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伽经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P5

  ..续本文上一页惟求所证最胜无漏无分别法,修行戒品,是名戒禁取相。大慧,须陀洹人舍三结故,离贪瞠痴。

  大慧白言:贪有多种,舍何等贪

  佛言:舍於女色缠绵贪欲,见此现乐生来苦故;又得三昧殊胜乐故,是故舍彼,非涅槃贪。

  大慧,云何斯陀含果

  谓不了色相,起色分别,一往来已,善修禅行,尽苦边际而般涅槃,是名靳陀含。

  大慧,云何阿那含果

  谓於过、未、现在色相起,起有无见,分别过恶,随眠不起,永舍诸结,更不还来,是名阿那含。

  大慧,阿罗汉者,谓诸禅三昧解脱力通悉已成就,烦恼诸苦分别永尽,是名阿罗汉。

  大慧言:世尊,阿罗汉有三种,谓一向趣寂、退菩提愿、佛所变化。此说何者

  佛言:大慧,此说趣寂,非是其余。大慧,余二种人,谓已曾发巧方便愿,及为庄严诸佛众会,於彼示生。

  大慧,於虚妄处说种种法,所谓证果,禅者及禅,皆性离故,自心所见,得果相故。大慧,若须陀洹作如是念:我离诸结,则有二过,谓堕我见及诸结不断。复次,大慧,若欲超过诸禅无量⑦色界者,应离自心所见诸相。大慧,想受灭三昧,超自心所见境者不然,不离心故。

  注释

  ①须陀洹:全称「须陀般那」,又译作「入流」、「预流」,初入圣流之义,声闻乘四果之初果。

  ②斯陀含:又译作「一来」,声闻乘四果之一,因其只断欲界九地修惑中的前六品,尚余後三品,因此,得此果者还必须再於欲界之人间与天上受生一次,故名。

  ③阿那含:又译作「不还」或「不来」,因其已断尽欲界之修惑,不须再来欲界受生,其所受生当於色界和无色界,故称「不来」。

  ④身见:五见之一,因不能了达我及我所乃是五蕴和合之假相,执有实我。

  ⑤疑:十见之一,指对於佛教真理尚有存疑,接受佛教真理犹豫不决,小乘「预流」以上,菩萨初地以上、乃焉断疑者。

  ⑥戒禁取:五见之一,依仿非究竟之邪禁,学其各种做法,以为如此则可生天或入涅槃。

  ⑦无量: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译文

  此外,大慧,有二种智,即观察智及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观察智者,即观一切法离四句,皆不可得。所谓四句者,即诸如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等。我以诸法离此四句,故说一切诸法皆不可得。大慧,如此观察诸法,你等应该修学;如何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

  谓於地、水、风、火四大种相,虚妄分别,妄想执著,以宗因喻五分法,成於不实而妄建立,是名邪正二种觉智相。大菩萨知此智相即能通达人、法二种无我,以无相智於地前胜解行位,善巧观察,即入初地,得大乘光明等百三昧门,以彼胜力见百佛,乃至光明照烛百佛世界,善能了知离垢地相,以本愿力故,现种种神通,至第十地而受佛灌顶,入於佛地以十无尽愿,成就众生,各种应现,无有休息而常安住自觉境界三昧乐。

  又,大慧,大菩萨应当善於了知四大造色。如何了知

  大慧,大菩萨应如是观察,彼诸大种真实不生,乃至三界但是妄心分别,唯是心之显现,无有外法。如是观察时,四大种所造悉皆离四句、无自性、无我、我所,住於如实之处而成就无生之相。

  大慧,彼诸大种如何造色

  大慧,诸外道妄想有津润之性为水大种,生内外水界(内水如血、汗,外水如河、海等」,有炎热之性为火大种,生内外火界(内火如体内热气,外火如自然之火),有飘动之性为风大种,生内外风界(内则气息运行,外则空气流动」,有色质之性为地大种,生内外地界(内则皮肉筋骨,外则田地高原),外道妄计有坚、湿、暖、动四性离於虚空,由妄想执著,不了五蕴虚假积聚,本无有性,故言四大种造色。大慧,五蕴妄识,由迷真心执著种种言语境界,作业受生,於诸趣中相续不断。大慧,地等造色实乃妄心所现,非由四大种所造,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若有法者,即有形相,即是所作,非离形相而有诸法。大慧,此大种造色乃是外道所说,非是我说。

  又,大慧,我今当说五蕴体相。五蕴者,即色、受、想、行、识。大慧,所谓色者,指四大及所造色,此各各异相:受、想、行、识诸蕴更非色法,无色法相,如同虚空,何有四种数相

  譬如虚空,离於谙相,而虚妄分别,此是虚空,彼是虚空。非色之受、想、行、识诸蕴,也是这样,因其离诸数相,离於有无。数相者,愚夫所说,非圣者说,圣者虽见五蕴,但了知此等诸蕴皆妄心分别所作,只是假名施设,相虽是有,而无其实,皆如影如幻,别无自体。不了如来所证境界,见有诸蕴,执著分别,常现在前,此即是妄想诸蕴自性相。大慧,这种分别你应当远离。舍离此等分别执著之後,说诸法实相,断一切外道邪见,了知诸法无我,入纯无相观之「远行地」 ,成就无量自在三昧,获意生身,达如幻三昧,神通自在,犹如大地,利益群生。

