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施】 用種種的方法去消除別人的恐懼,爲叁施之一。
【無記】 非善非惡,無可記別。
【無記法】 非善非惡無可記別的法。
【無記空】 于善不善皆不可記別的空。
【無常】 無有常住。
【無常依】 如來的德號,因如來是一切衆生所依靠之處。
【無量】 多到不可計量。
【無量慧】 佛的德號,因佛具有無量的智慧。
【無量劫】 多到不可計量的劫數。
【無量義】 無量的義理。
【無量覺】 無量壽佛的簡稱。
【無量壽】 見阿彌陀佛條。
【無量壽佛】 即阿彌陀佛,因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
【無量壽如來】 即阿彌陀佛。
【無量光佛】 即阿彌陀佛,因阿彌陀佛的身光無量。
【無間】 無有間斷。
【無間修】 沒有間斷的修行,爲四修之一。
【無間業】 受苦沒有間斷的五種大惡業。
【無間地獄】 受苦沒有間斷的地獄,爲八熱地獄之一。
【無等】 無與倫比的意思,也是佛的尊號。
【無等等咒】 無與倫比的咒語。
【無等等乘】 無以倫比的教法,也是大乘的總稱。
【無爲】 無因緣的造作,即真理的別名。
【無爲舍】 謂無爲(涅槃的境界)是人類最安樂的宅舍。
【無爲法】 無因緣造作的理法,也就是無生滅變化而寂然常住之法。
【無爲空】 一切無爲法皆空無和不可得的意思,爲十八空之一。
【無爲生死】 聖人是無爲的人,無爲的人所受的生死,叫做無爲生死。
【無爲法身】 即法性身,因法性身寂滅無爲。
【無爲涅槃界】 無爲的涅槃境界。
【無著】 1.沒有執著的意思。2.菩薩名,佛滅九百年間出生于健陀羅國(在克什米爾之西),先從彌沙塞部出家,後信大乘,每夜升兜率天,聽彌勒菩薩講瑜伽師地論,白天則對大衆開示,爲法相宗之祖。
【無著行】 諸行圓融無礙的意思。
【無著果】 阿羅漢果的舊譯。
【無漏】 清淨沒有煩惱的意思。
【無漏法】 清淨無煩惱之法。出世間的一切無爲法,都是清淨無煩惱之法,如叁乘聖人所證得的戒定慧和涅槃,就是出世間的無漏法。
【無漏因】 無漏果的業因,如四谛中的道谛是。
【無漏果】 清淨無煩惱的道果,如四谛中滅谛的涅槃是。
【無漏界】 清淨無煩惱的世界,即涅槃。
【無漏通】 清淨無煩惱的神通。在六通中,前五通是有漏通,第六漏盡通才是無漏通。
【無漏智】 叁乘人離諸煩惱的清淨智,此智有斷惑證真的功用。
【無漏道】 二道之一。見二道條。
【無漏慧】 清淨無煩惱的智慧。
【無漏後身】 清淨無煩惱叫做無漏,最後一次生死的身叫做後身,無漏後身就是二乘無學果的身。
【無慚】 沒有慚愧羞恥的心。
【無愧】 與無慚同。
【無盡】 沒有窮盡。
【無盡燈】 譬喻一人將法展轉開導百千萬人,甚至于無窮盡的人,如將一燈點燃起百千萬盞的燈,燈燈無盡,光光不絕。
【無盡慧】 無窮盡的智慧。
【無盡藏】 謂含藏無窮盡的功德。
【無盡法界】 重重無盡的法界緣起。
【無盡緣起】 又名法界緣起,謂一切事物,互相爲緣,互相起法,爲四種緣起之一。
【無诤】 安住于空的道理而與物無诤。
【無诤叁昧】 安住于空的道理而與物無诤的禅定。
【無遮】 無遮止限製的意思。
【無遮會】 無遮法會。這種法會普同供養,如現在人打千僧齋,結萬人緣,誰都可以參加而無遮止限製。
【無緣】 沒有緣份。
【無緣法界】 無差別而平等的意思。
【無緣慈悲】 叁種慈悲之一,即心無分別,普救一切,不但對一切人類拔苦與樂,甚至擴展至一切有情動物,皆起憐愍愛護的心。
【無緣大慈】 佛具大慈心,雖與衆生無緣,但是也發大慈心而救渡之。
【無余】 無有殘余。
【無余依】 無余依涅槃的簡稱。見二涅槃條。
【無余修】 四修之一。見四修條。
【無余涅槃】 二涅槃之一。見二涅槃條。
【無學】 在聲聞乘四果中,前叁果爲有學,第四果阿羅漢爲無學。有學是還要上進修學的意思,無學就是學道圓滿不更修學的意思。
【無學果】 證得無學果位的人,即阿羅漢。
【無礙】 沒有障礙。
【無礙智】 自在無礙的智慧,即佛的智慧。
【無礙解】 又名無礙辯。見四無礙解條。
【無礙光如來】 又名無礙光佛,即阿彌陀佛十二別名之一。
【無比法】 無與倫比的法。
【無色有】 無色界的果報實有,爲叁有之一。
【無色界】 叁界之一。見叁界條。
【無表色】 受戒時,以強盛叁業,製造一種色體,此體亦由四大之色法而生,故名爲色,外相不顯,故名無表,因有防非止惡的功能,故以之爲生戒體。此無表色,雖不似他色之有質礙,然而由四大的色法生故,所以攝在色法之中,是乃小乘有宗的教義。
【無自性】 無有一定的自性。一切法因緣和合而生,都無一定的自性。
【無門宗】 佛心宗。無門即是佛心的別名,佛心宗即是禅宗。
