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百頌》(1)▪P5

  ..續本文上一頁略未雨綢缪,做好因應的准備。同樣的,你也必須時時刻刻保持警覺,用修持佛法的方式來准備面對死亡。佛法如同永恒的豐收,能夠爲你的來世提供食糧,並且是你未來安樂的基礎。

  32、

  如果你觀照死亡,你將發現你不需要任何事物,

  聽瑞的人們啊,

  把死亡時時刻刻記在心頭。

  一旦你把諸法無常、生命極端脆弱和死亡威脅無處不在的信念根植於心,你就不會向往尋常的人生欲望。除了希望能夠在隱僻之處修持佛法,你將一無所求。讓我們看一看密勒日巴尊者。他僅僅以荨麻爲食,以棉布披巾爲衣,卻在一個生世之中,證得持明上師(Awareness Holder)的無上果位。

  但是如果你缺乏遠見,沒有深刻地去思惟死亡和無常,那麼你將難以停止去追求人生中無益的事物。欲望總是多過需求的串習將持續下去,即使你擁有足夠的食物,你將仍然想要去品嘗更美味可口的佳肴。即使你擁有足夠的衣物和適當的住所,你將一直想要獲得更時髦的服裝,以及一幢更大、更舒適的房屋。雖然你已擁有一個伴侶或愛人,你將不斷想要尋找一個更好的伴侶或情人。

  這些都是你總是忘卻死亡有多麼逼近的征兆。如果你沒有盲目地相信,你還會在世界上活很長一段時間,那麼你爲什麼還把全副心力投注在規劃未來之上?

  過去偉大的修行者把自己形容爲“無常之念根植於心的瑜珈士。”他們清楚了悟追求俗務的徒勞無益。他們的心完全轉向佛法。由於他們受到死亡念頭的激發,因此他們的佛法是以儉約生活爲基礎。他們也知道,他們將在一個荒蕪的洞穴中面對死亡。當然,所有這些偉大的修行者如今都已故去,因爲死亡是一切衆生的命運。然而,他們如今身處淨土,不再投生輪回;而所有那些追求今生歡悅的人,則深陷無盡的輪回苦海之中。

  如此深奧的遠見能夠深植於心,乃是時時全心觀照死亡的結果。對死亡的全心觀照,是一種如甘露般的良藥,能夠使你恢複健康,也是一個監督你修行的哨兵,絕不會讓修行的戒律偏離正軌。

  33、

  如同隨著夕陽漸漸西下而拉長的陰影,死神毫不留情地逼近,

  聽瑞的人們啊,

  趕快!遠離死亡!

  在黃昏日落的時候,拉長的西山陰影不斷逼近,直到把我們吞沒在朦胧中爲止。當我們的生命之陽落下的時候,死亡的陰影也將如此地把我們吞沒。然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差異是:死亡不會在一個預期的時間或地點降臨。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命就無可避免地邁向死亡,但遭遇死亡的時間卻是無法確定的。

  一個被通緝追捕的罪犯從來沒有片刻甯靜。他時時刻刻保持警戒,急切地策劃成千上萬個謀略,來逃避等待在前的處罰。你不會看到他爲未來居住的房舍構思規劃。

  當死亡的威脅隨時都會降臨的時候,你如何能夠高枕無憂?從現在開始,修持指佛法必當是你唯一的依靠。除了佛法,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把死亡化爲順緣。

  34、

  早晨迷人的花朵,到了夜幕低垂時就會凋萎,

  聽瑞的人們啊,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肉體之上。

  缤紛多彩的花朵在夏日微風中搖曳,但經過冬天的暴風雪或一陣冰雹之後,這些花朵還會存在嗎?在秋天,森林的顔色從青綠轉爲金黃;在冬天,樹木的枝頭一片陰郁黑暗,了無生氣。我們的身體也日漸老化衰退。對此,我們無能爲力。我們愈把心思放在身體老化之上,就越愈(感)到焦慮不安。讓我們少去煩惱身體的外貌,多多把心思放在如何不要浪費生命。讓我們修持佛法。我們愈是精進地修持佛法,就越感到心滿意足。

  35、

  即使它們活著的時候,有如天之驕子,

  死時卻比惡魔還可怕,

  聽瑞的人們啊,

  你們已被這個虛幻的身體愚弄。

  現在你或許以你的身體爲傲,珍愛你的身體,並悉心照料。你的親友都面露微笑,充滿深情地執著你的手,溫柔地對你說話。然而,當你死亡之後,一切都將變得非常不同。你親愛的家人將急著把你的屍體送出家門。誰會想要在家裏放著一具屍體?如果你在西藏,你的身體將被繩索捆綁,放進一只粗布袋中,送到墓地,被人分割肢解,被禿鷹撕咬成碎片。

  你應該如何善用身體?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善用身體。一個向人借用工具的工匠,會趁工具還在身邊時物盡其用。事實上,你的身體也是向死神暫時借來的--在死神收回之前,你只能短暫擁有。趁你還能使用這個身體之前,你有沒有好好善用它來修持佛法?

