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百頌》(1)▪P4

  ..續本文上一頁。”人們在做了幾千個大禮拜,念了幾萬遍咒語之後,開始感到驕傲,同時又毫不猶豫地殺害昆蟲,縱容他們所有的妄念,不在乎自己犯下的惡行,即使這些惡行相當大相當多。這是一個大錯誤。這是爲什麼我們需要一個上師的指引,正如一個嬰兒需要父母的保護。

  試著把你所有的經驗和覺受融入對上師的虔敬心之中。如果你能夠領會這個修行的重點。將不會有障礙。如果你的境遇順遂愉悅,那麼把你的安樂視爲上師的加持,不要執著於它,視它爲一場迷夢,一個幻象。如果你遭受困難和痛苦,也把它視爲上師的加持。如果你生病了,那麼觀想上師位於病痛發生之處。要認清,這個病痛提供你一個機會,去清淨你在過去所造之惡業和無明--痛苦的根源。把許多其他如你這般受苦的衆生放在心中,並祈願你的痛苦承納了他們的痛苦,願他們從一切痛苦中解脫。如此一來,疾病便能教導我們慈悲。

  23、

  如果上師是你的依怙,你將到達任何你想要到達之處,

  聽瑞的人們啊,

  對上師生起虔敬心,做爲踏上道途的盤纏。

  上師如同地面,從不離開我們履踏的雙足。上師帶領我們通往證悟,從不令我們失望。受了大氣的撐托,飛機可以迅速地把我們帶到步行無法企及之處。藉由虔誠心的支持,上師的加持能夠很快地帶我們走向證悟。

  “法”(Dharma)這個字的其中一個意義是“承托物”。它支持、引導那些懷抱信心、一心向法之人。一個被水勢湍急的河流沖走的人,可以被一只強健結實的手拖拉上岸。同樣的,只要我們向上師出示信心之環,那麼上師的鈎子便能夠把我們從生死輪回中拖出。

  從聲聞乘上至大圓滿,無論是在佛法的哪一個階段,沒有一個弟子能夠在缺乏真正上師的引導下修持。仰賴一個具德的上師,是在修行道上有所進展,避開所有潛在障礙和誤入歧途的最佳方式。因此,虔敬心是我們踏上證悟旅程必須支付的費用--爲了抵達目的地,這是我們必須自行提供的“盤纏”。

  24、

  那些富裕之人也會吝啬貪婪,

  聽瑞的人們啊,

  慷慨地施予,不要有所分別。

  俗話說:“愈富者,愈吝啬貪婪。”這句話常常是真的。貪欲讓你不快樂。它使你投生餓鬼。與其積聚無用的財富,倒不如把財富運用於有益之途。慷慨地對待窮困之人,建造佛塔,供養叁寶。你愈是慷慨寬厚,你就愈昌盛繁榮。

  我們應該沒有分別地慷慨對待所有的人--窮者、病者、老者、來自遠方的旅人--不要因爲對方是朋友或陌生人、我們有求於對方或無求於對方而有所分別。在布施時,不要炫耀招搖,不要有所偏袒,也不期待獲得任何回報。

  25、

  擁有權勢的人也會行事邪惡,

  聽瑞的人們啊,

  揚棄追求地位與權勢的所有欲望。

  國家領袖爲了建立權威而從事許多惡行,並且也要爲以他們的名義所犯下的罪行擔負起責任。他們將面臨行爲所帶來的後果。軍隊領袖最終將嘗到因其命令所造成士兵陣亡的業果。

  建立在如此多罪行上的權勢,究竟有什麼利益?何必汲汲追求權勢、財富、升遷和社會地位等不長久、只會招致痛苦的事物?“覺悟的狀態”是一個我們永遠不會從其上落下的地位。

  26、

  那些擁有地位和財富的人永不安樂,

  聽瑞的人們啊,

  (擁有地位和財富的人)准備痛苦地捶胸頓足吧。

  沒有人會比一個認爲金錢萬能的人更焦慮不安。“我要如何創造財富?一旦創造了財富,我要如何持守財富?”他生活在擔憂被偷、競爭和面臨災禍的恐懼之中。當他最後失去了財富,他覺得自己身上的肉仿佛被切下來一般。

  看看一些人是如何爲了事業而日夜勞碌奔波。他們爲了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他們對每一個人心存猜疑,並企圖從地位低於自己的人身上謀取利益,勝過地位均等的人,驅逐地位高於自己的人。他們很難享有片刻遠離憂慮和煩惱的平靜。

  沒有權勢、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可以失去的事物,以及沒有可以恐懼的事物,是多麼純粹的喜樂!

  不要讓你的心被無益的念頭拖累。緬懷過去和未雨綢缪有什麼好處?安住在當下的離戲(simplicity)狀態中。與佛法和諧共處。讓佛法成爲你的生活和經驗中心。做你的命運的主人。

  27、

  在下一個世界中,既沒有家人,也沒有朋友,

  聽瑞的人們啊,

  把信心寄托於佛法之上。

  當我們被一個小刺刺傷的時候,我們哭喊疼痛;當我們碰觸到冰寒之水的時候,我們冷得發顫。然而,我們如此珍愛的身體,很快就會變成一具沒有任何感覺的死屍。被焚化,被埋葬,被犬只吞噬,或被禿鷹撕裂,是它唯一的命運。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父母、子女、朋友、仆從、房屋和財富都無法隨行。業力之風把我們帶走,如同吹動一根羽毛。我們將前往何處?我們將停留何處?我們再也沒有任何選擇。