【無沒識】 阿賴耶識的別名,因阿賴耶識是無始以來,一切有情生命所寄托,在一期無常中,最先來,最後去,並不隨生死而消失,故又名爲無沒識。
【無垢衣】 無煩惱垢染的衣,即袈裟。
【無垢地】 離垢地的別名,是菩薩十地中之第二地名。
【無垢識】 阿賴耶識在佛位上,變成清淨無垢,爲諸無漏法所依止,故名無垢識,又名庵摩羅識。
【無法相】 謂一切法都是緣生的,無真實之體,亦無真實之相。
【無財鬼】 見鬼條。
【無酒神】 八部衆之一,即阿修羅。
【無師智】 無師自通的智慧。
【無異想】 對一切衆生無遠近親疏的思想,是如來十八不共法之一。
【無煩天】 色界十八天中之第十四重天名。
【無所得】 沒有什麼法可以得到的意思,這是無相的道理。
【無所有】 又叫做無所得,空的別名。
【無義語】 沒有意義的言語。
【無熱天】 色界五淨天之第二天名。
【無憂王】 見阿育王條。
【無想界】 無想天。
【無想定】 外道爲了獲得無想天的果報而修一種泯滅一切心想的禅定。
【無想果】 又名無想報。見無想報條。
【無想報】 又名無想果,即外道修無想定者,命終生無想天,受五百大劫心心所滅,而身亦如枯木死灰,他們誤認是真涅槃境界,豈知過了五百大劫之後,又複動念,再入輪回。
【無想天】 無想的衆生所居住之天,在色界之第四禅天。
【無想天難】 八難之一。見八難條。
【無央數劫】 無量數劫。
【無去無來】 如來的法身不去也不來,湛然常住。
【無佛世界】 沒有佛在世界上居住的時期,如釋迦佛涅槃之後,彌勒佛尚未示現的這一段時期。此時期由地藏王菩薩負責教化衆生的工作。
【無問自說】 十二部經之一。
【無師之智】 無師而獨自覺悟的佛智。
【無尋無伺】 色界二禅以上,無尋的心所,亦無伺的心所。
【無稱光佛】 無量壽佛的別名,爲十二光佛之一。
【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是不滯住善惡、是非、空有、斷常、迷悟等等對待的兩邊,連中道亦不住。而生其心者,即是生其空寂靈知妙明真如的心。
【焰摩天】 夜摩天,在欲界天之第叁重。
【焰慧地】 菩薩十地中之第四地。楞嚴經說:“明極覺滿,名焰慧地。”
【燃燈】 1.燃點燈燭。2.佛名。見燃燈佛條。
【燃燈佛】 又名錠光佛。釋迦佛在因行中第二阿僧祇劫屆滿時,剛好此佛出世,他買了五莖蓮花去供佛,又以頭發鋪地給佛走路,佛即爲他受未來成佛的記別。智度論說:“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
【琰魔王】 即閻羅王,簡稱閻王。見閻王條。
【琰魔界】 琰魔王的世界,在我們所住的南贍部洲東方鐵圍山下。
【琰魔使】 琰魔王的鬼卒。窮凶極惡的人,琰魔王就差遣這種鬼卒去引取他來治罪。
【異生】 凡夫的別名,因凡夫輪回六道,受種種別異的果報而生。
【異生性】 凡夫之性,系指見惑的煩惱種子而言。俱舍論說:“雲何異生性,謂不獲聖法。”
【異生羝羊心】 十住心之一。凡夫的愚癡,好像羝羊,羝羊即牡羊,終日只知思念食欲和淫欲。
【異相】 四相之一。見四相條。
【異熟】 果報的新譯,因爲因與果必異時而熟,故雲異熟。
【異熟因】 六因之一。見六因條。
【異熟果】 五果之一。見五果條。
【異熟障】 謂由于自然果報的障礙而不能修行佛法的地方,如叁惡趣及無想天等是。
【異熟生】 異熟因所生。
【異熟識】 阿賴耶識的別名。
【異方便】 特殊的方便。
【異時而熟】 種因在先,受果在後,先後時間相差,或至無數劫,所以說異時而熟。
【登住】 登入菩薩十住之位。
【登地】 登上菩薩十地之位。要達到登地須經過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登地菩薩】 登入初地(即歡喜地)之位的菩薩。
【發通】 開發神通。
【發願】 立下誓願。
【發露】 表白自己所犯的過失。
【發心】 發願求取無上菩提的心。
【發心住】 菩薩十住之第一位。
【發光地】 菩薩十地之第叁地。
【發菩提心】 發求取正覺成佛的心。
【衆生】 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衆緣所生,名爲衆生,又曆衆多生死,名爲衆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衆生。
【衆生心】 一切衆生所有的心。衆生心約有二種,即真心與妄心。見二心條。
【衆生見】 執著衆生實有的妄見,是我見的別名。
【衆生界】 十界之中,除去佛界,其他九界都叫做衆生界。
【衆生恩】 四恩之一。見四恩條。
【衆生相】 四相之一。見四相條。
…
《佛學常見辭彙 (十畫~十二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