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百頌》(1)▪P3

  ..續本文上一頁麼我們可以不去在意死亡。然而,情況並非如此。死亡之時,我們舍棄了肉身,卻保留了心識:這個心識在死亡與投生之間的過渡狀態中--稱爲中陰--遊走。

  在中陰狀態下,我們沒有有形的身體,無法如常地使用五種感官。我們被迫脫離父母和朋友的陪伴,如同一根從一團奶油中抽出的毛發。盡管如此,有一件事物卻如影隨形:我們過去的所作所爲。如果惡行較多,我們將無法逃脫輪回下叁道的痛苦。相反地,如果善行較多,我們將投生上叁道,繼續朝解脫邁進。當我們的心在中陰多變的體驗裏遊走的時候,我們既無法選擇去做有利於自己的事,也無法從從容容地決定要走哪一個方向。我們沒有出路。如同風中的羽毛,我們受到自身業力的迫使,被死亡的士兵拖著走。我們沒有暫時喘息的片刻,好讓自己振作起來。我們無法隨意停留或離去。我們的心神被抛過來丟過去, 不聽我們使喚。

  要了解並相信因果法則主宰宇宙和一切衆生,這一點是重要的。密勒日巴尊者說,如果他能夠全心奉獻於佛法,並在一個生世中獲得證悟,乃是他確信業之法則的緣故。每一個行爲無可避免地都會有一個結果。我們行善或行惡的痕迹,留存於心識的下層。要消除惡行的痕迹只有兩個方法:一是經受惡業所帶來的自然後果--痛苦,二是在可怕的業果出現之前,有適當的對治解藥來清淨惡業。

  當上師告訴我們,所有的善行和惡行具有不可避免的後果的時候,我們聽得清楚明白,但不是真正相信他的話。如果我們真的相信,我們就不敢犯下最微小的惡行,反而會大大地著重於從事所有的善行,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善行。難道一個人會去管金塊有多小而不珍視它嗎。

  15、

  把所有的事務留在身後,猶如南柯一夢,

  聽瑞的人們啊,

  只要把“無爲”付諸實修。

  凡俗人生的各種事務如同海浪般一個接著一個而來。富者永遠覺得擁有的金錢不夠,權者永遠覺得擁有的權勢不足,思惟以下的話語:滿足我們所有欲望,圓滿我們所有計劃的最佳方式,就是放棄它們。

  一個證悟者把凡夫俗子熱衷的事務視若夢境,如同一個老人觀看孩童嬉戲般看待它們。昨晚,你或許夢見自己是一個偉大的國王,但是當你清醒之後,留下了什麼?你在清醒時所體驗的事物,幾乎不比夢境真實。與其去追求難以捉摸的夢,你應該讓自己的心安住於甯靜無擾的禅思,離於煩亂散漫,直到對空性的了悟成爲你的覺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6、

  放下凡是你所執著的事物,

  聽瑞的人們啊,

  沒有任何一件事物是你需要的。

  想一想任何一個讓你強烈執著的人、物品或情況,並試著去檢試你所深深執著的美好事物、權力或財富。徹頭徹尾地檢視它們每一個。它們看起來不像是幻象嗎?當你用這種方式來看待事物的時候,你的執著減少了,不再有相同的、急需去擁有的感覺。如果你有“我不需要任何東西!”的態度,你的心境將自然而然地感到甯靜自由。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活著與死亡的時候,都處於強烈執著的狀態下,那麼你的今生與來生將充滿痛苦折磨。在死時,強烈執著於身後物的人,將變成一個受貪欲折磨的餓鬼。

  過去的偉大聖哲與行者只要有維生所必需的最少量食物,以及足以避寒的衣物,就感到心滿意足。然而,他們是最富有的人,因爲真正的財富屬於那些知道如何滿足於現狀的人。

  偉大的噶當派禅修者噶拉·貢秋(Krark Gomchung)住在西藏的一處洞穴中。每次他進出洞穴的時候,身上穿的袍子都會被洞口的山楂叢妨礙到。他常常考慮砍掉山楂叢,但每每如此,他心中立刻就會生起死亡的念頭。他想:“誰曉得我什麼時候會死呢?把去除這株長刺的樹叢所花的時間用來禅修比較好。”藉由禅定的力量,噶拉·貢秋能夠飛行,示顯各種神迹。他圓寂時,那個山楂叢仍在原地。

  假若如此偉大的行者都無法忍受去浪費片刻的時間,那麼在修行道上仍有如此多的事情需要完成的我們,怎能把人生絕大部分的時間耗費在俗務之上?

  17、

  既然你不會永遠留在這個世間,

  聽瑞的人們啊,

  那麼現在就開始准備你的旅程。

  在我們之中,誰沒有想過去建造一幢堅固牢靠的房子,可以讓我們住在裏面數十年,並在我們離開世間之後,還能維持數個世紀?誰不曾夢想致富,在余生免於所有的憂慮?是“永恒的惡魔”诓騙了我們,讓我們相信事物能夠持久。

  相信任何人事物永遠屬於我們,注定會令我們失望。這是多麼悲慘的景象啊,目睹人們在死亡時,心思完全被所愛之人與所留下的身後物占據,遺言除了一連串的執著之外無他,完全無視於等待在他們前面的命運--如果他們完全忽略任何具有真實意義的事物,那麼他們所在面對的命運,很可能是充滿痛苦折磨的。相反的,聖哲與真正的行者不認爲自己擁有任何事物,甚至連自己的身體也是如此,更別說財物或住所。聽到這樣的事迹或遇見這樣的聖哲或行者,是多麼令人有所啓發啊!他們視財物爲暫時借來的虛幻之物。

