惑見,製伏邪魔外道,生智慧光,此是名宗趣法相。言說法相者,謂說九部種種教法,離於一異、有無等分別相,方便善巧隨順衆生,令人於此法門中而得解脫,是名言說法相。你及諸大菩薩應當勤加修學。
原典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願說一切法有無相,令我及諸菩薩摩诃薩離此相,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佛言:谛聽,當爲汝說。
大慧言:唯。
佛言:世間衆生多墮二見,謂有見、無見。墮二見故,非出出想。
雲何有見
謂實有因緣而生諸法,非不實有,實有諸法從因緣生,非無法生。大慧,如是說者,則說無因。雲何無見
謂知受貪瞋癡已,而妄計言無。大慧,及彼分別有相,而不受諸法有,複有知諸如來、聲聞、緣覺,無貪、瞋、癡性而計爲非有,此中誰爲壞者
大慧白言:謂有貪、瞋、癡性後取於無,名爲壞者。
佛言:善哉!汝解我問,此人非止無貪、瞋、癡名爲壞者,亦壞如來、聲聞、緣覺。何以故
煩惱內外不可得故,體性非異非不異故。大慧,貪、瞋、癡性若內若外皆不可得,無體性故,無可取故,聲聞、緣覺及以如來本性解脫,無有能縛及縛因故。大慧,若有能縛及以縛因,則有所縛,作如是說名爲壞者,是爲無有相,我依此義密意而說。甯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懷增上慢①。若起此見,名爲壞者,墮自共見樂欲之中,不了諸法惟心所現,以不了故,見有外法刹那無常展轉差別蘊界處相。相續流轉起已還滅,虛妄分別,離文字相,亦成壞者。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有無是二邊,乃至心所行,
淨除彼所行,平等心寂滅。
不取於境界,非滅無所有,
有真如妙物,如諸聖所行。
本無而有生,生已而複滅,
因緣有及無,彼非住我法。
非外道非佛,非我非余衆,
能以緣成有,雲何而得無
誰以緣成有,而複得言無
惡見說爲生,妄想計有無。
若知無所生,亦複無所滅,
觀世悉空寂,有無二俱離。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請佛言:世尊,惟願爲說宗趣之相,令我及諸菩薩摩诃薩善達此義,不隨一切衆邪妄解,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佛言:谛聽,當爲汝說。
大慧言:唯。
佛言:大慧,一切二乘及諸菩薩,有二種宗法相。何等爲二
謂宗趣法相,言說法相。宗趣法相者,謂自證殊勝之相,離於文字言說分別,入無漏界,成自地行,超過一切不正思覺,伏魔外道,生智慧光,是名宗趣法相。言說法相者,謂說九部種種教法,離於一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隨衆生心,令入此法,是名言說法相。汝及諸菩薩當勤修學。
注釋
①增上慢:自認爲已得增上之法,而起慢心,如未得謂得,末證謂證。
譯文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請爲我等講說虛妄分別之相,此虛妄分別相是如何生的
是什麼所生
是爲什麼而生的
是誰所生
爲何名爲虛妄分別
佛說:大慧,你爲哀愍世間天人,而作此問,問得好!好好聽著,認真思考,我當爲你解說。
大慧說:是的,世尊。
佛言:大慧,一切衆生不能了達外種種境,乃是自心虛妄分別所現,計著能取、所取,起各種分別,墮有、無之見,增長外道妄見習氣,心、心所法,相應而起,執著外道、世俗種種實我實法,所以稱爲虛妄分別。
大慧對佛說:如果是這樣,外道、世俗種種執著,於離有、無之性,起各種境相,那麼,世尊,第一義谛也是這樣,離妄想諸根、叁種量及五分論等,世尊何故於外道、世俗種種義言起分別
而於第一義中卻不言起分別呢
大概不至於世尊所說的違背道理吧
不然爲什麼一處言起,一不言起
世尊又說外道、世俗之虛妄分別,是墮有、無之見,如幻非實,分別世俗之見與第一義谛也是一樣,有無相離,世尊怎麼也於此生二邊分別見呢
此說豈不墮於世間顛倒見嗎
佛說:大慧,我不是說世俗法生妄想分別,第一義滅妄想分別,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不應起於有、無分別,一切所見外法皆幻有實無,都是自心之所顯現,只因愚癡凡夫虛妄分別自心,執著種種外境外法,所以才那麼說,目的是使他了達一切外境外法皆是自心所現,斷除我、我所及其他一切執著,棄除作者及所作法等惡因緣,覺了一切諸法唯是自心,轉心、意、識,明解諸地,入如來境,舍離五法、叁自性等分別見,所以我說虛妄分別相及種種執著乃是自心所現,如能如實了知其義,則可以得到解脫。
其後,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如來說言,如我所說你及諸菩薩不應依語取義,世尊,何故不應依語取義
何謂語
何謂義
佛說:好好聽著,我當爲你解說。
大慧說:好的。
佛說:所謂語者,乃是以妄想習氣爲因,以喉舌唇腭爲緣,而發出種種聲音、文字,相對談說,是名爲語。所謂義者,大菩薩靜處獨居,恒審思慮,思維觀察,見人、法二空,趣向如來自證聖智境界,轉諸習氣惡見,在在處處修行勝相,至如來所證實法,是名爲義。又,大菩薩應善知語、義,知其不一不異。若義異於語者,二者不相應,則語不應顯義,但實際上語是顯義的,如燈之照物。譬如有人持燈照物,後知此物是這樣的,在這個地方,大菩薩也應這樣看待語、義關系,因語言燈而入於義。但義非語,故不得言一。因此,大菩薩應因語入於離語言之自證境界。又,大慧,若有人於不生不滅等染淨諸法,如言取義,計言說與義一者,是名建立:若認言語與義異者,是名誹謗,因其於彼起分別故,譬如所見種種幻事,此是愚夫見,非聖賢見。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若隨言取義,虛妄建立諸法;
因爲計有實法,不免墮於地獄。
五蘊中無我,亦非五蘊即是我;
非如妄建立,亦非無所無。
若像愚夫之妄分別,一切語義皆有實性;…
《楞伽經 無常品第叁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