  此外,涅槃有四种。那四种呢

  谓以诸法体性为有性为无性的涅槃;以种种相为有为无的涅槃;觉悟自相为有性无性的涅槃;此三种是外道之所谓涅槃。此外,断五蕴六道中相续流注,以人无我为涅槃,此是二乘所谓涅槃。大慧,此四种涅槃非我所说。大慧,我所说者,分别所知境界识灭,名为涅槃。

  大慧说:世尊,岂不建立八种识吗

  佛说:建立。

  大慧说:若建立者,如何但说意识灭,非七转识灭

  佛说:大慧,以第八识为因及所依,前七识得生。大慧,前六识了境起执著时,生诸习气,薰习增长阿赖耶识,由是末那识执为我、我所,恒审思量,相续随转,无别体相。彼二种识,以阿赖耶识为因为所缘的缘故,观自心见境,妄想执著生种种心,犹如束竹互相为因。大慧,又如大海波浪,以自心所现境界为风吹,而有生灭,所以意识灭时,余七识亦灭。

  原典

  复次,大慧,有二种觉智,谓观察智及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观察智者,谓观一切法离四句①不可得。四句者,谓一异、俱不俱,有非有、常无常等。我以诸法离此四句,是故说言,一切法离。大慧,如是观法汝应修学。云何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

  谓於坚湿暖动诸大种性,取相执著虚妄分别,以宗因喻②而妄建立,是名取相分别执苦建立智,是名二种觉智相。菩萨摩诃萨知此智相,即能通达人、法无我,以无相智於解行地善巧观察,人於初地,得百三昧,以胜三昧力见百佛百菩萨,知前後际,各百幼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善能了知上上地相,以胜愿力变现自在,至法云地而受灌顶,人於佛地十无尽愿,成就众生种种应现无有休息,而恒安住自觉境界三昧胜乐。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了知大种造色。云何了知

  大慧,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观,彼诸大种真实不生,以诸三界,但是分别,惟心所现,无有外物,如是观时,大种所造悉皆性离超过四句,无我、我所,住如实处,成无生相。

  大慧,彼诸大种云何造色

  大慧,谓虚妄分别津润大种成内外水界,炎盛大种成内外火界,飘动大种成内外风界,色分段大种成内外地界,离於虚空,由执苦邪谛,五蕴聚集,大种造色生。大慧,识者以执着种种言说境界,为因起故,於余趣中相续受生。大慧,地等造色行大种因,非四大种为大种因。何以故

  谓若有法有形相者,则是所作,非无形者。大慧,此大种造色相外道分别非是我说。

  复次,大慧,我今当说,五蕴体相,谓色受想行识。大慧,色谓四大及所造色,此各异相,受等非色。大慧,非色诸蕴犹如虚空无有四数。大慧,譬如虚空,超过数相,然分别言,此是虚空,非色诸蕴,亦复如是,离诸数相,离有无等四种句故。教相者愚夫所说,非诸圣者,诸圣但说如幻所作,唯假施设,离异不异,如梦如像,无别所有。不了圣智所行境故,见有诸蕴分别现前,是名诸蕴自性相。大慧,如是分别,汝应舍离,舍离此已,说寂静法,断一切刹诸外道见,净法无我,人远行地③,成就无量自在三昧,擭意生身,如幻三昧,力通自在,皆悉具足,犹如大地普益群生。

  复次,大慧,涅槃有四种。何等为四

  谓诸法自性无性涅槃,种种相性无性涅槃,觉自相性无性涅槃,断诸蕴自、共相流注涅槃。大慧,此四种涅槃是外道义,非我所说。大慧,我所说者,分别尔炎识灭名为涅槃。

  大慧言:世尊,岂不建立八种识耶

  佛言:建立。

  大慧言:若建立者,云何但说意识灭,非七识灭

  佛言:大慧,以彼为因及识所缘故,七识得生。大慧,意识分别境界,起执着时,生诸习气,长养藏识,由是意俱我、我所执,思量随转无别体相,藏识为因、为所缘故,执著自心所现境界,心聚生起展转为因。大慧,譬如海浪自心所现境界风吹而有起灭,是故意识灭时,七识亦灭。

  注释 

  ①四句:有「四句分别」 、「四句指捡」、「四句执」、「四句成道」等,此指「四句执」,如诸法是常,诸法无常,诸法亦常亦无常,诸法非常非无常、有无、一异等类此。

  ②宗因喻:新因明用语,依宗(命题)、因(理由)、喻(譬喻)等三支成立之因明论式,称为三支作法。古因明五支作法,由宗、因,喻、合、结五支组成之推理论式。三支作法即将「合」支归摄於喻体,将「结」支归摄於宗支。

  ③远行地:菩萨十地中之第七地,此地菩萨住於纯无相观,远过於世间及二乘之有相行,故名。

  译文

  此外,大慧,我今当说妄计自性差别相,令你及诸大菩萨善知此义,超诸妄想,证自智境,知外道法,远离能取、所取分别,於依他起种种相中,不再取著妄计相。大慧,如何是妄计自性差别相

  所谓言说分别,所说分别,相分别,财分别,自性分别,因分别,见分别,理分别,生分别,不生分别,相属分别,缚解分别。大慧,此等均是妄计自性差别相。

  大慧,如何是言说分别

  谓执著种种音声章句,以为有性,是名言说分别;如何是所说分别?计有五法、三自性等,是名所说分别;如何相分别?谓即于所说事中,计有诸如地、水、火、风四大诸相,是名相分别…

《楞伽经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