  我們要經曆很長一段旅程去通過六道輪回。如同一名小心翼翼准備旅程、展開環遊世界的水手,我們應該親近佛法,爲自己面對一段甚至更長、通過死亡與再生的旅程做好准備。

  18、

  如果你要先去完成你必須做的事,

  你將永遠不會接近佛法,

  聽瑞的人們啊,

  當你想到佛法的時候,立刻起而修行。

  俗務如同湖面的波紋,是永無止境的。你或許認爲,在接下來十年或二十年,你能夠把計劃做出結果,之後你將可以安心自在地修持佛法。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麼可以確定的是,你正在忽略生命的脆弱。難道你不曾目睹人們在最出乎意料的方式下英年早逝?認爲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你的身上,是不理智的假設。

  當心中生起修持佛法的念頭時,不要猶豫躊躇。切勿把修持佛法這件事拖延到明天。當下即是適當的時機。農人不會等到冰霜使地面變硬才開始播種。他會趁著土壤溫暖濕潤的時候播種。一旦你遇見了具德的上師,領受了他的教導,你就已經准備就緒,可以開始走上覺悟之道。

  19、

  在森林內部,猴子可能快樂安適地活著,

  聽瑞的人們啊,

  但森林外圍的火焰正在逼近。

  在森林深處的中心,猴子惬意地在樹枝之間跳躍嬉戲,享受美味的果實。它們不知道自己被火焰包圍,很快就會被活生生地燒死。同樣的,驕者、權者、富者自得其樂,仿佛不知道死亡將突襲而來,置他們於死地。思量在死亡的刹那,什麼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並遵循證語之道。這是你善用人生的唯一聰明的方式。

  20、

  生、老、病、死是一條沒有橋梁或淺灘的河流,

  聽瑞的人們啊,

  把船准備好了嗎?

  生、老、病、死是人類的四大痛苦。出生是生命的門檻,也是痛苦的門檻。很快地,老邁將改變我們的健康狀況,使感官衰退,牙齒脫落,頭發灰白。失去記憶力將使我們脾氣壞,難以相處,而且沒有人想要聽性情乖戾的老人說話。焦慮絕不會停止折磨我們。我們的財務會出什麼狀況?我們擔憂,我們的子女將如何地棄這些財務於不顧。疾病也將帶來苦惱折磨的重擔。我們因苦楚而憔悴癱瘓,最後必須面對死亡的極度痛苦。

  這四大苦形成一條狂暴河流,我們所有人都必須越過。我們現在就准備一條可以帶我們渡至河之彼岸的船只,不是比較好嗎。

  

  21、

  在生、死與中陰的狹道上,

  盜匪--五毒--等著突襲你,

  聽瑞的人們啊,

  把上師當做你的護衛。

  通過一個盜匪出沒的地區,是一個充滿危險的可怕經驗。同樣的,在修行道上行走時,也必須經過難行而危險的狹道;任何一個展開艱钜的證悟旅程的人,都必須預期自己可能會遭遇一些難以克服的巨大障礙,尤其是貪、嗔、癡、慢、疑五種障礙。你或許能夠避開“貪”的襲擊,但你會發現,“嗔”已在下一個十字路口伺機而動,准備要製伏你。即使你逃離“嗔”的等待,你也會輕易就落入“慢”和“疑”的魔爪之中。這五種有毒的情緒是冷酷無情的盜匪,總會摧毀我們達成目標--自輪回中解脫--的任何機會,不會猶豫片刻。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一個完全值得信賴的護衛來帶領你通過重重危險。那個護衛就是你的上師。唯有他的指引,你才會安然無恙地抵達目的地。

  由於其中有太多的風險,因此你要先選擇一位真正具德的上師來做爲開始。一旦你對上師建立了信心,你就必須遵從他的建議。最後你應該學習如何把上師的建議付諸實行。如果你能夠正確地進行這叁個階段,你將進步神速,沒有障礙。由於上師的慈悲和智慧,佛法的全貌得以在你面前陳展,如同在市場上拍賣的昂貴食品。錯失這個機會,不是愚蠢嗎?

  如果你信任一位真正的上師,當你年邁的時候,就有一個可以運用的修行法門;當你生病的時候,就有另一個修行法門;當你面臨死亡門檻的時候,還有另一個修行法門。你將准備就緒,懷著堅定的信心面對生與死。

  22、

  上師是永遠可靠的皈依對象,

  聽瑞的人們啊,

  時時觀想上師在你的頭頂之上。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慈悲的上師永遠不會背棄你。如果你信任他,他將帶領我們直至證悟。你的信心愈堅定強烈,你的修行將愈快速地開展。如果你真的能夠把上師視爲佛陀現前,你在修道上的進展將非常迅速。

  你應該如何依止一位上師?用你的身、語、意來供養上師,比物質的供養更重要。然而最重要的是,你必須非常努力地把上師授予的法教付諸實修,來回報他的仁慈。

  你如何開始走上修行的道路?首先,你必須從上師那裏領受法教,接著確定你了解法教的意義,最後把法教融合成爲自己的一部分。

  你應該如何把上師的教導付諸實修?你應該像一頭饑餓的牦牛,當它吃著一簇青草的時候,眼睛已盯著另一簇青草。你應該充滿喜悅,熱切地修行,絕不落入懶散或漠不關心。尤其絕對不要認爲:“這樣已經夠了…

《《修行百頌》(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修行百頌》(2)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