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視爲菩薩。他是來成就我們的,一定要感激他;他用逆境磨我、考驗我,真是太慈悲了。
佛門中的衆生,有很嚴重的錯誤,勸人不必聽經聞法,只要一句“阿彌陀佛”念到死就可以了。若不聽經,你的心結能打開嗎?假若只念佛不必聽經聞法,佛陀講了四十九年的法豈不是廢話嗎?我告訴你們的佛法,我也不一定每一種都能做到;但我把佛說的,拿來告訴你們。你們不要不聽經聞法;念佛機會天天有,聽經的因緣不一定天天有。所以有師父講經,就必須好好把握;聽完經典回家,處理世間的事情會覺得清涼多了,任何事情都能清清楚楚。
當然,要有真正的功夫,要有“忍辱”的功夫。“忍辱”修成功就有“禅定”之境,就能持戒、布施,一切如如不動,就是忍辱到最後的功夫。
與佛性相應就是忍辱,所以,在大般若經中雲:“若有菩薩摩诃薩,修行精進之佛道,于百千萬億劫從不懈怠,不如一人修一朝一夕忍辱之行。”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若只知精進用功,一直拜佛、念佛,但是我見、我愛、我慢、我癡很重,沒有一點忍辱、寬恕別人的心,那麼這是沒有什麼用的。所以,忍辱的功德很大。
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首要也必須有忍辱心才行。不然,逆境現前,不能忍辱而生氣,恐怕就落入叁惡道去了。臨命終時不能發脾氣。
(二十)
再來,我要解釋“中陰身”、“靈魂”、“神識”和“鬼”。
人死以後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靈魂從頭頂上出去;有修行的人,死後八個小時,頭頂上還熱熱的。中陰身(最慢在四十九天投胎)必須在四十九天內超渡,要快做功德。中陰身在四十九天內約二尺高;外道說爲“靈魂”,佛教說爲“第八意識”或“神識”。
“鬼”就是中陰身已經投胎鬼道了。人若死後再起來談痛苦之事,那已經成爲鬼了;必須趕緊超度亡魂,經過四十九天後,要超度就較爲困難了。意思也就是說,在四十九天內要做功德,效果最大。
人在世時,要做功德到使肉體立即感應,是非常困難的,因爲目前的身體是果報。但是人的神識是一念之間,所以,臨命終誦經加持,請諸佛菩薩來,如果佛現前,神識願意往生,一下子就去了。
所以,“中陰身”就是人死以後,脫出來的靈體,還沒往生之前就叫作“中陰身”。據經典說,中陰身的速度比光速還快,在一念之間,若要投胎至美國,也在一念之間可到,不必坐噴射機、七四七或超音波......。,
人的神識可以在一刹那之間,投胎他方世界、其他星球。念頭是無法用銅牆鐵壁圍起來的,也無法用任何射線貫穿或任何東西殺害的。一個人閉關在鬥室裏,爲什麼會很快樂呢?因爲他的心量大,他的念頭可以突破其限製的空間。是故,空間不在外,而是在內在的心裏。
所以,閉關的人有經典可看,可以用功,肚量又大,徹底了解人生,對生、死都已看透了,還有什麼痛苦可言?
曾經有一位先生到雷音寺山上,當時我正在禁足,他問我:“法師,您禁足在山上,不會覺得很小嗎?”我說:“不小了。外面天地實在小,自我心性何其大。”不尋心性的大,外在怎能找得到大天地呢?找錯了。本性不看,看外面做什麼呢?本性盡虛空、遍法界,可以冥想天、地之間,思想沒有任何阻隔。所以,快樂與痛苦是很難論斷的,必須由胸量來決定。肚量小的人,每天一定活得很痛苦;肚量大的人,怎麼活也快活。你對他如何,他也沒關系,他把生命交給叁寶。所以,有人說閉關的人非常痛苦,我說痛苦的是你。看“心”啊!
“鬼”就是做惡業,貪心重不肯布施。他生前甯願把錢拿去喝酒、賭博、玩女人,做些無意義、傷害人的事,也不願意幫助孤兒,或獻給慈善機構。
所以,人會賺錢沒有什麼了不起,會用錢的人才最了不起。錢如何使用才不會造業,才會解脫呢?請善自思惟。好!“中陰身”、“靈魂”、“神識”、“鬼”就講到此。
(廿一)
其次,我們要談:人死後,隨著習氣而去。人死後若念頭執著,就一直輪回。念頭就是累積性幻化的錯覺,人是生活在一種錯覺當中。
你相信人生活在錯覺裏嗎?你們看我的手,手拍到桌子上,産生一種聲音,聲從手來,還是從桌子來?聲從哪裏來,聲往何去?聽聽看手、聽聽看桌子,到底聲音從哪裏來?它是一種幻化的啊!
