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百頌》(2)

  61、

  心的活動如同天空中的雲朵,會自行消失,

  聽瑞的人們啊,

  在心中沒有任何的參考點(reference points)。

  當雲朵在天空聚集時,天空的本質沒有被削弱。當雲朵消散之後,天空的本質也沒有增益。天空既沒有變得更廣大或純淨,也沒有變小。它絲毫沒有被改變,也沒有被影響。心的本質也正是如此。心既不會被念頭的生起所改變,也不會被念頭的消失所改變。

  空性是心的真實本質。明晰是心的自然展現。爲了達到描述的目的,我們可以區別心的這兩個層面,但在本質上,空性和明晰是無二無別的。單單固著於空性或明晰的概念,仿佛它們是兩個獨立的實體,是錯誤的。心的究竟本質超越所有的概念、定義和偏頗的見解。

  一個孩子或許會想:“我可以在雲端上漫步!”事實上,如果他真的在雲朵之上,他會發現自己沒有立足之地。同樣的,你的念頭看似堅實,但等你檢視念頭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不然--念頭不具任何實體。這即是我們所謂的“萬事萬物的俱生顯空”。

  62、

  沒有執著,念頭像風一樣無拘無束,

  聽瑞的人們啊,

  像風一樣從不纏附於任何對境。

  風吹過天際,飛越各洲,從不停駐在任何處所。它掃過虛空,不留下任何痕迹。讓念頭用同樣的方式穿過你的心,不留下任何業的殘渣,從不改變你對本然離戲(innate simplicity)的了悟。

  63、

  純然明覺如同天空的彩虹一般沒有固著,

  聽瑞的人們啊,

  覺受的生起是暢行無阻的。

  純然明覺,也就是證悟的心,純粹是心離於所有的迷妄,超越存在或不存在的概念。

  “若有執著,即非正見”。這是偉大的薩迦派祖師劄巴·嘉岑尊者(Jetsun Trakpa Gyaltsen)在一次淨觀中親見智慧菩薩文殊師利,從其口中聽聞的教授。我們無法說“證悟”是存在的,因爲連諸佛都不曾見過它。我們也不能說“證悟”是不存在的,因爲它是輪回和涅槃的根源。只要持有存在或不存在的概念,你就無法證悟心的真實本質。

  天空中的彩虹雖然可以被稱爲是天空的一種展現,但事實上,它即是天空。同樣的,禅修時在心中生起的覺受--使你相信你已經獲致證悟的良好覺受,以及讓你感到挫折的不良覺受--它們本身都不真實存在。俗話說:“被禅觀的覺受蒙騙的禅修者,如同被彩虹引誘的孩童。”不要去重視這般的覺受,如此一來,它們將無法帶你偏離正道。

  64、

  了悟究竟本質,如同一個啞巴所做的夢,

  聽瑞的人們啊

  它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對一個無法言語的人來說,即使他清晰記得自己所做的一場美夢,也無法形諸於言語。同樣的,心的本質是超越任何形述的;沒有語言文字能夠定義心的究竟本質--法身。你可以說心是存在的,但是除了空性之外,你無法展現心的任何面貌。或者你可以說心是不存在的,但你又如何解釋心的無數化現?心的究竟本質超越所有的描述,更非散漫的念頭所能掌握。

  65、

  “了悟”如同一個青春少女所擁有的歡悅,

  聽瑞的人們啊,

  那種歡悅和喜樂是無法言喻的。

  當了悟的黎明來臨時,心變得全然地自由、自在、圓滿、浩瀚而甯靜。然而,這種證悟如同青春少女的喜悅,是無法言傳的。

  66、

  明晰和空性雙運,如同月亮映照在水面之上,

  聽瑞的人們啊,

  沒有什麼是要去執著的,也沒有什麼是要去阻撓的。

  我們覺察的每一件事--輪回和涅槃中的所有現象--的生起,純粹是心的本然創造力演出的戲碼。心的“明性”--我們所覺知的現象之清晰顯現--乃是心之空性的展現。空性是明性的本質,明性是空性的展現。兩者是不可分割的。

  心如同映照在靜止湖面上的月亮一般燦爛明晰,但你無法捉住水面上的月影。它是如此生動鮮明地顯現,同時又無可觸及。由於空性和明性之不可分割是心的本質,因此沒有什麼能夠阻撓遮蔽它,它也無法阻撓遮蔽任何事物。它不像岩石等堅硬物體具有實體、占據空間,並排拒其他物體。在本質上,心不具實體,無所不在。

  67、

  無二無別的明晰和空性,如同虛空,

  聽瑞的人們啊,

  心既沒有中心,也沒有外圍。

  心可以理解形狀、聲音及其他現象,可以體驗快樂和痛苦。然而,外顯世界從來不存在於心中。當你分析心的時候,心只有空性。如同一個空無的宇宙,提供了一個可以容納所有天體的空間一般,心的空性本質也爲它自己的示現提供了空間。正如一個既沒有中心,也沒有邊際的無垠宇宙,心也沒有時間和空間的起始或結束。

  68、

  沒有念頭、沒有散漫的心,如同一面有著美人映像的鏡子,

  聽瑞的人們啊,

  心是離於任何理論的。

  一旦你認請心的本質,你不再需要刻意去思維心的本質,或用各種方法來修飾它。到了那個時候,你甚至不能說心是在“禅定”之中,因爲它自然而然安住在甯靜無別的狀態之中。你不在需要去專注於一個特定觀想的細節,例如一個本尊的形相。心將不會陷入散漫和迷妄之中--散漫和迷妄是凡夫的特性,因爲心毫不費力地、持續地安住在它的本質之中。