  誰能夠幫助我們?我們只能充滿信心地仰賴上師、叁寶,以及終身修持的佛法,向他們尋求協助。因爲只有他們擁有力量,能夠把我們從介於死亡與投生之間的中陰階段的痛苦和恐怖中救度出來,引導我們前往淨土。

  修持佛法之初,困難重重,但最後卻能夠獲得至極大樂。這和從事俗務有天壤之別;從事俗務皆以喜樂爲始,以痛苦煩憂和理想破滅爲終。

  密勒日巴尊者曾經忍受什麼樣的磨練和嚴苛考驗!然而,正是透過這些磨練和嚴苛考驗,密勒日巴證得了“金剛持”(Vajradhara)的不變果位--無別的清淨大樂(the pure bliss of non-duality)。他獨自居住在僻靜洞穴之中,但他的光耀卻遍及世界。他也必須跨越死亡的門檻,但是此刻,他端坐在淨喜淨土(the Land of Pure Joy)的壇城中央。這是和驕慢的世人有多麼的不同啊!當一個國家領袖或百萬富豪過世的時候,人們會說:“某某人死了。”如此而已,不比一根蠟燭燒盡,一潭水蒸發重要。

  “佛法”這個字也意味著去修補或去矯正;去糾正所有的缺點,去發展所有完美無暇的功德。除此之外,我們如何能夠獲得自由?從修持佛法中所獲得的功德將留存下來,成爲來世的心靈資糧。

  28、

  如果你漫無目的,你將浪費人身之暇滿,

  聽瑞的人們啊,

  此時此刻立定決心。

  我們的心瞬息萬變;它唯一不變的是對世俗誘惑的強烈執著。在我們學會控製念頭,在我們的心獲得真正的定力之前,我們的信心一定會猶豫不定,並且容易爲了沒有意義的活動而分心,浪費生命和修持佛法的珍貴機會。把修持佛法這件事拖延到明天,等於是在持續拖延,直到死亡來臨爲止。

  受到信心的驅使,獵人奇惹瓦·貢波·多傑(Chirawa Gonpo Dorje)告訴密勒日巴尊者:“我決定開始修持佛法,但我必須先回家向家人告別。之後,我將立即返回。”

  密勒日巴尊者打斷獵人的話說:“現在就下定決心。倘若你回家,你的家人會費盡心機要你改變心意,你就不會回來了。如果你想要專心修持佛法,那麼就要即時即行。”獵人照做了,後來成爲密勒日巴尊者最具證量的弟子之一。

  切勿落入猶豫不定(掉舉)的陷阱!投入全副的心力,專心一意地修行,不受任何其他想法的幹擾。

  29、

  死神將在你心思散漫的時候擄獲你,

  聽瑞的人們啊,

  從當下開始修行。

  你的田地需要耕種,或你的事業需要關注,或者尋找一個適當的伴侶是你的主要考量--我只能猜想你把時間花在哪些事情上。但是你要記住,你愈是把人生浪費在這些事務之上,你愈可能讓死亡把你留給修行、所剩無幾的時間奪走。不要讓俗務的包袱使你偏離追求佛法的道路。如果有一天,你生起修行的念頭,那麼就從那一天開始修行。如果有一天晚上,你生起修行的念頭,那麼就從那個晚上開始修行。無論在何時何地生起修行的念頭,就在當時當地開始修行。

  30、

  死神將在何時現身?我們無法得知,

  聽瑞的人們啊,

  你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

  死亡如同閃電,毫無預警地襲擊,沒有任何轉圜的余地。

  你或許身體強健,和朋友一起品嘗美馔佳肴,或凝視壯麗宏偉的景致。然而就在那個時刻,死亡可能近在咫尺。當死亡來臨時,那些親近你的人將被留在身後,你的對話將被中斷,留下尚未用盡的食物,以及未完成的計劃。

  人們突然死亡、遭受意外、被人謀殺、因食用不潔的食物或錯誤的藥物而中毒死亡、在遊戲或運動時受傷,或死於戰爭,這引起事情不是常常發生嗎?死亡的威脅總是伺機而動。你應該如同一個旅人行經盜匪出沒的國家,時時刻刻提高警覺。一個遭受暗殺威脅的政治領袖絕不會松懈警戒。他避免接連兩個晚上在同一個地方過夜,總是覺察死亡的逼近。讓我們時時刻刻保持這樣的警覺。每天晚上就寢的時候,要如此思惟:“早晨來臨的時候,人們會不會在我的床上發現一具屍體?”

  31、

  你死亡的那一天,沒有人能夠護衛你,

  聽瑞的人們啊,

  你要做好仰賴自己的准備。

  當你跨入死亡門檻的時候,圍繞在你身旁的親友幾乎無法提供任何援助,也無法陪伴在你身旁。甚至連最富有的權貴也無法帶走一絲一毫的財富。最有權勢的將軍也無法命令軍隊阻擋死亡的來臨。他必須像其他的每一個人一樣,屈服於死亡。

  你的心識將離開身體,在中陰徘徊遊蕩。在中陰,你將發現自己獨自帶著虛幻的意生身(mental body)處於幽暗之中,迷失絕望,完全不知所措,又不知道何去何從。那時,折磨大多數衆生的可怖幻覺令人毛骨悚然,其可怕的程度筆墨難以形容。雖然這些幻覺只不過是你的心的投射,但在那個時候,它們卻是強而有力的事實。

  在那個時候,你透過修持佛法所獲得的覺受,是唯一可能的慰藉來源。這是爲什麼,在此時此刻就要開始努力修行是如此重要。即使在太平時期,一個國家都要替未來可能發生的侵…

《《修行百頌》(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修行百頌》(2)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