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惟求所證最勝無漏無分別法,修行戒品,是名戒禁取相。大慧,須陀洹人舍叁結故,離貪瞠癡。
大慧白言:貪有多種,舍何等貪
佛言:舍於女色纏綿貪欲,見此現樂生來苦故;又得叁昧殊勝樂故,是故舍彼,非涅槃貪。
大慧,雲何斯陀含果
謂不了色相,起色分別,一往來已,善修禅行,盡苦邊際而般涅槃,是名靳陀含。
大慧,雲何阿那含果
謂於過、未、現在色相起,起有無見,分別過惡,隨眠不起,永舍諸結,更不還來,是名阿那含。
大慧,阿羅漢者,謂諸禅叁昧解脫力通悉已成就,煩惱諸苦分別永盡,是名阿羅漢。
大慧言:世尊,阿羅漢有叁種,謂一向趣寂、退菩提願、佛所變化。此說何者
佛言:大慧,此說趣寂,非是其余。大慧,余二種人,謂已曾發巧方便願,及爲莊嚴諸佛衆會,於彼示生。
大慧,於虛妄處說種種法,所謂證果,禅者及禅,皆性離故,自心所見,得果相故。大慧,若須陀洹作如是念:我離諸結,則有二過,謂墮我見及諸結不斷。複次,大慧,若欲超過諸禅無量⑦色界者,應離自心所見諸相。大慧,想受滅叁昧,超自心所見境者不然,不離心故。
注釋
①須陀洹:全稱「須陀般那」,又譯作「入流」、「預流」,初入聖流之義,聲聞乘四果之初果。
②斯陀含:又譯作「一來」,聲聞乘四果之一,因其只斷欲界九地修惑中的前六品,尚余後叁品,因此,得此果者還必須再於欲界之人間與天上受生一次,故名。
③阿那含:又譯作「不還」或「不來」,因其已斷盡欲界之修惑,不須再來欲界受生,其所受生當於色界和無色界,故稱「不來」。
④身見:五見之一,因不能了達我及我所乃是五蘊和合之假相,執有實我。
⑤疑:十見之一,指對於佛教真理尚有存疑,接受佛教真理猶豫不決,小乘「預流」以上,菩薩初地以上、乃焉斷疑者。
⑥戒禁取:五見之一,依仿非究竟之邪禁,學其各種做法,以爲如此則可生天或入涅槃。
⑦無量:即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譯文
此外,大慧,有二種智,即觀察智及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觀察智者,即觀一切法離四句,皆不可得。所謂四句者,即諸如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等。我以諸法離此四句,故說一切諸法皆不可得。大慧,如此觀察諸法,你等應該修學;如何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
謂於地、水、風、火四大種相,虛妄分別,妄想執著,以宗因喻五分法,成於不實而妄建立,是名邪正二種覺智相。大菩薩知此智相即能通達人、法二種無我,以無相智於地前勝解行位,善巧觀察,即入初地,得大乘光明等百叁昧門,以彼勝力見百佛,乃至光明照燭百佛世界,善能了知離垢地相,以本願力故,現種種神通,至第十地而受佛灌頂,入於佛地以十無盡願,成就衆生,各種應現,無有休息而常安住自覺境界叁昧樂。
又,大慧,大菩薩應當善於了知四大造色。如何了知
大慧,大菩薩應如是觀察,彼諸大種真實不生,乃至叁界但是妄心分別,唯是心之顯現,無有外法。如是觀察時,四大種所造悉皆離四句、無自性、無我、我所,住於如實之處而成就無生之相。
大慧,彼諸大種如何造色
大慧,諸外道妄想有津潤之性爲水大種,生內外水界(內水如血、汗,外水如河、海等」,有炎熱之性爲火大種,生內外火界(內火如體內熱氣,外火如自然之火),有飄動之性爲風大種,生內外風界(內則氣息運行,外則空氣流動」,有色質之性爲地大種,生內外地界(內則皮肉筋骨,外則田地高原),外道妄計有堅、濕、暖、動四性離於虛空,由妄想執著,不了五蘊虛假積聚,本無有性,故言四大種造色。大慧,五蘊妄識,由迷真心執著種種言語境界,作業受生,於諸趣中相續不斷。大慧,地等造色實乃妄心所現,非由四大種所造,爲何這麼說呢
因爲若有法者,即有形相,即是所作,非離形相而有諸法。大慧,此大種造色乃是外道所說,非是我說。
又,大慧,我今當說五蘊體相。五蘊者,即色、受、想、行、識。大慧,所謂色者,指四大及所造色,此各各異相:受、想、行、識諸蘊更非色法,無色法相,如同虛空,何有四種數相
譬如虛空,離於谙相,而虛妄分別,此是虛空,彼是虛空。非色之受、想、行、識諸蘊,也是這樣,因其離諸數相,離於有無。數相者,愚夫所說,非聖者說,聖者雖見五蘊,但了知此等諸蘊皆妄心分別所作,只是假名施設,相雖是有,而無其實,皆如影如幻,別無自體。不了如來所證境界,見有諸蘊,執著分別,常現在前,此即是妄想諸蘊自性相。大慧,這種分別你應當遠離。舍離此等分別執著之後,說諸法實相,斷一切外道邪見,了知諸法無我,入純無相觀之「遠行地」 ,成就無量自在叁昧,獲意生身,達如幻叁昧,神通自在,猶如大地,利益群生。
此外,涅槃有四種。那四種呢