  明覺不會受到令人愉快的或令人厭惡的覺知所影響。它僅僅安住於它的本然狀態之中,恰如一面映照了一張人臉的鏡子,既不會因爲鏡中人的美麗俊俏而狂喜著迷,也不會因爲鏡中人的醜陋而觸怒。正好一面如實地、毫無分別地映照所有形相的鏡子,一個證悟者能夠清楚覺知所有的現象,而不會影響他對究竟本質的了悟。

  反映在鏡子上的影像,既不是鏡子的一部分,也不在鏡子以外的地方。同樣的,我們所察覺認知的現象,既不在我們心中,也不在心以外的地方。事實上,對事物究竟本質的真實了悟,完全超越任何存在或不存在的概念。因此,龍樹菩薩在《中觀論頌》裏說:“既然我沒有確認任何事物,因此沒有人能夠反駁我的論點。”

  69、

  明覺和空性是無別的,如同鏡中倒影,

  聽瑞的人們啊,

  在這面鏡子中,無所生也無所滅。

  心的空性不是一種茫然遲滯的狀態,也不是空無一物。更確切地說,它具有了知的能力,一種自然顯現的明性,我們稱之爲明覺或證悟的心識。空性和明覺是心之本質的兩個層面,在本質上是無二無別的,如同一面鏡子和反映於其上影像。

  念頭在空性中生起和消融,如同一張臉的倒影在鏡子中顯現和消失。由於人臉的倒影從未真正存在於鏡子之中,因此當人臉不再反映於其上時,倒影也沒有所謂的停止存在。

  鏡子本身也從未改變。就相對的角度而言,在你展開修行的道路之前,你可能處於被無明控製的輪回不淨狀態之中。一旦你走上修行的道路,你所經曆的不同狀態,摻合了無明與了知。在修道的終點,也就是覺醒的時刻,除了明覺之外,一無所有。在修道的所有階段之中,雖然心看起來産生了一些轉化,但心的本質從未改變。在修道之初,心沒有墮落腐敗;在修道之終,心也沒有增善。

  70、

  大樂和空性是無分別的,如同太陽照亮白雪,

  聽瑞的人們啊,

  在那裏,沒有什麼是可以執取的。

  當陽光照射在山峰上的白雪的時候,白雪的潔白變得更加炫目。但是,你能夠區分陽光的光輝和白雪的潔白嗎?

  當你認清心的空性,心固有的至極大樂擴展了。它是全然的自由自在,暢然無阻的大樂。然而,它絕不應該被當做真實的事物來執著。大樂和空性是無二無別的。白雪的燦爛光輝雖然令人目眩,但它不是你能夠用手抓取的事物。

  71、

  迷妄之言將如同回音般消失無蹤,

  聽瑞的人們啊,

  在音聲之中,沒有什麼是可以執取的。

  我們喜歡聽到別人的贊美和恭維。如果有人贊美你,你希望他們多說一些,讓整個世界都聽到。另一方面,在面對批評或惡毒的流言時,你會千方百計地不讓這些話語傳到別人耳中,免得人盡皆知。

  然而在實相上,贊美和指責只不過是空虛的聲響,不值得去投注一絲一毫的注意力。爲了這些空虛的聲響而感到煩惱不安,一如爲了聲音碰觸懸崖所反響的回聲而感到驕傲或觸怒一般荒謬可笑。

  72、

  苦與樂如同魯特琴的琴身和琴弦發出聲響的機械作用,

  聽瑞的人們啊,

  快樂和痛苦是行爲結合了必要的因緣所産生的結果。

  一塊精致的木頭被製作成一把魯特琴的琴身,並安裝上琴弦之後,才能撥彈出悅耳動聽的琴音。如果缺乏任何必要的零件,魯特琴就無法發出音樂。同樣的,如果你沒有適切地聚合得以讓快樂生起的基礎,那麼你就無法享受快樂。快樂和痛苦是我們造作之善業和惡業複雜互動的産物。

  正如同精通魯特琴的琴藝需要勤勉的練習,通曉安樂之道也需要持之以恒地修持佛法--以及有技巧地修持。爲了獲得滿足喜悅,而用一種欠缺訓練的紀律的方式來親近佛法,其功效不會比急切地用笨拙隨意的指法來撥弄琴弦所製造出的音樂來得好。

  從究竟的觀點來看,快樂和痛苦都不具有真實的存在。然而從相對的層次來看,快樂和痛苦仰賴因果的不變法則,正如同音樂遵循和聲定律。

  再舉一個例子。有些菇蕈看起來、嘗起來美味可口,但若有人魯莽嘗試,就會遭受致命毒害。同樣的,財富、名聲和感官的歡悅在一開始似乎非常誘人,但最終會令人感到痛苦失望。相反的,具有治病功效的良藥嘗起來都非常苦澀,而修行也是如此。雖然在修行的過程中,身心會承受痛苦的折磨,但它會帶領我們臻至超越所有痛苦的不變大樂。

  因此,去辨別你應該接受什麼,應該拒絕什麼,並沒有任何的差錯或模棱兩可,是非常重要的。

  73、

  輪回和涅槃的本然自由,如同一個孩子的遊戲,

  聽瑞的人們啊,

  要有一個不帶任何目標的心。

  我們永無止境地在輪回中遊蕩,乃是負面情緒的結果。但是如果我們費心去檢視這些情緒的本質--我們是如此執迷於這些情緒,而它們也是導致我們深陷輪回的原因--你…

《《修行百頌》(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修行百頌》(1)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