佛告訴我們:“人是很可憐的,生活在一種幻化的意識執著、一種錯覺之中。”眼睛、耳朵......都錯覺了,迷惑了本性。
主人翁在內心裏,好好去找!不要被這些色、聲、香、味、觸、法所影響,埋沒了我們的本性,這樣才是真正的修持。而“習氣”是因爲長時間地生活在錯誤裏,把天下事皆看成理所當然了;因爲每個人都活在錯覺當中,故而不能覺悟。
“悟”字,就是“找到自己的心”;我們找不到自己的心,就是不能覺悟,就是迷。
“迷”,即是被外境所汙染。我們說要斷習氣,“習氣”在物理學上說是慣性作用;也就是習慣性。生物學家,曾經做過試驗:將一只狗煉起來,旁邊用一盞燈,喂食前,按下開關,讓燈光一閃一閃且嘟嘟地響著,經過了叁分鍾後,主人才把食物拿出來。之後,每當要它進食時,燈就閃爍著,且發出聲響。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只要它看到燈亮了,聲響開始了,它就知道食物快送來了;養成習慣以後,燈號聲響按下時,即使食物送得很慢甚至一直不送,狗的唾液還是直流,不安地等著要吃東西。內心已經形成一種慣性作用了,就有一股力量支配著它,讓它憂慮不安,無法控製自己不安的情緒。
世界上好賭博的人最痛苦;所以,開賭場的人最可惡,罪過最大。一個人賭博成習慣以後,把財産輸光了,把指頭剁掉,發誓以後不再賭了,但是又有錢時,禁不住引誘,沒有手指仍然能再賭——戒賭是相當困難的。
一些染上賭博或好色之徒,他的發誓常是一而再、再而叁的,永遠不會成爲諾言。當你發現你的男、女朋友有惡習氣,就要小心處理了。
俗話說:“帶有氣喘病的人,偶爾也會咳。”尤其男人喜歡拈花惹草的,在我們這個社會中比比皆是。人家阿拉伯人雖然可以一夫多妻,然其比率才占全國1.29%而已;而全臺灣結婚後的男人,在外面有女人的卻不計其數。這種事情也是因習氣而來,人要是染上這種習氣往往很難斷掉。
脾氣壞的人,也很難去除。任何缺點要改都相當困難;像抽煙的習氣,要改就不容易了。
貪心重的人將入鬼道,所以貪的習性一定要改。嗔恨心重的人入地獄,故而脾氣該溫和一些。
佛雲:“盛怒使人走向稠密的森林,他失去方向,因爲他已經沒有理性。”意思是說發起脾氣的人,猶如走入稠密的樹林中,因爲他失去了理性,就像走入迷魂陣當中一樣。用慈悲對待他,他也不會接受;甚至,他不惜犧牲性命,就是要報仇。這是何苦呢?
佛告訴我們:“弟子們,你不諒解對方,難道你就能得到快樂嗎?你諒解對方,你又失去什麼呢?”所以,諒解、寬恕可以化解彼此的過節,又可以升華自己的內在,這就是所謂的“仁者無敵”。
當然有時候,有一種人是不能用仁慈去對待他的,那就是行爲連畜生、禽獸都不如的人。這種人是不能以慈悲去對待他的,這就要用哲學家的辦法了。哲學家說:“你要讓一個驕傲的人看清自己的面目,要比他更驕傲,讓他照照自己。”
以上提到的這兩種方法,一般人碰上了都很難以慈悲、寬恕來對人,而通常會用第二種方式。說實在的,人的脾氣是很難控製住的,要改去那惡習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有人說:“你爲什麼那樣凶呢?”你可能不承認還說:“我在度衆生,現怒目金剛相。”其實,是自己的習氣控製不住。可見“忍辱”的功夫,很難做到的。
至于“愚癡”,則會變成畜生;沒有智慧的人就變成畜生。比如說:豬,你要宰它了,它還不覺得;牛是知道人要殺它,卻又不想辦法。俗雲:“牛知道要死,不知道逃走。豬知道走,卻不知道死。”畜生就是如此愚癡。所以,人的智慧沒開,就如同畜生一般。
“習氣”簡單的說,就是“習慣性”。我們必須接近善知識,遠離惡人;修行人若能長期親近善知識,那麼隨時隨地就可以獲得正知正見,修養自己。要知道,習氣養成以後,很難改掉。茶壺長久泡茶,即使把茶葉拿掉,仍然留有茶葉的氣味;人的心如果長時間做習慣性的念頭或動作,遇到事情,八識田中的種子就會起現行。
如果一個杯子,每天泡牛奶,杯子洗淨後,仍可聞到牛奶味;習氣就是這樣地難斷。習氣猶如檀香味,如果我們每天燃香,身上也可以聞得到一絲香氣;若是到市場弄到了魚腥味,回來都還留有那股腥味。這就是習慣性。
因此,習氣的確並不容易控製。酒、色、財、氣只要汙染到了,一般人很難斷掉。所以,佛陀說:“衆生皆從業力習氣而來,原諒他們吧!”當然,我們若不想隨習氣而去,就得去突破,去改變自己。
第叁:隨業力而去。業力是什麼東西呢?英文爲karma force。karma(原爲梵語)翻成中文,音譯爲羯磨,義譯爲業(行爲)、造作。一種業産生一種力量,不能翻譯成Power(電源、權威),應該翻成force。karma force就是我們做某一種事情,久而久之,它會産生一種力量,在後面推動你。比如說,喜歡化妝、愛穿漂亮衣服的女衆,到百貨公司去買東西,一定不會隨隨便便、很快地就購買。
愛化妝的人,坐在梳妝臺前差不多要一個半鍾頭才會站起來。一個半鍾頭可以持大悲咒一百多次,已經要往生極樂世界了,化妝的女衆仍在那兒擦擦抹抹。當然,我們化妝是一種禮貌,但卻不必抹得太濃,淡淡的就好。
“業力”非常厲害,遇到這個事情就被吸引住了,喜歡什麼事就被吸住了。
所以,做工有“工業”;行商有“商業”;務農有“農業”;爲醫有“醫業”;做善就是“善業”。所謂“身、口、意”就是身軀、嘴、意念,做哪一…
《死亡的藝術 (慧律法師講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