  36、

  前來市集的人們啊,完成交易之後就會消散,

  聽瑞的人們啊,

  無疑地,你的朋友也將離你而去。

  人群聚集的宴會通常是一個喜悅的場合。人們在許多朋友的陪伴下歡笑、跳舞、談話、品嘗美食佳肴。但是天底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很快的,每一個參加筵席的人都會消散。一個熙來攘往的市集,一旦到了傍晚就杳無人迹。一個家庭團聚的時候,家庭成員或許都感到快樂,但所有的家庭成員必定都會一個接一個地獨自步入死亡的門檻。

  37、

  這個由魔術變化出來的稻草人注定會破敗不堪,

  聽瑞的人們啊,

  此刻即按因果法則來行事。

  農人在田地豎立、用來嚇退鳥只和野生動物的稻草人,或許只能維持一個季節。風雨很快就會把稻草人吹蝕毀損。同樣的,因爲各種因緣聚合而短暫連結的身體和心識,遲早都會崩解。

  當身體和心識到達最後的崩解階段時,它們會受到疾病和衰老的折磨和毀壞。到了那個時候,無論你如何真切地悔恨沒有及早開始修行,你已沒有閑暇,也沒有力氣來修持佛法。正是此刻,正是當下,當你具足所有順緣的時候,應該用全副的心力來修行。小販不是在市集那一天,卯足全力來展售貨品嗎?

  光是計劃去研習佛法,既不會爲你帶來知識,也不會使你獲得智慧。如果你持續把聞、思、修佛法的時間延後,那麼當你的體力和智力衰退時,你將無法進行任何聞、思、修。能夠引導你的上師將離開人世,你將錯失修持佛法的良機。

  我們大多數人常常追隨過去所造惡業帶來的負面習氣。而引導一個人親近佛的正面習氣,是少數人全心從事善行所獲得的殊榮。一旦修持佛法的順緣出現了,我們應該像正值收割期的農夫一樣努力精進。他們從黎明一直工作到黃昏,知道任何延遲都會造成收成作物的損失。

  人們費盡心力去完成世俗的目標。如一句諺語所說:“他們頭戴星帽,腳踏霜鞋。”他們深夜仍然在外奔波,黎明又再度動身。你難道不應該把千倍精力用於追求證悟這個最重要的目標之上?

  38、

  可以肯定的,心靈之鷹有朝一日終將飛離,

  聽瑞的人們啊,

  當下即是准備振翅高飛的時機。

  禿鷹在飽餐一頓之後,即抛下殘骸,振翅高飛。同樣的,當時機來臨,享盡今生的心識將抛下你的肉身,飛進中陰。爲了要超越輪回和涅槃,我們將需要空性和慈悲這兩片羽翼。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使用這兩片羽翼,無畏無懼地飛入來世的天空。

  39、

  六道衆生都曾如父母般愛護你,

  聽瑞的人們啊,

  對他們生起愛與慈悲。

  衆生的數目如虛空般無邊無際。然而我們總是認爲,我們只和少數衆生有所關系。無論居住在什麼地方,我們總是喜愛一些人,厭惡一些人,不在乎其余的人。這種對其他衆生存有的偏頗和有限的見解,持續使我們生起執著和嗔恨,因而積聚了身陷輪回的業。

  如果我們能一瞥過去無盡的生生世世,我們將了解到,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衆生不曾是我們的母親或父親,而且不只是一次,他們曾是我們許多生世的父母。爲了回報他們的愛與大慈。我們應該像證悟者一般,對所有衆生生起愛與慈悲。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內心深處生起帶領一切衆生證悟成佛的願望,不遺棄任何一個衆生。發起這個誓願所累積的功德,和這個誓願所涵蓋的衆生數量成正比。因此希望救度無數衆生的願望,將能産生無量功德。

  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是達成這個願望的基礎。如同佛陀對波斯匿王(King Prasanjit)所說的:“喔,偉大的國王,你的事業是如此的廣大無量。無論你是在行、住、坐、臥,願你所有的行爲、法規和判斷都受到善心的啓發。如此一來,你將爲你的臣民帶來無限的利益,並爲自己累積無量功德。”

  “心地善良”是什麼?深情地照料今生的父母,肯定是心地善良的證明。然而,父母只不過是無量衆生裏面的兩個衆生。真正的心地善良是把所有衆生--不只是我們的朋友,也包括敵人和陌生人--當做我們的父母,並去除所有的嗔恨、自私和冷漠。

  去想一個你最敵視的人,並視他爲你心中最親愛的人。如果你對某一個親近的人生起貪愛之心,那麼把他視爲一個夢中遇到的人,一個缺乏任何真實存在的幻象。

  心地善良必須以實際地利益他人來展現。然而,什麼是利益他人?毫無疑問的,布施食物、衣服、住所和情感是心地善良的表現,但這種仁慈仍然有限。我們應該努力用一種無限的方法來利益衆生,而佛法則是唯一的途徑。

  我們應該用各種方式來幫助衆生,用直接和間接的方式,用行動和祈願來幫助衆生。舉例來說, 我們可以在蟻冢、養魚塘或鳥禽養殖場念誦諸佛菩薩的名號,心中生起慈悲,並祈願:“願這些動物不再投生輪回惡趣之中。”諸如此類能夠真正利益衆生的行爲有很多很多。當你持續受到利益衆生的動機的激勵,菩提心--爲了利益一切衆生而獲得證悟的願望--將在你心中漸漸開展。

  我們不能用表象來評判行爲。行爲的價值取決於內在的態度。驚人的利他行爲可能出自於自我本位的動機--例如期望被人感謝,在來世享受業果--完全和心地善良無關。如此的動機貶損了行爲的功德。記住,誓願帶領一切衆生解脫的愛與慈悲,乃大乘之正道。

  菩提心有兩個層面:究竟菩提心和相對菩提心。究竟菩提心是了悟空性;它將隨著時間慢慢地在心中成熟。相對菩提心則是根植於愛與慈悲的利他想法和利他行爲。深刻地修持相對…

《《修行百頌》(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修行百頌》(2)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