謂以諸法體性爲有性爲無性的涅槃;以種種相爲有爲無的涅槃;覺悟自相爲有性無性的涅槃;此叁種是外道之所謂涅槃。此外,斷五蘊六道中相續流注,以人無我爲涅槃,此是二乘所謂涅槃。大慧,此四種涅槃非我所說。大慧,我所說者,分別所知境界識滅,名爲涅槃。
大慧說:世尊,豈不建立八種識嗎
佛說:建立。
大慧說:若建立者,如何但說意識滅,非七轉識滅
佛說:大慧,以第八識爲因及所依,前七識得生。大慧,前六識了境起執著時,生諸習氣,薰習增長阿賴耶識,由是末那識執爲我、我所,恒審思量,相續隨轉,無別體相。彼二種識,以阿賴耶識爲因爲所緣的緣故,觀自心見境,妄想執著生種種心,猶如束竹互相爲因。大慧,又如大海波浪,以自心所現境界爲風吹,而有生滅,所以意識滅時,余七識亦滅。
原典
複次,大慧,有二種覺智,謂觀察智及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觀察智者,謂觀一切法離四句①不可得。四句者,謂一異、俱不俱,有非有、常無常等。我以諸法離此四句,是故說言,一切法離。大慧,如是觀法汝應修學。雲何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
謂於堅濕暖動諸大種性,取相執著虛妄分別,以宗因喻②而妄建立,是名取相分別執苦建立智,是名二種覺智相。菩薩摩诃薩知此智相,即能通達人、法無我,以無相智於解行地善巧觀察,人於初地,得百叁昧,以勝叁昧力見百佛百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幼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善能了知上上地相,以勝願力變現自在,至法雲地而受灌頂,人於佛地十無盡願,成就衆生種種應現無有休息,而恒安住自覺境界叁昧勝樂。
複次,大慧菩薩摩诃薩當善了知大種造色。雲何了知
大慧,菩薩摩诃薩應如是觀,彼諸大種真實不生,以諸叁界,但是分別,惟心所現,無有外物,如是觀時,大種所造悉皆性離超過四句,無我、我所,住如實處,成無生相。
大慧,彼諸大種雲何造色
大慧,謂虛妄分別津潤大種成內外水界,炎盛大種成內外火界,飄動大種成內外風界,色分段大種成內外地界,離於虛空,由執苦邪谛,五蘊聚集,大種造色生。大慧,識者以執著種種言說境界,爲因起故,於余趣中相續受生。大慧,地等造色行大種因,非四大種爲大種因。何以故
謂若有法有形相者,則是所作,非無形者。大慧,此大種造色相外道分別非是我說。
複次,大慧,我今當說,五蘊體相,謂色受想行識。大慧,色謂四大及所造色,此各異相,受等非色。大慧,非色諸蘊猶如虛空無有四數。大慧,譬如虛空,超過數相,然分別言,此是虛空,非色諸蘊,亦複如是,離諸數相,離有無等四種句故。教相者愚夫所說,非諸聖者,諸聖但說如幻所作,唯假施設,離異不異,如夢如像,無別所有。不了聖智所行境故,見有諸蘊分別現前,是名諸蘊自性相。大慧,如是分別,汝應舍離,舍離此已,說寂靜法,斷一切刹諸外道見,淨法無我,人遠行地③,成就無量自在叁昧,擭意生身,如幻叁昧,力通自在,皆悉具足,猶如大地普益群生。
複次,大慧,涅槃有四種。何等爲四
謂諸法自性無性涅槃,種種相性無性涅槃,覺自相性無性涅槃,斷諸蘊自、共相流注涅槃。大慧,此四種涅槃是外道義,非我所說。大慧,我所說者,分別爾炎識滅名爲涅槃。
大慧言:世尊,豈不建立八種識耶
佛言:建立。
大慧言:若建立者,雲何但說意識滅,非七識滅
佛言:大慧,以彼爲因及識所緣故,七識得生。大慧,意識分別境界,起執著時,生諸習氣,長養藏識,由是意俱我、我所執,思量隨轉無別體相,藏識爲因、爲所緣故,執著自心所現境界,心聚生起展轉爲因。大慧,譬如海浪自心所現境界風吹而有起滅,是故意識滅時,七識亦滅。
注釋
①四句:有「四句分別」 、「四句指撿」、「四句執」、「四句成道」等,此指「四句執」,如諸法是常,諸法無常,諸法亦常亦無常,諸法非常非無常、有無、一異等類此。
②宗因喻:新因明用語,依宗(命題)、因(理由)、喻(譬喻)等叁支成立之因明論式,稱爲叁支作法。古因明五支作法,由宗、因,喻、合、結五支組成之推理論式。叁支作法即將「合」支歸攝於喻體,將「結」支歸攝於宗支。
③遠行地:菩薩十地中之第七地,此地菩薩住於純無相觀,遠過於世間及二乘之有相行,故名。
譯文
此外,大慧,我今當說妄計自性差別相,令你及諸大菩薩善知此義,超諸妄想,證自智境,知外道法,遠離能取、所取分別,於依他起種種相中,不再取著妄計相。大慧,如何是妄計自性差別相
所謂言說分別,所說分別,相分別,財分別,自性分別,因分別,見分別,理分別,生分別,不生分別,相屬分別,縛解分別。大慧,此等均是妄計自性差別相。
大慧,如何是言說分別
謂執著種種音聲章句,以爲有性,是名言說分別;如何是所說分別?計有五法、叁自性等,是名所說分別;如何相分別?謂即于所說事中,計有諸如地、水、火、風四大諸相,是名相分別…
《楞伽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