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何是財分別
謂取著種種金銀財寶,而起言說,是名財分別;如何自性分別
謂以惡見分別諸法自性,如地性堅、水性濕、火性熱、風性動等等,是名自性分別;如何是因分別
謂於因緣而分有無,以有此因而生此法,是名因分別;如何見分別
謂如外道惡見,執著於有無、一異、俱不俱等,是名見分別;如何是理分別
於諸蘊中,計有我、我所,說虛妄法,是名理分別;如何是生分別
謂計著諸法若有若無,從緣而生,是名生分別。
如何是不生分別
謂計著一切諸法,本來不生,無有體性,不從緣起,不自因生,是各不生分別;如何是相屬分別
以有爲諸法,俱是因果相續,如針與線,是名相屬分別;如何是縛解分別
計有煩惱能縛衆生,又以修道使衆生解脫,如人先爲繩子所縛,後松縛得解,是名縛解分別。大慧,此等都是凡夫妄分有無,生此分別。大慧,於緣起性中虛妄執著此種種分別,如依於幻術而見種種物事,凡夫愚人執此等虛幻物事爲實有。大慧,幻有之與種種物事,非異非不異。若異者,幻術非是此等物事之因;若不異,幻化所現與種種物事應是無差別。但幻術與種種物事是不同的,因此二者非異非不異。大慧,你及諸大菩薩於有於無不應生執著。
大慧菩薩又對佛說;請世尊爲我等說自證聖智行相及一乘行相,我及諸大菩薩識此行栢,於此中而得覺晤,不更由其他途徑而得覺悟。
佛說:你等好好聽著,我當爲你等解說。
大慧說:是的。
佛說:大慧,大菩薩依聖教所言諸法無性,但妄想分別之義理,於閑靜之處觀照自覺,非由他悟,離妄想見,即能漸漸進入佛位,依此修行,是名自證聖智行相。如何是一乘行相
證知一乘道即名一乘行相。如何是一乘道
亦即能遠離能取、所取,如實而住。大慧,此一乘道唯有如來善於了知,非二乘、梵天及諸外道所能了知。
大慧對佛說:世尊,何故如來說有叁乘,不說一乘
佛說:大慧,一乘者,知生死無自性,生死即是涅槃,聲聞、緣覺二乘無自性涅槃法,但依厭離世間、調伏修行而求解脫,如來應二乘根機,是故不說一乘,而說叁乘法。又,聲聞、緣覺未斷所知障及業習氣,不覺法無我,末度生死變易死,是故我說叁乘之法。彼等若能斷除以上諸過習,覺法無我,其時乃離於涅槃想,於無漏界而得覺悟;覺悟之後,自知住有余地,進而精進修行,使諸功德圓滿,其時即得如來自在法身。
此時,世尊重說頌曰:
天乘、梵乘、聲聞乘、緣覺乘、佛乘,
此等諸乘乃佛所說。
心動而計有諸乘,此悉未究竟;
若妄想心滅,即無諸乘及能乘之人。
無乘無乘者,我說爲一乘;
爲引導愚夫故,說諸乘差別。
解脫有叁種,離煩惱者二乘解脫;
達法無我平等智者,如來真實解脫。
譬如海中木頭,常隨波浪翻轉;
聲聞之心亦然,隨境相之風所飄遊。
雖已滅煩惱又更起煩惱,猶如被習氣所縛;
進而爲涅槃所縛,住於無漏界。
此非究竟境界,但也不退更作凡夫;
自以爲已得涅槃,乃至劫數不覺。
譬如昏醉之人,醒後方才覺悟;
聲聞也是這樣,覺悟之後,當能成佛。
原典
複次,大慧,我今當說妄計自性差別相,令汝及諸菩薩摩诃薩善知此義,超諸妄想,證聖智境,知外道法,遠離能取、所取分別,於依他起種種相中,不更取著妄所計相。大慧,雲何妄計自性差別相,所謂言說分別、所說分別、相分別、財分別,自性分別、因分別、見分別、理分別、生分別、不生分別、相屬分別、縛解分別。大慧,此是妄計自性差別相。
雲何言說分別
謂執著種種美妙音詞,是名言說分別。雲何所說分別
謂執有所說事,是聖智所證境依此起說,是名所說分別。雲何相分別
謂即於彼所說事中,如渴獸想,分別執著堅濕暖勁等一切諸相,是名相分別。雲何財分別?謂取著種種金銀等寶而起言說,是名財分別。雲何自性分別
謂以惡見如是分別此自性,決定非余,是名自性分別。雲何因分別
謂於因緣分別有無,以此因相而能生故,是名因分別。雲何見分別
謂諸外道惡見,執著有無、一異、俱不俱等,是名見分別。雲何理分別
謂有執著我、我所相,而起言說,是名理分別。雲何生分別
謂計諸法若有若無從緣而生,是名生分別。
雲何不生分別
謂計一切法本來不生,未有諸緣而先有體,不從閃起,是名不生分別。雲何相屬分別
謂此與彼,疊相系屬,如針與線,是名相屬分別。雲何縛解分別
謂執因能縛,而有所縛,如人以繩方便力故,縛已複解,是名縛解分別。大慧,此是妄計性差別相,一切凡愚於中執著,若有若無。大慧,於緣起中,執著種種妄計自性,如依於幻見種種物,凡愚分別,見異於幻。大慧,幻一各種非異非不異。若異者,應幻非種種因;若一者,幻與種種應無差別。然見差別,是故非異非不異。大慧,汝及諸菩薩摩诃薩於幻有無不應生著。
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惟願爲說自證聖智行相及一乘行相,我及諸菩薩摩诃薩得此善巧,於佛法中不由他悟。
佛言:谛聽,當爲汝說。
大慧言:唯。
佛言:大慧,菩薩摩诃薩依諸聖軟無有分別,獨處閑靜觀察自覺,不由他悟,離分別見,上上升進入如來地,如是修行,名自證聖智行相。雲何名一乘①行相
謂得證知一乘道故。雲何名爲知一乘道
謂離能取、所取分別,如實而住。大慧,此一乘道惟除如來,非外道、二乘、梵天王等之所能得。
大慧白佛言:世尊,何故說有叁乘,不說一乘
佛言:大慧,聲聞、緣覺,無自般涅槃法故,我說一乘以彼但依如來所說,調伏遠離,如是修行而得解脫,非自所得;又彼未能除滅智障及業習氣,未覺法無我,未名不思議變易死,是故我說以爲二乘。若彼能除一切過習,覺法無我,是時乃離叁昧所醉,於無漏界②而得覺悟已。於出世上上無漏界中修諸功德,普使滿足,擭不思議自在法身。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天乘及梵乘,聲聞緣覺乘;
諸佛如來乘,諸乘我所說、
乃至有心起,諸乘未究竟;
彼心轉滅已,無乘及乘者。
無有乘建立,我說爲一乘;
爲攝愚夫故,說諸乘差別。
解脫有叁種,謂離諸煩惱;
及以法無我,平等智解脫。
譬如海中木,常隨波浪轉;
聲聞心亦然,相風所飄激。
雖滅起煩惱,猶被習氣縛;
叁昧酒所醉,住於無漏界。
彼非究竟趣,亦複不退轉;
以得叁昧身,乃至劫不覺。
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後悟;
聲聞亦如是,覺後當成佛。
注釋
①一乘:以成佛爲唯一之教,認爲一切衆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中國佛教性宗認爲一乘是真實究竟之教,叁乘是方便教,相宗與此相反,認爲叁乘是真實,一乘是方便。
②無漏界:漏者,煩惱之異名,如貪瞋癡諸煩惱。無漏者,即離煩惱之義。無漏界,即斷除煩惱之境界。
《楞伽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